七月十五。
這一天,凌敬很早就起來了,昨晚始終難以入眠,心里裝著太多太多的事了,在半夢半醒的時候,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飛速的在他的腦海中出現又消散。
洗漱、用飯,凌敬雖然一直心神不寧,但始終保持著平靜,他在心里想,自己的前半生有過游歷天下的自在,有過詩酒唱和的瀟灑,但也有著落魄、潦倒,
直到年過半百,隋末大亂,素有大志的自己才得以嶄露頭角,只可惜夏王雖有梟雄之姿,卻無海納百川的胸懷,最終一戰敗北即失魄。
在那之后,失去了希望的凌敬只想著安然的度過后半生,但誰能想得到,各種變故接踵而來,短短數年后,自己已經成了大唐吏部員外郎,而且很有可能在將來位列宰輔……而這一切的轉變都是從五年前那個小小村落開始的。
一邊想著自己的心事,凌敬一邊留心觀察,這座臨時作為尚書省、六部的宮殿位于翠微殿前百步的距離,但凡有人經過,他一眼就能看得見。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凌敬始終沒有等到什么預料之中,意料之外的變故,一切都很平靜。
凌敬忍不住在心里嘀咕,懷仁送來的消息到底準不準……到現在他也難以理解,不管幕后的主謀是誰,李善是怎么知道準確的發動時間的。
“凌公。”
凌敬看到是杜如晦,有些意外,天策府幕僚中就屬于此人最不擅長交際,或者說最不耐煩交際,“克明有事?”
杜如晦難得的露出個笑容,“見凌公眉頭緊鎖……”
凌敬暗嘆,早上就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露痕跡,沒想到還是被人看出了端倪,笑著說:“無他事,只是唯恐宜君倉有變。”
“坊州與京兆接壤,鳳凰谷距離京兆不過三十余里。”杜如晦搖搖頭,“若是宜君倉有變,可即刻遣派信使南下京兆,同官縣、華原縣次日就能運送糧草抵仁智宮。”
頓了頓,杜如晦補充道:“若是長安有變,任國公、蕭國公領軍在長安左右,尚有曹國公、虢國公在軍中。”
凌敬略有些意外,他知道秦王有所預備,但沒想到布置的這么周密,而且從將領選擇上,明顯是與李淵有默契的,甚至可能是溝通過的。
任國公即劉弘基,前隋曾經干過與朱瑋一樣的事,隨隋煬帝征伐遼東,刻意斬殺耕牛被逮捕入獄,只不過朱瑋無人庇護,而劉弘基與李家是世交,得到了李淵的庇護。
所以,劉弘基是李淵起兵的老班底,當年斬殺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就是劉弘基帶隊,之后晉陽舉兵,劉弘基親斬宋老生頭顱,立下大功,首入京兆,屯兵長安金光門外,被李淵列名“功為一等”,爵封任國公,太原元謀功臣榜名列第五。
同時,劉弘基從一開始就在李世民麾下,雖然一度在對陣西秦兵敗被俘,但之后柏壁之戰再立功勛,后又隨征劉黑闥,所以一直被視為秦王一脈的將領。
劉弘基從武德八年就與淮安王李神通駐守隴西,是一個多月前被李淵召回京中,出任左衛大將軍。
而另一位主將蕭國公張平高與劉弘基差不多,前隋太原府鷹揚府校尉,也是李淵的老班底,太原元謀功臣榜單排名第十四位,之前一直在太原,也是最近調入京中的。
張平高的能力不好評價,但與東宮、秦王府都沒什么瓜葛,是李淵的嫡系。
讓這兩個人領軍,一旦長安事變,就能迅速平叛,而兩位副將卻都是秦王的嫡系,曹國公李世績、虢國公黃君漢,都是瓦崗一脈,都跟著李世民參加了洛陽虎牢、洛水等大戰。
凌敬點點頭,“那就穩妥多了。”
的確很穩妥,這一方面是針對留在長安監國的太子李建成可能的叛亂,另一方面也是做好了易儲可能發生的動蕩,畢竟四個將領中有三個都是秦王的嫡系。
不過凌敬心里卻在哀嘆,可能正是因為齊王李元吉太過廢材了,所以李淵、李世民父子才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留在長安的李建成身上。
劉弘基、張平高的任務是盯著長安,有膽量領軍來坊州嗎?
說白了,就算是李建成謀反,但只要不出長安外城,劉弘基、張平高都只會堵死城門,等著李淵來處置。
沒有詔令,番上的府兵不能進長安,更不能離開京兆。
更何況,按照李善送來的消息,搞不好仁智宮事變,劉弘基、張平高短時間內都未必能得到消息。
凌敬一邊想著,一邊與杜如晦閑聊了幾句,兩個人都被視為秦王上位后的宰輔備選,而且有可能陸續甚至同時出任門下省侍中。
眼看要正午時分了,凌敬心里揣測是不是李善那邊的消息有誤,一上午都很平靜……但就在這時候,連綿的急促腳步聲讓他與杜如晦同時轉頭看去。
不平靜的事來了,而且是很不平靜,持續的不平靜。
“霍國公?”凌敬瞇著看著腳步匆匆已經是一路小跑的柴紹,“他身后的那人是誰?”
杜如晦也有些懵懂,他與房玄齡被譽為秦王的左膀右臂,但能力體現在謀略、政務上……說白了,他可以是張良,可以是蕭何,但并不是陳平。
陳平這個角色……在天策府,是由長孫無忌、封倫來擔任的。
杜如晦與凌敬就站在窗邊等待著,兩個人都在心里琢磨到底發生了什么,一刻鐘后,有宮人來傳召秦王覲見。
李世民看了眼長孫無忌,后者也看到了柴紹身后的那人,那是安插在東宮的橋公山,突然趕到仁智宮,而且第一時間覲見,只怕是長安出了事,而且是東宮出了事。
所以,心里有數的李世民在進了翠微殿后,并不意外的聽見柴紹在講述……東宮校尉橋公山舉告太子謀反。
李世民心里略有些疙瘩,他很確認自己沒有,長孫無忌也沒有命橋公山舉告太子謀反,而橋公山突然的出現讓李世民心有狐疑……不管對自己是好是壞,但他隱隱察覺到,似乎事情脫離了自己的掌控。
略一沉吟后,李世民看向面沉如水的李淵,“父親,此事不可輕信。”
“太子坐鎮長安監國,何以謀逆?”
這話很好解釋,李建成拿什么起兵謀反?
拿三千長林軍嗎?
再說了,劉弘基、張平高、李績、黃君漢都蓄勢待發,李建成連長安都出不了,他謀反做什么?
李淵冷著臉揮揮手,柴紹小聲說:“東宮遣派橋公山運送鎧甲、軍械,使坊州刺史楊文干起兵謀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