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大乾康元七十一年、八月十一、申時、杭州府衙內院、隆興居
在屠青青的一番點撥之下,徐恪茅塞頓開,對官場上的一些竅門有所領悟,也終于對杭州府鹽稅之事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原來,整個杭州府的鹽稅,名義上是由杭州府衙在管轄,但由于鹽牒與鹽引簽發之權盡在江南道衙門,因此,能夠決定杭州府鹽稅數目多少的權利,其實全在江南道衙門,也即是說,全都由湯山劭一個人決定。
原因很簡單,無論在大乾國任何一個地方,無論是大乾國之內任何一個人,你要制鹽販鹽,就得有官府發放的鹽牒,你要運鹽存鹽,就得有官府簽發的鹽引,若無官府簽發的鹽牒與鹽引,那么你手中之鹽就是私鹽,依照大乾律令,販賣私鹽是重罪,輕則資產罰沒人員流放,重則砍頭!由此可見鹽牒與鹽引之珍貴。既然鹽牒與鹽引如此之珍貴,那么官府就不可能隨意簽發,往往誰出價更高,鹽牒與鹽引就歸誰,也因為販鹽生意獲利巨大,有多少鹽商為了獲得一紙鹽牒,甚而不惜撲上全部的身家血本。
湯山劭手中既掌握著鹽牒與鹽引簽發之權,自然可以對各路鹽商漫天要價。往年,湯山劭為了照顧分水堂,幾乎將整個江南道的販鹽生意盡數交給了方家,而其它的鹽商就算能分得一杯羹,也是少之又少,再加上杭州分水堂在江南四府勢力龐大,也無人敢去與之競爭,是以整個江南道的販鹽生意幾乎都被杭州分水堂所壟斷。
自然,湯山劭也不會將手中的鹽牒與鹽引白給那杭州分水堂。至于分水堂與湯山劭之間究竟達成了何種協議?分水堂每年“孝敬”多少銀子給湯山劭?又向朝廷上繳多少鹽稅?這些也只有湯山劭與康銘博心里清楚,其他人雖然也能猜到大概,但于其中具體數目也是不詳。
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后,也就明白了前任杭州知府吳文龍為何竭盡全力也才實收到鹽稅五萬兩,就連這五萬兩白銀,也是那杭州分水堂為了裝裝樣子才交給了杭州府衙。可以想象,如若康銘博不肯,吳文龍可能連一兩銀子都收不上來。
講清楚了這一層利害關系之后,徐恪也就更明白昔日知府吳文龍的難處了。明明決定鹽牒與鹽引簽發之權的是江南道衙門,鹽稅卻硬要杭州府衙來征繳;明明那分水堂的總堂主與江南道的經略使之間已經達成了秘密協議,卻硬要讓杭州知府來“公事公辦”?想那吳文龍不過一介書生,之前只是在京城里做一名言官,他既不會拍上司的馬匹,又不會跟下屬打成一片,到了杭州之后,上不能與湯山劭逆著來,下又不能與分水堂硬著干,你要他如何“公事公辦”?
換個角度講,只要是湯山劭做著江南道經略使一天,只要是杭州分水堂一直壟斷著江南鹽場的生意,就算朝廷換走了吳文龍,委派下來一個“張文龍”“李文龍”“王文龍”……也都無濟于事。
之前的洪文堂之所以每年都能向長安送上四十到六十五萬兩不等的鹽稅,全因洪文堂也處在分水堂與湯山劭之間的利益一環中罷了。那時候,杭州府每年所征繳的鹽稅,與其說是洪文堂所收,倒不如說是湯山劭點頭默許之后,由分水堂所交。
自然,所謂的四十萬兩抑或是六十萬兩,無非就是湯山劭與分水堂總堂主商議好后的一個數字而已,至于真正的鹽稅數目應該是多少,也只有他們兩個心中清楚。
依照往年,杭州府衙所征繳來的鹽稅至少也有四十萬兩白銀,為何今年湯山劭只給了區區五萬兩之數?屠青青略略一想便知,想必是那湯山劭借機要給吳文龍一個下馬威,一來好殺殺吳文龍的銳氣,二來也是給京城里的魏王一點顏色看看,且看魏王下一步還有何高招?
湯山劭為何敢與魏王叫板?不用猜也知道,湯山劭在京城里有一座大靠山,那就是晉王,而真正要與魏王叫板的自然也是這位晉王。由此也可想到,這些年,湯山劭“孝敬”給晉王的銀子必定不在少數,要不然,晉王也不會如此大張旗鼓地全力扶持湯山劭。
講明白了這所有的利害關系之后,徐恪才終于明了,屠青青要湯山劭準備的一百二十萬兩白銀,其實就是湯山劭原本要運往京城送給晉王的銀子。
照屠青青的推測,或許湯山劭原本要送給晉王的銀子,再加上往年依照慣例應上繳國庫的稅銀,攏共加在一起也沒有一百二十萬兩,但是,她相信湯山劭必定有他的辦法。
徐恪遂問道,依屠姐姐猜測,那湯山劭還能有什么辦法,能在短時間內就湊夠一百二十萬兩之數?
屠青青笑著回道,湯山劭盤踞江南官場已不下十年,可謂根深蒂固,這一百二十萬兩銀子么,對于一般的三品官而言興許是萬難,然對于湯山劭而言應該是輕而易舉。且不說他這么多年貪墨來的銀子已不知多少,單單是他將手里的鹽牒鹽引再競價出售,那就將是一筆龐大的進項。如今康銘博被抓,分水堂的勢力必定大不如前,其它的鹽商必聞風而動,到時候光是鹽引競賣所得,粗粗估算,就當不下幾十萬兩……
徐恪便道,照此說來,讓湯山劭籌一百二十萬兩還是少了?
屠青青笑笑,說道狗急了還要跳墻,你也不能把人逼得太急,那湯山劭背后畢竟還站著晉王,如今老皇帝到底打算立哪個兒子為儲君?滿朝文武誰也不知,要是萬一真有一天晉王成了天子,你把他手下門人得罪得這么狠,就不怕新皇帝跟你過不去?
徐恪心里不禁“咯噔”一下,驀地就想起了他之前在神王閣云影樓中穿越至甲子十二線命輪中的那段經歷,在那一段命輪中,大乾新的天子竟真的就是晉王李祀!
“倘若晉王真的成了大乾新的天子,屠姐姐就不怕他日后向你報復么?”
徐恪也這樣問屠青青道。
屠青青愣了一愣,反問道:
“怎么……你也覺得,將來的大乾皇帝,很有可能就是晉王?”
“很有可能!”
“嗯……”屠青青想了一想,依然笑道:“我怕他什么?!小無病,你別忘了,屠姐姐可跟你不一樣,姐姐是妖哦!且還是一只修行了一千余年的大妖呢!我怕他?哼!倒是你小無病……不管怎樣你也不過是一介凡人。如今整個長安城都知道你是魏王的人。魏王還借你之手做了好幾件不利晉王的事。要是真到了那一天,天下易主,晉王坐上了龍椅,恐怕新皇帝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你!”
“不去管他!”徐恪搖頭道:“我做我該做的事,我問心無愧即可!到時候天下易主,若新天子能容我,我便盡我所能依舊為百姓做事,若新天子不能容我,我便與胡姐姐退居碧波島上,不問世事……”
“你想與你的胡姐姐退居碧波島,想法雖好……”屠青青卻還是勸道:“可真要做到卻是萬難!你們人類的心性可比我們妖類復雜多了!若真到了那一天,新天子不能容你,你覺得……你還能活在這世上么?所以你若信你屠姐姐的話,就聽我一言,日后等你回到長安,還是要與晉王化干戈為玉帛,你既然料定晉王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天子,何苦還要跟他為難?”
“屠姐姐,不是我要跟他為難……”徐恪苦笑道:“很多事,我只管做,可是事情到了他晉王的眼里,就變成了我與他為難,這又有什么辦法?就如這一次我們逼著那湯山劭籌集一百二十萬兩銀子,要是晉王知道了這件事,他心里還能好受么?”
“這倒也是!哎!算了!”屠青青也搖了搖頭,嘆了一聲,安慰道:
“聽說你和趙王關系不錯,你倆還算是師兄弟,放心,有趙王罩著你,想必也沒有人能對你不利!”
兩人正說著話,忽聽手下來報,方蓉與方婉已經帶到。
聞聽方蓉與方婉已被屠青青救出,徐恪頓時大喜過望,起身便朝門外迎去。
“徐哥哥!”“無病叔叔!”
果然,眼前出現了兩個女孩熟悉的身影。
前面一位容顏清麗,正當妙齡,是十六歲的方蓉;
后面一位嬌俏可愛,天真爛漫,是十四歲的方婉。
“蓉兒、婉兒!”
徐恪一把就將兩位女孩盡皆抱住,眼中已不禁熱淚盈眶,想起過去種種,徐恪有一種喜極而泣的沖動。
忽然,徐恪覺得懷抱中的一位女孩神情有些異樣,再看方蓉的身姿,只一年而已,已發育得玲瓏飽滿、亭亭玉立,他急忙松開手,神色有些窘迫。
“你們……你們是怎么出來的?”徐恪忙問道。
方蓉臉色發紅,見徐恪詢問,忙指了指徐恪身后的屠青青,“是欽差大人救的我們。”
“屠……”徐恪忙轉身問道:“李兄,這是怎么一回事?你什么時候派人去救的她們?我怎地半點也不知情啊?”
“等到你知情,黃花菜都涼啦!”
屠青青笑吟吟地將方蓉與方婉引進內室就坐,又揮手命手下退出,這才與徐恪說起了她如何救人的經過……
相關
__其他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