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第二百零二章 事了拂袖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晉末長劍 >>晉末長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二章 事了拂袖去

第二百零二章 事了拂袖去


更新時間:2025年06月20日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孤獨麥客 | 晉末長劍 


武強、易京、蒲陽山、飛龍山、上白等七八個軍鎮,挨個點名。

此時此地,沒有人會反對的,不然他今晚就要參加遼海潛泳大賽了,家族也將被治罪。便是心中再不滿,也得先脫離了這條船,回到軍中再說。

吃完酒后,邵勛帶著眾人來到甲板上,看著海上漸漸升起的明月,感慨道:「朕起兵三十年,東征西討,致有今日。三十年間,因交兵、疾疫、天災、凍餓而死之人何止百萬。今朝之一切,來之不易啊。」

眾人眼觀鼻鼻觀心,靜靜聽著天子講(裝)話(逼)。

「平慕容氏后,天下已然大安。此等局面,乃數百萬人用命換來的,我等須得珍惜。」邵勛又道:「誰作亂,誰便是天下公敵,人人得而誅之。」

這話讓不少人面如土色。

天子把事情上升到這個高度,他們若反,那可真是里外不是人。太多功勛大將想在家享福了,鎮內軍民也煩透了沉重的賦稅、兵役,難矣。

當然,上面這兩條其實都不是大問題,最關鍵的是天子兵多將廣。

直到攻慕容氏這會,禁軍、府兵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戰斗力,讓人心中畏懼。要知道,

這些部隊創建時間不短了,人員都換過一半以上了,依然軍紀嚴明、號令如初。

他們,依然是這個天下最會打仗、最能打仗的人,河北諸鎮加起來也有五萬上下的兵馬,可比起大梁王師就不夠看了,況且此番損失不輕,內部人心也不齊。

邵賊你說啥就是啥吧,我們聽著便是。

「今日把話說開了,我等君臣可共享此太平盛世。」說完,邵勛笑道:「河北之粟、

河東之鹽、關西之羊、遼地之海貨、江南之柑橘、交廣之奇物,還不夠你們享受的嗎?人生短短數十春秋,拼殺了半輩子,夠了。若還嫌不足,吾聞趙女多情,多置辦一些,以娛晚年,豈不美哉?」

「陛下說得是。」呼延簡心氣已經慢慢順過來了,道:「這便遣人置辦舞姬。」

邵勛大笑:「朕從掖庭中揀選士家婦數人賜你,免得你置辦不好。」

「多謝陛下厚賞。」呼延簡心情又好了一些。

總體來說,天子收買他們的條件算是厚道的。

升官、提爵、賜美人,盡矣,至矣。

「言盡于此。」邵勛擺了擺手,道:「今日便到此吧。」

眾人齊聲應了,各自散去。

親兵、宮人們分別入內,打掃船艙。

邵勛讓人取來一張案幾、兩枚蒲團,在甲板上盤腿而坐。

片刻之后,有人端來茶水,又將扶余使者請來。

行完禮后,徐蔚戰戰兢兢地坐下。

「大梁開國九年了,扶余王為何一直沒有遣使入貢?」邵勛問道。

徐蔚恭敬答道:「國中喪亂,諸事繁雜,一時耽擱了。」

「為何喪亂?」邵勛明知故問道。

徐蔚遲疑片刻,還是老實回道:「數敗于高句麗、慕容鮮卑,王出奔的出奔,自的自,實在沒有心思做其他的。」

「真是夠亂的。」邵勛感嘆道:「令尊非先王子嗣吧?」

「非也。」徐蔚回道。

邵勛「哦」了一聲,那就是趁勢而起的部族領袖,取代了原本的王室,怪不得這么亂呢。

不過對扶余來說,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

在早些年,國王還需要諸部貴人選舉呢,理論上來說這王位誰都可以坐,體制、文化、風氣不一樣,導致國家的政治倫理也不一樣。

邵勛不想過多糾結扶余國的內部事務,他只想扶持一個代理人,既然現任國王徐玄派他兒子徐蔚來了,那就他們家吧,于是說道:「汝既獻上國書、貢品,便是誠心的,朕不介意幫上徐氏一把,讓你們坐穩王位。今只想問一句,扶余國第一要務是什么?」

「整頓朝堂。」徐蔚答道。

邵勛沉吟片刻,這倒也不算錯。扶余國內部混亂太久了,導致國力衰微已極,往常還能出動三四萬大軍呢,現在能調集到一兩萬稍微能打的兵就不錯了。

不整頓內部,扶余王就無法有效調動國內的資糧、兵力,就還是有一大堆人與高句麗勾勾搭搭,無法勝任大梁朝給他們的定位:與宇文鮮卑、高句麗互相牽制。

于是他點了點頭,道:「朕會派個使團去扶余王城,助你父子穩固局面,然舍此之外呢?可還有其他要做的?」

這次徐蔚沒有猶豫,直截了當地說道:「秣馬厲兵,積蓄錢糧,以備高句麗。」

「還有宇文鮮卑。」邵勛毫不避諱地說道:「他們也劫掠過你們吧?」

徐蔚愣了一下,然后點了點頭。

邵勛曬笑,狼怎么可能不吃肉呢?慕容鮮卑能劫掠扶余,沒道理宇文鮮卑不動手,雖說這兩家關系還不錯,但邊境沖突也是在所難免的。

「高句麗為大梁王師擊敗,其使者已出襄平,正往此地而來。」邵勛說道:「高釗五萬驍銳,前后損失近二萬三千。經此一遭,想必也無余力侵掠你國了。他們現在和扶余一樣,首要之急在于整頓內部。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喘息之機,希望你們用好了。」

「是。」徐蔚畢恭畢敬地說道。

邵勛看著遠處的月色,不想再多說了。

若非離得太遠,高句麗、扶余之類全部散了,哪用得著冊封?

但歷朝歷代這么做不是沒原因的,你可以打敗他們,但短時間內無法統治他們。只要你一走,人家選也選個新國王出來。

關鍵在于人心向背,以及力量的投送能力。

徐蔚還傻愣愣地坐在那里,不過很快被童千斤上前請走了。

二人一前一后下了船,然后自有鴻臚寺官員將其引走。

童千斤看到了邵貞,便停下了腳步,與他多說了兩句。

「下個月你就要接手侍衛親軍了———」他的聲音慢慢響起。

削藩行動來得波瀾不驚,甚至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九月十九日,分屯北平、遼西兩地的河北諸鎮軍兵們有些騷動。

中下級軍官們有些懵逼,四處打聽,奈何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而上級官員還在隨駕,沒有半分消息傳出來。

很快,兵部官員分至各營駐地,令其罷兵回家,等候朝廷處置。

從今往后,他們就是所在郡縣的編戶百姓了,不再是鎮民。

有那么一兩個小軍官腦子不清楚,或者比較沖動,在營中串聯煽動。

他們倒不是煽動造反,而是要向天子「諫言」,請他老人家收回成命,并列出了若干理由一一在上位者眼中,這其實和造反也差不多了。

沒有幾個人跟著他們一起作死,眼見著沒達到效果,于是連夜跑了,不知何往。

這只是大勢下一個微小的波瀾,幾乎沒造成什么影響。

兩天后,各部慢慢安定了下來,開始在各自軍官的帶領下,返回家鄉。

與此同時,有朝廷使者分至各鎮,宣讀罷鎮詔書。

除蒲陽山鎮大肆鼓噪,殺朝廷使者之外,其余諸鎮基本沒鬧出什么事情一一當然,或許只是暫時的。

也是在這個時候,趙王邵、銀槍左營督軍蔣恪率部西行,在兩千并州輕騎的配合下,直撲蒲陽山鎮平叛。

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邵勛于九月二十四日啟程西行,經北平、燕郡前往彰武。

臨行之前,他再一次見到了高句麗大加乙童,并邀請他登上御琴。

「高釗回丸都了?」邵勛問道御攀很大,甚至可以說過于巨大了,里面擺放了案幾、坐榻甚至一張可以躺下的睡榻,鶯鶯燕燕一大群,有嬪妃,有女官,簡直是極致的享受。

乙童上車前飛快地掃了一下,沒看到王太后周氏和王妃于氏,略略有些失望。

「確已回丸都。」乙童說道:「見得大國之威,不由涕下,今愿交出樂浪、帶方二郡,世世代代臣事大梁,永不叛也。」

邵勛自動忽略了他的廢話。

什么永不相叛?只是暫時沒能力罷了。

至于什么「大國之威」,有點陰陽的意思啊,你是在說丸都城被燒得一塌糊涂么?想想也是,房子被燒了,財貨不見了,家人被掠走了,想想就凄涼。這個時候,再頭鐵的人應該也會低下頭顱了,先服軟再說一一呢,最大的主戰派阿佛和大加似乎為高釗斷后戰死了....

「誠意就只有二郡么?」邵勛問道。

「另有國竭力籌措的珍寶千件,禮單已呈送鴻臚寺,再過些時日便可送至襄平。」

乙童說道。

「也罷,有了這個教訓后,想必高釗已經清醒了。人生處世,誰能無過呢?能改就行。」邵勛說道:「朕可以下詔冊封高釗為高句麗國公,望他記住這個教訓。不過,高句麗的版籍、戶口需得呈一份過來,盡快操辦吧。」

乙童心下一驚,國公還好說,版籍之類總讓他生出些不好的感覺,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答應了。

邵勛揮手讓他退去,接著又喚來秘書郎王羲之,讓他照常抄錄近段時間的公文,整理成冊,發往汴梁。

浩浩蕩蕩的隊伍繼續向前,奔馳在邵勛一刀一槍拼下來的土地上。


上一章  |  晉末長劍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