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晉末長劍 >>晉末長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人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人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08日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孤獨麥客 | 晉末長劍 


貞明元年十一月十二日,白雪之中,蹄聲陣陣。

左右驍騎衛、左金吾衛、左飛龍衛、左右羽林衛四萬余府兵齊集汴梁,與五萬多禁軍步騎一齊展開了冬日會操。

一時間,聚集在汴梁附近的軍隊數量達到了十萬之眾。

這是器械齊全、士氣高昂且經歷了多年戰火考驗的十萬大軍,得之可橫行天下。

當然,十萬人不可能局促在一處地方。他們是聚集在汴梁「附近」,而不只是汴梁,

單獨一處可能也就最多兩三萬人。

饒是如此,也十分壯觀了。

冬日閑著無事,居然有很多百姓不畏嚴寒,就為了看一場熱鬧。

這還是會操,事實上兩軍交戰都有人圍觀一一宇文忻與尉遲迥大戰時,「郵城土女觀戰者數萬人」,宇文忻戰不利,決定先打觀眾,造成混亂,最后終于取勝。

宮中也有不少人出來圍觀,不過他們有固定的高臺,周邊還有侍衛親軍維持秩序。

一眾女眷中,風頭最勁的無疑是太子妃盧氏了。

她儀態萬千,氣度雍容,同時又很講分寸,身邊聚集了不少王公將相家的女眷。

與她相比,當今天子的女眷反倒被搶去了風頭。當然,這也和皇后、三夫人都沒來的原因有關。

王銀鈴帶著除遙喜外的二子一女,立于高臺之上。

元真看得很認真,死死盯著不斷變幻的軍令旗號,嘴里念念有詞,仿佛是他在指揮千軍萬馬一般。

王氏看了一會就收回了目光。

大梁王師的老兵還在,戰斗力十分強勁。

左右驍騎衛整整來了七千二百騎,沖殺起來氣勢驚人,真不知哪個部落能抵擋。

正面硬撼應該是沒戲的,只能盡量誘其深入,然后依靠草原廣的空間一點點消磨,

但人家未必會給你這個機會。

她的興趣很快轉移到了邵勛的女人身上。

離她不遠處站著好幾個司馬氏婦人,最近有過一番來往,關系處得還可以。

「小奴,我們是本家哩。」王銀鈴輕移幾步,看著一面帶稚氣的少女,輕笑道。

王簡姬愣了一下,道:「王夫人,妾——妾是太原人。

她發現自己居然有點怕這個女人。

她和石貴嬪太像了,煙視媚行,人未至,一股甜膩的肉風便已襲來。

天子應該很喜歡這樣的女人吧。

她低頭看著自己還沒怎么長開的身體,微微有些自卑。

「太原王氏嘛。」王銀鈴笑道:「我家是廣寧王氏,以后要多多親近。」

生完孩子后首次露面的石氏用眼神示意了下,應氏立刻上前,將王簡姬拉了回來。

王銀鈴不以為意,笑了笑便走開了。

石氏感覺到了同類的氣息,但對方卻比自己年輕十一歲,唉。

不遠處有人在朝這邊窺視。

石氏扭頭望去,卻與諸葛文彪視線對上了。

石氏仿如觸電般,立刻收回了目光,便是在寒風中,臉也有些熱。

兒媳還沒怎樣,作為長輩的她卻已經生下一個孩子了。

與此同時,石氏心中也有些復雜難言的滋味。她雖自信容貌、身段不比兒媳差,但終究年紀大了,想到天子夜夜睡在文彪房中,石氏心里又有些難受。

不過,石氏覺得還是應該拉攏諸葛文彪,不為別的,就為她們曾經的關系,畢竟這才是她的真兒媳啊。

「..肥皂制備之術刊在十月萬象院輯文之中。孫熙領了三百匹絹就賣掉了,誰都可以用。」不遠處傳來了王氏說話的聲音。

靳氏姐妹、王、宣、劉、樊等嬪妃圍在劉野那身側,居然談起了貨殖之道。

「孫熙前后得了四百匹絹,賺得也太多了吧。」

「比起草堿、肥皂,怕是算不得什么。」

「妾昨日領了肥皂,燒好了水,天子卻又未來,最后只能自己洗了。確實是好物,洗得好干凈。」

石氏聽得暗一聲,這些胡女可真是豪放,都說的什么話,一點不含蓄。

不過她們真年輕啊,當年劉聰死時幾個皇后極少超過二十歲的,最小的甚至只有十四五歲,便是到了今日也才三十許人,唉。

「太子妃。」人群很快停止了交談,行禮之聲四起。

石氏回過神來,見盧氏已行至不遠處,于是也帶著應、王二女行禮。

盧氏朝她回了一禮,目光只稍稍一停留便挪開了,然后展顏一笑,道:「天寒地凍,

還是早些回去吧。」

「好。」王銀鈴先一笑,復道:「熱鬧也看了,還不如回黃女宮玩一局蒲。」

盧氏朝她看了一眼,道:「還不如多做些女紅。天子向重布,而今會織此物的卻沒幾個。長久下去,恐難為天下表率。」

王氏暗暗驚訝。

那家伙找了個好兒媳啊,知道朝廷的大政方向,并勸說后宮諸人做出表率,雖然她隱隱有點越界了,不過只是勸說的話問題不大。

唯一的遺憾就是容貌上比皇后身邊那位陳氏差了不少,只能說長相中上,算不得大美人。而且,別看她才十六歲,但性格外柔內剛,應該是有自己想法的。

就是不知道太子該怎么處理這種棘手的局面了。

眾婦離去之后,遠處的操練仍在繼續。

邵勛一邊帶著太子檢閱部伍,一邊說些軍中的事情。

這是一次給太子露臉的機會,對他的成長至關重要。

邵勛防歸防,但既然立了太子,應該有的扶持卻也不會少。

他也在尋求一個居中平衡點。

回宮之后,盧氏又乘直趨仙居殿。

「祖舅、祖姑。」面對太上皇、太上皇后時,盧氏大禮參拜。

「趕緊起來。」邵秀吩咐宮人將盧氏扶而起,然后命人搬來坐榻。

盧氏道謝之后,坐在邵母劉氏身旁,輕聲問道:「祖姑身體好些了么?」

比起夏天那會,劉氏身體愈發衰弱,已然不太行了,但她依然擠出些笑容,道:「孫婦來得比孫兒還勤。生死自有天命,能活著看到你們成婚,已然心滿意足。」

盧氏雙眼微紅,道:「祖姑莫要嚇我,孫婦還要承歡祖姑膝下呢。」

劉氏伸出顫巍巍的手,輕輕握住了盧氏。

「孫婦可有難處?」劉氏說道:「昨日梁奴來此,我還叮囑他了。你放心,若他犯渾,皇后心軟的話,你大人公自有計較。」

「祖姑且放寬心,沒事的。」盧氏展顏笑道。

「今日梁奴去哪了?」

「和陛下檢閱會操營伍了。」盧氏說道。

「是,每年冬天都要會操的,我都忘了。」劉氏喃喃自語道。

「太子是該檢閱部伍,不然哪個軍頭認得他?」邵秀突然在一旁說道。

「祖舅說得是。國家雖有法度,亦需人情、恩義相系,如此乃安。」盧氏說道。

邵秀對這個孫媳刮目相看。

到底是幽州出來的,與河南這等文風鼎盛之地的士女大不一樣。估計平日里接觸的多為自幽州投奔盧諶之人,長期浸染之下,想法都不一樣了。

梁奴運氣不錯。

「我聽聞辛佐被罷職后,仍在太子府當門客,是不是真的?」邵秀又問道。

盧氏心念電轉。她不知道祖舅從哪聽到的這些事,但這是真的。

「辛氏跟隨太子許久。若一朝罷職,就驅趕離府,恐傷太子仁德之名。」盧氏說道。

「你是主母,不要事事不發一言。」邵秀說道。

盧氏應了一聲,又道:「妾勸太子將辛氏送往江南,贈田宅一區,卻尚未來得及施行。」

邵秀嘆了一聲,道:「確實,怎么做都有人說。送往江南這個主意不差,在這件事上罷了,你看著辦。」

「孫婦比你有分寸。」劉氏吃力地轉過頭,看向邵父,道:「你連幾口人的家都管不明白。孫婦是大家閨秀,她知道怎么做。」

邵秀不說話了,只默默看看地面。

他越來越沉默寡言了。

從身體上來說,他比劉氏好很多,七十多歲還能勉強披甲,雖然只能披一會。

但從精神上來說,他又很依賴劉氏。眼見著劉氏病重,他的精氣神也慢慢垮塌了下來,似乎對世間沒有太多留戀了。

盧氏在仙居殿待到了午后,然后又去翠微堂看望族姑盧薰,傍晚時分則來到了甘露殿,向皇后庾文君請安。

既然決定入宮當太子妃,那就好好做,為范陽盧氏更上一層樓奠定基礎。至于自己的想法,那都不重要。

庾皇后人很好,而且耳根子比較軟,作為兒媳,每日晨昏定省是必需的。

盧氏在甘露殿待到月上柳梢,方才乘攀離去,回了東宮麟趾殿。

良娣姚氏、孺子陳氏已經被皇后放還,見太子妃回宮,一齊上前見禮,

盧氏面露笑容,挽著二女一同入內,等待太子回宮。

不過,很快有宮人傳來消息,陛下、太子二人宿于軍營之中,明日率軍向西,進入嵩山、大體山、成皋關一帶,演練軍陣、圍獵鳥獸,短期內并不會回宮。

盧氏揮手讓人退下,開始規劃接下來一段時間要做的事情。多為東宮內部事務,與國事無關。

因普有賈南風之事,鑒之前代,除非天子特許,大梁朝幾乎沒有后宮干政之事。

盧氏很清醒。作為主母,打理太子在秦王時代置辦的產業是應有之意。

這些產業該如何與今上所重之事結合起來,討天子歡心,是她需要考慮的事情。


上一章  |  晉末長劍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