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歸于尋常!
第八百五十六章歸于尋常!
吳夷臨副主任也是馬上找補:“方教授,您應該是開玩笑的吧?”
方子業笑著說:“我對醫院是有感情的,對我們專科也是有感情的。這一點,從始至終。”
“鄭主任,明人不說暗話,與其去國際醫療部,我還不如去療養院全職。”
“這便是我的態度了。”
方子業的滿臉帶笑,可神情一點都沒有和鄭炯二人開玩笑的意思。
國際醫療部當然是大勢所趨,但不是方子業愿意追隨的‘大勢’!!
方子業不清高,有錢就掙,有好的單位要去奔,但方子業也沒有那么高大上的‘夢想’,必須要改造世界之類的。
方子業只想著好好地當一個醫生,有飯吃,有衣服穿,工作比較舒適。
再則,方子業的技術是來自于更大部份的普通病人,以前的方子業沒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正義’心態。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我一個碩士,一個接近三十歲的男人,還要靠家里反哺啃老,你和我談什么夢想,任何人來談都是扯淡,我先要掙錢,可以養活自己,要養家,要有一個好的工作,比較可觀的收入。
現在的方子業,研究員正高,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手握多個大課題,發表的文章已經算是在科研期刊上登了頂,有自己的醫學專利,還有相對自由的課題源。
現在的方子業當然有資格去選鑒自己的工作狀態。
“方教授,您這是開玩笑了,教學醫院履職還是目前醫學領域的大勢所趨,療養院再好,也總是比不過教學醫院里的。”
鄭炯說完,深吸了一口氣:“方教授,既然您的態度非常明確,那我們選一個折中的方案好不好?”
“在骨科開設兩張單間作為國際醫療部特需病房的分床。”
“這樣就少了方教授您的奔波了!”
以前是方子業求著中南醫院可以把他收下,給他一份不錯的工作,給方子業養家糊口的能力,中南醫院作為省內頂級醫院,骨科作為省內頂級專科之一,與方子業無關。
現在的骨科骨病科在全省登頂,創傷外科、手外科等綜合實力成為全國最頂流,脊柱外科的脊髓損傷治療更是在全球登頂,那就是靠了方子業!
方子業走了,哪怕去了一個鳥不拉屎的私立小醫院,只要資本介入足夠,這里的骨科也可以在十年內,攀爬到全國至少前五十的‘傳奇’戰績。
甚至經歷數十年的發展,成長到全國前二十、前十都不是沒有可能!
一人之力固然難以逆天改命,顛倒是非,但也可以攪亂局面的。
方子業語氣一厲:“鄭主任,我本來就只有二十一張床位,你占我兩個病房,我就只剩下十七張病床了。”
“我這里的病床本來就不夠用,那你還讓我怎么常規開展診療?”
兩個三人間沒有了,就少了四張床位,一下子少了五分之一。
“方教授,那您覺得怎么樣合適呢?”鄭炯知道自己的提議比較過分,這不是他來‘談判’的重心。
方子業聽了,也只能無奈地道:“鄭主任,我知道,開設國際醫療部是目前醫學發展的大勢所趨,我也認可這個方向。”
“不過,我真的沒時間去打理這個東西!”
其實,能夠進國際醫療部,開展國際醫療部門診的,無一不是醫院里的絕對精英和頂尖高手,一般都是科室主任或者是手術高手可以開展。
這是一種榮耀。
可這樣的榮耀,于方子業而言,來得太晚了些。
如果是前些年,有人邀請他開展國際醫療部門診,方子業會覺得很開心,因為方子業需要這些東西加身,讓自己更有“成就感”,順便還能多點收入,何樂而不為?!
國際醫療部,每天的掛號費收入都是大幾千了。
“方教授,我也就不多廢話了,您看這樣好不好,我們會在新院區開設一個特需病房,里面會有五張床位,歸于你們骨科。”
“這五張床位,是配有專用手術室的。收治的也是你們骨科的病種,到時候將由您和曾多勤教授二人共同打理。”
“方教授,醫院要發展,醫院要走國際化路線,這都是必須要走的。”
“頂級教學醫院,就是要看一些疑難雜癥的……”鄭炯攤手道。
會選擇進國際醫療部的,一般都是兩種人,一個是疑難雜癥,另一種就是特別特別有錢的,兩種兼有的,才會選擇去國際醫療部。
“我覺得不是很好。”
方子業輕輕搖頭:“如果非要我去這邊做手術,我只有一個要求,只能是真正的疑難雜癥!”
“我在療養院里的手術原則上也是如此。”
方子業把話說得明白。
鄭炯等人到現在還以為方子業去療養院鍍金,就是為了舔權貴。
其實并不然,現在的方子業,在療養院里也很少開展小手術,感覺可以不出手的小病種,不是那種真正的疑難雜癥,方子業是不會去的。
療養院的制度會比教學醫院相對人性化,而且管理比較‘軍事化’,方子業不想去那就真的可以不去,你愛治不治。
比如說闌尾炎這樣的病,是不會來這里的。
軍醫院就干了!
但在國際醫療部,是有可能的!
方子業的“人脈”也不小,目前國際醫療部什么尿性,他是一清二楚的。
“方教授,這?”鄭炯當然也清楚國際醫療部的現狀。
理想是好的,是與國際醫療接軌,其實目前就是醫院里的‘小金庫’,只是給醫院爆金幣的那種。
華國的整體富裕程度不高,但目前有錢的人數是不少的。
而且,這一部分特別喜歡用‘錢財’開路!!
“鄭主任,我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吧,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可以理解醫院為了創收做一些政策下的隨波逐流,大家都是要吃飯的。”
“不過我要管的這班子人,目前都還吃得起飯!”
“其他人,我管不了那么多。”
“我們科,也是我從無到有地建起來的,目前我們科的手術量還可以,手術療效也還行,雖然部分指標評優率沒那么高,但也不至于扣錢。”
“所以,我不求你所說的那些東西!”
“我也沒有責任去養什么人!”方子業直指要旨,把遮羞布給撕開了。
國際醫療部,用屁股想都知道里面是高福利的,能進這里的人,肯定是技術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只是承擔基礎職責的,可以混履歷,混工資。
那是些什么人物,方子業也想得明白。
以前,專科里惹不起的護士和小醫生們,都自然過去養尊處優了,方子業可不想和一群二代打架。
鄭炯深吸了一口氣,現在的方子業一口咬定不愿意去,他還真拿方子業沒辦法。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這句PUA用不到方子業身上。
你干得了就干,干不了就滾蛋這句話他是萬萬不能講的。
他但凡講了,下午可能協和同濟的“同行”就會登門拜謝他,因為他可以讓對方完成不可思議的KPI!
“方教授,我會把這些話再帶回去的,不過于我個人而言,還是希望方教授您可以慎重考慮一下。”
“畢竟就只是一份工作嘛,工作就是為了養家糊口,在此基礎上可以讓自己變得更輕松,一點都不寒磣的。”鄭炯好聲勸導。
“謝謝鄭主任,我覺得我挺適應現在的狀態的。”
“也感謝醫院和院領導們一直以來的厚愛!我都銘記于心的!”方子業道。
醫院對方子業好不好?
太好了。
想不做功能重建,醫院幫著發公告,不做普通脊髓損傷了,醫務科也幫著擦屁股!!
這樣的領導,就非常可以了。
但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你時時刻刻同頻!
比如說王興歡院長,很早很早之前,就說話了,要把方子業往那個超然的方向發展,要課題經費給經費,要自由就給自由!
方子業要去療養院的時候,王興歡也只是勸了勸,私下里并沒有做什么其他的勾當。
王興歡對方子業也一直都是以禮相待的。
雖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方子業夠強,但能遇到一個明事理的領導,就已經是幸運了,至少不需要在家里面“窩里橫”!
王興歡院長現在有自己的考慮,有自己的打算。
這與方子業的想法相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方子業只是想做好自己,也沒有什么錯誤。
送走鄭炯與吳夷臨后,胡青元就恰好到了“門口”,拿著蓋澆飯進門后,胡青元說:“師父,您現在是真富裕了,有錢都不賺。”
胡青元恰好好處地開著玩笑,并不膩。
方子業說:“我們總會過只想著掙錢的年紀,我也同樣如此。”
方子業深吸了一口氣:“很久以前的我,想著只要有手術做,只要用醫術帶給患者實惠就好了。”
“再以前的我,會想著,盡自己的能力,為醫學的發展添磚加瓦。所以,我會挑選性地去研發一些手術,針對性的給一些病種尋找新的治療方案。”
“前段時間的我,我又有了新的想法。”
“或許,我能做,而且要去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情。”
胡青元的表情嚴肅:“師父,那你想到了什么呢?”
“這就還要回到醫學的最基本原則了,先救命,再治病!”
“當然,這個原則比較空泛,我還是想去接觸一些更寬泛的病種,看看目前體量最大的患者都是些什么病人。”
“我們醫院里,最普通門診、急診中,最常見、數量最多的患者是些什么病種。”
方子業接著又道:“當然,你師父我還覺得,我好像距離我的那些學生們越來越遠了,現在的我,都快忘記我當年是怎么過來了。”
“所以,我還要找一段時間,去和我的其他幾個學生,我的那些帶名學生聊一聊,他們這個階段,想學點什么,要學點什么,以后想要做什么?”
“實實在在地,再扎進臨床中去。”
方子業的話,就算是具體而微了。
專業、臨床的課題,方子業都做了不少,方子業的確沒怎么關心馮俊峰和田垚等人,如同“渣男”,又如同情種一般,只鐘愛一人。
方子業又說:“胡青元,你發現沒有,我現在門診遇到的病種,與很多醫生不同。”
“我是在做什么,就會有同類的患者過來就診。”
胡青元點頭:“師父,專科專治,您的能力強,病人當然會來找你了……”
“換位思考,誰不想自己生病之后,找一個非常非常專業的醫生給自己診療呢?如果是我的話,我也希望找師父您。”
“今天的蓋澆飯口味還不錯。”胡青元道。
方子業點頭道:“這家蓋澆飯的口味還不錯,以后可以當一段時間的食堂。”
“當然,你師父最近之所以想得不少,還是因為你師父我又遇到了一個人。”
“我認識了很久的老師。”
“他叫米奇。”
胡青元想了一下,過目不忘的他馬上對號入座:“血管外科的米教授?”
“是的,就是米奇教授,現在的米教授通過自己的訓練,已經可以做一點血栓取出術了,比一年前的他,又進步了很多。”
方子業說到這,語氣變得迷離起來:“但上次,米教授看到我的時候,說了句這樣的話。”
“他說,方教授,你現在是越來越有自己的個性了,真的很懷念之前任住院總,拼命做手術、不挑食的方教授。”
“不夠那時候的方教授,雖然接地氣吧,卻又不夠精專。”
“胡青元,你說,米教授這話是什么意思?”
“當個醫生也太難了,治療其他人治療不了的病種,又會將一些常見病種的患者拒之門外,顯得不接地氣。”
“接地氣了,來什么治療什么,又顯得太躺平,隨波逐流,沒有發揮好自己最大的優勢。”
方子業也覺得,大概從自己回中南醫院后,主修功能重建術和脊髓損傷開始,自己就距離最底層的患者越來越遠,或者說,方子業的道路,似乎也越走越狹窄。
胡青元怎么可能懂方子業此刻的迷茫:“師父,我也不知道。”
“不過我可以幫您去急診科和門診蹲守幾天,給病人和家屬們做一個調研。”
“也好。”方子業點頭。
大道至簡,很多的很多道理,可能都歸于尋常中才能找得到。
去找病人聊天,是最合適的一條道路偏選……
當然,方子業不是在懷疑自己的選擇,而是猶豫自己要不要把自己的學生分成多派,一些人,主攻新病種,另一些人則去主攻尋常……
這種決定,會影響到他們一生,必須謹慎又謹慎。
絲毫不慎,就可能會讓他們一生遺憾。
教學,當老師,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