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鎮做題家茍成大醫第八百二十三章 仿制藥樣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從小鎮做題家茍成大醫 >>從小鎮做題家茍成大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二十三章 仿制藥樣品!

第八百二十三章 仿制藥樣品!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6日  作者:小小魚蝦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小小魚蝦 | 從小鎮做題家茍成大醫 


方子業理解梅瑸的意思,稍微思考了一會兒才謹慎回道:“梅教授,這個課題我只打算要全職科研的。您可能不太適合。”

一般來講,臨床有一條既定的規則。

起病快的病,治療起來也快。

發病慢的疾病,哪怕有了治療的方案,起效也非常緩慢,甚至無法治療。

周圍神經退行性病變這類疾病,想要對其進行深入地研發,耗費的時間是很久的,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梅瑸是個好的科研學者,但他也是個臨床工作人員,梅瑸不可能有這么充裕的時間候著自己,所以才不適合。

這一次二人間的課題合作,其實是一種巧合,是方子業需要相應的人材,由王興歡院長等人直接call了人過來幫忙的。

梅瑸略有些遺憾道:“看來方教授是打算做更大的課題了!”

“若是這樣的話,那我還真沒這種幸運。”

梅瑸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本行專業,從一個臨床醫生去方子業的專業組里當一個小小的科研助手。

“梅教授,希望以后還有合作機會。”方子業客氣道。

神經內科的梅瑸教授,有一說一,是科研態度相對最嚴謹的團隊成員之一了。

方子業并不是看不上對方的能力,而是評定對方著實不適合后續的課題,這才沒打算合作。

“好的,方教授吃飽喝足后若能想起我,那我可就太幸運了。”梅瑸的語氣呈略討好狀。

不管之前醫院里如何傳聞,他都親眼見識到了方子業的恐怖之處。

一個全世界對其認知都非常蒼白的脊髓損傷,就這么活生生地被方子業頂了起來。

與方子業之前進行的數個臨床課題不同的是,脊髓損傷真的是從無到有。

比如說毀損傷的保肢術吧,毀損傷的保肢術其實就是清創術的優化版本,只是方子業研發的毀損傷保肢術的清創術更加細致,再摻雜了手外科已有的血管重建術等理論。

比如說功能重建術,功能健復術等,都是在已有的術式上進行了變革優化。

哪怕是后來的骨腫瘤的微創化療方案,也只是對傳統的治療方式進行了革新。

這種革新非常有意義,對病人而言,是久旱逢雨。

但于醫學的發展而言,其實就只是錦上添花,遠不及雪中送炭這么有意義。

“方教授您,這份兒的。”梅瑸豎起大拇指,語氣滿是誠懇和真摯。

“謝謝梅教授夸獎。我看這邊的功能優化相應的課題也進展得頗為順利,我也就先走了。”

“隔壁還有人在等著我呢……”方子業道。

“好,方教授您去忙……”梅瑸站起來送行。

梅瑸同樣知道,方子業除了是脊髓損傷的課題主要負責人,還有其他的課題在并行,但并不知道其中細節。

作為科研學者,不打聽其他人的科研機密是職業基本操守,所以哪怕再好奇,他也沒有多問。

方子業才出了動物試驗室的門,就看到胡青元發來的信息:“師父,今天我又不陪您去療養院了,我和宋毅大哥約定一起進了實驗室。”

胡青元是方子業的愛徒,這一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方子業基本上不管去哪里,都會把胡青元帶著,哪怕現在胡青元的基本功水平很一般,也都會帶著。

對比起馮俊峰等博士,方子業對胡青元的偏愛都更甚。

“好…你們慢慢玩。”方子業說。

宋毅那邊的坑,方子業一時間都想不到很好的辦法去填,只能等宋毅、胡青元兩人搗鼓出來了點東西,給自己說明指點后,先把‘思路’、‘技能’固定在面板上。

然后自己再通過加點提升單項技能后,再往前進行推進。

這種模式,就是新研發術式的既有規律!

不能完全無中生有,但可以通過加點變得由少及多。

基礎實驗室里,董寧正在與王衛、戴工楚幾人進行著探討。

董寧道:“對比起原研藥,我們目前生產工藝產出的藥品中有效含量還是差了些,僅有百分之七十五。”

“原研藥中相同份量下,有效物質含量平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所謂有效含量,即為某種藥物物質說明書上的真實含量。

一般而言,這種有效含量越高,療效就越好。

當然,也不能高太多,如果高太多,那可能就是另外一種藥物了。

“董老師,你跟著的那個方教授簡直就是個天才,他是怎么能做到僅憑看過了藥品的制作工藝,就能夠推測出那么多具體而微的細節的?”

“溫度、濕度、持續時間,這些還能猜得出來?”董寧身側,戴工楚的語氣滿是震驚。

董寧輕笑道:“所以人家是方教授,我只是個董寧小醫生啊。”

“我要是知道方教授怎么能做到如此,你們就該叫我董教授了。”

“要不,我打個電話把方子業叫過來,給戴工您詳細匯報解釋一遍?”董寧忙久了,操著自己的播音腔開著玩笑。

董寧的聲音很好聽,很容易拉近人的距離。

哪怕是開玩笑,都讓人聽起來如沐春風。

戴工楚忙搖頭,還沒來得及講話,方子業就跨步進來了:“董老師,戴哥,王工,我來了……”

戴工楚和王衛二人,都是廣白集團負責藥品基礎研發的工程師,聽說在公司內的職位不低,是姚廣特派過來幫忙的。

方子業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那里接了課題,但課題不只會坐落在方子業的個人,方子業所在的漢市大學中南醫院、療養院,都會有“責任”!

而且,這種課題肯定也是會配備其他人手的,包括但不限于藥劑學的相應人才。

當然,現在藥劑學相關的人才還沒過來,方子業與董寧幾人也才處于仿制藥品的初期探索階段。

“方教授!”

“方教授…”

“方教授…我開玩笑的。”董寧最先站起來,最后開口,細聲解釋道。

他直接點名了方子業,真就是為了開玩笑。

哪怕方子業不是很牛,但身在教學醫院里任副教授,社會地位都會比公司里的工程師更高。

方子業當然不會追究這么些細節,問道:“董寧哥,我剛剛聽你說,自上次優化后,我們這一批仿制藥的有效成分已經提升到了百分之七十五是吧?”

董寧聞言點頭:“是的,方教授!”

“您太厲害了,我給定的初步方案,有效成分還不足百分之三十,還得是您呀。”董寧笑得有些世故。

本來董寧是打算在方子業面前秀一把的,讓方子業看到自己的真正能力。

董寧也的確這么做了,但似乎方子業這邊沒太多的反饋,反而是在得到了第一批樣品結果后,叭叭叭地就開始進行指點起來。

董寧很確定,當時的方子業不是在裝逼,而是真的沒把百分之三十的第一次試驗當回事。甚至方子業可能都不知道這個數據的概念。

一款藥物的研發,哪怕是仿制藥,都得投入幾千萬。

這些錢是怎么燒沒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容錯,大量的時間和物力成本的投入……

第一次就有百分之三十的有效成分,且藥物能夠被提純包裹成市場上流通的模式,就已經很屌了。

然而,方子業的無視,還是有方子業的道理的。

“進口和國產萬古霉素雖然主要成分相同,但是在制作藥物的過程中會添加一些輔料,進口藥物和國產藥物添加的輔料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方子業道。

“這種添加的輔料,很難琢磨。”

“當然,萬古霉素也是我們骨科比較常用的術中用藥,不管是靜脈注射還是局部應用面都挺廣的。”

“目前,國產的萬古霉素倒是也能用。就是療效這一塊,不太好評估。”方子業在看董寧等人提煉出來的數據。

方子業雖然要搞仿制藥,肯定也不能隨便選一種藥就去仿制了,那是開玩笑的。

方子業是骨科專業的,自然優先選骨科比較常用,臨床有一定需求量的藥物作為起手靶點。

骨科中,關節外科的術后關節感染非常麻煩,術中應用萬古霉素是必要的。

目前的臨床現狀就是,要用,也在用,但感染率沒有以前好控了。

因為是集采,個人對遭遇患者的感染率微升上報是沒有卵用的。

因為便宜,你就只能這么用,感染了就再治療,至少大方向就是這么定下來的……

如果是術后住院期間就發生了感染,就是科室里自行貼補了!

現在的關節置換術,是一次性評分買斷制,不管是否發生并發癥之類的。

董寧道:“萬古霉素是一種糖肽類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菌引起的嚴重感染。”

“目前主要制備工藝主要依賴于微生物發酵和后續的分離純化,屬于典型的生物制藥工藝。”

“萬古霉素由東方擬無枝酸菌或類似放線菌產生。目前培養基、氨源、無機鹽與前體物質的濃度我們都已經掌握得不錯了。”

“倒是菌種改良這一塊,可以再細節性地優化一下:通過誘變育種或基因工程手段,篩選高產菌株(如提高耐藥性、優化代謝通路)。”

方子業看了,點了點頭:“其實發酵的條件還可以細致的控制,我個人覺得,溶氧量、發酵周期也是影響最后成量的關鍵因素。”

“成量與成品又是兩種東西,分離純化工藝,才是我們要著重研發的。”

“目前,我們通過質譜分析,可以確定有效物質就是萬古霉素的結構式。”

“只是,我們可以在發酵液分離耦合這一步,就要進行優化了……”

“這是生物型藥物,非純化學合成類藥物制備的大難題。”

“這些東西,你們可以去請教更加專業的人,我只是知道提純的步驟,如何進行提純結構優化,是否有已經成熟的設備等,我給不了更好的建議。”

“我畢竟是醫學專業的。”方子業道。

用藥和制藥完全不一樣。

方子業用藥的時候,哪里管它怎么制備的,要知道的就是它的療效,用上去就行了。

制藥除了要制備效率,還要講究制備工藝,每一處細節不同,可能就讓最后的成品雜質變多。

或者是在提純的時候,將雜質當做有效成分放進了藥物里,導致最后的藥效效力不夠。

董寧點了點頭,說:“方教授,你能在生物試驗部分提供那么多的指點,就已經讓我們的進度迅速了。”

“剩下的,當然是我們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器械相關的東西,我們也都不是專業的。”

“方教授,這些樣品,我們今天進行了濃度滴定測定法,最后測出發現還有不少的雜質。”

“也就是說,我們進行層析時,并沒有找到特異性抗體的配基,目前市場上的這些,應該都不是好東西。”

“我懷疑,原廠藥的公司,就沒打算把這個配基的配方釋放出來。”

“如果能夠在親和層析這一步達到突破,我們的純化純度至少可以達到95以上!”董寧說道。

抗體、配基,這個與醫學有一定關聯性了。

“嗯,好,我也去查一下相應的資料。”

“董老師,辛苦你了,找了這么多資料和細節。”方子業很欣賞董寧的這種上進。

他不是把問題丟給你,而是把需要解決的問題丟給你,言之有物。

相當于就是一個學生,他直接問老師你這道題怎么做,而不是直接問你,我該怎么提升我的成績。

以具體為導向,以具體步驟中的某個可能方子業幫得到的難點為導向,來請教方子業相關的問題!

“找特異性抗體配基這種事,我先想一想吧,到時候給你們答復。”

“反正你們也有基礎科研的成熟團隊……”方子業說。

“方教授,不著急的,我們還要在前期的菌種改良方面,再下一些工夫。”

“這種非化學法制造的藥物,最看硬功夫了。”董寧躍躍欲試道。

方子業說:“對了,戴哥,之前我讓您給我找的,這種藥品的所有國家的說明書,您有找到嗎?”

“我想把它們都搜集起來,看是不是有翻譯出錯,或者翻譯不到位之處。”

“還有,萬古霉素出產自米國,你們最好還要跨網去米國搜索一些非統計源的期刊,找一找上面有沒有關于萬古霉素的其他有用信息。”

“有可能,他們本國的其他仿制企業,在進行仿制的過程中,會通過發表論文的方式以獲得仿制許可,申請新的專利等。”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借用的信息……”

“當然,其他國家仿制生產的也可以都買一些過來,我們看能否從不同仿制藥中找到一些其他的捷徑。”

方子業非常細致地也給董寧等人安排任務,全部都是直接指明要去做些什么!

這些前期準備之所以不一開始就做,是要讓董寧幾人先自己搗鼓一段時間,知道自己的薄弱項在哪里。

這般之后,他們才會有針對性地去提取相應的資料。

先知道自己的局限是知己,再知道別人的長處是知彼!

仿制藥研發不是打戰,可知己知彼也能節省很多時間與投入的費用。

“好的,方教授。”

“這些細節,我們都記下了,還有其他的指點嗎?我發現我們幾個商量幾天甚至一個月,都頂不上方教授您給的一句指點。”戴工楚略討好地說道。

方子業仿佛是開了掛一樣,列舉的很多客觀條件,都能讓他們的制備效率更高。

“暫時沒有了,先做好這些,我覺得可能就夠用了。”

“如果我們的發酵工藝和提純工藝可以優化的話,那么產量和成本就會進一步被壓縮,藥效也能得到保證的話。”

“就有點含金量了。”

“萬古霉素在全世界的市場份額并不高,也就是不到十億美元,或者多一點。”

“能占一點是一點。”方子業說。

方子業剛這么說的時候,電話恰好響了起來。

董寧等人見怪不怪。

方子業如今的身份地位不一般,可不是默默無聞的小醫生,除了上級和家人打電話,就沒有外人叨擾。

現在找方子業求診,甚至找方子業當導師的學生都很多,他們各自通過自己的人脈獲得了方子業的聯系方式。

“天羅!”方子業問。

“師兄,23號出院的那個病人又來搞事情了。”蘭天羅的語氣煩擾。

“師兄,這次要怎么辦?直接報警嗎?”

方子業聞言,眉頭稍稍一緊,轉身離開了董寧等人幾步:“還是老樣子的辦吧,如果科室內能解決就科室內解決,實在不行就司法解決。”

“或者,你就當著他的面,問他的訴求,要醫院把我方子業怎么辦?”

“停診?停診可以,把我的手術權限停了都可以,你讓他隨便去醫務科舉報吧?”

“要打官司就打官司……我們的態度不能弱了。”方子業的態度非常明確。


上一章  |  從小鎮做題家茍成大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