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教授、宮教授、袁教授,我先代表我們組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個病人的基本情況。”秦葛羅站示教室前方,側身讓位后投影儀的頁面下拉換面。
“老年男性,63歲。”
“當前主要診斷為雙下肢創傷后遺癥期。膀胱切除術后、尿道成形術后;直腸毀損傷術后持續造瘺態。”
“半骨盆缺損,雙側股骨段缺損,雙下肢多發軟組織感染、多發皮膚感染,真菌性感染。”
“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狀動脈支架放置術后,腹主動脈置換術后。”
“腔隙性腦梗塞。”
“今天我們主要請教各位教授的內容是,這個患者是否適合手術?如果要行手術治療的話,該行哪些手術治療?”秦葛羅精簡匯報完都用了兩分多鐘時間。
示教室中,袁威宏正襟危坐,眼皮下垂,眼神黯淡。
方子業的嘴角也弧動難定,右手成拳,壓著拇指掌指關節偶發咔咔聲響。
示教室里的人不少,有宮家和、熊志章,有袁威宏、陳芳、彭隆,有秦葛羅、李諾、方子業。
九人居于室內卻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秦葛羅停滯了大概半分鐘也沒見有人開口,便硬著頭皮選擇繼續:“還有一些比較細微的檢查結果,我…”
熊志章老教授此刻敲了敲桌子,抿了抿嗓子后,偏身向袁威宏:“小袁,你直接說說這個病人的來歷吧。”
亂七八糟四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他當前的狀態,一塌糊涂才勉強夠用。
袁威宏的右手指甲刮著下巴,刮痕現白灰:“熊老師,這個病人并無特殊來歷,只是泌尿外科的王院長做過手術后強推過來的。”
熊志章收回了將到嘴邊的話:“這情況都已經亂到這份上,他與家屬目前的訴求是什么呢?”
袁威宏道:“老人的孩子都比較孝順,有一子一女,家庭條件都還不錯,目前的訴求就是盡量讓我們醫院想辦法予以治療。”
“不用擔心醫療費用的問題,老人自己有商業保險,保險超額之后,子女也能支付得起療養費用。”
“我已經和患者的家屬談過好幾次了,但他們就是不愿意放棄治療。”
熊志章繼續問:“去過其他醫院嗎?”
熊志章的想法是這一家子總不能薅著中南醫院一家掉頭發吧?
袁威宏對此如數家珍:“老人的兒子帶著他的病歷資料幾乎周轉遍全國的知名醫院,如果不是老人自身行動不便,估計也快走一圈了。”
“熊老師,您肯定也清楚,就目前老人的這情況,誰也不想觸這霉頭。”
“他受傷的時間是去年的十一月份,當時就在我們中南醫院的急診手術室做的手術,他的下肢保肢術,也是我親自主刀做的。”
“能保下這一命,就已經費盡心思了。”
“后來轉診至泌尿外科,做完手術后,也一直要求繼續治療。”
“自今年一月份,泌尿外科的王興歡教授就一直要求要往我們創傷外科轉。”
“我以患者的其他專科情況控制不佳為由,連拒了接近八個月。”
“這月中下旬,患者的全身感染得到控制,患者以要求治療雙下肢多發感染、骨缺損;轉至我們創傷外科。”
“轉至我科后,我們本擬用微型循環儀的微循環截斷術治療患者的雙下肢感染,可患者的血管節段性硬化,目前并不適合微循環截斷術。”
熊志章聽到袁威宏的長串訴苦,也沒由地低聲罵了一句:“操,王興歡為了往上爬,真是不擇手段了!”
袁威宏也已盡力推諉,可有王興歡一直背書,這個病人創傷外科如今不接收都不行。
現下人已過來,袁威宏也不敢輕舉妄動:“轉至我科后,我與病人家屬先后商談了多次。”
“患者家屬的最低目標是希望可以解決雙下肢感染、骨缺損,恢復正常肢體!”
“否則的話,就要求這么一直住下去。”
“就當是日常康復保養了。”
綜合型醫院,不能隨意拒診,更不能驅逐人。
除非可以證實患者的病情被治愈。
但這個患者,是不可能被證實治愈的。
“這是家里有點錢,所以才想著把醫院當外面的療養院住了。”
熊志章嘮叨一聲后,道:“要是病人家屬的態度實在堅決的話,袁威宏你就直接走醫務科、安全辦,建議截肢算了。”
“如果患者以及家屬強行拒絕的話,就以患者家屬拒絕診療建議,讓醫院想辦法騰挪床位。”
“就他目前這情況,建議截肢治療,沒有任何人敢說個不字。”
熊志章老教授還是非常給力的,上來就為創傷外科找了一條底線以上的合適退路。
在醫院里,醫院的專科可以給出非常專業的治療建議,并體現在病歷里面。
如果患者和家屬拒絕治療建議,后果自負。
袁威宏則道:“熊老師,如果家屬愿意截肢的話,早就可以截了,在受傷當時就這么選了。”
宮家和一直沒說話,所以思維一直保持相對客觀,此時開口打斷:“袁主任,在病人轉診至我科時,王興歡教授還有過其他特指的交代么?”
袁威宏搖頭:“那倒沒有,只是說讓我們再多想想辦法,一切以病人為主。”
宮家和聽完,第一時間就看向方子業所在方向。
方子業的雙手輕輕松開,緩緩開口道:“師父,這是王教授在試探我們啊?”
袁威宏與熊志章二人緩緩轉頭:“試探我們?”
方子業點頭:“我個人感覺是這樣的,王教授想的是,先把這個病人送來我們科室,看我們到底能不能做擴大性的功能重建術。”
“比如說小便功能、大便功能、X功能等。”
“當然,這也只是我的猜測。”
方子業之所以會這么想,還得多謝之前在恩市療養院時遇到的那位來自中日友好醫院的林鵬教授。
這位林教授,只講夢想,從沒談如何落地。
在他談夢想的過程中,就提到過,要以四肢的功能重建術為中心,擴大化地將功能重建術做成一塊招牌,其中就提及過大小便功能重建。
林鵬教授雖未談及落地,但并不代表他提出來的這種想法不好。
天下大同,人人富裕,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夢想自然是好的,但目前也只能是在夢里。
方子業繼續道:“師父,熊教授,宮教授,現在談論其他毫無意義。”
“既然病人與家屬有自己的訴求,我們就先將其訴求進行拆解,厘清哪些屬于是可行的,哪些屬于是當前我們科室做不到的。”
“討論過后,回報給家屬,讓其商議后定奪。”
“剛剛師父您說了,患者家屬希望可以解決雙下肢感染、骨缺損,恢復正常肢體!”
“恢復正常肢體屬于是不可能的事情,有方向性的要求就是控制感染,修復骨缺損。”
“根據患者目前的情況來看,現下,患者雙下肢的多發軟組織感染,主要原因就是局部的血運受損,且雙下肢的血管壁性結構受損。”
“局部血運受損,即便是再好的抗生素,也無法通過血運循環送達局部,也就發揮不了抗生素該有的作用。”
“且患者的血管壁性結構不佳,也無法通過聯用微型循環儀進行微循環截斷的抗生素沖擊治療。”
“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將感染控制下來,就是一大難題。”
“至于骨缺損的治療,依托于上述分析的血運因素,想要通過手術愈合更難。”
“沒有微端血運,即便是做了骨缺損的重建術,最后也是骨不連、骨折不愈合態。”
“所以,家屬最簡單的兩個要求,要處理起來都非常復雜和困難。”
方子業處理過重癥感染,也處理過復雜的骨缺損。
但這些病人的情況可以被解決的前提是他們的客觀條件還不錯。
現在連最基礎的條件都不具備,想要解決問題,就相當于是要無中生有地再尋一條治療路徑出來。
袁威宏聞言道:“子業,我先說說我的看法啊。”
“患者目前的骨缺損是半骨盆缺損、雙股骨缺損,要處理起來是非常非常復雜的。”
“我們可不可以先置之不理,就只是針對他的感染想想辦法?”
“這樣既可以給病人家屬一個交代,另外也可以在王興歡院長那邊有一個回復,而后再想辦法將其打發走。”
“免得把事情鬧得太僵,觸及病人家屬的反感,還就不走了!”
“感染是最表層的癥狀,不管是患者自己的感受還是病人家屬的護理,都非常痛苦。”
外科醫生會覺得感染棘手,病人家屬同樣也會覺得。
感染后的創面,不僅看起來臟兮兮的,還有惡臭,并且這不是一天兩天。
如果感染不能得到控制,會一直如此。
袁威宏的意思是,如果可以處理好一種,就可以和病人家屬去談出院、轉院或者其他選擇。
不然現在的情況,讓病人從醫院里出去,病人家屬也的確不知道該把病人往哪里丟。
“我們醫院不是有感染外科的么?”宮家和提議道。
宮家和之前也與方子業一起在恩市療養院處理過重癥骨髓炎,也處理過重癥骨髓炎并發全身感染的患者。
當時在進行討論的時候,就考慮到過轉感染外科。
“這個病人合并有骨缺損,而且還是雙下肢的多發感染,感染外科肯定不會收的。”
“他有我們創傷外科的絕對病種,我們也推不掉。”袁威宏先開口解釋。
如果這個患者,沒有骨缺損的話,感染外科必須要接手,那這個病人就不會來創傷外科了。
中南醫院的創傷外科也不是萬能的,在遇到這種讓人頭疼得睡不著覺的病種時,任何人的第一想法都不是逞能,而是如何將其甩掉。
方子業也這么想過,可綜合分析下來,根本就沒有辦法擺脫,所以這條思路就只能被暫時擱淺。
方子業道:“感染的治療原則就是早期診斷,合理抗感染,外科干預、營養支持與預防并發癥!”
“現在感染已經發展到如下的局面,早期診斷已經沒有意義,病人的感染譜也早已記錄在檢驗資料中。”
“根據我們對患者目前血運情況的評估,外科干預需要相當謹慎。”
“就患者目前的血運狀態,如果輕易進行局部清創治療的話,很容易導致局部的創口不愈合。”
“如果非要清創處理的話,那么就必須要同時行血運重建術、血管置換術,其操作的廣度,也足夠我們同期行骨缺損的治療了。”
“因此當前也必須謹慎。”
“營養支持和預防并發癥是必須序貫全程的,現在單獨擰出來沒有意義。”
“那么我們目前可以選的節點就只有一條,合理抗感染治療。”
“抗感染過程中,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無需談及,現在評估療程沒有意義,肯定會做到足量足程。”
“我們唯一可以進行探討的點就是給藥方式了。”
“傳統的給藥方式分兩種,口服與靜脈給藥,但實際上,兩者的抗感染原理相同,都是抗生素通過胃部吸收、靜脈入血,再通過血液循環至全身,到達局部達到抗感染的效果。”
“但患者的局部血運很差,就算是增加抗生素的用量,能到達局部的藥物濃度也很少,甚至有可能根本達不到局部。”
“所以,我們可以用的抗感染給藥方式貌似就只剩下了暴力的局部給藥。”
“可有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擺在了面前,如何局部給藥。”
“如果只是給及表層,那么內里的感染依舊,不過是掩耳盜鈴,但想要如同清創術期間那般精準的局部給藥,清創涉及的范圍也不亞于做骨缺損的重建術。”
“不能清創、不能引流,不能局部給藥,全身給藥無效!此題幾乎無解。”
方子業通過非常透徹的理論,對這個病人當前的情況進行了詳細地拆解。
以治療原則跟線條,斷定了當前局勢。
袁威宏的音色當即一沉:“既然無計可施,那就隨人所愿,該拖就拖。”
“到時候我去與病人家屬談。”
袁威宏的出聲干脆迅速,使得熊志章與宮家和兩人都沒反應過來,各自愣了會兒神后,才怔怔地看了看方子業方向——
死心塌地四個字的理由已然迸出。
宮家和雙手合十于腹前,謹慎開口道:“袁主任,這些事情可以以后再談,我們先把病例拆析完。”
“雖未必能實實在在解決這個患者的問題,可也能通過總結觸類旁通地做好知識儲備。”
宮家和開口給方子業保留了創造奇跡的一絲缺口。
方子業則再接道:“根據患者當前的狀態與診斷,首要解決的問題并不是感染。”
“而是能不能達到患者家屬想‘以錢換命’的交易。”
“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狀動脈支架放置術后,腹主動脈置換術后。”
“必然伴隨有心肺功能不全。”
“患者之前入住ICU是因菌血癥,目前感染灶雖然已經局化,但感染隨時都可能由雙下肢局部入血,再發菌血癥。”
“而以患者轉至我科前的身體狀態,即便是感染控制后,所能得到的也只是毫無功能的雙下肢。”
“全身的基礎情況非常差!”
“應該盡早非常詳盡地與家屬討論‘要命’還是‘要治病’的問題。”
“63歲的年紀,已然不算年輕力壯,他身體固有的機能,也容不得繼續作下去。”
“我們創傷外科存在的意義之一雖然是為患者保住肢體,但前提條件還是要保住患者的命,不應該以保肢而至生命有無于不顧。”
“現下的局面,討論感染的治療,毫無意義!”方子業的聲音非常平靜,態度果決。
袁威宏聞言,眉頭輕皺,道:“病人家屬如果同意截肢,也就不會拖到現在了!”
“現在再去提,恐怕也得不到意想中的結果。”
“我們可能要想的,還是如何通過抗感染治療的手段,先穩住患者的下肢感染灶。”
袁威宏雖然支持方子業,可也希望可以實實在在地解決了一部分問題后,再去與患者家屬溝通解釋。
他與病人家屬接觸比較多,更加清楚家屬們的態度。
方子業轉頭向袁威宏,反問道:“這老人的兒女,以孝道為孝的嘛?”
“為了保住腿,連生死都不顧了?”
“真以為我們醫院的ICU就是最堅強的堡壘了么?出了事,往ICU里一送,保底還能保住一條命?”
熊志章老教授開口道:“子業,現在時代高速發展下,人的思維觀念都稍微變了。”
“有一部分人,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是愿意賭一賭的。”
“我覺得,可能與老人自身而言,與其半身不遂地活著,還不如痛痛快快地死去。”
“他年歲雖然不大,才六十多歲,可他的兒女都事業有成,且已成規模,該享受的也享受了……”
“有時候,老人唯一的依托就是不想成為累贅。”
熊志章以自己的年紀作為起點,分析了一下老人的心理。
方子業沉默下去。
雖然世人都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可這種道理早已過時。
與其折磨殘存,還真不如痛痛快快的死。
如果這是老人自己的意愿,那么去強烈要求患者與家屬截肢,恐怕是談不攏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家境一般,可能還會因為醫療費用放棄,但老人有商業醫保,自身家境也不錯,肯定不會因經濟因素放棄。
從老人受傷到如今將近一年時間,依舊態度堅決。
想要說服家屬的退路也就斷掉了。
現下,組里面要面臨的困境就是,要么看著老人就這么死過去,要么就想辦法,先把最直接和最要命的感染給控制住。
方子業想到這里,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重重地掐著眉心:“那這不是耍無賴么?”
“生死都不顧了,那我們在這里討論的意義就不復存在了。”
“拿性命作為逼迫我們的賭注。這是另類的道德綁架。”
“毫無意義!”方子業的態度堅決。
現下,這個老人的情況,非常棘手和復雜,可以說是遍布全身找不到任何的著手點。
“我們就做好自己的本分,老老實實地按照治療原則做事,予以靜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一點意義沒有么?”袁威宏聽到方子業的態度堅決后,給了一個退路性的選擇。
方子業點了點頭:“抗生素靜脈用藥有效的前提就是血運儲備還處于一個閾值之上。”
“比如說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藥物量,可以精準地到達局灶部位。”
“可他的基礎條件達不到這一步。”
“如果我們此刻對他的體表組織進行活檢,肯定會發現,里面已經有大量的壞死組織!”
“這些組織在細菌的侵蝕之下,有大量的炎癥增生、腐化物……”
“現下,這兩條腿,也不過看著有下肢的雛形,實則早就壞死了,形成壞疽只是時間問題!”
“這已經是終末期了!”
“余下的血運,只是夠下肢的一部分細胞茍延殘喘地活著,再也承載不了其他的東西。”方子業搖頭。
“只有截肢一條路,期待不了任何奇跡。”
“靜脈用藥的效果連隔靴搔癢都算不上。”
“如果用藥真的有效的話,那么在ICU住院期間,他的感染,就應該早已被控制。”
“這樣的情況下?除非。”方子業說到這里,欲言又止。
袁威宏和宮家和二人聞言立刻目光一閃。
宮家和不好直接開口,袁威宏問道:“除非什么,子業你有話就直接說清楚,在這時候還賣什么關子呢?”
方子業放下抓眉心的手,道:“師父,我說了他也等不起!”
“說!”袁威宏可能也被這個病例折磨得透透的了,語氣變得嚴厲。
“主動截肢之后,再行斷肢栽植術。”
“這種手術,想要通過臨床審批,就先得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審批,一層層地進行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
“走完動物試驗,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時間。”
“就算是第一時間他就參試入選臨床試驗,他也等不了這么久了。”
“參考全下肢骨腫瘤的全骨滅活再植術。”方子業語氣平靜地看向袁威宏。
袁威宏的佯怒并未影響到方子業的情緒。
方子業的提議可謂非常大膽。
當前,手外科的斷肢栽植術,也不過是手外科的‘權宜之計’!
那是一些縣醫院和地級市醫院,因水平有限,為了保住患者的性命,臨時予以截肢保命術后,以微型循環儀將斷肢予以保存。
將其轉運至更上級的意愿手外科再行斷肢再植術。
這種手術開展的前提是受傷之前,患者四肢是正常的。
方子業如今的想法更加大膽,想要將單下肢離體處理一段時間,然后再將其栽植回去。
這就脫離了斷肢栽植術的‘事急從權’原則。
倫理學會的審批,都得卡你半年甚至一年時間。
這是想出了極端的解決辦法,但又完全沒有想出來。
方子業的話說完后,示教室里瞬間鴉雀無聲起來。
骨腫瘤專科的滅活回植術,作為骨科的醫生,自身都聽說過,但能夠將其聯想到現下的這個病例,也是有些異想天開的。
這需要非常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變應能力,還要敢想。
宮家和倒吸涼氣的聲音完全無法掩藏,在示教室里變得非常尖銳。
但終究,宮家和教授與熊志章老教授二人都沒有再開口。
這種手術,已經脫離了最基本的倫理道德,不可能被審批過關的。
至少現下如此!
袁威宏冷靜下來后,也是深知自己剛剛的情緒已經將方子業逼到了一種‘癲狂’境界,趕緊道:“那就算了,我去和病人家屬談截肢的問題。”
“這種手術想法,我們本次談論中,沒有出現過。”
一個病人能不能保肢,與整個醫院的發展比起來,根本沒有可比性。
就算是方子業能夠想辦法拿到授權,袁威宏也不敢拿方子業的前途和未來去賭。
其他人盡皆沉默,再不發一言。
方子業是個天才,但所有人都知道,天才和瘋子就只有一線之隔,再繼續逼下去,那就不再是正常的醫者路線了……
結束談話后,袁威宏就帶隊秦葛羅離開了示教室。
李諾也趕緊跟上。
熊志章老教授則暫時沒有動,在看到袁威宏幾人離開示教室并把示教室的門帶上后,才偏頭道:“子業,你剛剛提的這種手術,千萬不要在其他地方聊。”
方子業馬上乖乖點頭:“熊老師,如果不是我老師非要我說,我也不會說出來。”
“主要是這個病人的情況太復雜了,如今已經走到了終末期!”
“到了終末期,如果不走極端,那么就只能是無計可施。”
方子業說完站了起來,主動靠近熊志章老教授幾步,坐到了他的身邊。
“那也不能走這樣的極端!”
“這是我們醫者最后的準繩。”熊志章道。
這個先河不可能開,否則醫療系統肯定會亂套,它涉及到的后續太多太雜太亂。
堪稱是禁忌。
最簡單的一點——
下肢同種異體移植術!
但不得不說的是,方子業的存在,本來就是一種禁忌,當面臨的情況無計可走的時候,方子業總能給你‘奇跡’。
熊志章接著起身道:“這個病人,既然王興歡院長想治療的話,就讓他自己去想辦法吧。”
“我也好久沒有拜會過這位院長了,我這就去好好地聆聽一下這位院長的高見。”
說完,熊志章看了一眼宮家和教授。
宮家和馬上心領神會道:“熊教授,我這個人,最健忘了,捕風捉影的事情,更是從來不提。”
“方組長是非常明白我的人品的。”宮家和馬上把方子業拉出來作擋箭牌,他可不希望自己被這么一尊老人盯上。
雖然不怕,但肯定極為麻煩。
說完,宮家和與方子業一起起身走在了熊志章的身后,三人各自脫下白大褂后,在骨科大樓樓下作別。
熊志章老教授還有事,就溜達去了泌尿外科方向,他也不知道王興歡在哪里,所以要去親自出面問。
這種局,方子業和宮家和都不適合跟著。
別過熊志章后,宮家和才目光復雜地看向了方子業,豎起了大拇指:“方教授!”
“宮教授,您和我就別玩商業互吹這一套了。”
“我這個人,實話實說,與底線有關的事情,我絕對不碰。”
“不然但凡有其他的辦法,我都會努力一試。”
“但現下,于這個病人最好的選擇就是截肢!”方子業也沒有再提之前的思路,而是將話題歸位到剛剛討論患者的病情本身。
宮家和坦然點頭:“雖然中南醫院是保肢術的源發地,卻也不必持著絕對不截肢的標簽和人設。”
“這樣活著太累,卸下這種負擔后,所有人的心情都會輕松很多,再重新上路也會更加豁達。”
“挺好的。”宮家和看到的是一種精神狀態。
“宮教授,今天也辛苦您為我們組的病人費心了,您要不早些回去休息?”
“我等會兒還得回去整理和處理數據,將近月末,這些數據都得一個又一個的細致過完。”方子業主動斷掉了話題,倒也不是端著架子。
“行!”
“你這邊早點過完,我們好早點去恩市。”
“我們也好早點開始下一個階段的臨床課題,張岳教授最近都催我很多次了!”宮家和壓了壓手,示意方子業隨意。
在小區的電梯里,摁下了家所在的樓層后,方子業還在細思剛剛這種手術提議的“論理性”!
大概過了一分多鐘,方子業才搖頭道:“不行!不行的。不行的。”
方子業如今的思維層面很高,所以偶然間就會迸發出來一些‘妙不可言’的課題和手術思路。
但這些課題和手術思路,妙則妙已,也有些太難把控,底下鋪設著一層高壓線,絕對不能觸碰的那種。
方子業出了電梯,用指紋打開了門鎖后,就落定了這樣的想法,將這種天才的手術思路,按壓進內心深處,束之高閣。
只是,方子業都還沒來得及坐下,手機鈴聲就響了起來。
單手端著水杯單手接電話走向沙發,半路而停,方子業的脖子前傾如蝦狀:“啥?”
“熊主任,您和我開玩笑吧?”
電話另外一頭是中南醫院醫務科的熊漢忠主任。
“方教授,這么大的事情,我怎敢和您開玩笑呢?”
“我們醫務科下轄的‘投訴接待辦公室’,的確接到了關于您的投訴。”
“我們醫務科接到了投訴之后的第一時間,就查詢了我院的掛號系統。”
“其中顯示,病人的確在上月的9月21日來到了方教授您的門診,并且有您的接診記錄。”
“然后在這個月的10月15日,患者查出了有骨肉瘤,并且已經進入到協和醫院的骨腫瘤專科住院治療,并且于10月17日行穿刺活檢術,確診為骨肉瘤。”
“而在我院的門診病歷系統中,并未見到方教授您有任何相關的描述!”
“現在病人家屬前來投訴方教授您誤診。”熊漢忠的語氣非常冷靜,并未因此責怪方子業,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
“基于此,方教授,您是否要親自過來一趟,我們一起在投訴辦公室里,當面對質一下啊?”
“我們也是想更加具體地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不能只聽信一家之言。”
方子業聞言當即點頭:“好的,熊主任,我馬上過來。可能我見到了人,才能想得起來究竟是哪位掛號的患者。”
方子業掛斷電話后,不敢耽擱,將手里的水一飲而盡后,又再次匆匆跑出。
方子業來到醫務科投訴管理辦公室時,時間已經來到了下午的15點四十九分。
辦公室里,這會兒陳羅著不少的人。
方子業認識好幾個,為首的就是醫務科的主任熊漢忠,他突出的蘋果肌在人群中非常顯眼。
其次就是安全辦的胡良培主任,骨架寬大的他,這會兒正耐心在安撫病人家屬的情緒。
“你們也別著急,我們坐在這里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嘛。再罵無濟于事對吧?”
“我們醫院的方教授馬上就過來了……”
胡良培身側,一共三人,一位大概六十歲左右的老頭,身材干瘦,另有一對三十歲左右的年輕夫妻,情緒比較激動地指控著方子業的罪行。
“這么明顯的骨肉瘤,你們醫院的教授就讓我母親回去?”
“這要是拖得久了,復發或者轉移了,你們怎么負責?”
“協和醫院的教授都說了,現在都已經有局灶淋巴結轉移,如果再去的晚了,可能就成癌癥晚期了。”
方子業看著三人,略瞇起眼睛,因為沒有一個人是他熟悉的。
熊漢忠看到方子業到來后,就趕緊道:“老弟,你們也先別吵了,現在我們科室的方教授也已經過來了。”
“我們比較詳細地回顧一下當時發生的事情,包括當時發生的一些小細節。”
“我們這邊,現在已經準備了一些資料,其中就有當時方教授看診完后記錄下的電子病歷。”
老人在方子業到來后,便有些激動地起身指著方子業道:“方教授啊,你這年紀輕輕、一表人才的,為何要害我們啊?”
“這位叔,您先冷靜一下,我記性可能不是很好啊!”
“您確定,您認識我?”方子業問。
“那是自然,我老婆叫梁騰香,就是在你這里看的門診,我陪她一起的,我還能不認得你?”
“就是你!”老人的語氣果斷。
“我們當時是拿著當地醫院的片子來的,排了好久的隊,你還拿著看了將近有二十分鐘。”
“最后說我老婆沒什么大問題!”
“還好我們夠謹慎,覺得年輕醫生不靠譜,才又去了協和醫院等號。”
“不然的話?”老人說起來就一把鼻涕一把淚。
老人說話間,熊漢忠已經把當事人的電子病歷打印了出來。
患者的姓名、性別、籍貫等基礎信息都是對得上的,而且,這份病歷也的的確確是方子業寫上去的。
寫病歷的行文風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套路”,方子業一看就知道。
電子病歷上寫著的診斷,清清楚楚地記錄著的是當地醫院右膝關節核磁(閱片,無報告)(2023112)示:右膝關節軟骨損傷。
雙下肢站立位X線檢查(閱片,無報告)(2023112)示:右膝關節水腫信號,軟骨磨傷影。
與此同時,對方還給了一份協和醫院的疾病診斷書與穿刺活檢快速結果回報資料。
都明確指向了患者患上了骨肉瘤。
與此同時,對方還拿出來了一堆比較陳舊的影像學資料的片子,其中就包括了核磁和X線資料。
見狀,方子業的眉頭一皺。
“熊主任,這些檢查資料和結果,都完完整整地擺在了這里,這就是你們醫院教授誤診了!”
“這么明顯的誤診,差一點就害了我媽的腫瘤發生轉移!”
“你看他寫著的意見是什么?”青年的情緒非常激動,拿出了中南醫院的病歷本。
“1.注意休息…必要時核磁復查…”
“2.予以非甾體藥物鎮痛治療,予以邁之靈消腫治療。”
“3.半月癥狀未得到緩解請隨時復查。”
“4.不適隨診。”他拍著病歷本,病歷本上寫著的也都是方子業的字跡。
不過,方子業這會兒卻突然提出了一個疑點:“你這份核磁報告的結果顯示的時間是20240812!”
“這是今年的啊?”
“我在病歷上為什么沒有體現出來呢?”
青年聞言,勃然大怒道:“你沒體現出來你問我啊?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啊?”
“你問我你為什么不體現?”
“你連腫瘤都診斷不出來,誰知道你有多么粗心?”
“技術又有何等不堪。”
“熊主任,還有各位醫院領導,你們聽到了吧,他問我為什么沒體現??”
“這專業嗎?”青年的聲音又氣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