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365章 即日起,全族最窮的家庭,都至少擁有幾個達不溜存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5章 即日起,全族最窮的家庭,都至少擁有幾個達不溜存款!

第365章 即日起,全族最窮的家庭,都至少擁有幾個達不溜存款!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7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第365章即日起,全族最窮的家庭,都至少擁

第365章即日起,全族最窮的家庭,都至少擁


下午。

那耶鄧氏新祠堂門口。

主席臺上,整整齊齊的擺著一堆嶄新的鈔票。

這些錢的面值不再是以前那些十元的大團結了,而是變成了百元大鈔,這些百元大鈔正是我國1988年5月10日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因為才剛流入市場不久,所以全都是那種讓人不忍心花的新錢。

由于錢的面值變大了,因此桌上的錢雖然有接近3000萬元,但看起來比之前客運公司分紅也多不了多少。

等銀行的運鈔車離開后,族人們都開始議論紛紛。

“怎么這些錢看著跟以前的不一樣啊?”

“當然不一樣了,這不是以前的大團結了,而是國家新推出的100元,我在縣城的時候見到過。”

“國家推出了新的100元?這是什么時候的事啊,我怎么不知道?”

“這又不是什么新鮮事,很多人都知道了啊!”

然后有族人拿出記錄著股份的本子,開始念名字:

所以,不管族頭能分到多少錢,他們都只有高興,絕對不會有嫉妒。

到最后,負責念名字的族人高聲道:“族頭,2000股,400萬元。”

“鄧昌雄,260股,52萬元。”

如今,食品公司第一次分紅,就讓他賺得盆滿缽滿,真的是羨煞旁人。

而且他身為食品公司的總經理,自然清楚方便面廠現在的利潤有多驚人,只要不出什么意外,以后的分紅肯定會越來越多,他是注定不會再缺錢了。

那耶鄧氏搞分紅,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早就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

很快,分紅就接近尾聲了。

“鄧允貴,130股,26萬元。”

畢竟,沒有族頭,在場的族人大部分都還窮得叮當響,一個月都舍不得吃上一次肉的那種。

要是別的族人拿到高額分紅,或許會有其他族人羨慕嫉妒,唯獨鄧世榮這個族頭拿到這么高的分紅,沒有一個族人會嫉妒,都是真心實意的替他高興。

當名單念到族里經濟實力排名靠前的族人時,那高額的收入讓那些普通族人也是羨慕不已。

名單越往后,族人們的股份越多,拿到的錢自然也就越多。

現在拿到這分紅,她家也算是直接暴富了。

此時,有好幾個族人在負責數錢,每數出十張百元大鈔,就會用其中一張百元大鈔把其余九張打橫夾起來,這樣一疊就是一千,每股分紅兩千塊錢,那就是兩疊,非常的簡單明了。

“有了這100元面值,以后用錢的時候就方便多了,就算一兩萬塊錢,也可以隨隨便便的往褲兜里放了。”

盧桂英默默盤算著,等拿錢去還娘家兄弟的時候,要給這些兄弟送上什么樣的謝禮才好呢?

這話一出,全場都歡呼起來。

這筆錢,除了10塊錢的人口錢以外,剩下的大家就自愿捐款吧!”

這次食品公司的分紅,除去之前投入的錢,還賺了足足12萬。

這兩位是那耶鄧氏中經濟實力僅次于族頭的存在,這次分紅都拿到了五十多萬,遙遙領先于其他族人。

鄧世榮把錢收進麻袋里,然后看向底下的一眾族人,說道:“各位族人,村里那條路的路基目前已經弄得差不多了,路占用了不少族人的田地以及宅基地,甚至還有十幾戶人家的房子都包含在其中。

“鄧昌寶,280股,56萬元。”

鄧昌玉聞言,第一個響應道:“九公,我捐20000塊,給大家拋磚引玉。”

“鄧昌玉,120股,24萬元。”

人群中,盧桂英目送丈夫鄧昌玉上去領錢,臉上的笑容是怎么掩飾也掩飾不住。

“鄧允星,15股,30000元。”

其中最讓族人們感慨的是食品公司的總經理鄧昌玉,他此前在族里可以說是平平無奇的一個人,但在族頭牽頭集資成立食品公司的時候,他不僅被族頭直接提拔為食品公司的總經理,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入了足足120股,直接比肩族里那些經濟條件比較靠前的族人,可謂是一鳴驚人。

現在我打算把這條村路從泥路弄成水泥路,然后在路的兩邊以及中間再種上漂亮的風景樹。

“鄧允強,120股,24萬元。”

自家能夠占據如此多的股份,九公的提醒與支持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還有就是她的那些娘家兄弟也夠意思,不僅把家底都掏出來支持她家,還幫他們夫婦去銀行貸款,這才拿下了這么多的股份。

而如今,哪怕是全族最窮的家庭,都至少擁有好幾個達不溜的身家,這巨大的變化,全是族頭帶來的,只要不是那種狼心狗肺的人,誰不感激族頭?

現場的氣氛,也是越來越火熱。

“鄧昌森,14股,28000元。”

因此,對于族里的公共建設,九公既然有想法,他自然要大力支持。

如果再算上給予那些族人的田地、宅基地和房子的補償,預計要220萬左右。

“鄧昌保,12股,24000元。”

在族人們的議論聲中,鄧世榮站起來道:“現在我宣布,食品公司的分紅正式開始,接下來念到名字的族人,就上臺領錢。”

念到名字的族人們一個個上去領錢,基本沒有低于兩萬塊錢的,那一疊疊百元大鈔入手,族人們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鄧允強在食品公司的股份,跟鄧昌玉是一樣多的,在客運公司的股份還超過鄧昌玉,如今鄧昌玉出手就是20000元,他自然也不甘示弱,便也跟著開口道:“九公,我也捐20000塊錢。”

鄧允貴笑著說道:“我捐30000塊錢。”

這一波賺了二十幾萬的鄧昌雄也不小氣,直接道:“我捐50000塊錢。”

賺得僅次于族頭的鄧昌寶笑道:“那我就捐60000塊錢吧!”

有他們帶頭沖鋒,手頭上比任何時候都寬裕的族人,出手也都相當的大方。

不到十分鐘,捐款的總數就突破了180萬,看得鄧世榮滿意不已。

族里有事的時候,族人們的捐款積極性,是跟全族人的凝聚力密切有關的,捐款表現得越積極,這凝聚力自然越高。如果都害怕掏錢,生怕自己吃了虧,那這樣的族群自然沒有什么凝聚力可言。

如今族人們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們那耶鄧氏的凝聚力,已經非常強大了。

隨即,鄧世榮便大手一揮,說道:“行了,剩下的我負責兜底,等過完年了,咱們就開始修路,還有村河也要開挖了,等把路修好河挖好,再集資修建別墅群。”

鄧允貴道:“九叔,這鋪水泥路的話,肯定要用到沙石,反正現在距離過年還有十多天呢,大家閑著也是閑著,干脆就先弄一部分沙石,等過完年了咱們再接著弄,免得干等著浪費時間。”

其他族人聞言也紛紛附和,干活的積極性很高。

鄧世榮見狀,便點頭道:“行,那明天一直到年廿八,閑著沒事的就去挖沙或搬運碎石,等過完年再接著干。”

眾族人紛紛答應下來,至此這場分紅大會就算是結束了。

接下來族人們把剛剛報名捐款的數目上交給負責收錢記賬的族人后,就各自拿著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人民幣,和家人以及同村的叔伯兄弟一起開開心心的回家。

這些錢,有一部分要拿來還親戚朋友以及銀行貸款,剩下的錢有些家庭喜歡藏現金,有些家庭想要存銀行,這個鄧世榮是任由他們自己處理的。

現在分紅之所以要分現金,倒不是為了裝逼,主要是這個年代不像后世,可以直接把錢打到卡里,簡單方便。

這個年代大家用的都是存折,想要把錢打進存折里面,是要拿存折去銀行辦理才行。

除了拿存折到銀行辦理,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辦理匯款。

這個年代的匯款一般是通過郵局來辦理,分為電報匯款和普通匯款這兩種。

普通匯款,簡稱普匯,是指郵政部門以信件方式郵寄匯票,將匯款人交匯的匯款兌付給指定收款人的匯款方式。

電報匯款,簡稱電匯,就是收匯局拍發電報給兌付局,由兌付局憑以開發電報匯票,并用電報匯款通知請收款人來局領取匯款的方式。電報匯款的速度比普通匯款要快,但用戶使用此業務時,需加付電報費,如有附言(一般字數有限制)還需另付附言費。

之所以這么麻煩,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這個年代的電腦還沒有普及,銀行各支行還沒有聯網,只能采取這樣的方式來辦理匯款業務,等再過幾年銀行實現聯網了,才不用這么麻煩。

所以,這個年代如果誰家的孩子在廣東打工,那父母就經常會收到廣東寄回來的匯款單。

這兩種匯款方式都極為麻煩,根本就不適合用來分紅。

因此,族里的分紅才會采用現金分紅,只要讓銀行運鈔車幫忙把錢運回去,那就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

至于分到族人的手里后,這些錢肯定也是安全的。

畢竟這個年代亂歸亂,但在博白縣的農村,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主要是農村跟城市不同,城市龍蛇混雜,在自家門口看到陌生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在農村,一個村都是同一個祖宗的,出現一個陌生人就如黑夜里的螢火蟲一樣亮眼。

最重要的是,這個年代還沒禁槍,村里的土槍土炮還是有的,還有村里的民兵雖然解散了,但該有的戰斗力還是有的,尋常幾個人想進村搶劫,欺負一些不團結的村或許可以,但一旦碰到團結的村時,那絕對是要完蛋的。

而以那耶鄧氏如今的凝聚力,等閑幾個搶劫犯進村搶劫,那完全是找死。

鄧昌玉和老婆一起提著22萬現金回到了家。

讓老婆把現金藏好后,鄧昌玉便說道:“老婆,明天我陪你一起回娘家還錢吧,去年多虧你娘家的兄弟幫忙借了不少錢,要不然我們哪有現在的收獲啊!”

盧桂英道:“老公,咱們這個人情欠得有點大,我覺得應該給我那些兄嫂們送點什么禮,你覺得呢?”

鄧昌玉連連點頭道:“這是應該的,要送什么禮你有想法了沒有?”

盧桂英道:“我想給我四個嫂子一人打個金手鐲,再給我四個哥哥一人送塊手表,你覺得怎么樣?”

鄧昌玉大手一揮道:“再替你爸媽也準備一份。”

盧桂英笑道:“行,那就這么定了,先把禮品準備好了,再拿錢去還。”

鄧昌玉點頭道:“嗯,我明天就回縣城辦這個事。”

類似鄧昌玉夫婦的對話,不斷的在那耶鄧氏其他家庭上演。

去年食品公司成立,族人們為了多搞一些股份,十有八九都找自家的親戚朋友借錢了,如今有錢還親戚朋友了,很多族人都念著親戚朋友的好,在還錢的同時都盤算著送親戚朋友一些什么禮品,用來表示感謝。

當然了,像鄧昌玉夫婦這樣的手筆,還是比較少的。

他們夫婦也算是特殊情況,盧桂英不僅找娘家的兄弟借錢,還讓他們到銀行幫忙貸款,所以才欠下了大人情。

其他族人都只是找親戚朋友借一些錢,自然不用搞那么貴的禮品去表達謝意,只要去還錢的時候帶上一百幾十塊錢的禮品就已經是相當大方的了。

下午。

武漢某家屬院。

書房里,顧采薇仍然在繡她還沒有完成的那副花鳥作品,而母親也在練她的毛筆字。

母女倆是昨天回來的,這次回來母女倆沒有坐火車,而是直接坐的飛機。

以顧采薇外公的身份地位,哪怕現在已經退下來了,給她們母女倆買個飛機票,還是很簡單的事情。

由于顧父的身份地位,顧母甘當家庭主婦,只是在省婦聯掛了個閑職,平時在家做做飯,寫寫字,偶爾去上一下班,日子過得相當的悠閑愜意。

至于顧采薇,她沒有參加工作的意思,目前的心思都放在刺繡上,隨著刺繡技藝越來越精湛,她的刺繡作品拿到市場上賣,也能讓她有著不菲的收入,比其他上班的人強多了。

這樣既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又能賺到錢養活自己,對此顧采薇還是非常滿意的。

很快,顧母寫完了一往篇詩詞,擱筆問道:“薇薇,今天你想吃什么?”

顧采薇抬起頭來,想了想說道:“那就蒸個武昌魚吧,有段時間沒吃,有點饞了。”

顧母點頭道:“行,那我這就出去買。”

顧采薇嗯了一聲,繼續低頭繡她的作品,現在作品已經到了收尾階段,大概明天就能完工了。

人一旦沉浸在工作當中,時間是過得非常快的,不知過了多久,顧母的聲音從廚房傳了過來:“薇薇,你過來一下。”

顧采薇把刺繡放下,站起來伸了伸腰,才走向廚房,問道:“媽,什么事啊?”

顧母說道:“以前一直沒讓伱進廚房,但你再過一兩年或者兩三年就要嫁人了,到時你身為妻子,丈夫要忙工作,如果你自己不會做飯的話,那一家人吃什么啊?

總不能一直到外面吃吧?

所以,我想了想,還是得教你一些簡單的菜,免得你嫁人后連吃的都解決不了。”

顧采薇聞言微微有些意外,不過母親這話說得也有道理,這個年代可不像后世,大部分都是男人做飯,現在一百個家庭里面有九十九個是女人做飯,這是社會風氣所決定的。

“行吧,那要怎么做?”

見女兒同意,顧母便興趣盎然的說道:“你從沒進過廚房,肯定不能直接上手,今天你先看著,我會一邊做一邊講解,等你把菜的做法記下來了,到時再讓你嘗試著去做,多做幾次自然而然的就懂了。”

顧采薇點頭道:“我知道了,那你開始吧!”

于是,顧母便開始了現場教學。

因為顧父今天有飯局,不回來吃晚飯,所以顧家母女只準備了一條武昌魚和一道青菜,都是制作方法比較簡單的菜。

顧母是一邊做準備,一邊講解。

雖說清蒸武昌魚確實比較簡單,但這個簡單是相對而言,對于新手來說其實還是挺復雜的。

好在,顧采薇是個心靈手巧的姑娘,連刺繡這么復雜的技藝她都能做到登堂入室,這烹飪一道也沒有多難,聽母親講解再看母親操作,她心中多多少少有點數了。

下次依葫蘆畫瓢,只要多做幾次,有經驗了,相信做出來的味道不會比母親差到哪里去。

很快,顧母便把這兩道菜做好了。

在上菜的時候,顧母問道:“怎么樣,具體步驟都記住了嗎?”

顧采薇道:“記住了,看起來挺簡單的,回頭我試著做一下,看看能不能做成功。”

顧母笑道:“行,那明天咱們繼續吃這兩道菜,到時全程讓你來動手,我就在旁邊看著,你要是哪一步做錯了,我就第一時間給你糾正過來。”

顧采薇頗有信心道:“做法的步驟應該不會錯,就是在調味上放多少,這個恐怕要多試幾次才能把握住分寸。”

說話間,母女倆盛飯,開吃。

吃著口感滑嫩的武昌魚,顧采薇感慨道:“這清蒸魚,還得是我們武昌魚啊,這味道真是一絕,難怪當年領袖會寫出‘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這樣的詩句。”

顧母笑道:“咱們武昌魚,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名揚天下了,如唐代岑參寫出了‘秋來倍憶武昌魚,夢魂只在巴陵道’這樣的詩句,而宋代蘇軾也寫出了‘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這樣的詩句。”

顧母是書法愛好者,而練書法的人,最喜歡拿那些有名的詩詞來練,所以這些詩詞她完全可以做到脫口而出。

母女倆一邊吃一邊稱贊,等飯吃得差不多了,顧母才提醒道:“薇薇,這幾天你要注意信件,我猜鄧允衡已經給你寫了信,就是不知道哪一天會寄到。”

瞧母親這積極勁,顧采薇失笑道:“知道了媽,我會注意的。”

顧母猜得沒錯,鄧允衡確實給顧采薇寫了信,并且已經寄了出去。

鄧允衡對父親的眼光還是極為信任的,既然父親在電話里再三強調說這是個優秀的姑娘,讓他千萬不要錯過了,那他當然會重視起來,費了不小的心思去寫了一封信。

這是第一封信,肯定不會有什么曖昧語言,也沒有一上來就急匆匆的表達愛意,那樣太輕浮了。

寫信,講究的還是循序漸進,等雙方通信的次數多了,話題自然而然的就會深入。

什么時候雙方都開始每天期待收到對方的回信時,那這段感情十有八九就能成了。

要是收到信之后,連回信的沖動都沒有,那證明兩人是真的不合適,趁早另尋良緣吧!

臨近年關的時候,從京城回來的邱永年再次向鄧允衡發出邀請,請鄧允衡這個二哥到他家過年。

對此,鄧允衡也沒有推辭,而是答應了下來。

轉眼,又到了除夕。

今年鄧世榮一家沒有回老家過年,也沒有在縣城過年,而是到南寧過年。

之所以到南寧過年,主要也是為了順應他們這邊的風俗習慣,那就是搬新家的第一年,要留在新家這邊過年。

盡管二兒子和三兒子都沒有回來過年,大女兒也已經出嫁了,仍然有四個兒女陪著鄧世榮過年,這就是孩子生得多的優勢,要是獨生子女的話,一旦孩子不回來過年,那家里就真的非常冷清了。

每一年的除夕,鄧世榮都親自下廚弄一大桌豐盛的飯菜,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等開始吃飯的時候,兒女們也開始了年終總結。

鄧允泰率先匯報道:“爸,今年博白跟南寧的超市,因為你讓我們提前備貨,所以在顧客們搶購物資的時候,我們超市也是大賺特賺,今年一年的利潤超過了200萬,是這么多年來最賺錢的一年了。”

鄧世榮問道:“柳州的超市,你籌備得怎么樣了?”

今年大兒子并沒有閑著,而是走了不少城市,最終在柳州物色到了一個適合開超市的場地,那是某家工廠的廢棄廠房,鄧允泰砸錢把地皮連帶廠房都買了下來,準備把廠房改建成超市。

這樣雖然沒有南寧和博白的自建樓那么好,但卻能省去很多資金和時間,用來加快超市的發展和布局是有利的。

至于以后,等連鎖超市形成了規模,再買地建樓或者直接購買別人建好的大樓,就比較簡單了。

鄧允泰回答道:“已經籌備得差不多了,等到農歷二月,應該就可以開業了。”

鄧世榮點了點頭,看向小女兒道:“阿珠,說說你的情況。”

鄧允珠說道:“我比不了大哥大嫂,今年火鍋店的利潤只有50萬左右,不過營業額現在是一個月比一個月高,證明生意是越來越好了,明年的利潤應該比今年要好。”

鄧世榮微笑道:“這也不錯了,火鍋對于現在的人來說,算是高消費的東西,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是真的吃不起,好在現在有錢的人越來越多,火鍋店生意越來越好是正常的。”

見父親看過來,鄧允華撓了撓頭,說道:“爸,我今年也賺了3萬多。”

鄧世榮嗯了一聲道:“也可以了,你家電城開業比較晚,再加上前段時間換購物資,把很多顧客的口袋都掏空了,你能賺到3萬塊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

鄧允華說道:“能賺到這3萬塊錢,主要是鋪面不用出租金,再加上大哥大嫂的超市還有二姐的火鍋店幫我宣傳,派發優惠券吸引顧客,要不然想要賺錢是真的不容易。”

鄧世榮道:“困難只是暫時的,隨著有錢的人越來越多,家電行業注定會越來越旺,你不要急躁,只要穩扎穩打的經營,以后生意肯定會火爆起來的。”

鄧允華乖乖點頭道:“知道了爸。”

等四哥說完,鄧允恒也匯報了一下他的學習情況:“爸,我現在的學習成績還算可以,像二哥和三哥那樣考清華北大是不太可能了,不過考個重點大學還是有希望的。”

鄧世榮道:“反正盡力了就好。”

小冬兒見爸爸、小姑姑、四叔、滿叔都向爺爺匯報了成績,她也有模有樣的說道:“爺爺,我學習成績也還可以,期末考試得了全班第三名哦!”

鄧世榮聞言哈哈一笑,夸獎道:“能進全班前三,這個成績是很不錯了,不過小冬兒你要繼續努力哦,下個學期爭取考全班第一名,你要是能做到的話,那爺爺就給你一個大大的獎勵。”

小冬兒眼中一亮,問道:“爺爺,是什么獎勵啊?”

鄧世榮笑瞇瞇的說道:“什么獎勵爺爺先保密,反正一定是你喜歡的東西。”

冬子忍不住接話道:“爺爺,我也要獎勵。”

鄧世榮笑道:“行啊,只要姐姐能考全班第一,那這獎勵也給你準備一份。”

小冬兒奇怪道:“爺爺,為什么不是他自己考第一啊?”

張秀萍忍不住笑道:“因為冬子還在讀幼兒園,沒有考試啊!”

小冬兒恍然大悟,隨即瞥了弟弟一眼:“真是便宜你了。”

冬子眼巴巴的問道:“姐姐,那你能不能考第一啊?”

小冬兒攥緊拳頭道:“下學期我一定能考第一。”

(本章完)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