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321章 大女兒的嫁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1章 大女兒的嫁妝

第321章 大女兒的嫁妝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2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第321章

第321章

除夕。

那耶村。

鄧世榮再次做了一大桌菜,今年估計是大女兒最后一次在娘家過年了,等她明年出嫁后,就得留在婆家過年了。

在我國的其他地域,女兒帶女婿回娘家過年,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但是在博白境域就不一樣了。

如果娘家離得近的話,那當女兒的帶女婿回娘家吃個團圓飯,這個倒是可以,后世有不少夫妻都這樣做,那些當女婿的把這一行為自嘲為“年審”。

不過,吃團圓飯可以,但肯定不會留下來過夜,無論是現在還是后世,除非是遇到什么特殊情況,否則除夕夜都沒有女兒女婿留下來過夜的,無論多晚都要回婆家。

當然,這是在農村,如果是在城里,那就沒有這么講究。

吃飯的時候,鄧允泰、張秀萍、鄧允珍、鄧允珠四人陪著鄧世榮喝酒。

鄧世榮重生回來后,每天吃飯的時候都喜歡喝兩杯,但他喝酒歸喝酒,卻不酗酒,從來沒有真正的喝醉過,不像那些酗酒的人不喝到爛醉如泥絕不罷休。

鄧允珠眼珠子一轉,說道:“爸,你放心跟我說,我保證認認真真把高中讀完。”

張秀萍也笑著說道:“是啊,又是飯店又是房子的,阿珍你這嫁妝,放眼全縣恐怕都是獨一份了。”

鄧允珍贊同道:“是啊,爸只是跟你說說這個行業的市場前景,這做生意哪有這么容易的啊!”

鄧允珠腦子還是比較清醒的,她當然知道把火鍋店開遍全國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應道道:“大哥,姐,我明白的,我又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的道理,我還是知道的。”

她現在才高二,距離畢業還有一年半的時間,原本也不急著想畢業以后的事,再加上二表嫂之前還給過她一個建議,讓她高中畢業后再去縣里讀師范學校。

其他人聽得也是大為震撼,這個年代信息封閉,沒有出過遠門的他們,對于火鍋的了解確實有限。

鄧世榮說道:“放心吧,你姐有的你都有,具體的等你畢業以后再說。”

張秀萍說道:“爸爸,我們眼光肯定是不能跟你比,而且我們對于火鍋店的了解也有限,也就是表兄聽你的指點出去開了那家羊肉火鍋,我們才知道火鍋店原來是這樣的。”

一家人邊吃邊聊,話題自然而然的就集中到鄧允珍的婚姻大事上。

提到健力寶,70后和80后估計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就連部分90后,小時候應該也沒少喝這玩意。

鄧允珍放下筷子,看向父親道:“這個讓爸決定吧,我什么時候都可以。”

鄧世榮喝了口酒,接話道:“你們七兄妹,我都幫你們做好了安排,就算你們只是按部就班,這輩子也足夠讓你們過上富貴的生活了,要是伱們自己有本事,把我安排給你們的生意做大做強的話,那當然是更好。”

能夠獲得全國人民一致認可的美食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而火鍋便是其中之一。”

這火鍋要是經營好了,就像超市一樣可以開分店,阿珠你要是有那個本事的話,可以把火鍋分店開遍全國,到時這火鍋連鎖店有多賺錢,恐怕會超出我們所有人的想象。”

鄧允泰、張秀萍、鄧允珍等人聞言也有些驚訝,他們也沒想到父親(公公)給阿珠(二姐)安排的是開火鍋店。

鄧允珍聞言不由得眉開眼笑,她不是貪娘家的嫁妝,但父親默默為她準備了這么好的嫁妝,可見對她這個當女兒的是十分的重視,這才是最讓她高興的事情。

這款國產飲料從誕生開始,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里一直高歌猛進,成為國內飲料界毫無爭議的大哥,放眼國內沒有哪一款飲料配當它的對手,可以說是牛逼之極。

鄧世榮笑著問道:“怎么?你們都認為火鍋店比飯店差?”

鄧世榮嘆了口氣道:“你本來成績就不好,要是提前跟你說了,你恐怕更加無心學習了,雖然我不指望你能考上大學,但你也要認認真真的把高中讀完啊!”

雖然她對于繼續讀書沒什么興趣,但讀師范以后當老師,也算是一份不錯的工作,她也沒有堅決拒絕,打算到時候再說。

我們認為很好吃的菜,其他省份的人吃了,會覺得一般般甚至是難以下咽,而其他省份的人認為很好吃的菜,可能在我們這里又覺得難吃得要命。

鄧世榮夾了顆花生米扔進嘴里,一邊咀嚼一邊說道:“由于我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各地的風俗習慣以及飲食文化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在餐飲這個行業,全國各地的口味是很難統一的。

那種酒喝起來,對于鄧世榮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他喝酒僅僅是為了助興而已。

鄧世榮見她好奇心這么重,知道不跟她說的話,估計她腦子整天都得琢磨這個,便無奈的透露道:“你大表兄開的火鍋店你也看到了,等你高中畢業后,要是考不上大學,那你就開一家火鍋店吧!”

“縣城的房子之前已經在裝修了,我打算用這套房子來給你們當婚房,所以到底什么時候擺酒,得根據明年房子的裝修進度來決定。”說完,鄧世榮便拈起一條沙蟲慢慢的撕咬起來。

至于鄧允嵩、鄧允華、鄧允恒這三個還沒滿十八周歲的,目前就只能喝健力寶了。

鄧允珠也跟著點頭道:“是啊爸,大表兄開的羊肉火鍋,是我們見過的第一家火鍋店,我們對它確實不夠了解。”

鄧允珠聞言抓頭撓腮道:“爸,你這話說一半,這不是存心讓我著急嘛!”

雖然卜大石表兄開的那家羊肉火鍋看著生意還不錯,但跟穗豐飯店相比的話,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鄧允珠驚訝道:“開火鍋店?”

鄧允珠聞言眼中一亮,問道:“爸,你幫我也做好安排了?”

看著一臉震撼的兒女兒媳,鄧世榮笑道:“當然厲害,不管是哪個省份的人,除了極少數人以外,大部分人都是喜歡吃火鍋的,你們想想這是多大的市場啊?

鄧允珠問道:“姐,二哥回信說假期沒辦法提前確定,那你打算什么時候擺酒?”

鄧允珠聽得心中一陣火熱,恨不得立刻就把火鍋店開遍全國。

而現在聽父親話里的意思,已經幫她鋪好路了,她自然是很感興趣。

鄧允泰聽得也是震撼不已,不過性格穩重的他很快就冷靜下來,說道:“把一家火鍋店經營好都不容易,更別說是把火鍋店開遍全國了,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阿珠你還是先認真把高中讀完,到時再從無到有的籌備你的火鍋店,等積累出豐富的經驗,錢也賺到了,再考慮開分店的事不遲。”

鄧允珠聽得目瞪口呆:“爸,這火鍋這么厲害?”

然而,就是這款占盡了天時地利,明明可以封神的飲料,最終沒有倒在和對手的較量中,反倒亡于內斗,實在是太可惜了。

在他的影響下,兒女兒媳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或者是什么值得慶祝的日子,都會陪他喝點。

鄧允珠聞言感慨道:“姐,我這未來姐夫能夠娶到你,真是他八輩子修來的福氣啊!”

這是他專門炒來喝酒的,在鍋里倒入一大碗生鹽,待生鹽炒熱后放上沙蟲干,用中小火慢慢炒,這樣炒出來的沙蟲又香又甜還頗有嚼勁,是一道非常不錯的下酒菜,就是價格太貴,一般人家是絕對舍不得這樣吃的。

鄧世榮聞言欣慰的說道:“你能這么想就好,把火鍋開遍全國,那是你的終極目標,實際操作的時候,自然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發展。不過那都是以后的事,現在你的目標是好好學習,盡量多掌握一些知識,這對于你以后的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鄧允珠點頭道:“爸,我知道了,我會認真學習的。”

聽到這里,鄧允華也忍不住了,問道:“爸,那我呢?你給我安排了什么生意?”

鄧世榮一臉無語的說道:“你才上高一呢,急什么?”

鄧允華很不服氣道:“二姐也就比我高一屆而已。”

鄧世榮瞅了他一眼,說道:“你二姐確實只比你高一屆,但她比你大了四歲,已經是成年人了,我才提前跟她說一下,你現在離成年還早著呢,跟你說了也是白說。

你成績本來就不行,別東想西想,老老實實的把高中念完再說。”

鄧允華無奈的應道:“哦!”

鄧世榮想了想,還是稍微給他透露了一點點,說道:“你們幾兄妹的生意,我都安排在南寧,博白畢竟只是一個縣城,發展前景肯定是不能跟南寧這個首府比。”

鄧允泰和張秀萍之前就知道父親已經在南寧買地建樓了,聞言自然非常淡定,但鄧允珠、鄧允華等人都是第一次聽說,在驚訝的同時,心中難免有些忐忑。

南寧,那是廣西的首府,確實不是博白能比的。

只是,讓他們離開博白這個熟悉的環境,到南寧去發展,他們心中有壓力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當然,這是以后的事,現在想這些還早。

接下來,一家人就沒在這個話題上多聊,而是聊起了最近族里最熱門的話題——重建祠堂。

縣城。

縣政府大院。

宋縣長一家也在吃著團圓飯。

宋瑜目前是在南寧工作,坐班車幾個小時就到家了,春節有假期自然是要回家過年。

宋瑜有三兄妹,大哥沒有什么讀書的天賦,勉強混了個高中畢業,然后在父親的安排下進食品公司工作,目前已經是食品公司里面的一個小領導,屬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種。

大嫂也在食品公司工作,就是一個普通員工。

小妹同樣考不上大學,被父親安排到電業公司工作。

大哥大嫂以及小妹這樣的工作沒什么好說的,他們只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發展前景跟宋瑜自然是沒得比,因此吃飯的時候一家人的話題都是圍繞著宋瑜,為她的發展“出謀劃策”。

宋縣長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指點了大女兒一番后,問道:“小瑜,你跟你那位校友鄧允衡最近還有聯系吧?”

宋瑜道:“當然有聯系啊,我們經常寫信的。”

宋縣長道:“之前我聽他爸說,他今年大學畢業也選擇從政,他現在分配到哪里工作了?”

宋瑜有些佩服的說道:“他進了計委,目前工作還挺順利的,跟同事還有領導相處得都比較融洽。”

宋縣長聞言贊嘆道:“這進了部委,以后就真的是前途無量了,在部委里面打磨個幾年,再下放到地方任職,到時估計就能跟我平起平坐了,真是厲害啊!”

宋大哥震驚道:“爸,沒這么夸張吧?打磨個幾年就能到你這個級別了?”

宋縣長瞅了大兒子一眼,說道:“當初讓你好好讀書,你說什么也讀不進去,北大的含金量可不是你能想象的,小瑜選擇回南寧工作,要是一切順利的話,十年內達到我這個級別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而鄧允衡進了部委,那就更加了不得了,在部委只要得到領導賞識,那升官速度可比地方要快得多,如果說小瑜十年內能達到我這個級別,那鄧允衡很可能只需要五六年的時間,就能升到我這個級別了。”

這話聽得宋母、宋大哥、宋大嫂以及宋小妹幾人目瞪口呆。

宋瑜感慨道:“他在學校的時候,表現就相當出眾,是學校幾個風云人物之一,走上工作的崗位,應該也不會比任何人差,幾年后能升到爸這個級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畢竟我們北大出來的,起點就是很多人奮斗一生都達不到的終點了,這個完全沒有可比性。”

宋大哥與宋小妹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無奈,他們這種考不上大學的,跟大妹(姐姐)這種北大生比,差距確實是太大了。

宋母接話道:“說起你這個校友,你爸還欠人家父親一個人情呢!”

宋瑜看向父親,疑惑道:“爸,你欠鄧叔叔什么人情了?”

宋縣長道:“今年我們縣的早稻遭受了嚴重的病蟲害,六月的時候你這位鄧叔叔來我辦公室找我,跟我反映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那耶鄧氏由于要到縣城來建小區,沒有那么多時間去種植早稻,便直接改種紅薯,沒想到陰差陽錯的避開了這場席卷全縣的病蟲害。

所以,他在向我反映問題的時候,還建議我召集各鄉鎮的領導上來開會,全力推廣晚稻也種植紅薯,以防晚稻也出現早稻那種病蟲害,等明年再恢復種植水稻。

當時我覺得他這個想法確實不錯,不管鄉下的群眾聽不聽勸,反正我們縣政府已經盡力了。”

聽到這里,宋瑜便明白了,接話道:“看來,今年全縣的晚稻,也遭受了病蟲害?”

宋縣長點頭道:“不錯,今年的晚稻,再次出現席卷全縣的病蟲害,幸虧有不少群眾聽勸,選擇了種植紅薯,從而大大的減輕了損失,否則今年恐怕沒多少人家能夠安安心心的過年了。”

“這么說來,爸你還真是欠了鄧叔叔一個大人情啊!”宋瑜現在也是體制里的人了,自然明白這種關系到民生的大事,父親要是操作得好的話,那也是一份拿得出手的政績。

宋縣長笑道:“等有機會了,再還這個人情就是。”

晚上的時候,上下二三村的族人都例行的來鄧世榮家看春晚。

在春晚開始之前,眾人都圍坐在那里閑聊。

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通電的話題。

鄧允貴說道:“今年老虎頭水庫的三管電站已經建好了,也不知道我們邦杰有沒有機會通上電。”

鄧允強搖頭道:“難啊,現在是一點風聲都沒有,估計是輪不到我們邦杰的。”

鄧允豐道:“之前我聽供電所的人說過,老虎頭水庫的電要供給龍潭、大壩、那卜、沙陂、松旺、新田、大垌以及咱們雙旺等鄉鎮,供電范圍這么大,電力其實是不夠用的,所以除了圩市必定通電以外,下面的村就只能看情況了。”

鄧允昆道:“這沒有電確實是不方便,什么家用電器都用不了。”

鄧允峰笑道:“要想用電,那就趕緊把縣城小區的房子裝修好,等搬到縣城去住后,就不用擔心沒有電用了。”

鄧允強道:“縣城的房子當然要裝修,但我們多數時間還是住在村里的,所以村里要是能通上電,那是最好的。”

鄧允貴看向鄧世榮道:“九叔,要不等過完年了,你去找鄉領導聊聊這個事?以九叔你在雙旺的名望,我相信就算是鄉領導也會給三分面子的,說不定就給咱們先通上電呢!”

鄧世榮聞言心中一動。

如果按照前世的發展,那他們村想要通上電,還有得等呢!

對于前世的族人來說,除了少數條件好的人家,大多數族人對于通不通電其實一點都不關心,因為就算通電了,他們頂多也就安裝一個燈泡,然后一天舍不得用上幾分鐘,一個月下來的電費能控制到讓后世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這就是前世橫門口全村人用電,都趕不上鄧世榮家用電量一半的原因,實在是太省了。

但這一世不一樣了,在他的影響下,族人的經濟條件已經不是前世可比,自然渴望村里能夠早日通電。

想到這里,鄧世榮應道:“行,等過完年了,我就去找鄉領導聊聊這個事,爭取讓我們邦杰早日通電。”

這話一出,眾族人都不由得高興起來。

他們對于族頭的信心,那是相當的充足,有族頭出面,相信村里通電那是遲早的事。

于是,一個個都議論著等村里通電后,要購買什么家用電器,就好像村通電已經是板上釘釘了一樣。

很快,在族人們的議論聲中,一年一度的春晚便正式開播了。

然后,族人們都閉上嘴巴,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電視機上。

春晚,還是一如既往的精彩。

尤其是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對黃金搭檔表演的小品《羊肉串》更是引得族人們爆笑連連,陳佩斯扮演的小販可謂是入木三分,不愧是這個年代小品界的扛把子。

至于本山大叔,那是從1990年才開始登上春晚,屬于他的時代還沒有到來呢!

隨著凌晨零點的鐘聲響起,鄧世榮心神有點恍惚,他是1936年生人,重生回到1980年的時候,他已經44歲了,如今時間不知不覺的就來到1986年,今年他就要過50周歲的生日了。

正所謂五十而知天命,一般人到了這個年紀,生命估計已經進入倒計時,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并時刻做好下去見祖宗的準備。

不過對于鄧世榮來說,倒是不著急。

畢竟前世的他,可是活到了88歲,哪怕這一世壽命還是沒有改變,他都還有足足38年可活呢!

大年初二。

今天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走親戚的日子,整個坡心村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殺雞宰鴨,招待客人。

而在眾多回娘家走親戚的人當中,張秀萍、歐國芳、歐國花這三個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小姐妹,是最引人矚目的。

張秀萍就不用多說了,人家嫁得那是真好啊,剛嫁過去的時候,公公跟人合伙開著一家缸瓦廠,一個月收入幾百塊錢,而老公則是缸瓦廠的大缸師傅,一個月也有兩百多塊錢的收入。

這個收入,哪怕是放到現在,也是高到嚇人的收入,而在五六年前,那更是極少有人能比得上。

而且,這只是開始,沒過多久人家公公就砸了三十多萬到縣城去開了一家全縣最大最高檔的飯店,把聽到這個消息的村民們都驚得目瞪口呆。

最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飯店的收入進的居然是張秀萍的口袋……

說真的,知道這個消息的人,沒有一個想得通的。

因為這個年代,就算是自己賺的錢,都要上交給父母,只有分家了以后,才會落入自己的口袋,而張秀萍的公公砸了三十多萬開飯店,最終卻讓自己的兒子兒媳管理并收錢,這種做法實在是太另類了。

緊接著,張秀萍那個公公又牽頭在族里成立了一家客運公司,聽說又砸了三十幾萬下去。

如今,那家客運公司,僅僅一個春運就能賺上百萬。

然后,全族集資到縣城建小區。

再到開超市。

短短幾年的時間,各種大事接踵而來,早就把坡心村的人給震麻木了。

因此,提到張秀萍,村民就只有一個想法——命太好了!

除了張秀萍,歐國芳和歐國花這對堂姐妹,在村里也同樣是令人羨慕的對象。

她們跟張秀萍自然是沒得比,但人家現在不僅僅在縣城有房,還在縣城開起了服裝店,聽說生意做得也是極為紅火,一個月起碼能賺上千塊呢!

這個收入,放眼整個坡心村,也就張秀萍的娘家能夠壓一頭,其他人家一個月能賺到人家的零頭,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而歐家姐妹能有今天,自然也是托張秀萍的福。

畢竟,她們嫁的對象,就是張秀萍托自己公公給她們牽的線,這個在村里早就不是秘密了。

總之,張秀萍、歐國芳、歐國花這三個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小姐妹,如今已經是坡心村所有阿妹的偶像了。

這些還沒有出嫁的阿妹,都幻想著能嫁一個像她們一樣好的婆家。

可惜,幻想只是幻想,想要把它變成現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章完)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