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308章 臥槽,這次是真的要發財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8章 臥槽,這次是真的要發財了!

第308章 臥槽,這次是真的要發財了!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21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農歷三月。

鄧世榮開著摩托車來到了沙河鎮,他這次過來是為了跟當地人談木菠蘿收購的事情。

今年鄧世榮的開支將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大,首先是南寧朝陽廣場那塊30畝的地皮,如今已經做好設計了,他跟省建筑設計院簽訂的合同金額是368萬元。

雖然可以根據工程進度來結算,不用一次性付清,但今年這筆錢應該是跑不了的。

另外,鄧世榮今年還想要給大兒子買輛桑塔納轎車,那么20萬的預算是要的,加起來就是388萬了。

現在,縣城穗豐飯店的二樓跟三樓正在裝修,裝修的錢大兒子倒是有,但等裝修完開始進貨的時候,這里又需要一大筆錢。

畢竟這個年代可不是后世,那些源頭廠家競爭極其激烈,你要是開一家大超市的話,那根本不用你出錢進貨,廠家得到聲訊就屁顛屁顛的把貨送過來,讓你賣了再結賬。

還有,今年第一次找銀行貸款的6000塊錢要還了,這點錢倒不值得一提,關鍵是明年第二次貸的80萬元貸款也要到期了。

如今,他身上只有215多萬的現金,資金缺口還是非常大的,他自然要早作打算,多搞點錢才行。

于是,鄧世榮就想試試做這個木菠蘿生意。

這木菠蘿是南方有名的水果大王,而博白縣氣候和土壤都非常適合木菠蘿生長,早在唐代初期民間就已經廣為種植了,據《廣西傳統食品》一書記載,博白木菠蘿的產量是廣西各縣之首。

博白木菠蘿的主要產地是在沙河、龍潭、松旺、東平等鄉鎮,尤以沙河鎮菱角(菱角境域目前還屬于沙河鎮管轄,要到明年才會和雙旺、雙鳳、大壩、沙陂等鄉一起獨立出來)的木菠蘿產量最高、質量最佳。

目前,博白木菠蘿已經暢銷廣西各地,并遠銷廣東、湖南、貴州等相鄰的兄弟省了。

鄧世榮要是收購了木菠蘿,自然不會在兄弟省出售,而是打算跟地菠蘿一起賣到更遠的地方去。

當然,現在才三月,還沒到木菠蘿成熟的季節,鄧世榮提前過來只是想先找個適合的本地人,給他一些利潤空間,委托他幫忙收購木菠蘿。

不得不說,這個年代騎著一輛嘉陵70摩托車,真的比后世開著勞斯萊斯還要有排面,鄧世榮來到沙河圩,一路上那回頭率絕對是百分之百,不知道多少人露出驚訝與羨慕的眼神。

來到沙河圩后,鄧世榮隨便找個人問了一下路,然后就開著萬眾矚目的摩托車朝菱角境域駛去。

不管是哪個時代,都不會缺少聰明人。

在這個年代的鄉下,腦子稍微靈活一點的人,個個都已經是萬元戶了。

作為現在菱角境域有名的水果商人,丁強毫無疑問就是一個腦子靈活的聰明人,他從四年前開始收購村里的各種時令水果,然后轉賣出去賺取差價,這種行為在現在自然沒什么,但放在四年前那是需要冒著很大風險的。

因為丁強敢于冒險,所以很快就成為了村里唯一的水果收購商。

大部分村民都愿意把水果賣給他,畢竟賣給供銷社也是這個價,賣給他也是這個價,那村民們又何必舍近求遠呢?

農歷三月是楊梅成熟的季節,只是菱角境域種植的楊梅數量很少,根本就沒有折騰的必要。

因此這段時間丁強是比較閑的,他這人沒別的愛好,就是喜歡喝兩杯,這幾年沒少賺錢的他已經實現了吃喝自由。

此時,丁強正跟他的兩個兒子在家里喝酒,正喝得舒服的時候,忽然聽到外面傳來了摩托車的聲音。

之所以能聽出這是摩托車的聲音,那是因為丁強自己也買了一輛摩托車。

原本以為是哪里的有錢人路過,結果聽聲音這摩托車竟然是停在他家門口,好奇的丁強便把筷子放下,走了出去。

看到停在他家門口的那輛嶄新的嘉陵70摩托,丁強眼中不由得露出了羨慕的神色,雖然他也買了摩托車,但他買的乃是幸福250摩托,價格比嘉陵70便宜了一半都不止。

打量了摩托車一眼,丁強便問道:“阿表,你找誰啊?”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鄧世榮,他笑著問道:“阿表,我是來找丁強老板的,請問這里是丁老板家嗎?”

丁強點頭道:“我是丁強,阿表你是哪位?找我有什么事嗎?”

鄧世榮道:“我姓鄧,聽說丁老板你是這一帶有名的水果商,我這次過來主要是想跟你談點生意。”

聽到有生意上門,丁強連忙熱情的招呼道:“原來是鄧老板,我正無聊的跟我兒子喝酒呢,你快進來坐,咱們邊喝邊談。”

鄧世榮笑道:“我這開車呢,不能喝酒,丁老板伱喝你的,不影響咱們談生意。”

丁強不以為意的說道:“鄧老板,開車少喝一點就行了,不要緊的。”

這個年代縣城的交通管制,跟后世自然是沒得比,根本就沒有查酒駕的說法,尤其是摩托車,現在連駕駛證都不查(全縣加起來都沒多少輛,查個嘚_),基本是要九十年代后才開始查這種東西。

所以,丁強還真沒有那種喝酒不開車的安全意識。

鄧世榮擺手道:“丁老板,真不用客氣,你喝你的,跟你談好后,我還有事要忙呢!”

見對方真沒有喝酒的意思,丁強也就不勉強,招待鄧世榮進去坐好,便問道:“鄧老板,你有什么生意要跟我談?”

鄧世榮開門見山的說道:“是這樣的,我想在你們菱角這邊收購木菠蘿,知道你是本地的水果商,便想請你代為收購,不知道丁老板你愿不愿意?”

丁強沒有直接回答愿不愿意,而是笑問道:“鄧老板,不知道你要以什么價格來收購?”

鄧世榮一聽就懂了,這是對方想看看做個中間商能賺多少,值不值得花時間去做這個事。

在來找丁強之前,鄧世榮就已經打聽清楚了,目前木菠蘿的市場價格是兩毛五一斤,供銷社給的收購價是一毛二一斤,而丁強去年給村民們也是這個收購價。

至于丁強收購過來后,再轉賣出去是什么價格,就不知道了。

不過,鄧世榮猜測丁強也只是當個中間商賺點差價而已,別人給他的價格應該在一毛四到一毛五這個范圍。

當然,這只是鄧世榮的猜測,但想來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鄧世榮收購木菠蘿,是要銷售到遙遠的省份去,根本不在乎這一兩分的差價,為了讓對方賣力給他干活,便直接給了他一個非常高的價格道:“丁老板,這木菠蘿的市場價和供銷社的收購價你我都清楚,我就不跟你殺價了,直接給你一毛六一斤的價格,保證讓你有得賺,而且你能收購多少我就要多少。”

丁強聞言眼中陡然一亮,鄧世榮猜得很對,別人給他的價格就只有一毛四一斤,他能從中賺個兩分的利潤,這對于他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生意了。

別小看這兩分錢,菱角的木菠蘿產量非常高,而他們村更是菱角境域木菠蘿產量最高的一條村,就像去年光是他們村的木菠蘿產量就超過了三百噸,為他帶來了一萬兩千多塊錢的收入。

如今,眼前這位鄧老板給予的收購價格比廣東那邊的老板還要高兩分,要是今年木菠蘿的產量還有去年那么高,那他的收入跟去年比就可以直接翻倍了,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他當然興奮了。

而且,鄧老板說得很清楚了,他能收購多少對方就要多少,如此一來那他就不限于在村里收購了,還可以到其他村去收購,到時爆個一千噸那是完全沒問題的。

屆時他的收入……

光是想想都讓他激動啊!!!

丁強知道對方確實是給出了一個非常有誠意的價格,所以他也沒有再得寸進尺的談價,直接拍板道:“鄧老板爽快,那這事就這么定了,我保證幫你收購到足夠數量的木菠蘿。”

雙方達成口頭協議,接下來便商量了一些細節問題。

比如單個木菠蘿的重量至少要4公斤以上,然后質量不好的不要,長蟲的不要,濕包的不要等等。

為了讓對方放心,鄧世榮還提前給了一千塊錢的定金,反正他也不怕對方耍賴。

而有了這一千塊錢的定金,丁強確實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畢竟這個年代誰也不可能拿一千塊錢來開玩笑,那這門生意肯定就是真得不能再真的了。

半個小時后,鄧世榮起身告辭道:“好了,丁老板,該說的咱們都說清楚了,那我就先走了,等五月我再過來接貨。”

丁強再次客氣道:“鄧老板,一起吃點再走吧!”

“不用了,我這邊還有事,先走了。”

“那好吧,慢走!”

鄧世榮在離開菱角,回到沙河圩,吃了一碗米粉,然后又開著摩托車朝文地鎮的茂青農場趕去。

茂青農場跟白平農場一樣,都是自治區辦農墾場,也是石硤龍眼產量最高的一個農場,每年的龍眼產量都在200噸以上。

既然鄧世榮今年打算多搞點錢,那龍眼的數量自然是要收購一些,這玩意的利潤還是非常高的。

下午三點多的時候,鄧世榮終于趕到了茂青農場。

跟農場合作,鄧世榮已經是駕輕就熟了,聯系農場場長,說明來意,雙方便談起了收購價格。

最終,鄧世榮以0.3元/斤的價格和茂青農場達成了合作。

這個價格,其實跟白平農場是一樣的,之前白平農場的收購價格是0.29元/斤,連續兩年過后,今年的價格提高了一分。

對此鄧世榮自然是無所謂的,畢竟他是以七八倍的價格往外銷售,這區區一兩分的價格變動,對于他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跟茂青農場達成合作后,鄧世榮婉拒了農場的招待,騎著他的摩托車瀟灑離去。

忙完這些事情后,鄧世榮又抽空跑了一趟南寧。

此時,省建筑設計院早已經把設計做好了,鄧世榮預付了10的資金,這座讓他頗為期待的大樓就可以開始動工建設了。

然后,鄧世榮開始打聽消息,準備聯系臺球桌的生產廠家,預定一批臺球桌。

結果讓他傻眼的是,這個年代整個廣西居然都沒有臺球生產廠家,而且通過詢問發現,臺球桌的銷售價格恐怕超過了他之前的估算,如果以這個價格把臺球桌買回來,那這臺球廳開起來根本就沒得賺。

就算是賺,那也賺不了多少錢,白白浪費時間。

畢竟,這個年代,可不像后世,打臺球一個小時就要十幾二十元的臺費,這個年代一個小時你收個五毛錢,恐怕都沒有多少人有那個經濟能力天天過來打。

所以鄧世榮直接就放棄了開臺球廳這個不成熟的想法。

反正接下來兒子兒媳要為開超市而忙碌,這第三層先空在那里,或者先拿來當超市的倉庫,回頭有合適的項目再上就是了。

從博白開往廣州方向的大客車中,鄧昌元、歐國花、鄧昌東、歐國芳四人赫然就在車上。

他們聽從了張秀萍的建議,過完年后就一起到縣城來張羅著開服裝店。

鄧昌元與歐國花的兩個孩子,都被歐國花帶回娘家,讓娘家的父母和兄嫂們幫忙照顧。

至于鄧昌東和歐國芳的兩個孩子就比較簡單了,鄧昌東作為家里的長子,弟弟還沒有結婚,他的孩子放在家里自然有父母和弟弟妹妹幫忙帶。

來縣城開服裝店,他們選擇的是合伙經營,而不是各干各的。

現在服裝店的鋪面已經租好,位置選在了新市巷,這條小巷一頭連著興隆路,一頭連著大街,也算是人氣非常旺的地方了。

如今,服裝店已經簡單裝修好,同時也辦好了營業執照,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鋪面的事情已經搞定,鄧昌元等人終于可以到廣州去進貨了。

由于這是第一次進貨,四人都沒有經驗,便打算結伴一起去。

抵達廣州的時候,剛好天亮。

這次開車的司機是橫門口村的鄧斯龍,橫門口村與那耶村和秧地坡村是連在一起的,互相之間自然非常熟悉。

因此,看到鄧昌元等人下車,鄧斯龍便笑著說道:“阿元叔阿元嬸,阿東叔阿東嬸,你們第一次來廣州,我先帶你們去吃個早餐吧,廣州的早餐還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那個腸粉,我覺得特別好吃。”

鄧昌元笑道:“這里算是你的地盤了,既然你說這腸粉好吃,那咱們就一起去嘗嘗。”

鄧昌東問道:“這腸粉又是什么粉?怎么名字聽得怪怪的。”

鄧斯龍說道:“那是蒸出來的粉,配上醬汁調料,味道確實好吃。”

歐國花笑道:“正好肚子餓了,別說那么多了,咱們趕緊去吃吧!”

鄧斯龍哈哈一笑,然后就和跟車的人一起,帶著鄧昌元等人到車站附近的一家腸粉店吃腸粉。

都說兩廣是一家,尤其是在飲食上面,那口味真的太相近了,能夠在廣東風靡開來的腸粉,自然也適合廣西大部分人的口味。

鄧昌元等人吃得都是贊不絕口。

吃完早餐,鄧昌元道:“行了阿龍,你趕緊回去休息吧,我們也要去辦事了!”

鄧斯龍點頭道:“嗯,那我就先回去睡覺了。”

接下來,鄧昌元等人便坐車前往高第街。

高第街在改革開放時就成為了廣州服裝等個體戶有名的興旺街,不夸張的說,到廣州必到高第街,不到算白來。

接著又推行入室經營,街中間的點檔全拆了,而且經營又轉為批發為主。

然后到了1980年的10月,高第街作為廣州第一個工業品市場正式開設,也成為了全國第一條經營服裝的個體戶集貿市場,靈活的經營方式以及新潮的服裝款式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和商販。

其主要經營布匹、服裝、鞋帽、百貨等。

而從1983年開始,高第街便進入了鼎盛時期,前來買衫褲的,除了廣州本地市民以外,其他的都是從全國各地慕名涌來的服裝批發商。

鄧昌元等人之所以知道這個地方,自然是向鄧斯龍這個大客車司機打聽到了。

鄧斯龍跑廣州這條路線已經有一年半了,雖說他沒有太多時間在廣州這邊游玩,但車站附近他還是早就熟悉了,而且也沒少跟廣州本地人打交道,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高第街。

知道鄧昌元等人是來廣州批發服裝的,便把這個地方推薦給他們。

上午八點半,鄧昌元四人來到了大名鼎鼎的高第街。

然后,他們四個“鄉巴佬”就徹底被眼前的一幕給驚呆了。

只見這里人頭涌動,很多人都大包小包的扛著,各個商鋪里面都有人在討價還價,每時每刻都有人達成交易,甚至有人不管什么服裝款式,只要價格適合就買買買。

這些人,顯然跟他們一樣都是全國各地來這里進貨的商販。

這里不愧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人們所渴求的衣飾鞋帽、日雜百貨這里是應有盡有。

接下來,四人嘗試著開始進入一些商鋪問價。

他們四人這段時間在縣城也是打聽過不少服裝價格的,就比如牛仔褲的價格,縣城一條牛仔褲要賣25到28元,而在這里的批發價卻便宜到讓他們難以置信的地步。

如果是以這個價格批發回去,那真的是閉著眼睛賣都能大賺特賺啊!

這一刻,鄧昌元四人難掩心中的激動,互相對視了一眼,就感覺他們這次是真的要發財了。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