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292章 封神的國慶大閱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2章 封神的國慶大閱兵

第292章 封神的國慶大閱兵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21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中午。

松山高中某女生宿舍,鄧允珠快速的把自己的行李全部收拾好并打包。

看到這一幕,其他舍友倒也不奇怪,因為有不少舍友也在干同樣的事。

畢竟,今年是星期六,明天星期天,后天又是國慶節,連著放兩天半的假,那帶行李回家就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了。

別看鄧世榮現在出手就是幾十萬上百萬,就覺得這個年代到處都是有錢人了,然而事實上現在只是1984年,鄉下困難的家庭還是占據絕大多數。

很多同學家里原本就缺被子席子和衣服,要是放假回去不把這些帶回去,那她們回去就沒有多余的給她們用,所以每次回家都是要帶上這些行李的。

大家以為鄧允珠也是把行李帶回家用,根本沒有想到她是要把行李搬到教師宿舍樓,跟英語老師李梅一起住。

很快,鄧允珠便拿上她打包好的行李,毫不留戀的離開了這個她住了將近一個月的宿舍。

來到教師宿舍樓,李梅老師就在樓下等著。

兩人互相打過招呼,李梅老師便帶著鄧允珠來到了她居住的宿舍,這是二樓的一個房間,里面倒是挺簡潔的,除了一張上下床以外,就只有一張書桌,一張吃飯桌,一個木箱以及兩張凳子。

李梅指了指已經收拾好的上鋪道:“鄧允珠同學,你就睡在上鋪吧!”

鄧允珠點了點頭,把行李往上鋪一放,說道:“李老師,東西就先這樣放著,等我收假回來再整理吧!”

李梅笑道:“你先放在這里,回頭我有空幫你把床鋪好。”

鄧允珠連忙說道:“李老師,我哪能讓你幫我鋪床啊,先放這等我回來再鋪就行了!”

李梅道:“不用這么客氣,就鋪個床而已,三兩分鐘的事。”

鄧允珠心想著等回來的時候給老師帶些好吃的過來,也就沒有再客氣,說道:“那就麻煩李老師了,我同村的人還在等我一起回家,我就先走了哈!”

李梅笑道:“嗯,明天我出去再配把鑰匙,等你下星期回學校了再給你。”

“謝謝李老師,再見!”

“再見!”

離開教師宿舍樓,鄧允珠來到單車停車棚的時候,同村的小伙伴已經在等著她了。

“二姑婆(姑奶奶)。”

一同向鄧允珠打招呼的是兩個男生,一個叫鄧斯寶,上高行村的,今年讀高二。一個叫鄧斯達,梅田村的,今年讀高一。

每次聽到這個稱呼,鄧允珠都想挖個地洞鉆進去,這輩分大有時候也不是什么好事,當個姑姑輩還好,但成為姑奶奶輩,這體驗感就真的不好了。

鄧允珠滿臉無奈的說道:“我說你們兩個,就不能直接喊我名字嗎?”

鄧斯寶嘿嘿笑道:“二姑婆,你就受著吧,我們哪敢直呼伱的名字啊,要是被我爸聽到了,不得打斷我的腿。”

鄧斯達也點頭道:“是啊二姑婆,你就別為難我們了,我爸都得喊你一聲姑,我直呼你名字,這不是找抽嘛?”

鄧允珠也知道讓他們改變稱呼是很困難的事,便打開單車鎖,擺手道:“算了,回村后你們愛怎么喊就怎么喊,反正在學校的時候少這樣叫我就行,肚子餓了,趕緊到街上去吃碗粉先。”

鄧斯寶和鄧斯達應了一聲,三人便騎著單車出了校門,在街上的粉攤吃了一碗粉,才一起騎著單車回家。

下午。

那耶村。

看到兒女們都放假回來,鄧世榮便準備做一道經典的蒜白炒雞。

在博白縣境域,雞的常見做法大概有三種,分別是白切雞、鹽焗雞以及蒜白炒雞。

白切雞就不用多介紹了,這是博白人逢年過節以及各種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而鹽焗雞是廣東傳統三大名菜之一,由客家人遷徙途中用鹽包裹的“鹽煨咸雞”演變而來,至今有千年歷史。

鹽焗雞主要選用客家山區土雞為原料,經10幾道工序精制而成,有“鮮潤、咸香、醇厚”的特點,鹽焗雞是客家傳統飲食文化品牌、世界客家華僑“尋根問祖”的標志,也是見證客家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比起前兩種菜的盛名,蒜白炒雞就顯得默默無聞了,不過這道菜的味道是真的一點都不差,尤其是鄉下農村吃雞,不是搞白切雞就是用蒜白炒雞,基本沒有第三種做法。

鄧世榮做的這道蒜白炒雞,雞選的是那種養了一年左右的大閹雞,蒜選的是那種本地種的香蒜,只取蒜白部分,不要蒜葉。

先把雞煮熟,把血沫都逼出來,這樣炒出來的雞味道會更好。

坐在那里燒火的是小女兒鄧允珠,今年已經滿十八歲的她已經是一位真正的大姑娘了,她一邊燒火一邊看父親炒菜。

鄧世榮見她感興趣,便一邊往燒熱的鍋里放油一邊說道:“阿珠,這道菜是農村最常見的一道菜,非常的簡單易學,可有些人炒出來卻一點都不好吃,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鄧允珠搖頭道:“為什么?難道炒個雞還有什么竅門?”

鄧世榮笑道:“確實有竅門,那些人之所以炒得不好吃,要么是直接把雞肉炒干了,要么是沒把雞油給逼出來,要像我這樣炒味道才會好吃,你看好了。”

說著,油已經燒熱,鄧世榮潤了一下鍋,把燒熱的油盛起來,再加入涼油重新燒熱,才把砍好的雞塊倒進去翻炒。

鄧世榮一邊翻炒一邊說道:“這第一步,就要把雞油逼出來,翻炒個幾分鐘,等逼出一部分雞油了,就可以加入適量的醬油進行翻炒上色,然后加入適量的水,少許的白糖提鮮。”

說到這里,鄧世榮把鍋蓋一蓋:“你把火弄小一點,先燉個十幾二十分鐘再說。”

鄧允珠應了一聲,把火弄小了,才說道:“爸,這看起來確實挺簡單的啊,燉個十幾二十分鐘,最后撒點鹽,再放入切好的蒜白,然后大火收汁是不是就行了?”

鄧世榮笑道:“差不多就是這樣,也可以適量加點蠔油進去。”

鄧允珠道:“我感覺看了一遍都會炒了!”

鄧世榮道:“原本就不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水分,加多了就不是炒雞而是煮雞了,加少了又容易變干,一定要掌握好這個度炒出來才好吃。”

鄧允珠點了點頭,在等待的時候,她便把在學校找教導主任換宿舍的事跟父親說了一遍,末了才說道:“現在,我搬到教師宿舍樓跟英語老師一起住了。”

鄧世榮沒想到小女兒還有這個膽量跟腦子,居然懂得利用她二哥在學校的影響力來達成目的,不由得夸獎道:“做得好,懂得利用現有的資源讓自己過得更好,這是很聰明的做法。”

得到父親的夸獎,鄧允珠非常高興,問道:“爸,你說我收假了,要不要給戴主任還有李老師帶點禮品?”

鄧世榮笑道:“你能想到這個就更不錯了,等你收假回去了,你就拿包茶葉和一網袋新鮮水果去給戴主任。至于李老師,你就給她帶一包桂圓肉和一網袋新鮮水果。”

鄧允珠點頭道:“好的,我知道了!”

鄧世榮道:“李老師這里,因為你接下來的高中生活都會跟她一起住,所以每次回來你都給她帶點水果之類的過去,東西不用多貴,主要是有這份心意就行。”

鄧允珠聽得連連點頭。

看看時間差不多了,鄧世榮便打開鍋蓋,此時百分之八十的雞油都已經被逼出來,水分也蒸發得差不多了,他便加入適量蠔油和鹽,再把旁邊切好的蒜白倒進去,吩咐道:“現在可以加大火力了!”

鄧允珠聞言便往灶臺里塞了一把雜草進去,那曬干易燃的雜草瞬間就燃燒起來,貢獻出極大的熱量。

鄧世榮不斷的翻炒,炒了二十秒左右,菜便可以出鍋了。

看到盤中那黃燦燦的雞肉,那撲鼻的香味讓鄧允珠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很快,鄧世榮又炒了個青菜,便宣布開飯了。

“這雞吃起來真是太香了,還是爸你炒的好吃。”

“好久沒吃過這么好吃的飯菜了,學校里那些飯菜都是糊弄人的。”

“不止糊弄人,關鍵是洗不干凈,青菜里經常吃到菜蟲,真是惡心死了!”

吃飯的時候,鄧允珠、鄧允華和鄧允恒三姐弟在夸父親做菜好吃的同時,又紛紛吐槽起學校的飯菜。

如今,鄧允珠在松山高中,而鄧允華和鄧允恒則在雙旺初中,都是一個星期回家一次,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吃,而學校的飯菜哪怕是后世都不知道被多少學生吐槽,更別說是現在這個年代了。

鄧世榮也清楚學校里的伙食好不到哪里去,想了想,便說道:“既然學校的飯菜不好吃,那你們干脆就到外面吃算了,伙食費少不了你們的。”

姐弟三人聞言都是眼中一亮。

鄧允珠還好一點,她畢竟是高中生,而且她已經成年了。

一個已經成年的女兒,鄧世榮在錢財方面當然不會少了她的,現在每個月給她的生活費是20塊錢,這對于一個高中生來說,手頭已經非常寬裕了,在學校吃飯再加上買零食之類的都花不完。

更何況,鄧允珠還有私房錢,比如說春節領到的上百塊錢紅包,還有她考上高中時族里獎的助學金,讓她在松山高中輕而易舉的就成為了最有錢的學生,沒有之一。

至于鄧允華跟鄧允恒,這哥倆其實零花錢也不少,但他們在學校那都是大哥級的人物,沒少請跟在他們屁股后面的那幫小弟吃零食,這花銷自然就比二姐大,再加上他們的生活費沒有二姐多,手頭自然就緊了一點。

現在聽父親的意思,是要提升他們每個月的生活費,那自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說完兒女讀書的事,鄧世榮便看向外甥女道:“大芳,你爸媽種的甘蔗,差不多可以砍了吧?”

卜大芳點頭道:“前幾天中石過來提過一嘴,說再過半個月左右就開始砍甘蔗了。”

鄧世榮問道:“甘蔗的長勢怎么樣?”

卜大芳道:“上個月我去看過了,甘蔗的長勢很好,畝產3噸應該是沒問題的。”

鄧世榮笑道:“那今年你爸媽就能大賺一筆了,等砍甘蔗的時候要提醒一下他們,不要什么都自己做,要懂得請人幫忙,請人的那點工錢對于總體收入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江德虎接話道:“爸媽節省慣了,要是不說的話,他們還真有可能自己動手。”

“回頭我跟他們說一聲。”

說到這里,鄧世榮再次對外甥女說道:“下個星期六阿珍估計要去看家門了,到時你也陪著一起去吧!”

卜大芳聞言又驚又喜,這事她還不知道,連忙問道:“舅舅,阿珍談的這個對象是哪里人?做什么的?”

鄧允珠、鄧允華和鄧允恒也是第一次知道這個消息,也都露出了吃驚的表情。

鄧世榮道:“男方是山心的,今年剛從部隊轉業回來,目前是縣公安局的一名副局長。”

這話一出,眾人又被震驚到了。

能進公安局工作已經很厲害了,還是什么副局長,這聽著就牛逼。

卜大芳笑道:“阿珍這是遇到好姻緣了!”

鄧允珠問道:“爸,姐這是要嫁人了嗎?”

鄧世榮道:“只是看家門,還沒那么快嫁人,按你姐的意思應該是明年或者后年再嫁。”

鄧允珠聞言松了口氣,她還真怕她姐跟其他人一樣,看家門后一兩個月就嫁人。

這女人跟男人就是不一樣,男人結婚是把老婆娶回來,女人結婚是把自己嫁出去。

而女人一旦嫁出去,那就是別人家的人了,鄧允珠自然希望自家姐姐在娘家多留一兩年。

鄧允華與鄧允恒也是類似的想法,都不想大姐那么快嫁人。

“爸,如果是下個星期六的話,那我也跟著去吧,反正我們學校離山心也不遠。”鄧允珠說道。

鄧世榮點頭道:“行,你想去就去吧!”

鄧允華與鄧允恒對視了一眼,齊聲道:“爸,我們也想去。”

鄧世榮看了他們一眼道:“有你們二姐、表姐還有大哥大嫂去就行了,你們就別去湊熱鬧了!”

“哦!”

國慶節。

在鄧世榮回來說了之后,整個邦杰都知道了國慶節國家要舉行建國35周年的大閱兵。

因此,這一天村民們在吃過早飯之后,就拿著小板凳來鄧世榮家占位,準備在電視上觀看他們從未看過的閱兵儀式。

鄧世榮今天也是早早就打開電視,鎖定中央臺。

還沒到九點鐘,各村有頭有臉的族人都到了。

現在閱兵儀式還沒有開始,一個個便圍著鄧世榮聊客運公司的事,他們都是長年在老家做生意,對于公司的運營情況自然沒有經常在縣城的鄧世榮清楚。

聽到族人們的詢問,鄧世榮便把客運公司的發展情況講了講:“現在雖然是淡季,但客運公司還是很賺錢的,平均下來一個月大概能賺四五萬塊錢,目前公司已經準備向銀行貸款,在春運到來之前再購買十輛大客車。”

鄧允貴聞言忍不住說道:“九叔,公司哪里用貸款啊,有去年春運賺到的錢,還有今年一年賺的錢,加起來沒有一百萬也差不了多少了,買十輛大客車如果錢不夠,咱們再按比例集資就行了。”

鄧世榮搖頭道:“去年集資把大家的現金都抽干了,今年好不容易種西瓜緩了過來,不少族人都忙著蓋房子或者娶媳婦了,要是再集資的話大家的手頭就緊了,所以還是貸款比較好。”

鄧昌寶道:“貸款就貸款吧,這樣大家手頭確實可以寬松一點,反正以公司的賺錢能力,也不怕還不了錢。”

鄧昌雄道:“去年十輛大客車春運就賺了四十多萬,今年要是再增加十輛大客車的話,那一個春運下來不是能賺七八十萬?”

其他人聞言也都露出了興奮的表情,如果真能賺個七八十萬,那一股的利潤就高達兩三百塊錢,入個三四股的家庭,一個春運就輕輕松松收入破千,這種躺著賺錢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鄧世榮笑道:“差不多吧,現在咱們博白去廣東打工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一個春運下來賺個七八十萬也不稀奇,等再過多幾年恐怕就不止是七八十萬這么簡單了。”

眾族人聽了都是心潮澎湃,心中都后悔去年集資的時候他們還是保守了,早知道這客運公司這么賺錢,他們當時就應該砸鍋賣鐵甚至去銀行貸款,不求像九叔(公)那樣搞個幾百股,只求搞個大幾十股,那也賺翻了。

很快,閱兵儀式就要開始了,眾族人的注意力便回到了電視上。

只見電視屏幕中,觀禮臺和廣場上人山人海,場面看起來非常震撼。

9時40分,鄧公等領導人偕同全國各界人民代表和各國來賓,在雷鳴般的掌聲中登上天安門城樓。

10時整,領導宣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大會開始!”

然后,慶典便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國歌聲和28響禮炮聲中拉開了大幕。

10時02分26秒,鄧公乘坐的紅旗牌黑色敞篷閱兵車啟動,駛出天安門,越過金水橋,開始檢閱部隊。

十幾分鐘后,閱兵式結束,鄧公發表重要講話。

整個過程,那耶鄧氏的族人都看得目不轉睛,時不時的發出一聲驚嘆。

等鄧公發表了一番振奮人心的講話后,接下來的分列式才是重磅炸彈,當動作整齊劃一,橫看一條線,豎看一條線,斜看還是一條線的步兵方陣出現在電視屏幕中,所有鄧氏族人都驚呆了。

而把整個閱兵式推向高潮的還是戰士們的三段式劈槍的動作,這個動作是閱兵儀式上首次亮相。

隨著劈槍命令一出,只聽干脆的三聲咔、咔、咔,戰士們手中的槍向前舉起,動作一氣呵成,霸氣側漏。

路過主席臺時,戰士們需要披槍踢正步,他們手持鋼槍,保持著正步的姿勢,同時配合手上的動作,將槍托貼于胯肩,刺刀向前傾斜約45度,距離前排戰士只有12厘米的間隙,整套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再配上戰士們堅毅的眼神、利落的動作和他們滿身的殺氣,瞬間將全場的氣氛徹底點燃。

電視機前,那耶鄧氏的族人在震撼之余,各種粗口也著爆了出來。

沒辦法,鄉下人表達震驚的方式就是爆粗口,就跟后世出口便是臥槽一樣。

鄧世榮看得也是熱血沸騰,難怪1984年的國慶大閱兵在后世被封神了,這一幕實在是太屌了,就連他這個心理年齡已經九十多的老頭子都被激起了心中的熱血,更何況是那些血氣方剛的小青年了,不被刺激得嗷嗷叫就怪了。

很快,這些畫面都一一過去,開始輪到游行隊伍上陣了。

鄧世榮見狀便提醒族人道:“這游行隊伍中有北大的學生,我家允衡也在隊伍里面,你們都睜大眼睛幫忙看看,看能不能把他給找出來。”

這話一出,族人們都不由得激動起來。

“九叔,這么大的事你也不早說。”

“允衡叔竟然登上了閱兵現場,真是太厲害了!”

“我的天啊,允衡叔應該見到鄧公了吧?”

“大家眼睛都睜大一點,看看能不能在人群中把允衡找出來。”

而江德虎、卜大芳、鄧允珠、鄧允華、鄧允恒等人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也都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視看。

很快,一個個游行隊伍過去,在科技方隊之后便是教育方隊了。

而教育方隊打頭的,就是北大。

鄧世安叮囑道:“都看清楚,北大來了!”

鄧世安話語剛落,令人激動和振奮的神場面便出現了,只見走到金水橋東華表時,北大方陣中突然打開了一條由床單做成的橫幅,綠色大紙上寫著“小平您好”四個大字。

因為大家都一直盯著看,所以第一時間就把鄧允衡給找了出來,主要是他所在的位置太顯眼了,他竟然就是舉橫幅的人之一。

原本這個鏡頭很短,一下就過去了,但隨著現場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聲,鏡頭又再次被拉回來,集中到了這個意外出現的橫幅當中,而鄧允衡的身影也就越發清晰了。

這一刻,電視機前的族人都激動得歡呼起來。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