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284章 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繼續求追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4章 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繼續求追訂】

第284章 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繼續求追訂】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21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次日上午。

吃過早餐后,鄧世榮就到對面跟張國安一起吞云吐霧,等待朱老太太的到來。

張國安說道:“九叔,之前我已經問過我在公安局的熟人了,他們公安局最近確實有一位新上任的副局長,名叫朱俊杰,的確是軍官轉業,也是你們松山公社的人,這些信息都跟那位老大姐說的對上了。”

鄧世榮點頭道:“等會我跟這老大姐聊聊,要是聊得好的話,就安排她兒子跟我家阿珍見面,至于他們能不能合得來,就看有沒有那個緣分了。”

其實,現在這個年代的婚姻,基本都是由媒人幫忙牽線,男女雙方有什么問題,都是通過媒人來傳達,這種家長直接見面聊的情況是極為少見的。

鄧世榮之所以要親自出馬,主要還是受后世思想的影響。

在后世,由于青年男女工作繁忙,經常出現父母出面替兒女相親的情況,雙方父母的手機相冊里都有他們兒女的照片,然后見面互相交談,覺得條件可以再把對方的聯系方式交給自己的兒女。

還有就是男方父母在媒人帶領下,專門到女方家替兒子相親的情況也是有的。

兩人一邊燒煙一邊閑聊,大概二十分鐘左右,張國安便看到朱老太太的身影,連忙對鄧世榮說道:“九叔,那個走過來的老大姐就是朱俊杰的母親了。”

鄧世榮聞言看了過去,發現張國安說得沒錯,這位老太太的年紀確實不小了,也難怪她兒子在部隊擁有遠大的前程,最終還是選擇轉業到地方,父母都已經這個歲數了,如果他不選擇回來陪伴的話,很可能就會出現那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阿表,吃了沒?”

“吃了,你吃了沒?”

“我也吃了!”

朱老太太走過來,張國安跟她互相打過招呼,然后介紹道:“阿表,這位就是穗豐飯店的大老板,姓鄧,你兒子的事我已經跟鄧老板說過了,他也挺感興趣的,你們兩位老鄉好好聊聊吧!”

鄧世榮主動打招呼道:“親戚你好!”

朱老太太也客氣的打招呼道:“阿表你好!”

在博白縣境域,阿表跟親戚這兩個稱呼,是應用得比較廣泛的。

有些人喜歡開玩笑,別人向他打招呼,喊他阿表的時候,他會回一句“挪表挪去”?

意思就是問這個表親的來源,然后打招呼的人就會“高談闊論”,只要他的親戚當中能夠找出一個嫁給這個姓氏的,那這個表親的關系就成立了。

親戚這個稱呼也是一樣的,哪怕是十八代遠親,那也是親戚。

所以,在博白縣境域,用阿表或親戚的稱呼來同陌生人打招呼,可以說是通用的。

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最為盛行,而后世同樣有不少人這樣稱呼,特別是在網絡上,各省的兄弟都會親切的稱呼廣西網友為廣西老表,這個跟阿表的稱呼其實是差不多的。

兩人互相打過招呼后,便坐在小板凳上聊了起來。

鄧世榮問道:“阿表,你有幾個兒女啊?”

朱老太太道:“我有五個兒女,兩個兒子早就分家出去單過了,兩個女兒也早就嫁人了,現在我們兩個就跟著小兒子生活。”

鄧世榮說道:“我有七個兒女,五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已經結婚有兩個孩子了,現在穗豐飯店就交給他們夫妻倆管著,因為我老婆走得早,我大女兒這兩年多以來一直幫她哥嫂帶孩子。

至于其余的五個孩子,現在都還在讀書。”

朱老太太夸贊道:“這么多兒女,阿表你真是好福氣啊!”

他們這一代人,講究的是人多力量大,在村里誰家的兄弟多誰家就厲害,基本沒人敢欺負,因此兒子多被人羨慕是正常的。

鄧世榮笑道:“伱五個兒女也不算少了,聽張哥說你這小兒子是高中畢業生,我這大女兒的學歷稍微差了一點,只讀完了初中就不讀了,不過前幾年我特地請了一名知青當老師,教她學習高中的知識,雖然她沒有高中畢業證,但她的文化水平倒也不比真正的高中畢業生差多少。”

朱老太太連忙說道:“夠了夠了,一個姑娘家,能讀到初中畢業已經很少見了,像我們村的阿妹就沒幾個讀到初中的。”

鄧世榮道:“我這大女兒從小就聽話懂事,再加上她媽媽走得早,這么多年來家里的事情一直都是她在操持,不管是耕田種地還是各種家務活針線活,就沒有她不會的。

正因為她太懂事了,脾氣也太好了,所以我早就在她母親的墳前發誓,一定要幫她找個性格好不會欺負她的丈夫,阿表你兒子是一位出色的軍人,品德方面那是肯定沒問題的,就不知道脾氣怎么樣?”

朱老太太道:“阿表,我這小兒子倒是有點脾氣,不過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很好相處的人,不會亂發脾氣,欺負老婆這種事情,是肯定不會出現在他身上的。”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一陣,鄧世榮對于眼前這位老太太的性格,心中基本有數了。

別看老太太也是快七十的人了,但在鄧世榮面前她還是個“小輩”,畢竟前世鄧世榮活了八十八年,重生也有好幾年了,加起來就是九十幾歲的人,這閱歷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都說人老成精,這話可不是說說而已。

當然,也有些人越老越糊涂,這個跟身體狀態也有關系。

而且,有文化的人,腦子就是比沒文化的人強,這個是不可否認的。

因此,聊了一陣后,鄧世榮基本就把朱老太太的性格給摸透了,她不是那種難纏的老太太,要是真有緣跟她成了親家,倒也不用擔心自己女兒會受婆婆的氣。

“親戚,我這里還有最后一個問題。”

鄧世榮看著朱老太太,說道:“我這大女兒,她一直不想那么早嫁人,想在家多待兩年再找對象。

所以,我同意先安排他們兩位年輕人見面,要是他們能夠看對眼,可以先把婚事給定下來,但結婚的時間恐怕沒有那么快,這個我得先你說清楚,免得到時你們誤會。”

朱老太太一聽不由得眉頭一皺,她的小兒子今年已經24歲了,這個年紀擱在后世自然不算什么,不過是一名剛走出校門的小伙子罷了,但在這個年代的農村,不說年紀很大,但也確實到了該娶媳婦的時候了。

再加上她跟老伴歲數都不小了,是真的巴不得小兒子今年就結婚。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條件好的阿妹,結果要過多兩年才能結婚,這讓心急的她多多少少都有些失望。

不過,條件好的兒媳婦確實難找,朱老太太也不至于因為這個原因就直接放棄了。

“能定就好,晚兩年結婚就晚兩年吧!”

“既然阿表你沒意見,那你看看你兒子什么時候有時間,就可以約個地方見見面了。”

“我等會回去就問問我兒子,下午再出來把時間和地點跟你說可以嗎?”

“可以的,如果我不在家,那你就跟張哥說,讓張哥轉告我就行了。”

“好的,我知道了!”

兩天后的早上。

鄧允珍的房間里。

張秀萍一邊幫自家的小姑子梳妝打扮,一邊叮囑道:“阿珍,這次相親你可得認真對待了,畢竟條件這么好的對象,可不是那么容易找的。

就拿我自己來舉例吧,當初要不是運氣好遇到你跟爸爸,然后幸運的跟了你哥,而是跟了別人的話,哪里能過上現在這種好日子啊,恐怕不知道窩在什么地方挑著糞水呢!”

鄧允珍有些心亂的說道:“嫂子,我知道條件好的對象不好找,只是這相親來得有點太突然了,我可沒想這么早嫁人啊!”

張秀萍安慰道:“爸爸不是說了嘛,相親只是讓你去和男方見一面,就算你們雙方都滿意了,最后想什么時候結婚,也是你說了算,所以你不用擔心嫁人的問題啊!”

鄧允珍道:“話是這樣說,但第一次相親,心中還是有些緊張啊,當初嫂子你跟我哥沒有相親,直接就到我家來看家門了,當時你是什么心情啊?緊張嗎?”

回想起當初的情景,張秀萍笑道:“我當然緊張啊,知道第二天要來你家看家門,我當晚腦子一直迷糊著呢,在床上翻來覆去都睡不著,當時就在想你哥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他會不會喜歡我這樣的,見到他的時候,我該說什么?

反正,腦子里面一直在東想西想,不過那都是自尋煩惱,等到真正見面的時候,反倒沒那么緊張了。

所以,你也不用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的,就把他當成咱家飯店的普通食客就行了。”

嫂子這個過來人的安慰,還是有效果的,鄧允珍明顯放松了一些,點頭道:“也是,沒必要這么緊張,反正爸也讓我先把他當朋友處,把他性格摸清楚了,覺得真的適合過一輩子,再談結婚的事不遲。”

“你能這么想就對了!”

張秀萍此時已經幫小姑子把發型弄好了,說道:“阿珍,你快起來照一下鏡子,看看這發型怎么樣?”

鄧允珍走到衣柜前的鏡子側頭看了一下,嫂子給她編了兩條麻花長辮,在辮子發尾處用橡皮筋綁緊,再系上一根彩色飄帶,弄成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兩根麻花長辮垂在胸前,看著感覺還挺不錯的。

“嫂子你這手真巧,雖然麻花辮我也會編,但編出來就是沒有你編的那么自然好看。”

張秀萍道:“主要是你平時不愛打扮,你要是自己多打扮幾下,麻花辮自然就越編越好了。”

鄧允珍忍不住搖頭道:“這偶爾打扮一下還行,天天花費這么多時間去編辮子,我可沒這個耐心。”

張秀萍笑道:“你現在是沒遇到自己的意中人,這次你跟這位副局長要是看對眼了,以后你就不會嫌編辮子麻煩了!”

鄧允珍也跟著笑道:“那等我看對眼了再說吧!”

上午九點五十分。

朱俊杰一家三口在張國安這個媒人的帶領下再次來到了穗豐飯店。

看著眼前這座雄偉的建筑,一家三口的心情跟幾天前是完全不一樣的。

幾天前,他們是來穗豐飯店吃飯的,是真真正正的食客,而這次他們是來參加相親的,見的還是穗豐飯店老板的女兒,這心情自然是不一樣。

進入飯店,互相打招呼的客套話略過不提。

朱俊杰與鄧允珍,就在這種情況下見面了。

兩人在打招呼的時候,互相對視了一眼,雖然沒有電視劇中演的那樣瞬間被對方吸引得魂不守舍,但雙方都給對方留下了很不錯的第一印象。

在朱俊杰的眼里,眼前這個姑娘是充滿吸引力的。

只見她扎著兩條麻花辮,上身穿著的確良襯衫,下身穿著一件碎花裙子,而的確良襯衫的下擺都塞進裙子里面,那束腰的裙子把她的腰肢勾勒得非常細,而掩蓋在襯衫里面的兩座大山又非常顯眼,直接形成了一條非常迷人的曲線。

這身材,是真的很有吸引力。

相貌的話倒是談不上漂亮,但也過得去。

再加上此時的鄧允珍正處于女性的巔峰年紀,又有家庭背景的加成,整個人透露出來的那種神采與氣質,讓她原本不高的顏值也硬生生的拔高了兩個檔次。

總之,這一刻的朱俊杰,心動了。

而在鄧允珍的眼中,朱俊杰也是個極有吸引力的男人。

他長得劍眉星目,一頭短發讓他看起來非常精神,穿著一身這個年代常見的綠軍裝,或許是他當了六年兵的緣故,別人穿起來平平凡凡的綠軍裝,在他的身上卻擁有一股與眾不同的氣質。

總之,這第一印象,鄧允珍是滿意的,對方長得比較符合她的審美。

雙方互相打過招呼后,便一起進入飯店其中一個包廂。

服務員第一時間把茶送上來。

鄧允泰也在包廂里,他見了朱俊杰后,就一直在默默打量,越看越覺得對方眼熟,此時再也忍不住了,問道:“阿杰,你高中是不是在松山高中讀的?”

朱俊杰點頭道:“是在松山高中讀的。”

鄧允泰笑道:“難怪我看你有點面熟,我跟你同年,高中也是在松山高中讀的,而且我要是沒記錯的話,應該比你高一屆。”

朱俊杰聞言也有些意外,連忙仔細打量了一下鄧允泰。

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好幾年了,但兩人畢竟在同一所高中生活了一年,互相之間還是有點印象的,如果是平時見面就算覺得對方有一點點眼熟也很難認得出來,可知道兩人是校友的情況下,再辨認就不一樣了。

“我要是沒記錯的話,大哥應該是13班的吧?”

鄧允泰笑著點頭道:“不錯,我就在13班,你我記得是在17班?”

朱俊杰也點頭笑道:“是的,我就在17班。”

張國安見狀不由得笑道:“這還真是巧了,不過你們都是松山公社的人,又是同年,還都讀過高中,那在同一所高中讀書也沒什么好奇怪的。”

朱老太太也沒想到他的小兒子跟女方大哥還是校友,她笑呵呵的說道:“早知道我就讓小杰早一年讀書,那他跟大哥可能就是同班同學了都不一定。”

鄧世榮笑著接話道:“沒準還真有這個可能。”

有了這層關系在,雙方聊起來就放松多了。

長輩們聊聊解放前解放后的事,而鄧允泰則和朱俊杰回憶一下高中時代的人和事,鄧允珍全程不怎么說話,就安安靜靜的坐在那里聽長輩和大哥他們聊天。

聊了半個多小時,張國安這個兼職媒人才笑著提議道:“阿杰,阿珍,你們兩個年輕人,可以出去逛逛街,或者一起看看電影什么的,不用在這里陪我們這些老家伙。”

朱俊杰槍林彈火都經歷過了,在這方面自然也不會慫,便點了點頭,站起來道:“阿珍,那咱們出去走走?”

看到父親那鼓勵的眼神,鄧允珍便嗯了一聲,也跟著站了起來。

于是,兩人互相跟對方的長輩打過招呼,便一起走出了包廂,走出了飯店。

在經過收銀臺的時候,朱俊杰自然沒有忘記跟張秀萍這個大嫂打招呼。

張秀萍回應了一聲,然后趁朱俊杰沒注意,還調皮的朝小姑子眨了眨眼睛,讓原本就有些羞澀的鄧允珍臉色變得更紅了。

走出了飯店,朱俊杰看著站在他旁邊亭亭玉立的姑娘,她害羞的模樣真的太美了,他主動詢問道:“阿珍,看電影也不適合說話,要不我們一起到南流江走走?”

鄧允珍嗯了一聲道:“都行。”

確定地點,兩人便并肩朝南流江走去。

南流江是桂南沿海諸河中獨流入海的最大河流,發源于北流縣大容山蓮花頂,向南流經玉林、博白、浦北、合浦等縣(市),于合浦縣黨江公社入北部灣,全長287公里,集雨面積8635平方公里。

博白縣的船運,主要是通過南流江來運行。

兩人并肩走了一會,朱俊杰說道:“阿珍,我跟你說說我從小到大的經歷吧!”

鄧允珍“嗯”了一聲。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跟幾個哥姐的年齡差得有點大,我媽生我的第二年我大哥就結婚了,我大侄子只比我小兩歲,他去年也結婚了,再過幾個月我就要從滿叔升級成滿公了。”

朱俊杰一邊和鄧允珍并肩走著,一邊說著自己的情況:“因為年齡跟哥姐他們差得比較大,所以我從小在家里就比較受寵,無論是吃的還是穿的都優先照顧我。

那個時候我也不懂事,整天調皮搗蛋的,沒少給家人惹麻煩。

直到上了初中,才稍微懂事了一些,不過小時候養成的性格也不是那么容易改的,高中畢業后由于考不上大學,我就對參軍產生了濃烈的興趣,特別崇拜咱們先輩把鬼子打跑了,建立了現在的新中國。

那個時候,我大哥二哥早就分家出去單過,兩個姐姐也早就嫁人了,只有我跟著父母一起生活。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父母自然不愿意讓我去參軍,不過我當時滿腦子都是軍營,哪里聽得進他們的勸告,執意要去當兵。

我媽最終拗不過我,只能同意了。

只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去參軍的第二年,戰爭就爆發了,當時我被調去前線的時候,是既興奮又擔心,心情復雜得很。

戰爭是殘酷的,戰場上的危險真的一言難盡,我能活著回來確實是行了大運了。”

鄧允珍聽到這里,插話道:“你詳細跟我說說你在戰場上的經歷唄,我喜歡聽這個。”

“行,那我就跟你說說,當時……”

等兩人走到南流江的時候,朱俊杰也把他在戰場上的經歷說得差不多了。

然后,朱俊杰就看向鄧允珍,問道:“阿珍,你能跟我說說你從小到大的經歷嗎?”

鄧允珍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我從小到大的經歷根本不值一提,不像你的經歷那么精彩。”

朱俊杰笑道:“我也就是參軍才有了這與眾不同的經歷,以前在家的時候,還不是一樣,你就說說從小到大的生活唄!”

鄧允珍看著南流江的江面,想起以前的日子,有些感慨的說道:“我小的時候,我爸是大隊缸瓦窯的大缸師傅,我媽也勤勞能干,雖然兄弟姐妹多,但生活水平在村里還是可以的。

不過,后來我媽病逝了,我爸一個人扛起了這個家,既要管我們吃喝,還要供我們七兄妹讀書,生活倒是難了好幾年。

直到國家改革開放了,我爸跟人合伙把大隊的缸瓦窯承包出來做,日子才慢慢的好起來了。”

朱俊杰佩服的說道:“叔叔真是厲害,在生活困難的情況下,還能堅持供你們七兄妹讀書。”

鄧允珍自豪的說道:“我爸在這方面,確實做得比村里所有人都好,其他人家要是生活條件也這么困難的話,基本都是供兒子讀書,女兒想要讀書是不可能的,但我爸對于我們七兄妹都是一視同仁,只要我們自己想讀,他就一直供。”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