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266章 全族的發展大計【6000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6章 全族的發展大計【6000字】

第266章 全族的發展大計【6000字】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6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第266章全族的發展大計6000字

第266章全族的發展大計6000字

歷來都是種水果容易,賣水果難。

哪怕是以后世的銷售網絡,都經常能刷到果農水果賣不出去,然后多少百噸水果爛在地里的新聞。

盡管這個年代水果稀缺,按理說這幾年應該不愁賣的,但整個那耶鄧氏幾百戶人家都種西瓜,這種植規模還是不小的,怎么也得提前跟供銷社簽訂好收購合同才能放心,免得西瓜成熟了卻找不到買家,那就要命了。

因此,看到族人們都種下西瓜后,鄧世榮便特地抽時間來到雙旺供銷社,找到了官永英的滿叔官德武。

互相打過招呼后,鄧世榮便開門見山道:“親戚,我今天過來主要是想跟你談談西瓜收購的事。”

其實這種事情,應該在種植前就預先跟供銷社談好收購價格并簽訂合同的,但族人都是跟風種植,根本沒想這么長遠。

官德武笑著說道:“九叔,這個沒問題,價格跟去年一樣,隨時可以簽合同。”

鄧世榮說道:“親戚,今年不只是我家種植,我們邦杰大隊應該有幾百戶人家也跟著種了,要是不出什么意外的話,今年的西瓜保守估計都有上萬噸的收獲,要不你先請示領導,看看你們供銷社需不需要收購這么多?”

官德武聞言吃了一驚,如果只是一百幾十噸的西瓜,那他隨隨便便都可以作主,但上萬噸的西瓜,這還真不是一個小數目,必須得請示一下領導才行。

何勇說道:“龍眼我也吃過,味道確實很好吃,非常的甜。”

來自浙江的室友叫何勇,家境不錯,財力僅次于鄧允衡和唐明杰,是非常精明的一個人。

說完,官德武便去請示領導。

鄧世榮嗯了一聲,說道:“好的,那就麻煩親戚了!”

總之,只要腦子靈活,不管是什么年代,東西都不愁賣。

不過話又說回來,也就這幾年還行,等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全國的水果產量上來了,而供銷社也開始走下坡路,到時水果再想像現在這樣直接賣給供銷社,估計是不行了。

幾位室友聽得面面相覷,這里面有很多水果,他們別說吃了,連聽都沒聽說過。

來自黑龍江的室友叫鄭石峰,普通農村家庭出身,這哥們長得牛高馬大,身高超過了1米88,是寢室中的武力擔當。

接下來雙方簽訂好合同,有這份合同在手,族人們今年種植出來的西瓜,就不愁賣了。

除此之外,還有甘蔗、枇杷、芒果、木瓜、番果、稔子(桃金娘)、烏欖、黃欖、油甘、檸檬、桔子、鳳梨、葡萄、羅漢果等等,總之一年四季都是有果吃的,現在應該是吃楊梅的季節。”

幾分鐘后,官德武滿面紅光的回到鄧世榮面前,笑道:“九叔,我們領導說了,不管西瓜數量有多少,我們供銷社都會照單全收,我們可以先簽訂一個無限量收購的合同,收購價格跟去年一樣不變。”

鄭石峰聽得一陣心動,問道:“允衡,這方便嗎?”

于是,官德武便點頭道:“這數量是有點大,那九叔你等我一會,我去請示一下領導。”

鄧允衡點頭道:“我去年春節沒回去,暑假肯定是要回去的。”

唐明杰一把攬住鄧允衡的肩膀,問道:“允衡,你今年暑假是要回家的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北大附近某家國營飯店,鄧允衡正跟同寢室的五個同學一起聚餐。

來自河南的室友叫崔文廣,工人家庭出身,為人稍微有些內向,平時在寢室里聊天,他都只是安安靜靜的當聽眾,除非是有誰問到他,否則他很少會接話。

鄧允衡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隨即看向另外幾位室友道:“還有峰哥、宇哥、勇哥、廣哥,你們也一樣,要是不嫌棄我家路途遙遠的話,我同樣歡迎你們暑假的時候來我家做客。”

鄧允衡這五個室友都來自于不同的地方,其中來自京城本地的室友叫唐明杰,家里的長輩都是當官的,雖然他自稱只是芝麻小官,但京城的“芝麻小官”一旦外放到地方,那就是妥妥的大員了。

唐明杰流口水道:“這也太爽了吧,我最喜歡吃水果了,尤其是對于你們南方最有名的荔枝和龍眼,簡直是垂涎三尺,可惜以前京城根本就沒有這兩樣水果賣,直到去年不知道誰這么神通廣大,總算把你們那邊的龍眼給運到京城來賣了,那是我第一次吃龍眼,那味道真是絕了。”

鄧允衡笑道:“我家鄉的水果確實有很多,四季都有水果出產,我們縣還流傳著一首歌唱農歷四時果產的歌謠,這歌謠是這樣唱的:博白全縣是寶地,種植百果都適宜,三月楊梅四月李,五月毛桃與荔枝,六月菠蘿共黃皮,七月龍眼和沙梨,八月香蕉大上市,九月柑橙加方柿,十月柚子擺滿市,楊桃常年好生意。

楚振宇念了首詩,才說道:“這荔枝我也是久聞其名了,可惜至今沒能一嘗,實在是遺憾啊!”

鄧世榮對此也不意外,供銷社畢竟是遍布全國的龐然大物,其銷售渠道在這個年代真的沒有對手,別說只是萬噸西瓜,就是百萬噸乃至千萬噸西瓜,對于整個供銷社系統來說都是小意思。

如果換作是其他同學,唐明杰肯定不會開這個口,但鄧允衡性格開朗,為人豪爽大氣,而且手頭也寬綽,顯然家境不錯,再加上兩人關系處得又好,他才沒有顧忌的把他的想法說了出來。

吃飯的時候,幾人天南海北的聊著,不知怎么的就聊到了水果這話題。

唐明杰嘿嘿笑道:“那我可以去你家做客不?”

鄧允衡攤手道:“荔枝這玩意我家種了整整一千棵呢,而且還是最好的荔枝品種桂味,可惜等我們放假了再回去荔枝季已經快結束了,再加上這玩意又不像蘋果那樣耐放,想帶來給伱們吃都做不到。”

唐明杰看向鄧允衡道:“說到水果,那是南方的天下,允衡你家是廣西的,你的家鄉應該有很多水果吧?”

官德武笑道:“九叔不用客氣,我們供銷社原本就有義務從農戶手中收購農副產品,雖然這次的量有點大,但西瓜這種水果的保鮮期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長的,所以我估計全部收購是沒問題的。”

鄭石峰嘆了口氣道:“荔枝跟龍眼長得什么樣,我連見都沒見過,別說是吃了。”

京城。

鄧允衡眨了眨眼睛道:“杰哥,不就一千棵荔枝嗎?這有啥好奇怪的?”

鄧世榮微笑應道:“那就好,有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再加上唐明杰是寢室中唯一可以跟鄧允衡比財力的人,便可知他的家境絕對沒有他說的那么簡單。

當然,到了那個時候,經營水果生意的人體戶也會越來越多,供銷社不收購自然有其他商人來收購,要是嫌棄商人給的收購價格低,還可以自己出去尋找銷路。

六人經過將近兩年的相處,關系處得還是非常不錯的,每個月基本都會出來聚一次餐。

來自湖北的室友叫楚振宇,普通農村家庭出身,這哥們長得濃眉大眼的,頗有男子漢氣概,是寢室中的顏值擔當。

唐明杰驚訝道:“允衡,你家種了上千棵荔枝?”

“當然可以啊,杰哥你要是不嫌路途遙遠,我巴不得你來我家做客呢!”

鄧允衡哈哈笑道:“這有啥不方便的,吃跟住的問題你們不用擔心,肯定給你們安排得妥妥當當的。”

楚振宇聞言也心動了,問道:“允衡,我們這么多人去,真的沒問題嗎?”

鄧允衡笑道:“當然沒問題,我爸他非常好客,要是知道我帶同學回去,他不知道有多高興呢,而且他的廚藝也不錯,各大菜系都會一些,包你們吃了都滿意。

最重要的是,我們暑假的時候回去的話,荔枝、木菠蘿、黃皮、稔子、楊桃、龍眼等水果,那真是想吃多少有多少,保證讓你們不虛此行。”

聽到這里,就連一向少話的崔文廣,都忍不住說道:“允衡,你這完全是在誘惑我們啊!”

唐明杰興奮的說道:“那就這么說定了,等放暑假了,咱們就一起去允衡家做客。”

鄭石峰笑著點頭道:“行,那咱們就一起去,正好看看到底是什么人杰地靈的地方,孕育出了允衡這么優秀的人。”

楚振宇、何勇、崔文廣也都紛紛點頭應下。

對于暑假的廣西之旅,幾人心中都充滿了期待。

那耶村。

鄧世榮坐在自家木棚下一邊燒煙,一邊想著族中的事。

人都是有責任感的,而且這個責任感是隨著身份的變化而變化。

比如你是家長,就有責任教育好自己的兒女,希望他們能夠出人頭地。你若是老師,責任就是教育好學生,希望他們都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旦坐上了縣一把手的位置,那就要放眼全縣,為全縣人民謀發展。

鄧世榮現在當上了那耶鄧氏的族頭,受到了全族人的尊敬和愛戴,他自然要花點心思帶領全族發展。

之前在族里設立助學金與獎學金,只是為了激勵族人努力讀書,這是為族里培養人才,需要十年二十年以后才會有效果,對于目前的脫貧致富沒有一點幫助。

而今年全族人都種上了西瓜,順利的話倒是能賺上一大筆錢,但這只是短期的收獲,幾年以后各地的水果產量上來了,再想像現在這樣賺錢就不太可能了。

所以,鄧世榮得想個長遠一點的賺錢計劃,真真正正的帶領族人們脫貧致富。

其實不用多想,一個現成的計劃就出現在鄧世榮的腦海里。

之前他在為二外甥謀出路的時候,就想過一個賺錢上限比較高的方案,這個方案就是跑運輸。

而跑運輸分為客運和貨運,當時鄧世榮認為客運競爭太過于激烈,不適合二外甥,所以放棄了這個比較賺錢的方案,最終讓二外甥選擇了相對來說風險沒有那么大的貨運。

現在,鄧世榮覺得這個客運,簡直就是為他們那耶鄧氏量身打造的事業。

客運要是個人經營的話,面臨的競爭確實是太過于激烈了,因為這個年代敢從事這一行的都是比較橫蠻的人,基本都是登高一呼就能喊來一百幾十人的那種牛人,老老實實的那種人根本沒辦法在這一行生存下去。

然而,個人再怎么牛,能牛得過超過三千人的族群?

以一個族群的力量去跑客運,哪個同行敢用強硬的手段去打壓啊?

越想越覺得這個方案切實可行,鄧世榮決定等今年西瓜收獲了,在賣西瓜的時候趁機開個族會,把這事拿出來跟族人們商量一下,看看族人們愿不愿意搞,要是愿意的話就干,不愿意就算了。

想到這里,鄧世榮覺得有必要提前布局了,比如安排一批族人去學開車,這種事情肯定是越早安排越好,因為開車容易學,但想要學會修車,就得花費不短的時間了。

當然,也沒必要學到專業級的修車技術,只要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其實就夠了。

至于安排哪些族人去學開車,鄧世榮思忖了片刻,就把目光看向了隔壁的橫門口村。

在整個邦杰大隊,目前要說哪條村最富,這個肯定是有爭議的,沒有哪條村能夠力壓其他村上位,但要說哪條村最窮的話,那就一點爭議都沒有,必然是橫門口村。

橫門口村到底窮到什么地步呢,舉個例子恐怕就略知一二了。

前世邦杰村(大隊)通電之后,在最初的幾年時間里,鄧世榮一家點的電,比整個橫門口村全村加起來點的電都要多,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橫門口村有多節省了。

能夠節省到如此地步,便可想而知這村到底有多窮了。

鄧世榮的爺爺輩,跟橫門口的老祖是同胞兄弟,血脈關系其實還是比較親近的,現在有這樣的好事,適當照顧一下堂爺爺的子孫后代,也是應該的。

因此,想到這里,鄧世榮便把煙筒一放,然后背著手朝橫門口村走去。

橫門口村算是邦杰大隊中比較小的一條村,全村只有二十六戶,一百多號人。

因為全村人比較少,所以橫門口村的建筑跟其他村也有一些區別,他們村的所有房子都是相連的,呈現出一個“非”字形,中間是通行的道路,兩邊是幾橫是一排又一排的房子。

住在第一排的一戶人家,戶主名叫鄧昌文,年輕的時候是村里有名的大力士,經常挑兩百幾斤的東西去其他公社賣,中途甚至都不用停下來歇,是非常牛逼的一個人物。

可惜有一次他挑東西到隔壁公社去賣,由于勞累過度,放下東西便倒頭就睡,當時汗都來不及擦,就這樣睡著了,所引發的后果還是非常嚴重的,等人醒了之后就直接吐血了。

從那以后,鄧昌文的身體就不行了。

如果當時有條件去大醫院治療一下,或許不會出什么事情,只是那個年代家里窮得叮當響,哪里有條件去大醫院治療啊,就在村里的赤腳醫生那里拿了點藥吃,就這樣硬扛著。

結果自然是越扛越嚴重,硬撐了十多年,最終還是走了。

原本家境就不好,家里的頂梁柱又病了十多年,這個家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直到兒女都長大了,而且村里已經分田到戶,才算是解決了一家人的溫飽問題。

不過,溫飽問題是解決了,但兒女們的婚姻問題,就讓昌文嫂感到頭痛了。

鄧昌文一共有六個兒女,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四個兒子分別叫鄧斯龍、鄧斯虎、鄧斯豹、鄧斯狼,名字真是一個比一個兇。

其中,大兒子鄧斯龍今年已經28歲了,仍然是光棍一條,在全村的光棍榜中穩坐第一把交椅。

哪怕是后世,28歲以后父母都時不時的要催婚了,在這個年代28歲還不結婚,那父母真的不是一般的焦急了。

但是,急也沒用,家里就兩間房,昌文嫂跟兩個女兒住一間,四個兒子住一間,根本就沒有多余的房子,要是老大結婚了,那另外三個兒子去哪住?

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想娶老婆簡直就是在做夢。

原本昌文嫂都有點絕望了,直到去年那耶村的九公種西瓜賺了幾千塊錢的消息傳開,她才重振信心,帶著兒女們把家里的山嶺給開墾出來,今年都種上了西瓜。

要是今年西瓜能夠豐收的話,那家里就有錢蓋房子,兒子也有機會娶媳婦了。

所以,這段時間以來,看到希望的昌文嫂,心情都好了很多。

“昌文嫂(這里的稱呼跟輩分無關,在雙旺本地如果遇到輩分不好稱呼的時候,一般稱年長的婦人為某某嫂,年輕的婦人就是某某妹),在縫衣服呢!”鄧世榮過來的時候,看到昌文嫂正坐在門口縫衣服,便打招呼道。

昌文嫂抬頭一看,連忙站起來打招呼道:“九公,你怎么來了?”

鄧世榮笑道:“過來找你說點事,你家龍虎豹沒在家啊?”

“他們都去果園了!”

昌文嫂拿起旁邊的煙筒問道:“九公,燒煙無?”

鄧世榮擺了擺手,說道:“不燒了,剛在家燒過來,我過來主要是想跟你說一聲,讓你家龍虎豹去學開車。”

昌文嫂驚訝道:“讓我家龍虎豹去學車?”

鄧世榮也不賣關子,直接說道:“對,學開車,等他們學會開車后,我準備安排他們去開班車。”

昌文嫂聞言瞪大了眼睛,激動道:“九公,我沒聽錯吧?我家阿龍他們去學會開車了,就能去開班車?”

作為八大員中的駕駛員,是這個年代非常牛逼的職業,能去開班車可以說是很多農村人夢寐以求的。

如果這話是別人來跟她說,她肯定會呸他一臉,但這話是從九公嘴里說出來的,那可信度就非常高了,畢竟人家九公是什么身份啊,怎么可能特地跑來跟她開這種玩笑,這也是昌文嫂激動的原因。

鄧世榮點頭道:“不錯,只要學會開車了,都可以安排去開班車,你問一下你家龍虎豹,看看有沒有當駕駛員的興趣,要是有的話下午就來我家說一聲,我統一安排他們去縣城學開車。”

昌文嫂激動得直接拍板道:“九公,這么好的事怎么可能沒興趣啊,我現在就可以替他們作主了。”

“那行,我把他們三個都算上,下午你讓他們來一趟我家,我跟他們說一下學開車的事。”

“好的,謝謝九公。”

從昌文嫂家離開后,鄧世榮又在橫門口村連找了幾戶人家,他找的都是家里窮然后兄弟又多的人家。

雖說族里出面組建客運團隊,遭遇危險的可能性要比個人跑客運低很多,但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所以他才會選兄弟多的家庭,這樣就算倒霉出了事,也只是損失其中一個兒子,不至于會絕后。

不得不說,這個年代的駕駛員屬實是吃香,基本上只要鄧世榮一提,被他找上的人家都是第一時間就答應下來,而且無一例外都對他感恩戴德的。

鄧世榮一共找了二十個人,既然是族里出面跑客運,那起步肯定不是一兩輛班車。

根據他的想法,至少也得是十輛班車起步,等在這一行摸索清楚了,再繼續添加車次,不說要統治全縣的長途班車,至少也要占據半壁江山,這樣才能在即將到來的打工浪潮中,吃到最誘人的第一批客運紅利。

下午。

鄧世榮物色的二十個司機人選,全都過來他家報到。

在這二十個人中,年齡從20歲到35歲都有,有已經結婚有孩子的中年人,也有未婚的年輕人。

他們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膽子比較大,不怕事。

在這個特殊的年代,不能選那種老老實實膽小怕事的司機,一定要選這種膽大不怕事的司機。

(本章完)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