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264章 助學光榮榜殺瘋了【6000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4章 助學光榮榜殺瘋了【6000字】

第264章 助學光榮榜殺瘋了【6000字】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3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第264章助學光榮榜殺瘋了6000字

第264章助學光榮榜殺瘋了6000字

不得不說,在祠堂張貼助學光榮榜的做法,對于經濟條件還不錯的族人來說,確實具有不小的誘惑力。

于是,在召開族會的第二天,便陸陸續續的有人找到鄧昌錢這個負責收錢的人,高高興興的捐出了他們的助學金。

在后世,邦杰村(大隊)作為雙旺鎮七大行政村之一,一共擁有一千六百多戶,總人口接近七千人,其中鄧姓的人口有四千三百人左右,也算得上是興旺了。

如今人口自然沒有后世那么多,不過整個邦杰大隊,鄧姓的人口也是超過三千人的。

如此多人發動起來,所爆發出來的力量還是不容小覷的。

尤其是,村與村之間還暗暗較量著呢!

雖說都是同族兄弟,但這種出風頭的大好事,大家還是喜歡攀比的。

因此,召開族會后的第二天,各村便行動起來,不到三天時間,各村加起來就有超過百人進行了助學捐贈,而且捐贈的最小金額都沒有低于5塊錢的,可見第一波沖鋒的族人,經濟條件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好的。

鄧昌錢得到族頭鄧世榮的授意,在族人們捐贈的時候,每條村他都會單獨記錄和統計,然后列出兩個光榮榜,一個是個人捐贈光榮榜,一個是各村捐贈光榮榜。

簡單來說,就是個人排行榜與村排行榜。

經歷過后世的人都懂排行榜的威力,想當年QQ推出一個等級排行榜,大家就瘋狂的掛QQ沖等級,還有推出會員成長值排行榜也一樣,為了排在前面,一個個拼命的砸錢。

僅僅是QQ等級和會員成長值就引起了這么大的轟動,更別說是游戲等級了,為此瘋魔的人簡直不要太多。

同樣的道理,現在族里搞出了捐贈光榮榜,不僅有個人排名,還有村與村的排名,這誰不想爭一爭啊?哪條村愿意在全族兄弟面前墊底啊?

因此,自從這兩個榜單出爐之后,族人的捐贈熱情就進一步得到激發。

村與村之間的較量,也在悄無聲息的進行著。

這天下午。

鄧昌寶在村里幾位后生的陪同下,來到了族中負責收錢的鄧昌錢家,開口就直奔主題,問道:“錢哥,現在個人捐贈光榮榜誰排在第一?”

看到族里有名的大老板到來,鄧昌錢笑瞇瞇的說道:“暫時排在第一的,是我們村的允貴叔,一共捐了388塊錢。”

這個數目,聽得鄧昌寶身后的幾個后生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這筆錢差不多能娶一個媳婦了,手筆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鄧昌寶聽了這個數字倒是不奇怪,允貴叔跟九公合伙承包的缸瓦廠,這兩年來可沒少賺錢,分到允貴叔手上的錢應該不會少于一萬六七,為族中助學捐個388塊錢,確實沒什么壓力。

鄧昌寶沒有急著表態,又問道:“那現在各村的捐贈榜,哪條村排第一?”

鄧昌錢忍不住笑道:“目前排第一的,也是我們那耶村。”

鄧昌寶點了點頭,再次問道:“那我們雞毛嶺,現在排在多少名?”

各村的排名鄧昌錢熟記于心,直接回答道:“你們雞毛嶺目前排在12名。”

這排名鄧昌寶可忍不了,他好歹也是磚瓦廠的老板,這兩年多來也是沒少賺錢,而且賺得比允貴叔還要多,是雞毛嶺名副其實的村首富,他自然要把他們雞毛嶺村給撐起來。

因此,他再次詢問道:“錢哥,我們村的捐贈總額,比你們那耶村差了多少?”

鄧昌錢回答道:“我們那耶村目前的捐贈總額是638塊錢,你們雞毛嶺目前的捐贈總額是66塊錢。”

鄧昌寶聽得嘴角一陣抽搐,這差距屬實是有點大啊,哪怕那耶村去掉允貴叔這個老板捐贈的388塊錢,剩下的都遠遠超過了他們雞毛嶺村,他想了想,說道:“錢哥,你給記上,我捐688塊錢。”

鄧昌錢被這個捐贈數目驚了一下,然后立馬豎起大拇指夸贊道:“不愧是我們鄧族有名的大老板,出手真是不同凡響,有你們這樣的大老板支持,我們那耶鄧氏何愁不興旺啊!”

鄧昌寶被夸得眉開眼笑,一邊從口袋里掏錢,一邊說道:“我也就是盡自己的一份力而已,咱們那耶鄧氏要是興旺強盛了,走出去別人都要高看三分,這是大家都會受益的事情。”

鄧昌錢點頭道:“這倒也是。”

接下來,雙方數清楚錢,然后鄧昌錢拿出賬本做好記錄,各村的排行榜與個人排名榜也相應的做出調整。

做完這一切,鄧昌錢就笑著說道:“恭喜昌寶老板暫時名列助學光榮榜個人捐贈第一名,也恭喜你們雞毛嶺村總捐贈排行上升到第一,等會我就把這個榜單張貼到祠堂去,讓所有族人都能看到。”

鄧昌錢聽得大為滿意,如果是其他的事情,他或許不會出這個風頭,但這是族里的助學捐款,又是為村里爭光的大好事,自然是越高調越好,他現在為族里做出了大貢獻,以后遇到什么事情需要族里出面,他就有話說了。

完成了捐贈之后,鄧昌錢便帶著村里的后生回去了。

而鄧昌錢這邊的動作也不慢,半個小時后,祠堂門口就張貼了一張大紅紙,上面寫著那耶鄧氏捐資助學光榮榜,左邊是個人捐贈排名,右邊是各村的捐贈排名。

各村的捐贈排名倒是從頭到尾都有,但個人捐贈人數比較多,這只是臨時張貼的光榮榜,便沒有把所有捐贈人都寫上去,暫時只列出了前五十名。

那耶鄧氏的祠堂就立在邦杰大隊的駐地旁邊,大隊駐地是整個邦杰的核心,除了離得遠的那幾條村,其他村的村民閑著沒事都喜歡來大隊駐地閑聊。

因此,鄧昌錢來祠堂張貼光榮榜,瞬間就引起了眾人的圍觀。

然后,消息就如同長了翅膀一樣,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傳遍了所有的鄧姓村莊。

這個年代的農村雖然大部分家庭都比較貧窮,但基本上每條村都有生活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好的家庭,比如說那耶村的鄧世榮以及鄧允貴,雞毛嶺村的鄧昌寶,這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在其他村,同樣也有老板。

比如秧地坡村的鄧允發和鄧昌壽,兩人就合伙開了一家碗廠,這兩年同樣沒少賺錢。

實際上,在改革開放初期出來做生意的,除了極少數人以外,大部分人在前幾年都是賺到錢了的。

只是在度過閉著眼睛都能賺錢的黃金期后,接下來由于跟不上市場變化,最終大部分人都被刷了下來,能夠適應市場,并從中脫穎而出的,都是后來有名有姓的大佬。

鄧允發和鄧昌壽,包括前世的鄧允貴和鄧世榮,最終都是跟不上市場變化,最終被淘汰了。

不過,在這個時間段,鄧允發和鄧昌壽,還是賺到了不少錢,是秧地坡村唯二的萬元戶。

此時,鄧允發、鄧昌壽和不少村民,就在村口這里聊助學光榮榜的事。

之前,這個光榮榜還沒有公開張貼,帶頭沖鋒的只是各村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村民,作為老板,除了鄧允貴以外,其他村的老板都還沒有急著下場。

可現在,助學光榮榜竟然張貼出了臨時榜單,而且雞毛嶺村的鄧昌寶老板也已經出手,直接就占據了個人榜榜首的位置,還把雞毛嶺村帶飛,也登上了各村排行榜的榜首。

聽到這個消息,鄧允發和鄧昌壽都坐不住了。

鄧昌壽忍不住問道:“允發叔,你說我們捐多少合適?”

鄧允發想了想,說道:“我準備向允貴看齊,也捐個388塊錢,你要是也捐這個數的話,那我們的個人捐贈排名雖然不是最高的,但加起來就足以把我們村頂到第一了。”

鄧昌壽拍腿道:“行,那咱們就捐這個數,把我們秧地坡村頂上第一再說。”

在場的村民聞言都不由得歡呼起來,雖然出力的不是他們,但身為村里的一員,集體榮譽感還是有的。

與此同時,各村都有類似的一幕上演,原本打算先觀望一段時間,到后面再出手的老板,一個個都被張貼出來的臨時榜單給刺激到了,迫不及待的要下場。

于是,接下來的幾天,各村的排行榜殺得那叫一個瘋狂,一時那耶村第一,一時雞毛嶺村第一,一時秧地坡村登頂,一時馬村后來居上,一時幫壩村獨占鰲頭。

總之,沒有哪條村,能夠一直坐穩第一的寶座。

倒是個人榜的第一,一直被雞毛嶺村的鄧昌寶牢牢占據第一。

鄧世榮作為族頭,又是助學光榮榜的倡導者,他自然不急著出手,準備等榜單廝殺得塵埃落定的時候,再出手定乾坤。

在此期間,鄧世榮把助學金與獎學金的詳細章程也弄出來了,和族里威望比較高的族人商量過后,決定獎學金就按照他之前跟兒女兒媳們說的獎勵標準去實施。

至于助學金的標準,原本只打算資助家庭困難但學習好的族中子弟,后面經過商量,更改為資助所有學習好的族中子弟。

只要期末考試能夠進入全班前三名的,族里不僅報銷所有的學雜費,還有額外的現金獎勵,第二第三名獎勵5塊錢,第一名獎勵10塊錢。而全班第四至于第十名的,只報銷學雜費。

這個助學金的獎勵措施公布出來后,所引發的轟動根本不是獎學金能比的。

確實,獎學金的數額巨大,尤其是考上清華北大,直接就是1000塊錢的巨額獎勵,這錢用來娶兩個媳婦都夠了。

但是,這種巨額獎勵大家也就看看,心里根本就不抱希望,尤其是一些村到現在為止,連最普通的大學生都沒有一個,伱讓他們把目光瞄準清華北大,這不是扯淡嘛!

然而,這個助學金就不一樣了,這是完全有可能拿到手的獎勵,哪怕考不了全班前三,只是考個前十,那也能報銷全部的學雜費了,如果能一直保持住這個名次,那讀書就不用家里花錢了,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于是,為了能夠拿到族中的助學獎勵,在今年開學之后,眾族人對于孩子的學習也是前所未有的重視,監管的力度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以前家長們都是放養,學習全靠孩子們自覺。

可其他孩子都在玩,你指望自家孩子老老實實的在家學習做作業,這現實嗎?

而現在不是一家兩家嚴厲,是全族都嚴厲管教,偶爾有一兩家的家長管教不到位的,他們家的孩子跑出去,結果四處都找不到人玩了,其他小伙伴都在家做作業呢!

在沒寫完作業之前,想出來玩是絕對不可能的。

這個小小的轉變,目前還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但只要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相信孩子們的學習會有進步的。

博白縣城。

有老有少的一行人攜帶著行李走出了車站,這一行人不是別人,正是來自坡心村的張振發一家。

這一家人除了張母以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來縣城,他們的表現跟第一次來縣城的人差不多,都是東張西望,對于遠處的“高樓大廈”以及眼前“川流不息”的車輛發出陣陣驚嘆。

張母上次過來住了半個月,把縣城每一個角落都逛熟了,此時她一副本地人的架勢,為家人們介紹道:“這里是南街路,不算是縣城的繁華地帶,縣城最繁華的地方是大街、文化路和興隆路一帶。

我們現在從這條路一直往前走,到前面的那個十字路口,左邊就是西城路了,秀萍她公公開的飯店就在這一條路,從十字路口轉彎就能看到人民電影院了,而飯店就開在電影院對面,那應該轉彎就能看到了。”

張振發看著隨處可見的單車以及時不時路過的機動機,不由得感慨道:“這縣城不愧是縣城,比我們龍潭街要大得多,也繁華得多,不知道我們家的店要是開到這里來,生意會不會更好?”

張守民點頭道:“應該會更好吧,我們家開的店主要優勢不是價格便宜,而是服務比別人好,到縣城要是站穩了腳根,生意比龍潭街好也是正常的。”

張守國問道:“爸,你想把家里的店開到縣城?”

張大嫂跟張二嫂都看向自家公公,目前家里的店生意不錯,每個月都能穩穩的賺個幾百塊錢,她們也挺滿足的,要是換個新的地方從頭開始的話,有可能會賺得更多,但也有可能比不了原來。

所以,從內心來講,哪怕縣城更加繁華,哪怕她們也向往縣城的生活,但她們還是不太想換地方的。

張振發搖頭道:“我就是隨口這么一說,現在家里的店生意穩定,要是換到縣城來,誰知道是什么情況啊,風險太大了,沒那個必要換,除非以后店里的生意不好了,才考慮換地方。”

張母直接擺手道:“行了,生意的事回頭再說,咱們別站在這里了,趕緊走吧!”

十分鐘后。

張家一行人來到了穗豐飯店門口,看著眼前這座雄偉的三層建筑,一個個都露出了震驚之色。

盡管,在來縣城之前,他們心里就有數了,知道親家的飯店占地面積有一千多平方,但真真正正的看到這么大的飯店,心中還是忍不住震驚。

飯店收銀臺的設計,就是在飯店入口的右邊,坐在收銀臺那里,可以看到飯店外面的情況。

因此,張家一行人還沒走進飯店,張秀萍就看到了他們,直接拉著老公迎了出來。

“爸,媽,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小軍小山,你們來了!”

“允泰,萍妹!”

“姐,姐夫!”

互相打過招呼后,張秀萍和鄧允泰就把張家一行人迎進了飯店。

在外面看飯店就已經夠大了,進入飯店里面再看,那寬敞的空間真的讓張家一行人大開眼界。

如果把這飯店的大小比作籃球,那龍潭的國營飯店撐死就是一個乒乓球,兩者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張秀萍和鄧允泰直接把張家人安排到其中一個包廂坐好,看到包廂里的裝修與擺放,自然又讓張家人驚嘆不已。

等他們都坐好了,鄧允泰才笑著問道:“爸媽,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小軍小山,這里有菜單,想吃什么菜你們就跟我說,我讓廚房的大師傅給你們做。”

張母連忙說道:“允泰,不要這么麻煩,隨便讓大師傅弄點什么吃的就行了。”

鄧允泰笑道:“媽,你們難得來一次,肯定要把你們招呼好了,想吃什么菜盡管點,不要客氣。”

話是這樣說,但張家人還是不好意思點菜。

張秀萍笑道:“泰哥,你就別為難爸媽了,我看著安排就行了。”

此時,張文英和張文娟這兩個服務員上茶的上茶,上餐具的上餐具。

三分鐘后,便開始上菜了。

能這么快上的,自然是白切。

白切都是現成的,只需要放到滾燙的湯里稍微燙熱一下,再砍好擺盤就可以送上來了。

至于蘸料,那都是調好了的,直接裝到小碗里一起送上來就OK,速度自然是快得很。

博白白切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用來沾味碟(蘸料)的白切,一種是涼拌的白切,味道都是超級棒的。

開始上菜的時候,張秀萍看向老公道:“泰哥,你出去收錢吧,我陪爸媽再吃點。”

鄧允泰點頭道:“爸媽,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小軍小山,那你們慢慢吃,還有客人在呢,結賬的時候少不了人。”

等鄧允泰出去了,坐在小姑子左邊的張大嫂便問道:“萍妹,你們家這飯店,一個月應該能賺很多錢吧?”

張秀萍性格好,在娘家還沒嫁人的時候,就沒少幫忙帶侄子侄女,跟大嫂和二嫂相處得都還不錯,而她嫁人又嫁得這么好,姑嫂之間相處得就更加和諧了。

所以這種隱私問題張大嫂都敢問,要是關系不到位的話,是不可能問這種敏感問題的。

聽到張大嫂的詢問,張家其他人也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張秀萍笑道:“目前生意還可以,一個月大概有一千幾的利潤吧!”

張家人聞言都露出了震驚的神色,這收入實在出乎他們的意料,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他們在龍潭街開的那家店,包括買店面在內也就花了不到一千塊錢,面積跟這飯店更是不值一提,可他們每個月也能賺三四百塊錢,結果這飯店占地面積這么大,投了三十多萬進去,一個月才賺一千幾百塊?

張母當即就憂心忡忡的說道:“秀萍,你還說飯店的生意好呢,一個月才賺一千幾百塊,要過多少年才能把你公公投進去的那三十多萬給賺回來啊?”

張振發也皺眉道:“咱家店面小投資才幾百塊,但現在一個月就能賺三四百了,這么大一家飯店一個月才賺一千幾,確實是有些少了。就算一年能賺兩萬,也要十五六年才能把投進去的錢賺回來,這生意應該是虧了吧?”

張大嫂與張二嫂面面相覷,顯然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情況。

張秀萍不由得笑道:“爸,媽,你們想什么呢,虧本那是不可能虧的,現在飯店才起步,所以賺的錢不多,但我們飯店的生意是越來越好的,以后一個月賺個兩千三千甚至四千五千也有可能。

再說了,這投進去的錢都還在呢,這三層大樓還有地皮你們以為不值錢啊?

退一步說,就算飯店做不下去了,那把這飯店一賣,也能把投進去的錢給收回來了。”

張二嫂聽得連連點頭,接話道:“萍妹這話說得沒錯,這投入的本錢一直都在呢,如果不考慮這個成本的問題,一個月能賺一千幾,那這收入也是非常好的了。”

張大嫂贊同道:“確實是這樣,我們家的小店一個月確實能賺三四百,但我們家也動用了六七個勞力,平均下來一個人其實也沒賺多少,而這飯店是萍妹跟妹夫兩個人管理,一個月卻有一千幾的收入,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張父張母以及張家兄弟也都想明白了這個道理,一個個都松了口氣。

(本章完)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