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254章 那耶村的巨大轟動【6000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4章 那耶村的巨大轟動【6000字】

第254章 那耶村的巨大轟動【6000字】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6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第254章那耶村的巨大轟動6000字

第254章那耶村的巨大轟動6000字

張國安作為一名老革命,哪怕他現在只是一個看大門的,其能量也不是誰都可以忽視的,在答應幫鄧世榮弄電視機票后,僅僅一天時間,便把票交到了鄧世榮的手上,效率之高著實令人咋舌。

有了電視機票后,鄧世榮便來到百貨大樓,花440塊錢買了一臺12英寸的黑白電視機。

選的是某個國產品牌,盡管這個年代日本的電視機品牌,質量普遍都比國產的好,但鄧世榮還是選擇了支持國貨,哪怕他支持的這個電視機品牌,在后世同樣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去支持。

反正,他買的這個電視機,也只是短暫過渡而已,用個一兩年他就準備換成彩色電視機。

至于這個黑白電視機,他會拿來收藏,等幾十年后拿出來,也是他們一家人的回憶。

買了電視機后,鄧世榮又另外買了八個容量最大的電瓶,還買了電線、電燈以及天線架之類的。

鑒于那耶村的通電時間要到九十年代,他才選擇多買幾個電瓶回去,這樣除了可以用來看電視,還可以用來點電燈。

用慣電之后,再點煤油燈實在是不方便。

把東西都買齊全了,鄧世榮便把這些東西全部收進系統空間里。

當晚,鄧世榮跟兒女和兒媳婦們打了個招呼,次日在吃過早餐后,就坐上了回老家的班車。

下午。

那耶村。

鄧允金家。

隔壁村的閹雞佬正在給鄧允金家的幾只公雞做點簡單的外科小手術。

只見閹雞佬坐在自備的小板凳上,打開關著公雞的籠子,伸手從里面揪出一只公雞,熟練的把雞頭一扭,把它包在雞翼下,然后左腳踩住翅膀,右腳踩住爪子,左手在雞翅膀下邊“刷刷刷”幾下拔光一片雞毛。

緊接著,右手從用清水浸泡的盆中撈起一把像攝子般的閹雞刀,飛快地切開一條道子,再用一把兩頭帶鉤,俗稱“鐵弓”的一種特殊工具,把那條“道子”弓成個“口子”。

再用一根尺余長,一頭系著條細線兒,像枚縫衣針的鐵絲,伸進口子里頭,捻起線兒來回拉扯幾下,最后用一個小勺子把公雞蛋(雞的睪丸)從里面掏出來。

整套閹割動作“快、準、狠”一氣呵成,非常具有觀賞性,顯然同樣的動作,這閹雞佬不知道做過多少千遍了。

在把公雞蛋撈出來后,他收起鐵弓,掰開雞的嘴巴灌上幾滴水,再抓住雞的翅膀與雞腿稍微動了一下,便把雞放開了。

一只太監雞,就這樣誕生了。

接下來的幾只公雞,閹雞佬如法炮制,只用了短短幾分鐘時間,就把幾只公雞都閹割完畢。

鄧世榮過來的時候,剛好看到閹雞佬在收尾。

“九叔!”

鄧允金先向鄧世榮打了個招呼,然后才掏出兩毛錢給閹雞佬。

別看閹雞佬輕輕松松的,沒一會就把幾只公雞都閹好了,但閹雞這個行當也只是看著簡單,要是真讓你自己來操作,你就知道有多難了,人家過來幫忙閹割,那肯定是要收一點錢的。

鄧世榮朝鄧允金點了點頭,見閹雞佬正收拾東西準備走人,他連忙開口道:“阿七,你這有多少公雞蛋?賣給我吧!”

閹雞佬笑道:“九公,這玩意又不值錢,我這里大概有一斤多吧,伱要的話我都給你。”

鄧世榮擺手道:“白給那可不行,錢你肯定是要收的,不止是這次的公雞蛋,不管是什么時候,只要你弄到公雞蛋了就帶來給我,我在家的話肯定都給你收下了,算五毛一斤給你,可以吧?”

這公雞蛋,在這個年代確實不值錢,甚至很多人嫌棄騷味太重,都不愿意吃。

然而,在后世,這玩意可是寶貝,堪稱滋補圣品,賣到120塊錢一斤,是兩廣的“功能粥”中必不可少的食材,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吃了都是有好處的。

不管是現在還是后世,閹雞佬幫忙閹雞,那這公雞蛋肯定是歸閹雞佬所有。

所以鄧世榮才會這樣跟閹雞佬說,他打算多收一些存到系統空間當中,回頭兒媳婦再懷孕生孩子,就可以用這個來給她補身體了,那效果肯定是杠杠的。

閹雞佬聽到九公這么說,心中不由得一喜。

他是邦杰大隊唯一的閹雞佬,整個大隊的公雞都是他閹的,這個年代政策放開了,村民們養雞的數量可不是以前能比的,只要他帶上閹雞工具出門,一天下來至少都有一兩斤的公雞蛋帶回來。

這玩意他是吃不下的,以往他都是拿來送人,可現在九公愿意長期花錢收,還給了五毛錢一斤的高價,那等于他以后多了一份不錯的收入,這對于他來說自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畢竟這錢相當于是白撿,換誰來都得高興。

閹雞佬笑呵呵的說道:“好的,那就謝謝九公了,回頭有公雞蛋我就給你送來,這次就當是我這個侄孫孝敬你的。”

“有心了,那我就不跟你客氣了。”

閹雞佬把公雞蛋都裝在布袋里,鄧世榮自然不能要人家的布袋,便讓閹雞佬在這里等一下,他把公雞蛋拿回去放好了再把布袋拿回來還他。

三分鐘后。

鄧世榮把布袋拿回來還給人家,說道:“我這段時間應該都在家,你有公雞蛋就給我送過來吧!”

閹雞佬點頭說好,然后就帶上他的閹雞工具,高高興興的離開了。

目送閹雞佬離開,鄧世榮才看向鄧允金,問道:“允金啊,你女兒女婿最近有來看過你嗎?”

提起自己的女兒女婿,鄧允金臉上就掛著笑容,回答道:“前幾天剛來了。”

“阿梅在那邊過得還好吧?”

“她過得很好,衣食無憂的,丈夫有本事,公婆待她也不錯,多虧九叔你給她找了這么一個好人家。”

鄧世榮一臉欣慰的說道:“她過得好那我就放心了,我準備在我家門前那棵龍眼樹那里搞個全木結構的涼亭,不知道你的女婿會不會做,要是會的話我打算請他過來幫我把這涼亭給搞起來。”

鄧允金想了想,說道:“他會不會做涼亭我也不清楚,不過他祖孫三代都是木工,就算他不會做,那他爸或者他爺爺應該是會做的,九叔,要不要我去幫你問一下?”

“算了,你又不知道我要弄什么樣的涼亭,去問估計也說不清楚,還是我親自去問吧!”

說到這里,鄧世榮看了一下時間,起身道:“現在時間也不晚,就不跟你多說了,我現在就去你女婿家問問看。”

回到家,鄧世榮便踩著單車朝長田村趕去。

在家門口的龍眼樹那里搞個涼亭,這是鄧世榮早就有的想法,如果是后世那很簡單,隨便用鐵皮來搭個棚就行了,反正他的主要目的就是避雨,如果能夠在避雨的同時兼具美觀,那就更好。

但這個年代用鐵皮搭棚還沒流行起來,他要搞就只能搞全木結構的涼亭,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了,要那種經驗豐富的木工才能做得到,所以這個計劃一直沒能提上日程。

不過,這次鄧世榮買了黑白電視機,那這涼亭就得趕緊搞起來了。

因為,鄧世榮不想把這黑白電視機弄到房子里,而是打算放到門口那棵龍眼樹下。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那是他不想家里被村民們給“擠爆”。

前世鄧世榮作為全村第一個買電視的人,他是有過這方面經歷的,當時那耶村的村民只要吃過晚飯,一個個就迫不及待的帶著小板凳來他家占位,等著看電視。

誰要是來晚了,那就擠不進去了,就只能可憐兮兮的在門口那里聽個聲。

這說起來確實是風光無限,但每天家里都被村民擠得滿滿當當,出去屙個尿都千難萬難,那種情況真的是痛并快樂著。

這一世,鄧世榮自然不能再干這樣的傻事。

所以,電視機放在屋里是不可能的了,他要放就放在龍眼樹下,這樣露天擺放,那位置就寬闊了,只要不嫌離得遠看得不夠清楚,那全村人一起來看都沒問題。

他也不怕電視機被人偷了去,主要是這個年代的農村沒人敢偷這種貴重的東西,因為你就是偷了也沒有地方銷贓,而且暴露的風險太高了,一點都不劃算。

再說了,他養的那幾條狗可不是擺設的。

因此,電視機放在外面肯定是不怕丟,只要把涼亭搞好了,下雨的時候淋不到電視機,那就行了。

長田村。

鄧昌梅背著兒子在跟鄰居一個小媳婦聊天。

她嫁到長田村也快兩年了,由于她文化水平高(高中畢業),性格又好相處,再加上丈夫祖孫三代都是木工,讓她很輕松的就混成了村里人緣最好的小媳婦。

就在鄧昌梅跟同村的小媳婦聊得開心時,她一眼就看到了騎著單車過來的九公,不由得驚喜道:“九公,你怎么來了?”

“阿梅,在這聊天呢!”

鄧世榮停下車,把掛在車扶手上的糖果餅遞給阿梅,問道:“你男人在家嗎?”

鄧昌梅客氣了幾句,才接過糖果餅道:“在家呢,前段時間接了個活,這幾天都在忙著給人家打造衣柜。”

說到這里,鄧昌梅跟鄰居那個小媳婦打了個招呼,便領著九公朝家里走去。

走到家門口,鄧昌梅就喊道:“解放,九公來了!”

很快,身上粘著不少木屑的張解放從廳堂中走出來,滿臉笑容的打招呼道:“九公!”

鄧世榮把單車停好,笑道:“在干活呢?”

張解放點頭道:“給人打個衣柜。”

鄧昌梅招呼道:“九公,快進來燒筒煙先。”

鄧世榮笑著走進去,接過阿梅遞過來的煙筒,在小凳子上坐下,一邊從口袋里掏煙絲和火柴,一邊打量著廳堂中那個已經打造得差不多的衣柜。

燒了幾筒煙,寒暄了一番后,鄧世榮才問道:“解放,全木結構的涼亭,你會不會做?”

“要是我單獨做的話,我的水平還差了點,不過我爸跟我爺爺是會的,我幫忙打個下手沒問題。”

說到這里,張解放問道:“九公,你想在家門口那里搞個涼亭?”

鄧世榮點頭道:“不錯,我想在家門口搞個涼亭,但我要建的涼亭跟普通涼亭不一樣,是以我家門口那棵龍眼樹為中心,搞一個既美觀又可以避雨的場所,不知道你爸和你爺爺能不能做到?”

張解放對爺爺和父親的手藝還是頗有信心的,笑道:“九公,我爸跟我爺爺的手藝還是不錯的,只要你跟他們說清楚你的具體要求,我相信他們是能夠做好的。”

鄧世榮問道:“那你爸在家嗎?”

“我爸不知道走哪里去了,不過我爺爺應該在家。”

說到這里,張解放看向自家老婆道:“阿梅,你陪九公說說話,我去喊爺爺過來。”

鄧昌梅問道:“九公,你那孫女長多少顆牙了?”

鄧世榮笑道:“長了四顆,第五顆和第六顆也長了一半了,你兒子長幾顆了?”

鄧昌梅道:“我兒子也長了四顆……”

兩人交流了一下孩子的問題,張解放就帶著張爺爺過來了。

都是老熟人了,之前鄧世榮家的家具,大部分都是他們祖孫三人打造的,雙方打了個招呼后,就聊起了建涼亭的事。

鄧世榮把他的要求詳細的跟張爺爺說了一遍,末了才說道:“張老哥,我說的這個與其說是涼亭,不如說是搭個木棚,反正只要做到美觀,能夠避雨就可以了。”

張爺爺笑道:“九叔,這個不難,我們可以做的。”

鄧世榮道:“這個棚覆蓋的范圍最好大一點,起碼也要六七十個平方,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做好?”

張爺爺想了想,說道:“要是有現成的木料,那一個月內應該可以做好。”

“那就麻煩張老哥了,木料我會讓人準備好,如果張老哥你這邊沒事的話,三天后就可以過來幫我弄這個木棚了。”

“好的,九叔,那我們就三天后去幫你弄這個木棚。”

“嗯,時間也不早了,那我就先回去了!”

“九公,留下來吃了飯再回啊!”

“不了,現在趕回去剛剛好,再晚就要摸黑回去了。”

“那好吧,九公再見!”

“再見!”

接下來的幾天,鄧世榮也沒有閑著,他在忙幾件事:

一,解決木棚所用的木料,這個自然沒有什么難度,以鄧世榮在村里的威望,只要放出風聲,多的是人愿意幫忙。

二,開始安裝電線以及電燈,鄧世榮雖然不是職業的水電工,但安裝這種簡單的電線還是難不倒他的,反正這年代的電線又不像后世那樣走暗線,只要讓電線走得整齊一點就可以了。

三,砍一根最長最直的竹子,這是用來安裝天線架的,前世鄧世榮便做過這種事,這一世做起來也是駕輕就熟。

在鄧世榮忙著安裝電線的時候,張家祖孫三代也帶著工具前來報到了,現場又跟鄧世榮討論了一番,然后祖孫三人便有計劃的開始干活。

這么大的動靜,自然吸引了全村人的注意。

“九公,這是電線跟電燈吧?”

“對,這是電線跟電燈。”

“九公,咱們村要通電了嗎?”

“沒有啊,就咱們村這個情況,估計這幾年是通不了電的。”

“九公,既然村里沒通電,那你現在安裝這電線跟電燈干嘛啊?”

“我買了電瓶回來,準備用電瓶來點燈照明,這比煤油燈要方便多了!”

“九公,這電瓶是什么東西啊?”

“諾,這就是電瓶了,跟手電筒的電池一樣,都是可以儲存電能的。”

“哇,這電瓶好大啊,難怪可以點電燈。”

“九公,你這家具不是都有了嗎,你把木工請來還要打造什么家具啊?”

“這次不打家具,我打算在龍眼樹那里搭個木棚。”

“哦,還是九公你會享受,在這里搭個木棚,夏天在這里乘涼就舒服了!”

“九公,你把這東西掛在竹桿上是干什么用的啊?”

“這個叫做天線架,看電視的時候用來接收信號的。”

“啊?看電視?九公你不會是買了電視機吧?”

“嗯,確實買了一臺電視機,等我把這些弄好了,大家就可以過來看電視了!”

轟!!!

當鄧世榮透露出他買了電視機的消息,瞬間就在那耶村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如今陽歷已經是1982年的10月份了,在大城市電視機已經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說家家戶戶都有那肯定是夸張了,但很多家庭都有那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這里是廣西,是響應國家號召,不惜一切代價為祖國守好南大門的廣西。

八十年代是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重要階段,在兄弟省份都安心發展經濟的時候,廣西正跟南方某個白眼狼國家打得不可開交。

在這種沒辦法安心發展經濟的環境下,廣西的經濟在全國墊底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博白縣作為廣西的人口大縣,經濟條件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截止到目前為止,全縣的電視機加起來都不會超過一千臺。

這可是擁有7972個村莊,人口近百萬的大縣啊,結果全縣的電視機加起來還不到一千臺,這是什么概念?

平均下來,要好幾條村加起來才擁有一臺電視機。

然而,這是取的平均數,實際上呢,購買電視機起碼有一半是城里人,剩下的絕大多數都分布在各大公社,真正的農村人在這個年代能買得起電視機的,可謂是寥寥無幾。

因此,鄧世榮這臺電視機,不只是那耶村第一臺電視,也是整個邦杰大隊的第一臺電視,甚至放眼整個雙旺境域,恐怕都能排進前三,引起村民們的巨大轟動也就可以理解了。

聽到消息的人,都第一時間跑過來看熱鬧。

那耶村富豪榜排第二的鄧允貴也趕了過來,他過來就問道:“九叔,你買的電視機在哪呢?”

鄧世榮此時已經把電線架給弄好了,他知道不把電視機弄出來給村民們看看,是消除不了他們的好奇心了,便說道:“在我房間里呢,我抱出來給你們看看吧!”

說著,就回到房間,從系統空間中把那臺黑白電視機弄出來,然后抱出去給村民們圍觀。

此時,就連正在干活的張家祖孫三代,都把工具一放,跑過來圍觀了。

那可是電視機啊,在場的村民就算買得起,也弄不到電視機票。

再退一步講,就算買得起又弄得到票,現在村里沒通電也不會有人想到要買電視機。

畢竟花那么多錢買臺電視機回來擺設,哪怕是鄧允貴這個全村第二富豪都不敢那么奢侈,其他人就更加不用說了。

鄧允貴圍著電視看了一會,才對鄧世榮說道:“九叔,這村里還沒通電呢,你買這電視回來也沒用啊!”

鄧世榮笑道:“我買了電瓶回來,到時想看的時候,就用電瓶看。”

鄧允貴驚訝道:“電瓶還能放電視啊?”

鄧世榮道:“當然能啊,既然電瓶能點電燈,那能看電視有什么稀奇的。”

鄧允貴點頭道:“有道理,只是用電瓶來放電視的話,一個電瓶能放多久呢?”

鄧世榮道:“這要看放電視的時間長短了,要是白天不看只看晚上的話,應該能用一個星期左右吧!”

鄧允貴傻傻的問道:“這電瓶用完電后,就沒用了嗎?”

鄧世榮聞言也不奇怪,這個年代的農村人因為見識少,很多常識他們都不知道,他笑著解釋道:“這個電瓶是可以充電的,把里面的電用完了,再充電進去,又可以繼續用了。”

鄧允貴恍然道:“原來還可以充電啊,不過咱們村又沒有通電,怎么充電啊?”

鄧世榮嘆了口氣道:“沒辦法,到時就只能拉到雙旺去充電了,麻煩是麻煩了點,而且去雙旺充電估計也要給人家不少錢,但能用上電,對于我來說還是值得的。”

聽到鄧世榮與鄧允貴的對話,村民們心中都是感慨不已。

還得是九叔(公)啊,就是厲害!

(本章完)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