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155章 那耶村的標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5章 那耶村的標桿

第155章 那耶村的標桿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4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156.


整個四月里,鄧世榮主要在忙兩件事:

一是把家里的水墻和圍墻給砌起來了,二是把老屋給拆了。

在鄧世榮家把水墻和圍墻砌起來后,村里人看到了都是羨慕不已。

因為這水墻和圍墻砌起來之后,鄧世榮家的這個屋場就變得漂亮了很多。

尤其是水墻以及圍墻上,鄧世榮還請人打造了精美的木護欄,看起來就更加漂亮了。

如果說鄧世榮請人砌水墻和圍墻讓村里人羨慕,那等他請人來拆老屋的時候,就讓大家不理解了。

這房子好好的為什么要拆?

就算不住人了,留著當柴屋不行嗎?

或者留著養雞鴨不行嗎?

特別是家里的房子還比不上鄧世榮家老屋的人家,心中就更加不是滋味了,就好比別人吃都吃不飽,結果鄧世榮卻拿剩飯剩菜來倒一樣,那真的太刺激人了。

當時,就有人忍不住問道:“九公,這老屋好好的,為什么要拆掉啊?”

鄧世榮自然不能說老屋擋在新房子前面看起來不美觀,而是笑著答道:“我想在家門口這里搞個曬谷場。”

聽到鄧世榮的回答,大家也就理解了。

這個年代的農村人都耕田種地,曬谷場的重要性那是毋庸置疑的,盡管生產隊已經有了一個大大的曬谷場,但全村那么多戶人家一起用的話,還是擁擠了些。

尤其是曬谷的時候,都是早早就要去曬谷場搶位。

如果能夠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曬谷場,那想要曬東西就太方便了。

于是,知道鄧世榮想要在家門口打造一個曬谷場,他那些鄰居都不由得暗暗高興,要是這曬谷場真的搞好了,那他們這些鄰居也會跟著受益。

把老屋拆了之后,新房子的視野開闊,看起來就更加漂亮氣派了。

鄧世榮還在水墻與圍墻間雜著種上大紅花與月光花作為點綴,同時請人把這一畝多的空地用石灰水泥硬化。

等搞完這些,時間已經來到了五月。

原本鄧世榮家的房子就是這個年代農村最漂亮的房子,在把這些全部搞好之后,更是漂亮到了極點。

如今,鄧世榮家已經成了整個那耶村的標桿,成為了全村人為之奮斗的目標。

在四月底的時候,整個雙旺境域的人都開始割簕古葉,準備到端午節的時候包粽子吃。

簕古葉割下來后,要先把兩邊的刺削掉,然后拿來晾曬一下,等葉身軟了就可以卷成團放到鍋里煮,煮過的簕古葉可以說是韌性足,不容易爛,拿來包粽子比很多粽子葉都強。

與簕古葉一起煮的,還有提前削好的竹篾條,這是用來捆綁粽子的。

到了五月初三這天,整個那耶村都開始忙著包粽子,因為明天就是那耶鄧氏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大家都知道,是五月初五,但那耶鄧氏的端午節卻是五月初四,這可以說是全國獨一份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起因是在民國時期,雙旺境域出了龍卅八這個大土匪。

1914年,龍卅八在匪首寵宗甫的支持下,招來了150多名流氓慣匪,買槍45支,馬5匹,開始為匪,北至玉林,南至合浦白沙,殺人放火,搶劫財物,奸淫婦女,無惡不作,是雙旺境域有史以來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土匪。

某年,龍卅八帶領匪徒35人搶劫回來,在路過那耶村的時候,看到耕牛便想順手牽羊,結果被村隊發現了,當即開槍,打死了龍卅八手下10余名匪徒,讓他落荒而逃。

作為博白南部匪首,龍卅八哪里丟得起這樣的面子,回去之后就放話說端午節要來把那耶村給屠了。

得到消息的那耶村鄧氏就慌了,便提前在五月初四這天把節過了,就趕緊收拾東西跑路。

于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那耶鄧氏就一直比全國人民早一天過端午節。

在后世,每逢端午節,粽子都會掀起一場波及全網的“咸甜之爭”,多年來,甜黨跟咸黨是誰也說不服誰。

南咸北甜,廣西屬于南方中的南方,粽子自然是咸的。

當然了,同為咸粽,所用的料不同,包出來的味道也是天差地別,有些咸粽味道極好,讓人吃得完全停不下來,也有些咸粽味道極差,咬上第一口就不再想咬第二口。

此時,鄧世榮就帶著大女兒與大兒媳一起包古粽籺。

張秀萍懷孕已經超過三個月,就不用再像之前一樣需要小心翼翼的保護了,坐下來包一下古粽籺啥的不影響什么。

在雙旺境域,包粽子除了糯米與豬肉以外,還有一種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當地人所說的豬麻蔞,如下圖:

這葉子是一種天然香料,具有一種非常特殊的香味,用來包粽子跟肉混合在一起可謂是絕配,吃起來那叫一個香。

開始包粽子的時候,鄧允珍看著那一大盆腌好的豬肉,一邊吸氣一邊說道:“爸,這豬肉你腌得好香啊,今年的古粽籺一定比以前要好吃很多。”

張秀萍也連連點頭道:“是啊,這豬肉還是生的香味就這么濃,等包到古粽籺里面,那味道肯定是香得不得了。”

鄧世榮一邊動手包一邊笑道:“其實這豬肉腌好了,直接拿來燉味道也好吃的,不過包到古粽籺里面,在吸收了豬麻蔞與糯米的香味后,會變得更加好吃。”

三人一邊聊天,一邊包著古粽籺。

鄧允珍在母親還在世的時候,就跟著母親學著包古粽籺了,在母親去世后的幾年,家里的古粽籺都是她自己包的,也就是調味的時候不太懂,請鄰居幫調而已。

因此,她包古粽籺的手法還是非常嫻熟的,只見她先用簕古葉繞成一個8字一樣的形狀,在8字的兩端加入適量用堿水浸泡好并調好味的糯米,再放上兩片豬麻蔞,夾了一塊豬肉放進去,然后合起來,用留下的簕古葉纏緊,再用竹蔑條把它綁好。

這樣一來,一條古粽籺就算是包好了。

然后,鄧允珍拿起剪刀,在簕古葉的尾部剪了一下,這是一個小小的記號,用來區分古粽籺里面的肉是肥還是瘦。

因為不管是這個年代還是后世,總有人是吃不下肥肉的,為了不浪費古粽籺里面的肥肉,自然要做好記號,讓不吃肥肉的人不要拿有肥肉的古粽籺。

張秀萍在娘家的時候,作為唯一的女兒,自然也是包古粽籺的主力,手法一點都不比小姑子差。

三人一起動手,不過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就把古粽籺全部包好了!

接下來,就是下鍋煮。

跟其它地方只煮個把小時不一樣,雙旺境域的古粽籺,那是要煮上十個八個小時的,要把里面的糯米煮得看不到顆粒,全部粘連在一起,那口感才是真正的好吃。

(本章完)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