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68章 寶貴的知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章 寶貴的知識

第68章 寶貴的知識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天剛蒙蒙亮,鄧允昆父子三人便起床了。

在吃過昨晚提前煮好的白粥后,父子三人便各自提著工具朝九叔(九公)家的山嶺走去。

這已經是他們開工干活的第八天了,他們每天不需要任何人監督,就早早的趕到山上去干活,除了回家吃飯的那點時間,其他時間他們都是在干活,一直干到天黑才結束。

不僅僅是他們父子三人這樣做,鄧昌平與鄧斯華二人也同樣是這么做。

他們五人都是品行比較好的人,之前在干集體活的時候就不像其他村民一樣磨洋工,而是扎扎實實的干,這種做法雖然看似吃虧了,但卻贏得了全村人的信賴,這也是鄧世榮把活交給他們五人的主要原因。

原本他們五人就是那種踏實肯干的性格,如今鄧世榮給的工錢又這么高,這是他們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收入,他們當然要賣力干了。

路上,鄧昌棟問道:“爸,你說九公投入這么多錢去搞這個果園,能賺到錢嗎?”

鄧允昆道:“村里其他人都問過九公了,按九公的說法肯定是能賺到錢的,但賺多賺少暫時還不知道。”

鄧昌梁接話道:“爸,要不等把九公家的果園搞好了,咱們把家里的山嶺也弄成果園吧!人家九公敢投入這么多錢,我們不過是多賣點力,頂多就出個果苗錢而已,我覺得真的可以干。”

鄧允昆點頭道:“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了,確實值得嘗試一下,反正把九公家這果園改造好了,我們父子三人也能拿到一大筆錢,然后再往里面添加一部分,就可以把果園搞起來了。”

鄧昌棟道:“昨晚聽我媳婦說,關于這個果園的事情,村里很多人都去問了九公,但目前除了允強叔一家之外,還沒有第二家敢跟著干,都選擇暫時觀望,看看九公這果園能不能搞成功。

咱家要是選擇跟著干的話,那就是村里第三家搞果園的了。”

鄧昌梁道:“早搞早賺錢,反正跟著九公走,肯定是錯不了的。”

鄧允昆道:“現在說這個還早,咱們還是先把九公交給我們的活干好了再說吧!”

父子三人一路閑聊,等他們走到山腳下的時候,鄧昌平與鄧斯華二人也同時趕到了。

五人見面相視一笑,互相打過招呼后,便一起上山干活。

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山上的樹木與雜草,他們已經清理了一半,再干上一個星期,估計就能全部清理干凈了,到時這個果園就可以正式開墾改造了。

鄧昌福夫婦因為聽九公算過一筆賬,知道種植桂味荔枝究竟有多賺錢,所以他們輕易就說服了各自的父母。

于是,兩親家便在九公的帶領下,一起去信用社貸款,鄧昌福夫婦也跟來了。

卜萬輝這個信用社主任看到沒隔多少天,就順利為他帶來兩個客戶的鄧世榮,態度之熱情讓鄧允強與官德威這對親家都看得心生感慨,覺得九叔不愧是邦杰大隊的名人,連信用社主任都這么給面子。

接下來填寫貸款資料就不用多說了,兩親家的貸款金額在鄧世榮的建議下,貸的都是2000塊。

十幾分鐘后,鄧世榮一行人離開了信用社。

“現在資金沒問題了,果園的改造你們自己家搞定,那就只剩下果苗還沒有解決了!”

想起靈山縣之行的種種不便,鄧世榮可不想陪著他們跑一趟,便說道:“接下來我會把新光農場的詳細地址給你們,果苗的價格我之前已經跟伱們說過了,你們可以先跟農場領導談,要是談的價格比我談的低,那更好。要是比我談的高,那你們就提一下我的名字,說是我介紹去的,應該就沒問題了!”

兩親家聽得都連連點頭,九叔都說得這么詳細了,要是還搞不定的話那也太沒用了。

“還有,現在外面的世界有點亂,你們去靈山的路上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防身武器不能少,還有就是萬一遇到劫匪,那就以人身安全為主,錢財沒了再賺就是了,千萬不要逞強冒險。”鄧世榮忍不住又叮囑了一句。

官永英聞言驚訝道:“九公,外面還有劫匪?”

鄧世榮點頭道:“我也是聽經常在外面跑車的人說的,改革開放到現在才兩年時間,之前大量返城的知青很多都找不到工作,這游手好閑的人多了,社會自然而然的就會動蕩。

雖然遇到劫匪的可能性不大,但俗話說小心無大錯,出門在外謹慎一些終歸是好的。”

“九叔這話說得有道理,出門在外就應該小心。”

鄧允強附和了一句,然后看向親家道:“親家,這靈山你就不用去了,我們父子二人跑一趟就可以了。”

官德威知道親家這是不想他奔波受苦,他心中感慨女兒真的是嫁對人了,不光女婿好,親家也挺好的,他也不矯情,點頭說道:“行,那就辛苦你父子倆了。”

鄧昌福憨笑道:“不辛苦!”

時間一天又一天的過去。

一個星期以后,鄧世榮站在自家那光禿禿的山嶺上,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前世,整個邦杰大隊都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才開始搞果園種植荔枝,那個時候農村已經有推土機了,所以大家在改造果園的時候,只需要砍掉那些大樹,其余的就可以交給推土機來解決。

往往一座果園,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可以改造完畢,速度真是快得一批。

然而,現在才1980年,農村人連推土機的名字恐怕都還沒聽說過,更別說是見了。

因此他家這座果園的改造,光是砍樹與清理雜草這一步,鄧允昆五人就足足用了半個月時間,這還是在五人起早摸黑搏命干活的前提下,否則這個時間還要更長。

感慨完后,鄧世榮便對鄧允昆五人說起了他對果園的規劃:“這山頂需要你們平整一下,那邊那個凹下去的地方,可以順著挖大一點挖深一點,搞出一個蓄水池來,可以用來干旱的時候給荔枝樹澆水。

整座山以梯田的形式一層一層的往下挖,每一層大概1.5米寬,這個寬度有彈性,寬一點窄一點都可以,但要保證行距在3.5米到4米之間。

然后間隔3.5米左右挖一個1米見方,深約80公分的樹坑……”

鄧允昆五人一邊聽一邊用心記,這個年代整個雙旺境域都沒有荔枝果園,這荔枝的種植行距與間距是多少,挖的樹坑要多大多深,他們是一點都不懂。

鄧世榮所說的這些對于他們來說,那都是無比寶貴的知識。

(本章完)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