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當兵的替他們重整家園,保障他們衣食無憂!
喝完姜湯又喝藥湯的獲救百姓在一番感激涕零之后,主動開始找活干。
除了特別年老和特別年幼以及受傷嚴重的,基本都在找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
有的人去醫廬打雜,做不了別的就幫忙搬運藥材、攙扶傷病號;有的人去伙房幫忙,多數是女人,主動承攬了做飯的任務;年輕人體力恢復一些便開始幫忙清理臨時住所周圍的地面,撿拾柴火,狀態再好一些的便到廢墟上幫忙……
齊駿對這樣的狀況自然是樂見其成,還提出了獎勵辦法,由于手頭暫時沒錢,所以就給這些主動站出來的人多發放一些糧食,或者安排住處的時候優先讓他們選擇……
災區的一切都在有序進行,災民當中并無頹靡之氣,人人都對未來充滿了展望。
風雨小下去之后,高良姜和褚音也從地下密室出來了。
他們第一時間去調查了災民的生病狀況,確定診治方向,便把藥材調配好,派人送去,然后才安排自家的災后重建。
好在過來之后做過加固,地基基本上都沒有損壞,清理起來就容易得多。
先把宅子里的積水排掉,將能用的建筑材料都清理出來晾干,然后才是清理淤泥。
好在雨漸漸停了,雖然還沒出太陽,但對于災后重建的人們來說情況已經很好了。
褚音他們不擔心沒地方住,所以對房子重建的事情并不是多著急,師徒二人先去外面轉了轉,然后決定開始義診。
災民臨時安置點的醫廬每日人滿為患,醫者的數量卻只有那么多,每天都疲于應對。
高良姜跟褚音說:“之前沒遇到天災,咱們義診是跟當地的醫者過不去。
“但如今情況不同,咱們再義診就是盡醫者濟世活人的本分,誰也挑不出錯來。
“今日咱們就找個合適的地點開始義診!”
褚音自然無有不應,重新換了男裝打扮,還叫人去和齊駿說了一聲。
齊駿怕他們這里出現點什么差池,特意派人過來幫忙選址、維持秩序。
百姓們見這里有官府的人維護,就知道這也是左相大人認可的大夫,便變有不少人過來求診。
其中不乏曾經被師徒二人援助過的人,主動把師徒二人高超的醫書、過硬的人品宣傳出去,來求醫問藥的人就更多了。
如此一來,的確給醫廬那邊分擔了不少壓力。
而下江口及周邊的當地名醫得知此事之后,也都默默開始掛出“義診”的牌子。
褚家的商行知道這邊遭受了天災,緊急調撥了一大批藥材過來。
都來不及卸車,便按照褚音的吩咐給各醫館送去。
原本還有一種“被趕鴨子上架”心理的當地名醫徹底沒了芥蒂,人家出錢出力為的是什么?
若說求名人家可也沒大肆宣揚,若說求利,整車藥材送來,可沒要一文錢!
白發蒼蒼的高老爺子,瘦瘦弱弱的尹大夫沒日沒夜熬著,為的就是能多救一個生病受傷的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