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衛所都要配備一個有經驗的軍醫,另從當地征集郎中去做軍醫,由原本的軍醫帶著。
高良姜和褚音師徒帶頭調查總結出來的海濱常見病癥也都整理成冊,里頭不光詳細描述了癥狀、診斷根據,還記錄了對癥的藥方,以及根據病癥輕重調整藥方的方向。
這本冊子推行起來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首先就遭到了當地名醫的聯名抵制,他們覺得這是在斷自己的生路:若是所有百姓都知道如何治病了,還要他們何用?
還是齊駿出面見了這些名醫的代表,和他們推心置腹的交談了一番。
齊駿問他們:“各位都知道這本冊子價值千金,但請問,到了普通百姓手里,它和一把燒柴誰更更貴重些?”
名醫們面面相覷,都不知該如何回答。
齊駿輕嘆一聲,“諸位都是念過書的,所以家境一定都還過得去。
“諸位都知道念書歷來都是費錢的,若是家里沒錢,或者做長輩的不允許,這一輩子能識幾個字?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與其花費大量錢財讓子弟去讀書,卻十幾年二十幾年看不到任何好處,還不如讓孩子早早學會怎么打漁來的實惠。
“你們說是不是?”
名醫們都默默點頭,是他們想左了!海濱人口眾多,但識字的還真沒幾個!
這厚厚的一本冊子到了普通百姓手里,真的就像左相說的這樣,還不如一捆能燒火做飯的柴火重要!
所謂貨賣識家,在醫者眼里的無價之寶,到了不懂行的眼里,那還真什么都不是!
“這本冊子與其說是編給世人看的,”齊駿語重心長地道,“還不如說是編給各位看的。
“不是齊某看不起諸位,但對于大家來說,書上列出來的病癥是不是有好些都令你們頭疼?
“醫者父母心,看到自己的病患飽受病痛折磨,你們心里一定都非常不好受。
“如今有人把現成的藥方、診治方法捧到你們面前,你們難道不高興么?
“我知道你們都是成名一方的人,一向都是被人追捧著,突然有人居高臨下教導,便覺得難以接受。
“回想一下念書的時候,可能在你出生的村子里,你是最會念書的那一個。
“但放眼周遭各個村子,便未必了吧?
“等到到了縣里會發現同你一樣會讀書的人還有很多。
“那么到了府城呢?與其他眾多府城比起來呢?置身于整個大周之中呢?
“與各位一樣,齊某當初也是個自視甚高的人,想來沒幾個人十多歲的時候有那個榮幸成為皇子伴讀,能夠得到被舉國認可的大儒教導。
“但后來,長了幾歲年紀,見到了進京赴考的舉子,我才知道原來我不過是井底之蛙罷了!
“天下學子那一個不是寒窗苦讀十余年?除了極其有限的幾個天才,全都在以勤補拙。
“自古以來著書立說之人眾多,流傳至今,留下的書籍浩如煙海,不管多么博學的人都不敢說自己‘讀盡天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