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
翼國公府前車水馬龍,來拜訪的賓客絡繹不絕。
許多都是知曉了武懷玉被皇帝點為北伐副帥東路總管,于是紛紛來拜訪,想要也搭個順風車,或是為家族子弟安排下,也進北伐軍鍍個金什么的。
李客師又送來一只海東青,他還提了兩籠鴿子,不是普通的鴿子,而是他精心訓練的鴿子。
“可以飛鴿傳書?”
漢代開始,鴿子就被稱為祥瑞鳥,據說是因為項羽引兵追劉邦,劉邦藏在井中,到處搜捕,有兩只鴿子站在井上,追兵見井上有鳥,就覺得井下沒人,因此得免。
隋唐之時,不僅用鴿子送信,甚至還有斗鴿,用鴿子搏斗比賽,李客師就養了許多鴿子,
他給鴿子們命名為飛奴,不僅訓練出斗鴿,也訓練出信鴿,他不僅能在三原老家把信鴿放飛,飛回長安宅中,甚至曾經把信鴿送到江南封地丹陽,放回后也是能飛回到長安。
武懷玉倒是知曉鴿子有個歸巢的特性,再遠它們都能準備歸巢。
正是利用這種特性,才能飛鴿傳書,但也因此,飛鴿傳書也是有條件限制的,雖說信鴿一個小時能飛百里,但它也只能是歸巢,而不可能說隨便放飛鴿給某個地方的人送信。
“二郎帶上這些飛奴,我再給二郎附上鴿奴,到幽州后,可以細心喂養,到時這些鴿子就能記得巢在幽州,兵馬就算把鴿子帶到漠北,放飛后也能準備而快速的返回幽州,
雙方你拉我扯的,好半天也沒說好。
若能研發成功,那這種獸錠紡車要比人力手搖紡車效率高的多。
“信鴿喜歡一公一母,更喜歡族群聚居,訓練的時候,我們一般就是把公母分開,這樣一只在巢,一只在外,要傳信就把外面這只放飛,就會迅速歸巢,信件也就傳回去了。”
“一千畝地吧,其實那些機子也沒啥稀奇的,就是層窗戶紙的事,看一眼就明白了。”
李客師很感激武懷玉能舉薦他成為燕州刺史,并趕上了這班北伐的車。
武懷玉挺驚訝的,這時代的人,對于技術一類的東西,還是很保密的,都是當傳家法寶,就連那醫生,連個藥方都經常是只傳嫡長的。
手搖腳踏式軋棉籽機,四尺長弓,腳踏四綻紡車,腳踏織布機,甚至還有在研究中的獸綻紡車等,
話到這份上,李家這結好的意思很明顯。
李客師很高興,還主動的要送武懷玉一些鴿子和鴿奴,甚至大方的表示愿意傳授養鴿子之法。
“要是能夠親上加親就最好了,”李客師笑著道,“二郎最近跟三娘關系如何了?”
但人家李弼又不是那種紈绔子弟小霸王,
再傻也沒傻到敢來搶帝心武少保的東西,何況說來大家都是瓦崗一系的人,雖說李績和秦瓊代表的是瓦崗的兩個山頭,可畢竟都是瓦崗的,武懷玉是秦瓊義子,也是他這一系的年輕領軍人物了。
再則玄武門事變里,李績沒有及時的站好隊,也挺關鍵。
這技術核心還是幾樣工具,軋花機、彈弓、紡車、織機。
武懷玉不知怎么答,這個事情確實弄的很別扭,事到如今,李家倒是想開了,也不要名份,也不管議論,也只希望李三娘能夠好好生活,只要她愿意不介意,那李家也不強求。
李績家族很有錢,也很有勢力,但李績這幾年,因為諸多歷史原因,比如他是現在僅存不多的隋末的軍閥山頭代表,雖說瓦崗的山頭是李密,也早死了,但李績當初可是李密敗投關中后,還依然占據著瓦崗大半舊地和人馬的,又是瓦崗創始人。
武懷玉對這些信鴿還真是很滿意,從幽州到長安,就算好天氣時,也得起碼七天才能傳信到長安,可如果用飛奴,頂多兩天,甚至一天斗就能到。
“其實我家雖對棉花軋花紡織做了點研究,搞了點工具,但也不值那么多。”懷玉道。
李家在河南山東河東河北擁有大量田地,而且他們家也種了許多棉花,也紡織棉布,在大唐的白疊布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要說,武家現在的棉花種的很少,但是這技術卻已經是最先進的了,李弼跑來想要武家的這最新的棉紡技術,很唐突。
這討價還價,買家李弼在不斷加價,賣家武懷玉卻在主動的減。
武家棉織四個基本工序,軋、彈、紡、織,分工明確,紡織工具一直在持續研發改良,其效率可以說遠超高昌國,更別說現在國內少量種棉花的范陽盧氏,離狐李家等了。
最后李弼說了,“少保也別再推辭,咱就還是開始那個數,八千畝地,關中一千畝、隴右一千畝、朔方、河東各一千畝,河南河北淮南江南各一千畝,如何,八個大莊子,經營種植也方便,”
“三娘挺不容易的,如今能從峨嵋回來,我們全家上下都不希望她再回去,我看你們也是郎有情妾有意,不如就······”
“要是嫌太散,那就河南河北各四千畝。”
“若能得到武家這技藝,我家打算明年先種上十萬畝棉花,”
李客師號為鳥賊,這方面他是真正行家。
當然,信鴿也會有老鷹、敵軍等攔截的可能,所以一次多放幾只,更有保證。
一萬畝田來買武家的棉紡技術,其實只是幌子,李家雖種棉花,但也只是一點產業。
他就有許多鴿奴和鴿子,
“一萬畝一畝不能少,要是嫌少,我再加兩千畝。”
偏他又特別年輕,也就比皇帝大幾歲而已,他不想落得跟羅藝杜伏威等一樣下場,也只能是想辦法積極靠攏了,甚至得跟秦瓊武懷玉李靖他們拉近點關系。
“真不值那么多,也沒啥技術的。”
還望武二郎能給個面子。
如今雖說賜國姓列屬籍姓李了,但李績家那也是迅速壯大,遠超祖上的興盛。
甚至現在武家還在研究獸錠紡車,這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機械裝置,由一個大輪、一個小輪、一根長桿和多個小錠組成,通過牛馬等牲畜拉動大輪帶動小輪旋轉,從而使長桿上下擺動,帶動小錠上的棉花捻成線。
李弼說李家非常想要武家的新技術,這個技術值一萬畝地價,他們真誠想要買這個技術。
這幾年李績雖說官爵不怎么動了,但李家的財富田地卻還在迅猛擴張。
要是棉花用的多,大力搞棉紡,有武家的新機子,李家的棉枋產業確實大有可為,畢竟李家可是大地主,田地比武懷玉可多多了,占地幾千頃,八百頃地的武懷玉拍馬不及。
武懷玉的女兒已經許給李客師的孫子,何況懷玉還是李靖的學生。
八千畝田,很有誠意。
“那要么以后武少保家棉紡技術再有改良時,也一并傳授我家,就算我們李家占少保些便宜了。”
但這種信鴿卻很厲害了,帶在軍中,不管白天黑夜放飛,便能迅速飛回,一個時辰能飛二百里,一天輕松上千里,這可是再快的快馬都比不上的,而且不受地形道路等限制。
李績家出身于高平徐氏北祖上房,隋末遷居滑州,其祖上也是世代官宦,只是后來北齊滅亡,徐家也遭受涉及,家道衰弱,但仍是地方首富豪。
“其實也就是個玩意,費些錢財和人力,也沒啥秘訣,跟養馬養馬球隊是一樣的。”
武懷玉放下茶杯,
“好,一言為定。”
“值,非常值。”
所以就算兵馬出征在外,只要把鴿子養在籠中攜帶軍中,隨時隨地放回,它們都能迅速的返回鴿巢所在地。
相比起聯姻結親這種更直接的方式,李績卻選擇了用一萬畝田換武家‘先進的棉紡技藝’,也是顯出他的矛盾心理,既想結好武懷玉這樣的新貴,卻又擔心引起皇帝的猜忌不滿,
“關隴再各加一千畝地,如何?”
出征帶上鴿子,遇需要緊急傳遞的軍情,就放飛幾只鴿子,腿上綁上個小信筒,內放信件封好信筒,就能很快的傳遞回軍情了。
武家都著手研究棉花紡織提花工藝,研究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的技術了,
李弼說聽聞武家現在種棉花,李家也想學,想要求些棉種,還有就是武家的棉紡技術。
當然,用在軍中,出征之時傳遞軍情,更加及時。
李弼在衛尉寺做官,官不算大,可他爹李蓋是舒國公,阿兄李績是曹國公,他官職再小,那也是曹州李家的代表。李弼并不是也想去河北打仗,李家如今的地位不需要,何況他阿兄就是一路總管,用不著來求武懷玉。
而武家紡車都是三綻甚至四綻,甚至都改成腳踏,還在研究獸綻紡車,甚至是水力紡車了。
從幽州到白道,大約是一千一二百里路,雖說不算遠,但出了長城到了壩上,一路西行,最后以達大青山的白道山口,這一路上還是不太好走的,尤其是塞外荒涼,基本上突厥勢力范圍,
能用鴿子傳遞軍情確實好。
“其實,我家制造的那些棉紡機子,也沒啥稀奇的。”
“不行不行,不值。”
李弼拿出了自己的誠意,河南河北河東還有淮南,各兩千畝地,愿意用八千畝地來換武家手里的這個最新的軋彈紡織的新技術。
這些機子,僅效率上來說,那是遠超之前的十倍不止。
“咱們都是親家了,也就不說那么客套的話。”懷玉笑道。
高昌人還在純手工去棉籽,但武家已經開始用輥式軋花機去掉棉籽,用弓子敲擊震動去掉棉花里的泥土和結,用紗紗桿和一個紡錘把纖維紡成線,再用織布機把紗線織成棉布料。
因這諸多原因,李績現在地位挺尷尬,雖說他向來小心謹慎,使的他還算處境可以,但眼看著秦瓊程咬金甚至李大亮黃君漢等等都越混越好,李績也是有些不安甚至不甘的。
“我前段時間一直在樊川鄉下,三娘曾經去看過我,”懷玉道。
可是對武懷玉來說,這事情到今天這局面,確實也挺尷尬的,隨緣吧。
李客師走后,李績的弟弟李弼登門拜訪,送上了些禮物。
到現在,也算是小有所有,論起棉紡技術,可以說已經遠超西域產棉大戶高昌,更比嶺南的貍蠻們強的多。
他現在相信,李弼其實不是真的想要買武家的這個紡織技術,只是以此為理由,來跟武家拉關系的。
李績不僅是現在大唐軍方有名的山頭,他家在隋朝時就是曹州有名的豪強大戶了。
李客師也算是代李家出面,
“三娘要是愿意去幽州走走,也好。”懷玉道。
“窗戶紙不捅不破啊,一萬畝地,還望少保別嫌少。”
武家其實早在三年前就已經開始種棉花,并在改良棉花的去籽壓花紡紗織布的工具了。
不管怎么說,李弼極有誠意,也很渴望武家的棉紡技術。
李家還是手剖去籽,手搖的單綻紡車,用織麻布的織機來織棉,效率低下的很。
這樣搞,棉布可就很難再保持高奢的地位了啊。
出征在外,尤其是出征塞外,路難行,也沒有成熟的驛站,傳遞軍情靠快馬,但如果在敵后,也還有攔截的危險,所以軍情傳遞往往不能很及時。
李客師說的容易,但實際上訓練鴿子是需要很多技術的,不論信鴿還是斗鴿,那都要技巧,還要很多錢,得培育鴿子、訓練鴿子,足夠的訓練,尤其是穩定的線路,才能讓鴿子更適應。
于是乎,武懷玉開始跟李弼討價還價。
“不,很了得,絕對的好東西,我們李家也是打算要多種棉花,但一直以來,軋花去籽,以及紡紗等效率太低下,卡了殼,現在武家有這樣的好東西,如果我們能有幸買來,那以后種棉紡織,就再不受限,相當劃算的。”
一番寒喧之后。
“要不我收兩千畝,不能多收了。”
不僅可以在幽州建巢喂養,也可以在媯州、燕州等前線軍堡養,”
“讓三娘隨你一起回幽州吧,兩人多相處相處,”
武懷玉聽了挺驚訝的,武家種棉花研究棉紡,也搞了有三年了,到現在也只是種了千來畝,就算現在技術有突破,明年也不過打算先種個萬畝左右,
可人家李績家財大氣粗魄力足啊,上來就要種上十萬畝,
武家的棉紡技術挺好,但如果棉花種的不多,那這技術也體現不出太大價值,當然,在武懷玉的眼里,這技術很珍貴很值錢,畢竟武家正規劃著大量種植棉花,加大棉花產量,搞出更多棉織產品或是棉被等。
李弼見他沒馬上應,主動又加了兩千畝,甚至有一千畝是關中的地,哪怕不是雍州的,可只要是關中平原年的,千畝地也很難得。
河北河南八千畝地,八個千畝的莊子,換武家棉紡技術的持續共享。
武懷玉反正不虧,當然這個交易不僅僅是表面上這么簡單,這后面也還是三原武氏跟離狐李家的交好。
怪不得李績這么牛呢,這樣的大手筆,這種辦事方式,自然是無往不利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