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
幽州。
外城東墻內,
一座高閣拔地而起,閣樓最頂端,幽州大都督武懷玉撞響了大鐘。
第一次敲擊,聲音低沉。
鐘聲遠遠傳開,鐘聲所至,所有幽州官民百姓,紛紛停下手中動作,不管是行路之人,還是在忙碌做事者,全都站定肅立,然后朝著鐘聲響起處鞠躬。
路邊一個男孩不解的問父親,“阿耶,大家為什么不走了,為什么要鞠躬啊?”
推著小車在路邊販賣烤紅薯煮玉米的男子神色肅穆,他揉了揉兒子的腦袋,“因為這是喪鐘,這鐘聲是對死者的尊敬和哀悼,”
“誰死了,是牙城里那大都督嗎?”
“不得胡說,這喪鐘是武大都督親自為上次野狐嶺之戰,守御國門抵御突厥而戰死的大唐將士們而鳴的,”男子告訴年幼的兒子,城東鐘聲響起處,是新建的閣樓,名為憫忠。
憫忠閣周邊,還將要建起憫忠祠,里面將會立碑修塔,擺放野狐嶺之戰陣亡的大唐將士們神牌,會四時祭祀,永遠追悼。
這些都是早幾天大都督府便宣告全城的告示,包括今天大都督親自在憫忠閣敲響喪鐘,開啟追悼紀念活動。
男子雖然只是幽州城里的一個平民百姓,但他也深知這個年尾的太平安穩,離不開這些將士們的付出和犧牲,
得感恩,得銘記。
又是一記鐘聲響起,這一次則十分高亢,這代表著那些將士們是為國犧牲,是值得敬重的。
野狐嶺之戰,唐軍戰死三千余將士,傷殘還有許多。
如今每一個陣亡的將士尸體,都被從塞外運回到了幽州,暫停憫忠祠,經過祭祀追悼后,武懷玉還會派人把他們的遺體,再送回到他們家鄉,讓他們魂歸故鄉,落葉歸根。
這是筆不小的額外開支,費時費力,但武懷玉堅持,特批錢帛。
因為他們值得,這也是他們應得的。
隨將士們遺體送回的,還會有他們的遺物,以及他們的撫恤金,以及殺敵的獎賞,
甚至武懷玉還給每個陣亡士兵家人寫了一封簡短的慰問信,三千多封,全部親自手寫,日以繼夜寫了很多天。
他還承諾,如果這些將士們有遺孤無人撫育,他愿意幫忙撫養,有老人無人贍養,他也愿意代替盡義務。
第三聲鐘,很沉重。
幽州全城肅穆,一起沉痛悼念。
這些天,幽州都督府一直在宣傳這些將士們的英勇事跡,連販夫走卒也聽的明白,是這群子弟兵守護了幽州。
是他們在寒冬臘月緊急出關,在野狐嶺冰天雪地戰斗,與數倍自己的突厥大軍奮戰,血戰三天三夜,斬殺五萬余,俘虜萬余。
他們打出了一比二十的驕人傷亡比。
此戰過后,三千余英魂長眠塞外,還有兩千余士兵落下終身殘疾,要退出軍伍。
野狐嶺是大捷,武懷玉的賞賜甚至都已經下來了,加封大都督、兼安東都護、真封加四百戶,又賞絹萬匹,還得了抄沒羅藝的百頃地,幾座莊園等。
一切靜止,
天地間只余喪鐘長鳴。
小男孩也跟著父親向憫忠寺鞠躬。
等鐘聲停止,大家也并沒有立馬恢復心碌。
新建成的街市商鋪,各家的掌柜伙計都把提前準備好的白燈籠提了出來,掛在門口,
甚至有人拿了紙錢出來撒,還有在門口燒的。
有人在哭。
幽州陷入肅穆和悲慟之中,
野狐嶺的戰爭,并不是與幽州百姓無關,那些將士們的血戰和犧牲,也不是別人的事情。
武懷玉倡議,幽州軍民百姓一起為犧牲將士們追悼致哀,也是想要讓大家能夠更加團結一心。
這是共同的家園,在面對外敵的時候,大家更是命運共同體。
這樣將士們會有更高的榮譽和使命感,他們更明白為何而戰,不僅僅是為了功名利祿,
而百姓們能明白將士的守護,也自然能夠同仇敵愾,軍民互助。
“阿耶,我長大了也要當兵。”小男孩突然道。
推車賣紅薯玉米的漢子道,“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當兵的,兵,那是圣人的衛士,他們是勇猛而又高貴的一群人,府兵點選,那不但得勇武健壯,首先還得家中多財,然后多丁,”
“我長大一定會很高大勇猛的。”小男孩道。
漢子卻只是揉了揉他腦袋,然后繼續推起車子前進,只是他今天不再吆喝,只是默默的沿著街道慢行。
府兵,對于普通百姓而言,那可是一群高高在上的人,以前他覺得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但今天,他卻覺得這群人其實離大家也很近。
大唐六十余萬府兵,個個都起碼得是富農地主才行,得備的起衣裝馬匹,甚至打仗的時候不但得自備衣糧刀箭,還得備馬,帶扈從部曲家丁。
相比于波斯羅馬法蘭克等西方國,大唐府兵那就是他們的騎士貴族老爺們。
一般的百姓為了養家糊口,那是片刻不得停歇,哪還能隨時待命出征,甚至經常參加集訓、番上,更別說練武的消耗巨大,不但吃的飯多,還經常得吃肉,更別說還要有馬,甚至一匹肯定不夠,還得練箭練矛,家里要不是小地主,都承擔不起。
但凡能點選進府兵的,那都家族不一般,不是官宦貴族,便是士族豪強,起碼也得是個小地主,還得家族兄弟多,否則獨苗也是不行的。
但是能成為府兵衛士,前途光明,不僅有軍田,還能免租庸調,甚至還有機會立功得賞,甚至得勛做官。
當兵,那跟讀書一樣,都不是窮人能夠負擔的了的。
讀書得交束脩,得買紙筆墨硯,得買書,還得脫產供養,而且這不是讀一兩年就行的,甚至十年八年都不夠。
習武又何償不是如此呢,
普通的百姓,也只能是勞碌的命。
“阿耶,我不想長大賣紅薯,我也想當兵,將來還要進憫忠祠,讓大都督為我敲鐘,”
小男孩沒等到大都督為他敲鐘,卻等來了他爹的一記暴栗,“別胡說,”
“你我都沒那命,能賣紅薯,那都是大都督給咱帶來的福份呢,”
武懷玉敲完鐘走下憫忠閣,
這里曾經是一座寺院,也還曾是三階教的,武懷玉來后曾把這里罷廢,如今改為憫忠祠。
現在祠還沒建好,但卻擺放著三千多具將士們的遺體,
走在這些陣亡士兵的遺體中間,讓人心情沉重,打仗的時候,無法卻顧及個體生命,但此刻卻能真正感受到戰爭的傷害。
這個冬天,幽州不會再受突厥襲擾,
這個新年,大家也會過的安穩,
“去吧,魂歸故鄉,回到生你養你的地方,回到你父母身邊去吧,”
走出憫忠祠,武懷玉回到牙城大都督府。
幽州都督府升格,不僅武懷玉直升大都督,都督府里所有官吏,這次基本上也算是沾光,全都跟著升官了,
雖然大多數人本階暫時未變,但起碼職事可是直接就升了。
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
幽州都督府的升格,安東都護府的新設,都親添了大量官位,皇帝已經告訴武懷玉,朝廷會安排一半,剩下一半武懷玉這邊自己安排。
既可從下面府州升選,也可以他直接征辟。
武懷玉現在天天簽發任命狀,不僅征發了許多河北士人,也把自己的不少幕賓也直接安排到了兩府。
知根知底,倒也是舉賢任能。
戰后的幽州充斥著一股積極氣氛還帶著些亢奮,間雜了一些悲痛,十分的忙碌。
新年將至,戰后要做的事更多了,各種善后、撫恤、安撫,
“兵部侍郎崔敦禮已經從長安出發,正趕來幽州,人還在路上,但已經發文經驛站快馬送來,要求我們準備好野狐嶺一戰的戰功核查,要求首級、尸體都要核對,敵我兩方的都要·······”
武懷玉擺手打斷了段慎的話,“這是該有的程序,該配合就配合,”
“這不是不相信我們嗎,再說了,咱們都督府也是核查了幾遍了,現在那首級、尸體都拋棄在野狐嶺的荒溝,這么多天了,雖說天寒地凍一時不會腐爛,可這烏鴉老鷹、野狼野狐,甚至老虎老鼠的啃噬,哪還能清點的了?
他們肯認真清點,也肯定對不上了。”
“對不對的上別管,咱們配合核查就是,結果如何那是他們的事,”武懷玉很淡定,野狐嶺這仗的戰果很驚人,但可沒有半點虛報冒功,是完全不怕查的。
就算到時這首級尸體查的對不上數,那也不用擔心。
“等他們人來說全力配合就是,”
“現在他們還沒到,你們先把另一件要事給辦了,陣亡將士們的身份、籍貫、軍功等全弄清楚,一一建檔,要盡快派人把他們遺體送回他們家,交給他們的家人,
都督府這邊,先把他們的功賞、撫恤墊發,另外每個還要給燒埋的喪葬費,送到家后,他們家中的情況也要如實查清登記回報,到時有孤寡老弱的,咱們也還得管,”
雖然這些,其實朝廷自有一套制度章程,但朝廷有朝廷的流程,需要時間,武懷玉還是想把事情辦的快一點,
家人戰死的悲傷需要時間撫平,但家庭生活卻更需要錢糧支撐,尤其是在這個悲傷的時候,哪怕許多士兵家里條件還行,但他們也仍是家中頂梁柱,他們的倒下,必然也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困難。
“傷殘的弟兄們,也要趕緊把撫恤發下去,傷殘退伍的,我們要想辦法幫助,”
武懷玉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關注這些傷殘陣亡的士兵,或許是站的位置更高了吧。
“還有,幽州憫忠寺要盡快建好,野狐嶺獾兒嘴,在戰場建一座英烈祠,再修座碑吧。”
段慎一一記下,
“活下來的兄弟們也不要忘記,該解散休整的要安排,戰功的勛簿朝廷還要核實,獎賞一時半會下不來,但我們自己的繳獲,可以按例先分發給弟兄們,另外可以提前預發一筆賞錢,
等正式賞賜下來,再扣便是,馬上過年了,也讓兄弟們過個溫馨的肥年吧。”
“上次咱們發賣那一萬多突厥俘虜,還有那些繳獲的牲畜,除了戰馬留為軍用,其余的牲畜不也都賣了嗎,這些賣得的錢,十萬貫送長安給圣人和朝廷,
再留十萬貫給幽州都督府和安東都護府,
剩下大約還有多少?”
“除掉已經用掉的,再扣掉這二十萬,大約還能有三十萬貫左右,”
“還有這么多嗎?”武懷玉想了想,“這次咱們幽州出動兵馬三萬余,那就把剩下的這三十來萬貫,全都分發給將士們吧,活著的、戰死的、傷殘的,都有一份,
簡單點,也不要分什么邊軍、府兵、行營兵、城傍、子弟、團結這些了,也不管官職大小,先一人發十貫,剩下的,再按官職高低、不同軍等情況發,
全部發掉。”
段慎有些驚訝,這可是一大筆錢。
“剩下三十萬貫左右,全都發掉?”
“發掉,”
“不請示朝廷?萬一追責?”
“這是我們幽州將士們戰場俘虜繳獲所得,本就應當屬于將士們,現在我們還拿出了一半來軍用和上繳長安和留府用,只發了一半,這難道也還有錯?”
“那為何不直接按官職品級等來發?”
“你就別說那么多了,去辦便是了。”
一人先發十貫錢,這對每個參與這次戰斗的士兵們來說,都算是一筆不小的福利獎賞了,正式的賞賜可不包括這個。
段慎笑著記下懷玉的安排,卻沒急著離去。
“朝廷新設安東都護府,升幽州為大都督府,命武公擔任幽州大都督兼安東都護,還兼恒安道行軍總管,這是沒打算讓武公馬上回朝了?”
“北伐還沒開始,我現在回去做什么?”懷玉也很清楚自己不會馬上回去的,其實呆幽州也還不錯,除了想念長安的妻兒外,其它的倒挺好。
“明年北伐,武公能否成為元帥?”
“總領諸道北伐軍的是我老師永康公,這是早定下的。”
“其實大家都覺得,經過此次野狐嶺之戰,明年北伐,武公更適合提任滅突大帥,”
武懷玉瞧了段慎一眼,“朝廷自有部署,我們幽州上下,這次大捷,得到的好處已經夠多了,就不要再貪了,”他提醒段慎,不要搞什么小動作,尤其是長安兵部侍郎崔敦禮他們來了以后。
“不要讓朝廷覺得我們幽州居高自傲,成了山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