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場魏人驚得呼:“十畝兩萬來斤,畝產真有兩千斤!兩千斤啊,只要種一畝薯糧,就足夠全家幾十口人渡過災荒!”
“薯糧還不挑土地,尤其是那大山薯,說是山里就能長,一根薯藤就能長出一大片的大山薯……就跟那葛柴一樣!”
“但它們被葛柴更養人,我剛剛吃了,就跟吃板栗似的,很扎實,拳頭那么大的一塊,我吃兩塊就飽了!”
“啥玩意,你們已經吃上了,這么說,畝產不止兩千斤?!”
“別管畝產了,趕緊去搶薯糧吃吧,完了就搶沒了!”
“對對對,去搶薯糧。”
幾千魏人是涌向田邊的爐灶,可惜爐灶被崔應兩家的人馬護衛著,大家伙沖不進去。
咚咚咚!
“排隊,排隊領數量吃,不可推擠鬧事,否則新城郡主定把他送官查辦!”
這話一出,幾千人冷靜下來,紛紛排隊,去領薯糧吃。
崔太夫人做主:“再煮一千斤山薯、一千斤芋薯給大家伙嘗嘗,余下的薯糧留著做種!”
“崔太夫人,這薯類咋種啊?可有種子?能否教教我們?!”
魏民是紛紛詢問如何種植,求薯種。
而這,正是崔應兩家要的結果。
“諸位稍安勿躁,白竑小哥、以及嶺南陳氏子弟就在此,從今天起,他們會教導大家伙怎么種植高產薯糧!”
“只要薯種,明年才能有,今年是不趕趟了!”
“薯種不急,有人教就好!”腳夫們、小伙計、小工們很高興,他們家境都不好,等學會種植高產薯糧,家里的日子也能過得寬裕點。
起碼青黃不接時,家人不用餓到泛酸水,能有一兩塊薯糧來充饑。
“公子,公子,出事了!”一隊人是策馬趕來這邊,口中喊著:“公子,城外來了一隊報喪隊伍,說是您的同窗康瑢死了!”
這隊人馬是經過挑選的,聲音很有穿透力,吐字清晰,喊話是響徹這片田地。
應子林聞言愣了愣,等那隊人馬跑近后,是怒斥他們:“胡言亂語,康瑢同窗身體極好,我離開東北州時,他還好端端的,怎會突然過世?!”
來報信的應家武師們下馬,跪下,哽咽道:“公子,來報喪的是留守午園的燕總旗、北雄府的周融少爺,日夜兼程趕來的,頭扎著白,帶著筇老先生寫的訃告,假不了。”
“報喪隊伍就在城門口,可守城門的百戶說,燕總旗的姓氏對不上,要細查過后,才能放行……如今報喪隊伍被滯留在東北城門外。公子快去看看吧,再晚,周融少爺怕是就要累病而亡!”
“累病而亡?”應子林似是接受不了自己同窗一死再死的噩耗,身軀踉蹌,差點栽倒在地,得虧被下人扶住,又忙問:“康瑢同窗是怎么突然過世的?好端端的人,怎么就沒了?細說!”
應家武師回道:“稟公子,太詳細的,小的們也不清楚,只知道瑢先生要開倉捐糧,助國朝抗敵,被康理問大人阻攔,又牽扯出一樁理問府上的秘辛,瑢先生為了盡孝,自絕于糧食山上。”
“天爺啊,竟是出了這種事兒?”
“誒呀,應家師傅們,你們咋沒細問清楚?這信報得稀碎的,知其一不知其二的……”
這不是害我們抓心撓肝嗎?
應子林已經掩面哭泣,又忙道:“速速帶我去見報喪隊伍!”
崔山長也道:“帶路!”
畢竟是死了個學子,無論如何,崔山長也要去問問情況。
“應家小子,老身同你一塊去。”崔太夫人還招呼在場的幾千人:“諸位,薯糧珍貴,能否幫老身把挖出來的薯糧,挑進城去?!”
眾人眼睛锃亮,立馬道:“小的們這就挑上薯糧,跟崔太夫人、應公子回城!”
腳夫、伙計、就連家境不錯的城內人,也去搶薯糧,或抬或扛或挑,又浩浩蕩蕩往太周府城去。
想聽八卦,腳程都快了不少。
應子林、崔山長、糜家人、以及混在人群的世家豪強的人,臉色卻很不好,甚至是陰郁。
開私倉、自戕而亡、午園、姓燕之人來報喪,聯到一起,就是個要鬧翻天的事兒。
“應大師傅,你們先趕去城門,替子林照顧報喪隊伍!”應子林生怕他們的速度比城內的世家之人慢,周融等人會被押走,無法將康瑢的事情在城門口鬧開,讓武師們趕去保護。
“是!”應大師傅帶著武師們,往城門口急奔。
得虧他們趕去的快,守城門的宋百戶已經領兵,將周融、燕總旗等人給圍住,要請他們去城門附近的營地里問話。
真要去了營地里,康瑢開私倉而死的事兒,就休想在太周府鬧開了。
因此周融沒動,燕總旗是拿出令牌,高舉著道:“本總旗雖然改了姓,可身份卻是實打實的,沒有假冒大魏武官,以此為借口要把本總旗押走問話者,視為無故謀害朝廷武官,按律,抄家滅族!”
太宗陛下很看重武將,因此在世之時,頒布很多法令來保護武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宋百戶清楚這位燕總旗不可能是細作假冒的,怕自己攔出事來,忙道:“這位同袍,我沒有要緝拿你或者害你的意思,只是此時正是城門口進出的繁忙時候,你們人有些多,且瞧著有些疲累,故而想請你們去我的營地里,歇歇,再問問話而已。”
問話都不用,只要把他們帶去人少的地方,不讓他們把康瑢開私倉而死的事兒,鬧大就成。
可惜,宋百戶,以及宋百戶背后的世家豪強,休想把消息攔住。
“燕總旗、周融少爺,你們再等等,我家公子、太周書院的崔山長、崔太夫人、還有幾千魏民已經趕來,半刻鐘就能到!”應大師傅喊著,是下馬奔來周融身邊,保護著他。
出了應大師傅這些武師以外,還有兩名死士也來了,都在保護周融。
東北城門口附近,已經因著這事兒,圍攏了不少看熱鬧的,聞言,大家伙跟不想走了。
還因著人多,蹲下,喊話:“軍爺,可不能把身份不明的人帶走啊。半刻鐘而已,再等等,應公子就來了!”
宋百戶窩火,怒道:“再敢胡言亂語,軍法處置!”
這話一出,沒人再敢喊話。
可東北城門口這邊的情況卻僵持下來。
足足快兩刻鐘,宋百戶都想用強了,應子林等人終于趕到。
“看見了,看見了,報喪隊伍就在前面!”挑著薯糧的魏民們喊著,聲音里帶著興奮。
誒嘿,這些貴人今天到底要鬧哪樣?
閑著沒事,合伙唱大戲給他們這些窮鬼看?
那他們可得看個全乎!
“周同窗!”應子林看見周融,差點不敢認了,他真是瘦得厲害。
周融舉著訃告,看向應子林,聲音哽咽道:“應學首,康瑢同窗沒了,是為了給國朝開私倉捐糧草,自戕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