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非良臣第453章:誰還沒點格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孤非良臣 >>孤非良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3章:誰還沒點格局

第453章:誰還沒點格局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拾箏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拾箏 | 孤非良臣 
第453章誰還沒點格局_

第453章誰還沒點格局

字體:

第453章誰還沒點格局

“若是前幾年有人告訴我西北那種地方能把日子過好,我是斷斷不信的,可自從沅兒去了之后,我可是實打實的相信了,開荒種地興修水利,這么多要緊的事幾乎是從零開始并且辦的相當漂亮,不得不說沅兒的能力實在不錯。”

“聽說今年西北的糧食都豐收了,往年大半都要靠著客商運糧進去以糧換棉,今年的情況好轉了不少,不僅如此,棉花的產量也增加了這么多,同樣是開荒,區別怎么就那么大呢?”

“西北開荒是找塊肥沃的地方開挖平整除除草堆堆肥養土就好了,我們那里開荒,要砍樹燒草平地養土,還得估摸著不能越界,麻煩事多的很,自然是不一樣的。”

他們的話題全是圍繞著西北開始的,宋沅還是頭一次知道,一群久居大魏南部的皇族子弟對苦寒的西北這么關心。

他們說完,宋煜立馬就把話題引到了宋沅身上:“這些可都是實實在在的經驗,說真的,若非沅兒在樂平種地瓜的時候拉我們一把,只怕我們的糧產也上不去,地瓜雖然是粗糧,但產量真是不錯。”

“我的本意也是為了百姓,小王爺可萬萬別把這門功勞記在我一個人頭上才是。”宋沅謙虛的笑了笑,并不接受他們的恭維。

宋煜卻繼續說道:“我一直相信,再高深的權術都比不上實實在在的政績,你是從基層做起的人,有經驗積累,比那些高坐朝堂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強的多,真要是遇上問題,只有你這樣的人才能解決。”

“久居一隅,目光短淺,哪里能與高坐朝堂的大人物相比?”宋沅謹慎的不行。

宋煜目光玩味:“沅兒如此小心翼翼,我實在不忍心。”

宋沅微笑:不忍心就閉嘴,叭叭叭顯著你了?

“我聽說太原公主請旨移居,要去金城郡落府修衙。”有人突然提了一句。

立馬就有人回答道:“朝廷剛決定在西北種植棉花,太原公主便在西北開了一家紡織坊,并且拿下了兩個郡的棉花紡織權,這可是一筆大生意,直供軍中,利潤十分可觀,這幾年下來積攢了不少家財呢。”

“她無兒無女的,積攢這么多家財有何用?”有人不屑一顧,即便是標榜教養的皇家兒郎,也會有瞧不起女子的人在。

旁人調侃道:“這么多好東西,也不知將來會便宜了誰。”

“這位公主行事作風一向荒唐,就看誰能哄她開心了。”

眼見他們要說混賬話,做東的宋煜及時把話題拉了回來:“西北的棉花讓不少人受利,據我所知,南方小國也曾有過沾染的想法,只是為了維護絲綢的地位,所以不曾松口,如今南方小國定下了改稻為桑的國策,絲綢的地位算是穩固了。”

“絲綢價貴,但受人追捧,便是如今棉花豐收,但絲綢織物仍是權貴豪紳喜歡之物,棉花終究是比不上的。”旁人這樣說了一句,立馬滿臉歉意的看向宋沅:“沅兒可別介意才是。”

宋沅搖搖頭:“這是實話,并無不妥,種植棉花的初衷便不是想讓其與絲綢一爭高低,只是為了解決百姓冬日御寒的問題,權貴追捧絲綢,對于百姓來說是好事,少了權貴哄抬價格,棉花的價格才能下來,棉花便宜了,百姓才能用得起。”

這話說得那人臉上尷尬了一陣,只得笑了笑作罷。

“沅兒不愧是一方主事的官吏,這話說得很識大體啊。”又有人開始吹捧。

宋沅順勢把話接過來:“不敢當,只是在其位謀其職,既然朝廷用我主管西北民政,那我必定事事要以百姓為先才是,否則,便辜負了朝廷的信任。”

“不知沅兒對南方小國改稻為桑的事怎么看?”又是宋煜把話拉了回來。

他一問,所有人就都看向了宋沅,宋沅很認真的想了想:“南方農耕條件不錯,魚米富庶,百姓衣食無憂,追求收益更高的絲綢也是理所應當,改稻為桑對于南方小國增加稅收還是很有好處的,畢竟如今大魏的糧產上來的,已經不太需要每年從南方小國購買大量糧食,他們又不需要儲備太多的糧食,騰出多余的土地來種植桑樹發展紡織,也算是另一條出路。”

“沅兒說的很在理。”宋煜先給予了肯定:“紡織業的稅收比農耕的稅收強得多,一旦南方小國的絲綢產量增多,必定會大量運到大魏,到時候,大魏的真金白銀可就悉數進了南方小國的口袋。”

一群人附和的點頭,一個個面色凝重,無不擺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

宋沅把他們瞧了一遍,反問道:“可是他們也要花錢找大魏買糧食啊,絲綢可不能當飯吃。”

“沅兒可是糊涂了?”有人不屑一顧:“你自己不也說南方魚米富庶,還能缺糧不成?”

宋沅笑道:“現在不缺,往后可不能保證,就說西北種棉花的事吧,剛開始朝廷要畫地種棉,百姓再三反對,可是第一年看見收益后,百姓立刻自發種棉,甚至房前屋后的閑地都不浪費,這才有了西北棉花產量連年提高的局面。

同樣,南方小國現在改稻為桑,即便是劃定了地方,可一旦顯現出可觀的利潤,必有人趨之若鶩,屆時稅收成倍增加,朝廷若是貪圖一時小利,必定會放任不管,過不了三五年,南方糧產就會降低。

而且南方旱澇不定,糧產并不能年年保收,一旦遭遇天災,不朝大魏買糧食朝誰買?再者,想要大力發展紡織,必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一旦從事紡織的工錢超過耕種的收入,又有多少年輕人愿意撿起鋤頭?

農耕是個體力活,少不得青壯年賣力,一旦愿意從事農耕的青壯年減少,糧產必定再低,再肥沃的土地少了精心打理,產量都不會好,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個道理的內核是相通的。”

她語氣平靜的說了一堆,宋煜等人都沒有立刻說話,做慣了安享尊榮的皇族子弟,這種費腦子的話,他們必須花點時間才能消化。

熱門、、、、、、、、、


上一章  |  孤非良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