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非良臣第322章:此人下場不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孤非良臣 >>孤非良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2章:此人下場不好

第322章:此人下場不好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拾箏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拾箏 | 孤非良臣 
_

字體:

“殿下。”安舟時讓侍衛驅馬追上來,苦愁著臉提醒:“八爺可是宋泠?劉妃的兒子?”

他到現在都不是很能分清宋沅兄弟姐妹幾人的關系,所以很謹慎的先問了問。

宋沅點點頭:“是他,先生知道他?”

“殿下別和他打交道,此人下場不好。”安舟時看了看侍衛,不太敢明說。

宋沅明白他的意思,安舟時對他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很了解,雖然因為她的存活改變了很多進程,但有些事可能早就發生了,不是那么輕易被改變的。

“先生覺得,他這么想讓我去是為什么?”宋沅稍稍放慢速度,回頭瞧了一眼,只見那幾人已經上馬,正望著他們。

安舟時眼睛轉了轉:“棉花是好東西,能在西北種出來十分不易,匈奴也是需要冬日御寒的,偏偏匈奴是游牧民族,農耕對他們來說并不現實,他們只能找人買,或許以前能到關外去買,如今西北種了,他們自然也能到西北來買,何況西北的棉花會優先供給給軍中,這里頭可操作的東西多了去。”

安舟時的心眼子也就這么多,說話直接的很,衛晏和兩個侍衛聽得默不作聲,誰也不敢發表看法,宋沅到是笑了起來。

“所以,先生認為他所謂的朋友是匈奴人,找到我頭上來是為了和我談生意。”

安舟時點點頭:“所以,殿下可不能去,去了,成事了,殿下會被拿捏住把柄,和他們就成一伙的了,不成事,能不能平安離開都說不準。”

宋沅笑的更開心了:“先生放心,我心里有數。”

他們繼續趕路,為了避免麻煩,夜里休息時都縮短了時間,進入西海郡后,宋泠的人都沒有襲擾,宋沅也算松了口氣。

他們已經離開宋泠的駐地了,宋泠膽子再大,也不敢跑到別人的地盤鬧事,否則,都不用她開口,自會有人找他的麻煩。

西海郡的情況比酒泉好不了多少,依舊是貧苦交加飽受匈奴侵擾的地方,有了酒泉的經驗,宋沅并未在西海郡耽擱太久,翻了人口冊子盤了庫,又到就近的農田去轉了轉她就動身走了。

秋收后她就要立刻趕回張掖,否則會耽誤很多事,為此接下來的行程十分緊湊,西郡,西平,武威,這三處是主要種植棉花的地方,宋沅一到,便讓郡丞召集當地的紡織商登門會面。

郡內如何分配給這些紡織商棉花地她不管,這里頭有貓膩她也不管,吃點油水不可怕,只要能把事情辦成就行,她的目的,就是與這些紡織商商議將紡織制衣一事下放給百姓婦人,她要替普通百姓爭取一個在漫長冬日也能謀生計的機會。

一次次商談討價還價之后,三郡相繼開始請縫娘來教導婦人制衣一事,時間緊迫,但好在布匹是早已經準備好的,她們只需要按照規定的尺寸將衣服做好就可以了,幾天功夫就能出師。

對衣服的質量宋沅也有要求,明明白白告訴這些紡織商,若軍中查出不合格的衣裳,他們是要承擔責任的,利潤與責任是掛鉤的,一切要求白紙黑字寫的明明白白,當著她的面,這些紡織商就得按下手印,以防抵賴。

做這些事的間隙,她也不忘到田地里走一趟,當一塊塊瞧不見盡頭的棉花地出現在眼前時,宋沅頭一次在這塊荒原上瞧見希望,她甚至開始想象,若這些田地能夠種滿糧食,那百姓的苦難是不是就會少很多。

宋沅還去了趟金城郡,這里是大多數客商能來的最遠的地方,所有運往西北的糧食布匹都要從此經過,為此客商極多,宋沅甚至在大街上聽到了南方口音。

他們耽誤了些日子,如今已經秋收過半,街上都能瞧見拉著地瓜小麥的馬車,這兩樣東西豐收,是運往西北的好東西,產量高價格便便宜些,到了西北也能賣上價。

街上的吃食也多了不少,西北原就有吃面食的習慣,這依托于百年前小麥種植的興盛,只是遭遇了百年廢耕放牧后,小麥在這塊土地上幾乎絕跡,面食也變成了黍子面為主的東西,不僅粗糲難以下咽,做出來的東西也沒辦法精致。

如今小麥盛產,聰明的百姓極快的學會了食用小麥,各種面食相繼出現,黍子面做的東西在市面上已經不太能找到了。

宋沅在街邊吃了碗湯面,勁道的口感她很是喜歡,比在軍中吃到的饅頭湯面適口多了,她想起安舟時做的餃子,當時只覺得新奇,如今卻倍感美味,只可惜安舟時在西平的時候就和他們分開了,他惦記著自己種的棉花,要回去守著才放心。

宋沅在街上逛了兩日才去見了金城郡丞,照例盤了庫之后她就走了。

張掖還有一大堆事等著她呢,她不能多耽誤。

一路快馬返回,秋收已經接近尾聲,各郡都上報了棉花的產量,前去各地核查的周世賢也帶著人回來了,所有的數據他都寫的清清楚楚,每一筆都標注的明明白白。

將各郡上呈的文書與周世賢核查的數目一對比,數據與安舟時預估的產量相差不大,雖說各郡都有幾百斤上千斤的出入,但宋沅并不想過多計較。

她無法要求每一個官吏都兩袖清風,更明白一個能干事的貪官比一個只在乎清廉的無能之輩能值得委以重任,所以她愿意放水讓他們吃點甜頭。

吃到甜頭了,才愿意更加用心。

按照早已經擬定好的計劃,所有的棉花對外都細化成了三六九等,并且廣而告之,讓百姓都知道棉花可以分類賣,以此多多謀利,不至于讓客商欺百姓無知而占了便宜,將供給軍中的棉花和慰民的棉花留下后,棉花置換糧食的事就開始了。

各郡郡丞也不是吃干飯的,分類好的棉花價格各有不同,由著客商驗貨競價,宋沅早已說明她需要多少糧食,若他們有本事多賣些,那是他們的本事,他們可以從中獲利,這無疑給了所有人動力,一個個都萬分上心。

熱門、、、、、、、、、


上一章  |  孤非良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