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非良臣第194章:展示專業知識的時候到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孤非良臣 >>孤非良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4章:展示專業知識的時候到了

第194章:展示專業知識的時候到了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拾箏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拾箏 | 孤非良臣 
_

字體:

他對宋沅十分不滿,卻也沒辦法阻止宋沅回京。

宋沅受召回京,樂平郡丞一職由穆凜兼任,樂平駐軍的事由黃越主管,穆凜也沒什么需要過問的,兼任郡丞一職,對他來說難度不大。

清明祭祖過后,宋沅抵達京兆,依舊是陰雨連綿的日子,她目前還沒有指定官職,為此只能穿著常服入宮,中山王與宋淳早已在宮里等著她了。

內侍撐傘,緊追著宋沅的步伐來到焦華門,中山王與宋淳就在屋檐底下,她快步過去,恭敬見禮。

“父王,大哥。”

看她舉止沉穩了不少,宋淳心情愉悅,臉色也十分和煦,只是中山王仍舊緊繃著臉,看著她的目光里只有嚴厲:“樂平的事處置的如何了?你估計收成如何?”

“都已經交代清楚了,不會耽擱下個月的收割,按照目前結穗的的情況看,不出意外,每畝良田的收成大約在五百斤到六百斤。”宋沅垂著眼,恭敬的讓中山王挑不出任何錯處。

中山王有些失望:“這么少?”

“這一季麥種良莠不齊,產量在五百到六百斤是正常的,這一季麥子收獲時,將那些結穗大且顆粒飽滿的麥子留下用作明年的麥種,那明年的產量就會提高。”宋沅耐心的解釋著。

中山王卻沒有耐心聽她說這些,只冷著臉交代:“三公都在,等下皇上問起,必要再三斟酌之后再答,切莫因著立了小小功勞就得意忘形,還有產量,五六百斤實在太少了。”

聽他的意思,是想讓自己虛報產量?這不是讓她找死嗎?

宋沅遲疑了一番才吭聲:“是,孩兒記住了。”

中山王這才抬腳,由內侍撐傘,父子三人往太華殿過去。

殿里,太康帝與三公早已經等著了,四人安靜的坐著,聽見外頭有了腳步聲,三公這才起身,中山王領著宋淳和宋沅進來,行了禮之后,中山王也被恩準坐下了。

太康帝看著宋沅,見她身上的青澀稚嫩之氣消退了不少,心里一陣欣慰:“樂平的麥子是否結穗了?你估計產量如何?”

果然問了,宋沅抱拳:“回皇上,麥子都已結穗,若是順利,產量當在每畝六百斤左右。”

她沒聽話,這讓中山王十分不滿,再看太康帝等人的臉色,也很是失望,這樣低的產量,實在辜負他們的期望。

“這一季麥種是從客商手里買來的,雖在南方種植多年,但是南北水土差異大,自古就有北枳南橘的例子,所以產量降低也是沒辦法避免的,而且,在耕種期間,司農官吏發現,南方種植小麥多年,卻并未對麥種進行有效的篩選,客商不事農耕,對其中的關竅也不知,這才造成了麥子的產量不高。”

太康帝細細聽完就問:“這么說,你們找到解決的法子了?”

“是,這一季麥子的收成雖然低,但只需將其中穗大顆粒飽滿的麥子留下,當做明年的種子,那一季季篩選下來,產量自然會越來越高。”他愿意聽,宋沅說的也就更加詳細:“而且,山地里的小麥長勢略有欠缺,臣等細細商議了一番,覺得小麥對地勢水土都有要求,所以,山地不應該再種植小麥,而應該考慮其他,這樣,才能保證樂平的農耕收成不單一。”

她把從安舟時那里學到的東西簡化了一下講出來,已經足夠讓太康帝等人思考一陣子了,他們不懂農耕一事,但宋沅講的非常有道理,并沒有反駁的地方,中山王雖然不滿宋沅的發言,但他也沒糊涂到去拆自己兒子的臺。

“農耕一事急不得,揠苗助長的事不能做,既然你們有了應對的法子,那便按照你們的法子去辦。”太康帝特意看向中山王:“樂平就是田畝政策的試金石,你覺得呢,王爺?”

中山王趕忙應聲:“皇上說的對。”

他認同自己,太康帝也就不搭理他了,繼續看著宋沅:“你們在樂平分田租地,都遇到了哪些麻煩?”

宋沅老實交代:“樂平富紳繩之以法之后,冒出了些富戶反對分田租地一事,他們名下都有足夠的田產,擔心百姓都去承租田地后無人再愿意為他們勞作,所以衙門協調,他們若是愿意可以將田地也租出去,不必如其他良田一起承租十年就歸百姓所有,但是稅收得他們自己承擔,他們也答應了。

另外,便是百姓不愿意聽從衙門指導,想要按照祖宗經驗來耕種,在決定分田租地時,衙門就已經召集所有司農官吏商議,細說了遵照衙門指導的重要性,各級司農官吏又與里長溝通,這個問題也很快得到了解決,在耕種時,衙門組織司農官吏親自指導,手把手教導百姓如何播種施肥,以免百姓自專。”

“這么說,你們就遇到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百姓不配合,一個是百姓不會耕種。”太康帝明白這兩個問題涉及的事有多瑣碎,要想更正百姓耕種的習慣,可不是輕易能夠做到的,總有些犟種一意孤行,覺得做官的人只會紙上談兵。

宋沅默認,司徒也就說話:“可見若是將樂平的模式推廣開來,這兩個問題也是最難解決的,權貴富紳總不能全部鏟除,況且這些人之下尚有富戶和商戶,誰家還沒幾畝良田,這都是靠著佃戶耕種的,若是讓百姓自己租田耕種,他們的田地就荒了下來,到時候利益受損的人一多,只怕會生民變,再者,雖說各地都有司農的官吏,但多為官宦子弟,這些人雖是司農,只怕連麥苗和野草都分不清,要想讓他們教導百姓,首先就得教導他們,恐怕這也不是一日兩日可以做到的。”

司徒的話很實在,宋沅也沒反駁,僅僅是交導樂平的司農官吏,安舟時就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下地也都帶著,全靠一日日貓在地里長出的見識,即便是這樣,他們現在也不足以獨當一面。

太康帝沉思不語,其他人也都不吭聲了。

“皇上。”宋沅抓住機會把懷里的書拿了出來:“這是樂平指導耕種的先生所著的《農耕筆記》,詳細講述了農耕一事,這是第一稿,請皇上過目。”

熱門、、、、、、、、、


上一章  |  孤非良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