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佑明第七百二十五章 太子去南都,儒臣去緬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佑明 >>萬歷佑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二十五章 太子去南都,儒臣去緬甸

第七百二十五章 太子去南都,儒臣去緬甸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楓渡清江 | 萬歷佑明 


西苑勤政殿。

“他真是這么說的?”

朱翊鈞在從張敬修這里知道了陳遇文的話后,就問了這么一句。

“是的,陛下。”

“這個陳遇文明顯很有信心,認為天下人絕對寧肯相信他們制造出的謠言,而不會相信真相。”

錦衣衛左都督張敬修這時回道。

朱翊鈞在這時說道:“他倒是沒說錯,立嫡立賢這種討論一旦出現,那就不會輕易的消失,畢竟別有用心的人不會讓其輕易消失!”

“但與其費盡心血的向天下一些人證明太子賢與不賢,還不如繼續挖那些只想做守舊地主們的根!”

“總之,朝廷不必把精力浪費在這上面!當有定力,繼續為富國惠民乃至統一全球文明的大業而努力!”

朱翊鈞接著又說了一句。

“陛下此言極是。”

“只是可恨,一些小人一直想把陛下和朝臣拉到內部傾軋的事上來!”

“好像不在內部搞點事,他們就不舒坦一樣。”

“如同當年,臣與先太師以及時任本兵譚公整頓北兵,本是欲文武齊心、強兵實邊,結果總是被引以為是在結黨奪權。”

“現在,他們見陛下與東宮父子和諧,也不舒服,儼然國家內部非得有父子相殘、兄弟鬩墻的戲才可。”

“最近臣就聽聞,有人在和二皇子身邊的人接觸,明顯就有想把讓朝廷內部尤其是皇室內部先亂起來的意思。”

“總之,他們熱衷于內斗,且如果不挑起一些內斗就不舒服一樣。”

戚繼光這時附和了起來。

而朱翊鈞如今的確已經不只一個皇子,其中楊妃所生二皇子也已十四歲,也配了老師。

所以,戚繼光提到的有人接觸二皇子的事也是難以避免會發生的事。

朱翊鈞聽后也道:“這樣的事在天家難以避免,但正如戚卿所言,很多心思奸邪之人,依舊愛把陰謀陽謀往內斗的事上引,哪怕本朝有嫡長子,哪怕朕也早就從天下之愿立了嫡長子為太子,但還是有‘立嫡不如立賢’這樣的言論出現。”

說著,朱翊鈞就又道:“但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慎重處置,時刻保持清醒。”

隨后,朱翊鈞便吩咐說:“無論天下一些人信與不信,陳遇文等污蔑太子的真相還是要公之于眾,然后將涉案之人明正典刑,為太子澄清真相,同時,太子去南京監國的事,也要繼續進行,東宮衛率兵馬要選好,朕可不希望到時候出現有人敢謀害儲君的事。”

樞密使李成梁和刑部尚書王用汲皆在這時站出來拱手稱是。

于是,陳遇文等接下來都被斬了首。

連薛宗業也因為對儲君不忠不告知此事而被處決。

同時,太子涉嫌去青樓的事的真相也被公之于眾。

在這之后,朱翊鈞也正式下詔讓太子去南都監國。

這一天。

正是萬歷二十六年,柳吐淺綠之時。

“父皇!”

“母后!”

“兒臣走了。”

朱常浛含淚拜別了朱翊鈞和杜皇后。

朱翊鈞則道:“去吧,本朝雖權在北都,但財富卻大半在南都,是得有個人去看著管著;你是將來的天子,應該先從熟悉如何管理財政開始,尤其是學著去應對南方那些縉紳商賈,以免將來不知道怎么應對。”

“是!”

“兒臣謹記!”

太子答應了一聲。

皇后也在這時兩眼閃著晶瑩淚花,道:“記得多來信,也別因為事多就忘記吃飯,南方雖比北方暖,但濕冷起來的時候也夠人受,要記得添衣。”

“記住了。”

太子再次點了點頭,然后就離開了紫禁城。

朱翊鈞看著漸漸離開的太子,心里倒是有些不舍,但也有些期許,期待自己這樣做能讓大明將來更好,哪怕自己將來真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依舊能在太子的治理下變得更好。

皇后則有些不舍和擔憂。

因為按照傳統的就藩制度,從來都是沒有太子身份的其他皇子出京的。

太子一直是留在京師的。

但現在卻不一樣了。

反而是太子要出京,不和天子同在一城,別的皇子倒是繼續待在京師。

所以,皇后還是有些擔心別的皇子會借此機會在皇帝面前邀寵,進而讓太子地位不穩。

“朕知道你在擔心什么。”

“但你放心,他如果真的能讓南方那些富可敵國者對他服服帖帖,朕就算想廢只怕也廢不了。”

朱翊鈞看出了皇后的隱憂,也就在這時候如此說了起來。

朱翊鈞這么說后,皇后眉目舒展開來,笑道:“臣妾知道!”

朱翊鈞則攬住了她的肩膀,看著遠方的紅日,沒有多說什么。

太子這時也側臉看著遠方的紅日,面色沉靜。

“朱先生,你說,我去了南都后會不會很快就被召回來?”

而沒一會兒。

太子倒是問了現在被安排成為他的老師且隨他一起去南方的朱國禎。

朱國禎回道:“回殿下,這應該是有可能的,但眼下也只能走一步再看一步,對于殿下而言,現在要做的就只能是對陛下要絕對的忠貞,要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態。”

太子聽后點了點頭:“我明白!我本不在乎這個,但只是我這個身份,由不得我不在乎這個,畢竟我若不在將來為天下之主,恐在將來活不得。若只是一庶子還好,無非去海外而已。”

“殿下也不必憂慮的太遠,真是那種情況,以大明現在對外統一文明速度,將來或許最多就是被囚禁于一海外孤島,而得勢者已沒必要真的泯滅人倫,做出相煎何急的事來,使自己也損些德名。”

朱國禎這時說道。

太子頷首:“所以,對我自己而言,也得繼續支持這一項對外一統文明的大業,不然,難免將來不是皇室內斗就是百姓備受傾軋。”

讓太子去南都監國的事,雖然是朱翊鈞提出來的,也很得執政公卿們支持。

但朝中也的確有很多大臣對此持有不同的意見。

畢竟這太子監國意味著給太子很大的權力。

誰也不能確定,太子會不會就因此拉攏到更多的勢力,進而有提前即位的想法,乃至不惜篡位?

“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這是《左傳》里的話。

而中華上千年來,很多人都信這個話,知道權力不能給別人。

而朱翊鈞現在偏偏就這樣做了,按照傳統人士的思維,他這是在做了一件大錯事!

所以,會有大臣們反對。

國子監祭酒朱賡就悍然以非言官的身份而上疏反對此事,且言道:“陛下不怕會有人將要仿效唐肅宗當年在靈武做的舊事嗎?!”

歷史上,崇禎末年,給事中光時亨也是用同樣的話,反駁了讓太子監國南京的提議,且也因這句話,成功讓崇禎放棄了讓太子監國南京的打算。

朱翊鈞則在收到朱賡的奏疏后,就對戚繼光等執政說道:“這個朱賡,是完全沒有領會到朕這樣做的意圖!”

“陛下息怒!”

“他這依舊是目光局限于只求內部安穩而導致的,在他看來,保證皇位將來正常承接,才是最重要的,在他看來,這方面不能有絲毫隱患才是最重要的!”

“而他這樣想其實可以理解。”

“請陛下不必與之計較,若嚴懲,反讓許多愚蠢之輩,只覺得陛下不明,以臣之見,可稍微懲處一下擅干言路之罪即可。”

戚繼光這時笑著說道。

朱翊鈞頷首:“他的擔憂,朕知道,無非就是怕將來太子直接在南京稱帝,就算按照最壞的這種情況來講,將來太子在南邊稱帝,來個南北分治,朕就不相信,他南方就真的能分裂的了!若真分裂的了,早分裂了!將他貶去海外,貶去之前,你見見他,跟他聊聊此事。”

戚繼光拱手稱是。

接下來,戚繼光也就真的在官邸見了朱賡。

“元輔!”

朱賡見了戚繼光后就拱手行禮喚了一聲。

戚繼光先開口問著朱賡:“對你明升暗貶,去緬甸任布政使的旨,收到了吧?”

朱賡點頭:“收到了。”

“對此是否有怨?“

戚繼光問道。

朱賡則回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下僚不敢有怨。”

戚繼光道:“那就是有怨!”

“只是不敢而已。”

“新禮都推行這么多年了,也鼓勵天下人敢談心中所思,事君以誠很多年了,但你們還是不愿直言!”

“你所奏的事,所提到的擔憂,倒也沒有不對,所以陛下沒有就你所言的內容不對而懲辦你,但你明顯不知道的是,相比于擔心太子得南方巨族擁護,陛下更擔心的是,將來太子即位后而被南方巨族操控!”

“你自己家就是南方顯宦之家,你或許身在此山中不知此理,也或許是揣著明白裝糊涂,但無論如何,你去外面歷練歷練總是好的。”

朱賡聽后拱手稱是,接著又道:“但元輔,下僚有一事不解。”

“講來!”

“元輔等執政,為何不能讓陛下與民同安,一味追求官利,而不惜令大量儒士漂零于海外?”(本章完)


上一章  |  萬歷佑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