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佑明第七百一十五章 改革考試制度,不再獨尊儒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佑明 >>萬歷佑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一十五章 改革考試制度,不再獨尊儒學

第七百一十五章 改革考試制度,不再獨尊儒學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楓渡清江 | 萬歷佑明 


德川家康在如此感嘆的時候,麻貴所率明軍則在休整多日后,繼續向京都御所方向挺進。

京都御所自然是天皇所在地。

日本也一直以自己為天下,而也有自己的皇。

朱翊鈞自然是不允許倭人這么封閉的,而將自己所生存的區域認為是整個天下,更不允許,日本這塊地方還有另外的皇族存在。

所以,朱翊鈞以禮乃國之大防為名,早就要求麻貴不能留一個倭人皇族性命。

麻貴作為朱翊鈞的親信大將自然也不折不扣地執行了朱翊鈞的決議,在奪取京都后,就讓京都地方血流成河,沒有留下任何一皇族之人。

天皇更是被押回國,等著被處死。

而麻貴在占領京都后,則繼續往江戶方向挺進。

隨著德川家康麾下的大名紛紛敗退,德川氏內部的主和派漸漸占據了上風。

尤其是在酒井忠次和酒井家次等主戰派被伊達政宗聯合德川家康本人殺害后,德川家康就正式讓伊達政宗為使者,來跪見了麻貴,且請求麻貴看在為使眾多生靈免遭涂炭的份上,接受他們的談判,先停止征討。

麻貴同意了伊達政宗的請求,且向朱翊鈞上本,稟報了此事。

因為朱翊鈞早已授予他可以相機決斷的權力,且明確告訴他,如果德川氏等大名愿意以和平談判的方式接受大明的統治,則接受他們進行和平談判。

無論如何。

大明的普通士兵也是人。

因為按照新禮,能不讓士兵去拼命送死,自然是不能讓士兵去拼命送死的。

更何況,大明也希望日本真的因為戰爭而人口銳減的太厲害。

當下大明無論在科技還是人口上,對日本都是絕對的優勢。

大明征討日本為的是擴大對日貿易市場的規模,能讓日本給大明帶來更多的利益,而不是真的要完全消滅日本土人,尤其是日本貴族,只是要消滅日本本土的文明,實現文明的統一。

“只要他們肯接受漢化,接受大明的統治,就可以接受他們的談判。”

朱翊鈞在收到麻貴的章奏后就做出了這樣的諭示。

王錫爵因而奏道:“接受這兩點,不僅僅是嘴上接受了這么簡單,意味著要獻出全部土地,獻出全部附屬家臣和奴隸,從此只能做一富家翁,這對他們而言,只怕難以接受。”

“不接受就只能殺掉!”

朱翊鈞沉著臉說了一句,就道:“本朝憑本事奪來的土地,只能給有功者!”

“至于他們的家臣和奴隸,之所以要獻出來,是要證明,他們已經不再是貴族;既然他們連貴族都不是,有什么資格擁有奴隸?”

“就這么給他麻貴發御批。”

朱翊鈞說后就出了殿外,看向了外面。

王錫爵等這里則拱手稱是。

“兩京鐵路建造的事進行的如何?”

朱翊鈞接著問起了兩京之間鐵路建造的事。

王錫爵回道:“已經開始建造,大量原河道上的纖夫漕工,變成了造鐵路的民夫,但現在有個問題是,下苦力的民夫,我們雖然不缺,但很缺技術精湛的工人,畢竟鐵路從鋼鐵冶煉到鍛造、再到鋪設等,皆需要有足夠多的技藝精湛者參與,不是說,抬幾根鐵塊就能變成鐵路。”

王錫爵說著就又道:“所以,陛下,臣等認為,應該繼續加大力度建設新學堂,培養工匠。”

“是得多建設一些培養技術人才的學堂。”

“大明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只是需要會做官的人才,而是大量需要各類技術人才,甚至還要有新的篩選人才的機制!”

“科舉制只是作為選官的考試制度,選不出所有的人才。”

“所以在人才的考選上,要徹底改革一番,以適應新時代的變化!”

朱翊鈞突然說出了要建立新考試制度的看法。

在王錫爵一旁的沈鯉先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翊鈞回頭看了沈鯉一眼,然后笑道:

“應當選官歸選官,選人才歸選才!”

“事實上,從科舉制度出現開始,就把這兩者混淆了。”

“在科舉制度建立之初,帝王與其說是選人才,不如說是通過科舉把控人才。”

“所以才有了唐太宗那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我們現在應該把科舉留著作為選官的考試,而另立一種考試制度,作為考選認定某項人才的制度。”

“這樣人才可以去參加科舉當官,也可以不參加科舉直接去獲得相應職事。”

朱翊鈞這時說后就看向李成梁、王錫爵、沈鯉等人:“諸卿以為如何?”

“請陛下明示。”

眾隨扈公卿這時回了一句。

“簡單!”

朱翊鈞回了一句,就道:“科舉只保留會試和殿試且與吏部的考選合并,會試錄取的就可以做官,殿試結束后依舊授予進士身份。”

“而鄉試改為高等學堂統一考試,可簡稱為高考。”

“所有合格通過高考考試者,皆授舉人身份,舉人可以直接做官,也可以不做官而直接在社會上謀職。”

“而院試改為中等學堂統一考試,可簡稱為中考。”

“所有合格通過中考考試者,皆授生員,生員可以直接進入高等學堂,在將來通過高考獲得舉人身份。”

“縣試則便為初等學堂統一考試,可簡稱為初考,所有合格通過初考考試者,皆授童生。”

“童生可以直接進入中等學堂,在將來通過中考獲得生員身份。”

“舉人、生員、童生以后只是一種學歷,不再是功名,只代表他在不同層級的通識知識與部分專業知識上是合格的。”

“當然,國家現在財力充沛,而為鼓勵天下子民向學,依舊會給生員以上的士子發放津貼。”

“所有學堂,無論舊式學堂如國子監、各府縣學這些,還是新式學堂如大明工業學堂、大明礦業學堂,皆按照實際情況,劃分等級。”

“社學皆為初等學堂,且教學內容要統一變成和興明書院初等班的教材一樣!皆要從舊式教育變成新式教育。”

“另外,再興辦一批中等學堂,教學內容要統一變成和興明書院中等班的教材一樣。”

“高等學堂按情況來分,像普遍的官辦書院這種學生什么各科知識都培養的,便為普通高等學堂,大明礦業學堂等只培養一類知識的,便為職業高等學堂。”

“但兩京國子監與一干研發為主的新式學堂如大明研究院,則要變成大學堂,專門作為舉人讀書之所,主要培養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

朱翊鈞說著就到:“就以這個藍圖來做。”

“陛下,這樣做的話,恐需要增加許多教師,尤其是非儒學類教師。”

“故臣認為,應該先增設一批師范類學堂比較好,高等學堂和大學堂都得有。”

王錫爵這時奏道。

朱翊鈞點頭:“這的確應該是第一步,先多設一批師范類學堂。”

王錫爵等拱手稱是。

“陛下!”

“以愚臣之見,今年的鄉試就應改為高考,而開始分科考試,以前考八股文章者,依舊可以考八股文章,而其他新學堂的畢業生則可以考另外科目的考試。”

“這樣就可以先讓一批有專長的學生成為舉人,而可以激勵天下人,專一技之長也。”

沈鯉這時說道。

朱翊鈞聽后道:“沈卿提醒了朕,這高考初期是應該分科,就分成文理兩科。”

“文科考經學、文學、算學、史學、地理等關乎治人與治國學科,理科也考文學、算學,但還其他則只需考格物、化學等與研究自然存在之理的學科。”

“是!”

“另外,武試就取消了吧。”

“以后軍籍子弟可以通過各軍事學堂的入伍生考試成為軍官。”

“而軍籍子弟包括平民子弟,也可以通過先報名入伍當兵立功的方式成為軍官,其中,平民子弟還可以通過立功或為國犧牲的方式使全家加入軍籍!”

“當然,這樣改后,舉人名額要擴招,根據各個大學堂的需要來定舉人名額,怎么也得上萬吧?”

朱翊鈞說著就看向了王錫爵等人。

負責內政的王錫爵回道:“陛下圣明,這樣一來,怎么也得上萬!”

“畢竟國朝人口眾多,這些年來,所建的新式學堂也多,只是這樣一來,將來恐怕隨著舉人急劇增加,朝廷無財力再進行補貼。”

朱翊鈞點頭:“那就好,補貼的事不必擔心,若干年后,實在是承擔不起,可以取消的,朕就不相信取消了舉人補貼,天下人就不愿意考舉人了。”

“陛下說的是!”

朱翊鈞改革考試制度的旨意下達后,自然是舉國震驚的。

其他人還好,許多儒士對此是難以接受的。

因為這意味著皇帝是真的不再獨尊儒術,連舉人都可以不是儒生,而是擁有別的專長的人!

在旨意明詔發布的當天,就有大儒錢一本來到南都,帶著自己的一眾忠實信徒與學生,跪在了行宮外,喊道:“請陛下勿棄儒學獨尊地位!”

(本章完)


上一章  |  萬歷佑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