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佑明第七百一十一章 長崎太香,潞王不想回中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佑明 >>萬歷佑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一十一章 長崎太香,潞王不想回中土

第七百一十一章 長崎太香,潞王不想回中土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楓渡清江 | 萬歷佑明 


李成梁這么說后就看向了王錫爵和沈鯉等人。

沈鯉這時沉思了一會兒后,就先說道:“照樞相的意思,將來這日本西面部分,應由朝廷中央直接統治!東面部分,則劃分成若干藩國,藩國之間,還要保證諸藩親疏不同。”

“這樣,就能使得整個日本雖然將來會為漢土,但政權依舊處于分裂狀態。”

“后世之君,將來若要削藩也容易,或不削藩,因為統治成本高要棄土、進行戰略收縮,也能保證這日本很難統一,進而能讓后面想有所作為的繼任之君,能更方面的繼續攻略此地!”

沈鯉說到這里就看向李成梁:“可是如此?”

李成梁頷首。

王錫爵這里也點了點頭,說道:“日本島嶼太多,又太狹長,朝廷直接統治全部地方,以現在的條件,的確難以做到!”

“而要想將來在征服這里后,將其全部消化,怎么也得數代人,現在的確只能部分歸流部分羈縻!”

“沒錯!”

“譬如,嶺南雖在秦時就被統一入中華,但徹底歸流還是在兩宋。”

“西南如今才開始大規模歸流!”

“對一地兵戎之勝,往往只是開始,徹底消化一地為漢土,且真正實現有效統治,往往需要很長時間。”

“昔日交趾布政司被棄,原因就在于過于急切,強行歸流,以至于叛亂難弭、味同雞肋。”

李成梁跟著闡述了幾句,又道:

“日本也是一樣,雖說一衣帶水,但在戚家駙馬爺研究那種的無線電出現之前,內外交通要實現的代價還是太大!”

“所以,現在只派大軍進行征伐,倒是沒有問題,無非是一錘子的買賣而已;但要在當地永駐官軍,設置流官,就很難及時知其變故。”

“尤其是江戶以東!”

“因為交通太長之故,派去的流官遲早都會也變成土官。”

“與其這樣,還不如仿太祖,在這樣的邊遠之地,既封塞王,也設流官,使其互相制衡。”

“這樣朝廷即便政令一時不能速達,也能避免其做大。”

“何況,還有西面部分的朝廷所駐大軍時刻看著。”

沈鯉跟著說道。

李成梁點頭,且指了一下地圖上后世日本關東地區茨城的位置:“這常陸國就在江戶以東,有田五百余萬畝,如今該國藩主是不愿意接受我大明統治的強硬派,正好我大軍正在征討德川氏,也就完全可以在拿下江戶,直接將常陸國變成我大明衛國。”

王錫爵聽后于這時說道:“我贊成!”

沈鯉點頭:“我也一樣。”

“我沒意見,無非是常陸國變成衛國,倭國大名變成我皇明藩王。”

“只是衛王畢竟是第一個于海外就藩的藩王,既然要確保就藩順利,且能在將來吸引其他宗藩愿意去海外就藩,那衛藩地區當經營的好才是,故當慎重選擇衛王就藩地的督撫官。”

吏部尚書王遴這時跟著說道。

“自然,我推薦讓搢伯(邢玠)總督衛王就藩地。”

李成梁這時說了一句。

“搢伯任過東瀛巡撫,熟悉東邊諸夷,是能勝任。”

而其他公卿也都表示贊同。

李成梁因此便道:“既如此,就奏于陛下。”

朱翊鈞在得知這個方案后,就道:“那就封衛于該地,改常陸國為大明本州布政司開平府,令邢玠總督本州,曉諭征討德川氏的麻貴部大軍,讓他們務必將倭寇干凈,便于衛王就藩,而衛王可待海上季風合適時,先去東瀛暫駐,然后再去常陸國就藩。”

“遵旨!”

現在的大明官軍正在統帥麻貴率領下于本州高歌猛進,勢若破竹,且在萬歷二十四年的冬季進抵到京都附近。

京都的天皇為之惶恐,忙派人送降書于麻貴,表示自己無意稱皇,也無意允許德川立幕府。

麻貴則直接下令斬殺了來使。

因為朱翊鈞已明確下旨給他,對于倭國皇族必須消滅干凈,以向天下人證明,這世界只能有一個皇。

所以,麻貴也就沒有要接受天皇投降之意的意思。

在麻貴統兵進攻倭國京都期間,衛王也在拜別朱翊鈞后,正式登船,出海往東瀛而來。

由于大明現在經常有船只往來于東瀛與寧波之間,所以基本上出海去日本沒有什么風險。

所以,衛王也就順利到達了東瀛,且在東瀛見到了被圈禁在這里的原潞王朱翊镠。

“陛下的意思,只要你肯寫一封悔過書,就可以讓你回去。”

衛王還向朱翊镠轉達了朱翊鈞的話。

朱翊镠則道:“我不寫,我也不想回去,這里這么繁華,漢化的倭人也很恭順,比中土舒坦多了。”

衛王這時也立在臨街閣樓上,看向熱鬧繁華的長崎城,因見這里人流如織、皆著漢家衣裳,更有店鋪密集成云,處處皆見漢家文字,而雖是天寒時間,猶見粉紅嬌娃于各處青樓畫舫內輕舞紅袖以攬人,也就跟著說道:“這里的確看上去沒那么荒蕪蕭索,竟大似江南!”

“是吧?”

“所以,我干嘛要回去,還不如在這里老老實實被關到死。”

朱翊镠說著就躺在了榻上,一邊讓倭女給自己敲腿,一邊閉著眼聞著這倭女身上的淡淡體香,而不一會兒就鼾聲如雷。

作為隆慶和李氏的次子,他和歷史上的萬歷性格倒是有些類似,挺喜歡擺爛的。

衛王見此也就沒再勸,只也在長崎暫時待了下來,而等麻貴大軍征伐的消息。

麻貴現在已率領大軍進至京都兵庫地區。

整個京都的統治層更加驚慌不已。

自豐臣秀吉所率聯軍被大明所率聯軍打得大敗后,德川家康因提前爆發的關原合戰而成為了真正的幕府,但豐臣家族的勢力倒也沒有完全被消滅。

整個日本依舊處于四分五裂的時代。

不過,因為德川家康剛剛結束關原合戰,還沒來得及分化外遷效忠豐臣家族的大名。

所以,京都一帶的實權依舊在豐臣家族手里。

同樣。

如今大明征討德川氏,不僅僅要消滅德川氏,還有順道消滅豐臣氏的勢力。

理由是豐臣氏本就屬于大明的敵對勢力。

從豐臣秀吉被朱翊鈞下旨為謀逆者開始,豐臣家族已經是大明的敵人。

萬歷二十四年東,十月。

明軍這邊就進抵到了姬路城,且用上百門火炮攻下了姬路城外城。

被賜姓豐臣的木下家丁被迫開本丸城門也就是內城請降。

而明軍在占領姬路城后,倒沒有急著發動進攻,去大阪城。

因為天氣太冷,且大軍已是人困馬乏,后勤也需要重新補給,便只在姬路城休整,且派人招降豐臣家族。

而握有京都地區統治實權的豐臣家族,還不知道天皇已經秘密請降。

他們只在收到明軍勸降的消息后,而才開始為要不要投降而激烈討論著。

但最終豐臣家族沒有選擇投降,因為他們的實際掌權者淺井茶茶知道自己一旦投降,自己三歲的兒子豐臣秀賴肯定會性命不保。

所以,淺井茶茶要求一干大臣必須護住大阪,而不得投降。

恰巧,如今的豐臣家族也已是文臣做主,武將反而居其次,而文臣們素來是講究唯君命是從的,也就使得豐臣家族在大明王師到來時,還在企圖負隅頑抗。

不過,豐臣家族也知道明軍實力強大,也沒打算孤軍奮戰。

所以,淺井茶茶還是聽從了大臣們的建議,以豐臣秀賴的名義,要求德川家康派兵增援京都大阪。

但德川家康拒絕了豐臣秀賴的要求。

原因是德川家康自己所在的江戶地區也在遭受明軍水師的襲擾,他怕援兵一派,就導致明軍會重點進攻自己江戶地區。

而且。

德川家康現在還有些想借明軍之手消滅豐臣家族勢力,而利于自己將來更好的通過外諂明國內除主戰派的方式,繼續坐擁倭國半壁河山。

所以,德川家康選擇了拒絕,甚至還依舊在背地里給明國示好說,他拒絕了豐臣秀賴的增援要求,以證自己沒有打算和明國為敵的心思。

因為德川家康表現的非常茍,麻貴也就選擇執行樞密院給他的先滅豐臣家族再滅德川氏這一套方案,而只下令讓沈有容率水師繼續襲擾炮轟江戶一帶海域,最多試探性登陸,而不必強行登陸江戶。

不過,這也給了德川家康一種好像明軍也不是特別強,自己真能通過茍的方式,再將來繼續做日本實際統治者的錯覺。

但京都這邊,臣服于豐臣家族的許多大名可沒有這種錯覺,即明軍也不是特別強的錯覺。

他們已經被明軍打得屁股尿流,而不停的向大阪方告急。

有如木下家丁這些大名已經選擇了投降。

在麻貴率大軍于姬路城休整期間,衛王則結束了渡海來了松山。

但衛王一到松山,兩側民房內突然沖出大量著漢衣的倭人,持起太刀就朝衛王殺來。

衛王當場嚇得臉色煞白如涂漆。

“護駕!”

“護駕!”

(本章完)


上一章  |  萬歷佑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