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佑明第六百八十章 毀夷文,燒夷書,要求同文同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佑明 >>萬歷佑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八十章 毀夷文,燒夷書,要求同文同風

第六百八十章 毀夷文,燒夷書,要求同文同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楓渡清江 | 萬歷佑明 


朱翊鈞準了王錫爵所請。

大明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即由國家開啟工業革命,那文明的擴張是在所難免的。

這就意味著大明是需要更多的本族人口被移出去,才利于整個統治階級通過工業化汲取更多利益。

所以,東瀛這邊,巡撫楊鎬在收到旨令后,對移風易俗的事也執行的更加嚴格,為此不惜冒著暑熱,去巡視各地,監督地方官僚加快對新辟地區移風易俗。

李如柏也在戚金派來更多明兵后,徹底剿滅了嚴島町的叛亂武士,且在進入嚴島町后,就開始奉命親自帶人搜集這里的倭文書籍與碑帖這些,然后集中起來予以燒毀。

“全部燒掉,砸掉!要徹底去除東夷之風!”

李如柏為此,也一邊親自搜檢著各處廟宇書堂,一邊喝令著。

接著,他還嚴令當地大小商鋪都要改為漢名,當地倭人要學習大明官話,換穿漢家衣裳,不從者自然是格殺勿論。

而沒多久,整個嚴島町至少明面上已經與內地沒什么區別,處處留有文字的地方都是漢字,來來往往的人如果不仔細看身高體態與聽其言,也只以為都是漢人。

同時,嚴島町的良田也被重新清丈,分給立功的大明官兵。

李如柏充軍東瀛初期認識的隊長江世功,也因為靠李如柏幫助而立功分得了嚴島町的三十畝永業田,替其種地的倭人農奴,和他重新簽訂了租佃契書,而正式從武士農奴成為了他的佃戶。

江世功本人也從普通軍戶搖身一變,成為了在這里擁有三十畝良田的小地主。

除了江世功外,其他立功或戰死受傷的明軍將士都分得了,新辟之地——嚴島町的良田,而一個個都因為軍功授田成為了地主。

因靠軍功可以授得田地,明軍們的確很敢戰,也都不怕死,甚至在被做了政治工作后,巴不得戰死沙場,畢竟這既會有很大的榮譽,也能讓自己后人得到更多的田地。

而也因為軍功授田,整個嚴島町一下子就基本上都成了漢人軍戶的土地。

有受傷而不得不退伍的明軍官兵,甚至驅趕走了自己所分田地上的倭人農奴,而自己耕種,儼然要長居于此,踏踏實實做當地的自耕小地主。

至于被趕走的倭人農奴,倒也不是沒人管,而是被安排為礦工,或者被遷移走。

另外,不久后,嚴島町也正式被改名陳縉鎮。

與前面的花云城一樣。

按照萬歷二十年頒布的圣旨規定,為進一步強化教化,新辟之地的地名除非是漢人耳熟能詳的,否則,皆讓戶部請以忠烈之士重新命名。

而陳縉是最近的寧夏叛亂中英勇戰死的大明百戶。

故如今被戶部請旨作為了嚴島町地區的新地名。

嚴島町在被改名陳縉鎮后,大明也任命了新的鎮級文官,負責對該地的人口和土地進行管理。

大明現在不缺做官的人,也不缺可以進行基層田畝清查和人口管理的官員。

畢竟有興明書院、大明執政學堂、財政學堂等一系列官學學校。

要不然,陳縉鎮也不可能在這么快的時間內實現清丈田畝和分田的工作。

事實上,在大明確定滅倭后,就已經在有計劃的將更多培養出來的技術型士子,派去日本新辟之地為官。

每天都有一批又一批的船載來許多漢人士子來這里做事,也就不缺各類基層管理人材。

而與此同時,國內還在加緊擴招和培養各類人才。

有管理經驗的各地作坊工人領頭以及民間各工社頭目,會被朝廷以各種優厚條件選進各大學校進行培訓,培訓后就外派為官。

生員以上的士子也會被各種優厚條件招進各大官辦學校進行培訓,培訓后也會被直接外派為官。

軍籍子弟更不用說,是直接進行五年制免費教育,免費教育一結束,就準備被分派到各高等學堂進行培養,一畢業也準備被外派為官。

反正就是,軍隊在前面開辟疆土,后續負責管理這些疆土的官員就能立即補上來。

清丈田畝的清丈田畝的,清查人口的清查人口,辦實務的辦實務。

一時間,陳縉鎮這些新辟之地的許多無業倭人也被清查了出來,而被統一分派去挖礦,或者移于呂宋、緬甸去挖礦開荒,不愿意去的一些浪人,則就地處死。

不過,大多數倭人還是很配合的,尤其是倭人百姓。

他們對于被安排去挖礦或者移民去呂宋、緬甸沒有什么抵觸心理,只要大明給他們吃的穿的,別讓他們餓死凍死就行。

而大明偏偏現在最不缺的就是糧食和衣料。

糧食不必說,新辟之田在漢人的耕作下,豐收的很,新作物也推廣的很有成效。

衣料的產量更是井噴似的增長,畢竟蒸汽紡車已經出現,導致棉紗產量大幅度提高,也因此,織工染工的需求量反而增加,棉田的需求量也反而增加,連新辟之地都開始有官府在未分的田開辦官辦棉田或者開設官辦織染廠。

因為產業升級帶來的問題被大明朝廷在向外轉移,所以在國內,蒸汽工業帶來的問題也就很快得以解決,大明內部依舊沒有什么大的矛盾。

只是。

由于朱翊鈞準了王錫爵所請,開始整頓風月場所,禁止本國女子賣身,倒是在國內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風波。

原因無他。

雖然賣身的本國女子都有各自被迫的理由,什么被丈夫父母賣來強逼的,什么實在是走投無路之類,但的確也有不少漢家女子中,是因為好逸惡勞才主動進入這個行當的。

再加上商品經濟興起后,笑貧不笑娼已經是社會普遍現象,而如今,在風月場所做皮肉生意又很容易賺錢且也容易傍得豪紳富商乃至頂級權貴,所以也就有不惜以進入此行當做名妓花魁為志的女子。

更有女子在靠聲色得志后就不愿意再輕易嫁人的。

雖說這也不過是個人選擇,但大明朝廷自然更在乎的是整個統治階層的利益,而如今既然需要更多漢家人口,來進行文明的擴張,增加自己統治階層的利益,那自然就會不允許這些什么名妓花魁之類的漢家女子,在靠達官貴人們的捧場而闊綽后,就不生育子女。

所以,凡有漢家女子在賣身的青樓都被陸續查抄。

這也就使得這些靠聲色娛人的漢家女子非常不滿。

同時,也讓許多權貴官紳感到不滿。

畢竟青樓很多都是他們名下的產業,而他們也是風月場所的主要消費者,也更喜歡同胞女性以聲色娛樂自己。

因為在這個漢女比夷女更貴的時代,前者以聲色娛樂自己自然更能彰顯自己的身份,甚至最好是出身不錯的漢女,最好是什么女子官學畢業的學生什么的。

這一天。

京師一叫回春閣的青樓,花魁盛繯就因此對恭順侯吳繼爵說道:“侯爺,現在朝廷不準漢家女賣身,連教坊司都出錢把官妓嫁了,所以,您也收了我吧?”

“我不能收你!”

吳繼爵很是果決地回了一句。

盛繯聽后當即淚如雨下,隨即就爬出了窗外,來到了七層高的樓外面:“侯爺既然要負奴家,奴家只能去死!”

“我每次見你,都是給了你錢的,哪里算負了你?”

“你實在想嫁人,大可找個老實小子,何必找我呢,我又老又沒什么心力了,來這里不過是放松放松。”

吳繼爵不由得問了起來。

盛繯聽后更加傷心,然后一躍而下,摔死在了大街上。

而一時,像盛繯一樣自縊的名妓花魁倒有好幾個,有許多言官便因此上本,請朝廷撤回禁止本族女子賣身的旨令。

禮部尚書沈一貫這天也在御前對朱翊鈞說道:“陛下,目前光兩京尋短見的風塵女子已有十余名,故民間有言,這樣做有傷仁道。”(本章完)


上一章  |  萬歷佑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