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佑明第六百零七章 選妃新制度,要入宮考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佑明 >>萬歷佑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零七章 選妃新制度,要入宮考試

第六百零七章 選妃新制度,要入宮考試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楓渡清江 | 萬歷佑明 


時值萬歷十九年夏。

馬尼拉晴空萬里。

列滿了城外港口大道的棕櫚樹,蓊蓊郁郁,很是壯觀。

而大道兩邊,還站滿了正搖曳著曼妙身子的女孩。

這些女孩都是從其他島嶼用一匹廉價棉布買來的土人女孩,大多不過十五六歲。

而買他們的是呂宋總督府下轄的教坊司。

朱翊鈞在開發東灜時就已下旨準予教化區的督撫自設教坊司官衙。

這樣做為的是便于解決在外游子的精神需求,而避免他們因為陷入思鄉的情緒太深,而無心于推行王化的事業。

現在這些呂宋教坊司的土人女孩被派來這里,自然也是朝廷想給遷來呂宋的漢人留下一個這里很不錯的印象,而避免這些漢人還沒下船就因為看見這里林多田少,太過落后,而鬧著要回去,乃至釀成事變。

所以,李進忠一隨船進港就看見大道旁的這些女孩在跳舞,而且都只穿著薄薄的肚兜,淺淺的遮一下羞處。

這讓李進忠還沒下船就喜歡上了這里,自覺一股熱血上涌,而恨不得現在就跳下船,游到岸上去。

尤其是在看見那些女孩笑靨如花的樣子時。

李進忠不得不承認,他有種進入溫柔鄉的感覺。

李進忠的同伴和其他漢人則也在這時心花怒放,在船靠岸后,一個個不用船上的官軍趕,就主動下了船,來到了案上,然后兩眼都盯著那些女孩看。

而這些漢人一下船,就被官員引導著往總督府走去,而準備接受登記和進一步的消毒處理。

李進忠則在同這些移來這里的漢人一起沿著港口大道去大明呂宋總督府時,而看見一處臨海的最高處,已經有一高大的鄧子龍雕像矗立在紅日下。

這讓李進忠心里頓覺這一幕神圣起來,而忽然意識到自己是來這里建功立業的。

其他漢人也都目光灼灼地看了過來,沒再盯著那些搖曳舞姿的女孩。

一東一西,立在兩處高地上的陳璘和鄧子龍雕像,皆很宏偉,足足有十來丈高。

兩雕像皆是按劍披甲而立于海邊,銅鈴一樣的眼睛睜得圓圓的,而平視著海平面,即便是遠觀,也讓人感到威武不凡。

奉旨來處理遺留在這里的西夷書籍和各類儀器資料的大明外籍官員利瑪竇也隨李進忠乘坐的這艘船來到了這里。

他也在這時看見了這兩高大雕像,而不由得對他的同行者萬鴻儒說:

“他們的雕塑也不遜于我們,且另有一番神韻,更讓我驚嘆的是,他們竟真的強大到把呂宋直接變成了自己的領地,還組織起這么大規模的移民運動。”

“這是因為他們本就有許多厲害的知識,他們的文明程度似乎高于我們,我們應該盡快借用他們的知識,讓我們歐羅巴也統一起來,進而像他們一樣強大!”

萬鴻儒這時說道。

利瑪竇說:“我聽聞他們有一部書叫《永樂大典》,里面輯錄了大量知識,可惜我們無權去觀看,不然能大大助益我西方!而我現在卻只能為他大明皇帝與一些明國官員一起翻譯數學知識。”

“再找機會吧。”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里無疑也將成為漢土。”

“以后來這里的人將會同我們去明國一樣,不得不學習他們的漢文,讀他們的經文,穿他們的衣服。”

萬鴻儒說道。

利瑪竇聽后頷首。

呂宋現在的確正在一步步變成漢土。

李進忠如愿以償的成為了礦工,而開始替大明在呂宋挖起礦來。

呂宋富含銅礦和金礦,尤其是銅礦可開采量比大明豐富的多,畢竟大明的開采量在歷經上千年開采后已經嚴重短缺,以致于影響國民經濟中的貨幣交易。

由于來呂宋挖礦的工錢都給的很高,所以,李進忠沒多久就用工錢在當地買了十畝田,而買了來自朝鮮、日本、爪哇這些地方的土人為農奴,替自己耕作。

為了提高自己的耕田產量,李進忠還不得不聘請了一位在這里的漢人老農做自己的莊頭,給自己管理農莊,順便傳授這些農奴如何提高耕作技術。

而也因此沒幾年,李進忠就有了更多的積蓄,開始能夠從官府手里承包礦山,組織礦工去開采新礦。

當然,這是后話。

在李進忠這些人南下時,孫英這些正值豆蔻之年的妙齡女孩則正去往京師。

因為皇帝陛下下詔增選三十六昭儀的旨意已經下達到各處,而正火熱招選中。

而如今的朱翊鈞已經深得民眾愛戴,再加上不少宮女通過寫信與家人交流的方式,也讓民眾知道如今入宮也并沒有那么可怕,如果自家女孩不能成為妃嬪,也能成為宮中女官,最差也能申請出宮,所以,民眾們現在對皇帝選妃也就不那么排斥,反而非常積極的響應,而想將自己最優秀的女兒送進宮,想博一下出身。

當孫英和一眾少女來到京師,看見巍峨的紫禁城聳立在自己面前時,皆忍不住抬頭矚目,打量著這一方朱紅墻漢白玉臺階組成的莊嚴世界,且好奇在這重重宮闕里的天子到底是怎樣的人物。

孫英對朱翊鈞是大致有些了解的,知道當今天子不到三十歲,雖屢施仁政,但狠辣起來也真正令人想一想都能心生寒意。

同孫英一樣,其他來到宮里的女孩皆對朱翊鈞有些耳聞,知道當今天子恩威難測,而也都在接下來只看著朱墻白臺不敢言語,但眸里也都充滿了神往之色。

在這些少女入宮的這一天,朱翊鈞也來到了皇極門的宮墻上,打量著這些女孩。

他看著這些大多在后世相當于才上初中的女孩在太監的帶領下,朝自己視野下走來時,心中燃起的倒不是生理上的欲望,而是好奇這些人會在接下來的宮廷生活中成長為什么樣的人。

他是希望這些女孩入宮后能學到點什么的,無論是將來做他的女人,還是出宮嫁人,都能代表新時代是最好的。

要知道,一個人是否能足夠成熟,母親的影響是很大的。

許多杰出的人物,能夠為國為民立下功勛,都與其母親善于教導分不開,更有妻賢夫禍少一說。

雖然不能把一個國家的興衰只怪罪于女性,但也不能把一個國家的興衰不與女性掛鉤,畢竟女性也是這個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女孩的入宮考試結果一出來,就讓皇后拿給朕看看。”

朱翊鈞因而在這時對司禮監掌印太監黃勛吩咐了一聲。

黃勛拱手稱是。

現在的選妃制度與之前不同。

因朱翊鈞是借著選妃的名義給宮廷擴充職事人員,所以重點已經不是挑揀容貌與體態,而是甄別受教育水平和覺悟以及智慧,也就設置了入宮考試制度。

即這些宮女在經過基本的家底調查與容貌篩選后,會在進宮時再做一個身體檢查,除非是有身體疾病,基本上不會被淘汰,然后就會直接先進行一次入宮考試,而定出名次,優秀者會由皇帝直接安排地位與職事。

入宮考試是孫英等女孩意料不到的,關鍵是她們的父母也大多不重視對她們的教育。

按照舊禮,女子無才便是德。

所以,只有略微開明一點的家庭,才會讓自家女孩認識些字,讀一些書,而真正到開明到讓自家女孩讀各類助益于開拓視野與智慧書籍的家庭自然更少。

但可以肯定的是,越是開明的家庭,其家主更有可能是新禮的真正支持者。

朱翊鈞通過這種方式其實也是在篩選她們背后的家族。

因為入宮考試其實考的是一些簡單的數學題和一些簡單的地理學常識和歷史常識,另外就是詩詞歌賦策論各寫一遍。

孫英倒是考的還不錯,因為她兄長孫定安就對她傳授過數學與地理、史學等知識,也普及過現今的新禮,所以,她考試起來倒也游刃有余。

但那些明面上支持新禮但內心其實還是排斥新禮、奉行弱民舊禮的家族所出身的女孩,則在見到試卷時頗為頭疼。

倒也不是她們笨,而是她們除非是主動接觸,不然以她們的家庭環境,是很難接觸到這些知識的。

因為有過于守舊的家庭出身的女孩甚至連字都不會寫,就像《紅樓夢》里王熙鳳要寫幾個賬單,在看見賈寶玉時還要賈寶玉幫忙寫一樣。

與孫英同一批入宮的女孩余白露雖來自人杰地靈的江南,就對眼前的考卷感到頭疼。

她倒也不是沒受過教育。

父親是府學訓導的她也是被開過蒙的,但她所受的教育則是女四書這樣的教育,所以讓她列舉歷史上的貞孝烈女,她可以說的頭頭是道,但現在遇到這些算學題和常識題,她則感到很為難,且也無法接受朝廷要拿這些知識考她們。

她更擔心的是,自己要這第一關就要被淘汰,也就靈機一動,當場站起身來,來到監考的女官黃敏這里,跪下說:

“夫人容稟!這樣的考卷,民女實在是難以作答,且民女也斗膽認為,朝廷既要選妃,當以無才重德為上,豈有以詩詞歌賦文章等考我等閨閣中人才學的理?”

(本章完)


上一章  |  萬歷佑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