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佑明第五百九十六章 賜恩海瑞,執政學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佑明 >>萬歷佑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九十六章 賜恩海瑞,執政學堂

第五百九十六章 賜恩海瑞,執政學堂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楓渡清江 | 萬歷佑明 


因朱翊鈞為推行新禮而刻意出錢讓有司大力宣傳民族影響的緣故,常來拜訪的鄧子龍也就不只海瑞一人。

尤其是,在如今永免天下徭役的善政頒布后,愿意來拜見鄧子龍的官紳賢達更是如過江之鯽。

所以,在鄧子龍去世后,來送別鄧子龍的士民更是擠滿了南昌城,乃至長江邊更是有大小見不到頭尾的江船,掛起了白燈籠。

海瑞在離開南昌時,看見了這一幕,也記下了這一幕,且主動將這歸功于朱翊鈞,言無當今天子之善治,便無今日老將軍安詳而去,萬人送別之盛況。

而海瑞在回鄉途中,一路看到的俱是小民安寧的場景。

尤其是,他在看見許多還因為交不起丁銀而主動服力役的人,相繼在排隊回鄉后,更是熱淚盈眶。

只是在回鄉祭祖后,海瑞突然又心情落落寡歡起來。

“父親怎的又不快樂了?”

海佑突然問著海瑞。

海瑞道:“你哪里知道我的心思!”

“兒子是不知道,但父親可以告訴兒子。”

海佑說道。

海瑞則道:“為父雖然秉持父志母愿,為國為民拼盡了一生心血,也靠著圣天子在朝,做了幾件面前對得起社稷蒼生的事,但是卻未能為母親請得一座牌坊,現在也不能請了,畢竟按照新禮,寡婦守節不能旌表,只是不阻止,以免落下不仁而使有人家為德而逼寡婦守節乃至殉節之嫌,故也就只能帶走此遺憾,將來去九泉之下,向亡母好好解釋了。”

海佑聽后沒再說話。

“圣旨到!”

而這時,外面突然傳來了洪亮的喊聲。

海家的人忙開了中門,擺了香案。

海瑞也由海家家人攙扶著來了中庭,開始于香案前聽旨。

“敕曰: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傅海瑞于國有功,于民有德,追而思之,令堂培養之功不能不旌表,故賜令堂‘良母培子’之牌坊一座,有司按旨按制速造。”

廣東巡撫戴耀這時從中門走了來,而宣讀了旨意,然后親自扶起了海瑞,笑著說:“內閣的急遞圣旨一到,晚輩拆閱后就不敢怠慢,忙親自來了閣老府上宣旨,閣老承恩還鄉,如今又得賜皇恩而孝敬高堂,真正可謂君臣佳話矣!”

海瑞這時已淚灑布衫,道:“不曾想,天子會這么知我海瑞!”

海瑞接下來也就更加賣力地寫起宦海見聞錄來,以至于勞累過度,而在見聞錄寫完,其母親牌坊建造好不到一個月后就溘然長逝。

朱翊鈞在相繼知道了鄧子龍和海瑞的訃告后,也沒多說什么,只下旨讓禮部按例賜祭與追封追贈外,再又就是下旨輟朝五日了。

倒也不是朱翊鈞對此不在意。

而是,他知道他已經即位近二十年,因此,許多在嘉靖朝的老臣都開始陸續調零的事,是難以避免的事。

他現在更需要的是趕緊培養新的干臣。

為此,朱翊鈞在決定永免天下徭役后,特地來了大明執政學堂。

這里是大明帝國現如今培養高級官員的搖籃。

朱翊鈞想通過大明執政學堂將來都是一群什么樣的官僚在執政。

雖然大明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帝國。

但誰都清楚,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是需要全國數萬名官僚來執行皇帝的圣意的。

很多時候,這數萬名官僚也會影響皇帝的圣意。

尤其是作為官僚集團頂層的執政官僚。

所以,看大明的未來,是需要看大明未來的執政官僚情況的。

朱翊鈞在來到大明執政學堂后,就先問起了這里的學員們如何看待永免徭役的事。

不少自然是歌頌這一項新政的。

倒是郭正域這時站了出來,拱手說:“啟奏陛下,眼下永免徭役,雖是曠古之大善政,但有一不足之處,便是使天下官宦之家覺得,貴賤之不同還是未能體現,官宦之家與庶民俱免徭役,則官宦貴在何處?”

“另外,庶民一旦俱免徭役,則讓官宦更加難以蓄奴,而現有之奴則也恐多想出府為民。”

“再有只怕陛下內廷也會因此要大減原進宮自閹為奴的,除非是真為名為利的。”

郭正域說后,朱翊鈞沉默了一會兒。

大量惠民,是會影響他這個皇帝的人上人生活不假。

畢竟他這個皇帝是帝國最大的地主和統治者,其實也算是最大的奴隸主,因為他的奴婢也是最多的。

所以,他解放百姓,遲早會影響他身為奴隸主的生活。

畢竟奴隸主可以大量使用奴婢的基礎就是百姓普通生活不好,那是因為,大部分百姓的生活質量很低,乃至活得比奴隸還不如的話,才會有人愿意做奴隸。

所以,眼下免徭役惠民的確影響了朱翊鈞這個皇帝作為人上人的生活。

底下的權貴官宦們的人上人生活也會受影響。

所以,郭正域提出的問題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永免徭役雖然讓各個階層得了利,但也讓許多奴隸主心態重的人會不習慣這種制度帶來的奴隸減少的問題。

“以你之見,這善政倒是錯了,不該讓百姓太自由?”

朱翊鈞問道。

郭正域忙道:“陛下容稟,臣并非這樣覺得,臣只是認為,貴賤要有體現,哪怕百姓當更為自由,也當有比百姓更自由之貴族,蓋因天下綱常人倫總得有上下之分,否則誰肯為君為臣?”

“卿以為當以何人為貴,乃至如何體現其貴?”

朱翊鈞點了點頭,他知道他現在的大明還不能消除等級,很可能在他這世消除不了等級,而他能做到的,也只能讓老百姓被當人看,也就在這時問道。

郭正域回道:“臣認為自然是讀書者貴,其貴當在非奪人命而不能殺,非謀逆通敵而不能殺,即便殺也當不宜用大辟,而當只賜死全體面。”

朱翊鈞聽后未答,只去了這些人的寢室看了起來,還時不時地翻了翻。

一不小心,朱翊鈞就翻到了一本書,寫的是《薊國公傳》,也就笑道:“竟有人開始為薊國公立傳,這是誰寫的?”

這時,沒人應答。

朱翊鈞則問管這里的葉向高:“這是誰的書案?”

“回陛下,是新科榜眼吳道南的。”

葉向高回道。

這時,吳道南走了過來,忙道:“回陛下,臣并未寫過這書。”

朱翊鈞聽后覺得不對勁,忙翻閱了起來,結果翻閱一看,全是記載的戚繼光的黑材料,什么克扣軍餉買千金姬行賄張居正,派兩千鳥銃手護送張居正還鄉,給其造三十六抬大轎,使邊軍抬之,什么和譚綸共演房中術。

“你們在執政學堂就看這個?”

朱翊鈞突然問了吳道南一句。

(本章完)


上一章  |  萬歷佑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