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佑明第三百五十三章 勒石紀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佑明 >>萬歷佑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三章 勒石紀功

第三百五十三章 勒石紀功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楓渡清江 | 萬歷佑明 


李如松看著這一幕,神色振奮,且嘴角微揚起來。

“難怪家父要吾向薊國公學兵法,向青藤先生學韜略,這坐鎮后方,排兵布陣,尋機搞把大的,是要比沖鋒陷陣,砍殺梟首更來勁!”

“這緬夷達貢城看上去頗為富足,糧倉都這么多座,連大金塔都不少。”李如松還在這時立馬于達貢大金塔下,對監軍兼紀功御史楊鎬,說起了自己此時的內心感受。

“如公所言,本以為緬甸真是蠻荒之地,結果不到緬南不知道,他們竟然這么多金玉珠寶,光是按例交公的都已經不少。”

“更關鍵的是,在這緬夷南邊,良田沃野竟也不少!”

“不過,以鄙人之見,我們在這里既然不能久待,那就只能先毀其秧苗,把尸骸投進水井里,田全部撒上石灰,另外,帶不走的糧食全部燒掉,當地文冊全部銷毀,金塔金像的金粉掛掉,只帶黃金回國!”楊鎬這時意氣風發地附和了起來,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李如松聽后瞅了楊鎬一眼,他覺得自己已經夠狠了,卻沒想到這些文官比自己還狠,然后就忙對自己隨軍的弟弟李如柏與查大受等吩咐說:“照楊御史的意思辦!”

“是!”李如松吩咐后就問著楊鎬:“按理,楊御史作為進士出身,不出海隨軍立功,在朝也能做官,為何也跟我們武夫一樣,冒著客死他鄉的風險,來這里建功立業?”

“怎么,你們武將能出海立功,我們文臣就不能?”楊鎬笑著反問道。李如松笑道:“楊御史知道吾不是這個意思,只是沒想到楊御史這么有膽魄,愿意冒此風險,按理你們文臣若能守禮立德就能仕途顯達!若敢博直名,沒準更快!即便陛下如今重功,而公又非多年不第的諸生孝廉,也沒必要來緬甸立功,畢竟出海征伐九死一生啊!”

“你說的沒錯,按理是這樣的,但我是同進士出身,名次不高,如果不來緬甸,起步只能是知縣,但因朝廷明詔為鼓勵士子出海為國效命,準新科進士報請出海,而出海授官起步就是御史或主事這類京官,無疑我若來緬甸,自然可以直接從御史或主事做起。”

“何況,我楊鎬與他們不同,按理,同進士出身要想仕途顯達,在國內只能立德守禮且博直名,可我更愿意立功!”

“因為他們忠的是禮,而我忠的是國,在我看來,在國內即便再崇禮也沒用,哪怕自己真的立德立言成功,最終也是把張家的田變成李家的田,把王家的產業變成劉家的產業;根本不能增天下之財;”

“所以,我寧戰死在這里,也不在國內以博直名,哪怕將來死后無名,乃至落得個兵敗生死呢,也比空談性理強。”楊鎬呵呵一笑后,就對李如松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李如松聽后就言道:“看來楊風憲是重實務的,這在士大夫中,著實少見。”楊鎬道:“天子圣明有雅量,且承太師之教未起茍且之意而廢其功,乃至尊其重實學之言,所以,尊重實際的人會越來越多的!”

“楊風憲說的沒錯!不然,哪里有今日你我血洗蠻夷的痛快!”李如松說后就道:“吾想立京觀于此,且勒石刻字,以記此事,不知楊風憲可愿撰文?”

“此為酬壯志豪情而揚名立萬之事,豈會不愿?”

“比在國內博一些虛名有意思!”楊鎬笑著說道。

“那好!本帥這就去吩咐他們這樣做。”李如松笑著說道。接下來,李如松就真的在達貢城筑造京觀,且勒石刻字,而所刻的則是紀念他代大明天子攻下達貢、盡除夷腥的功德文章,文章則由楊鎬書寫。

李如松對此十分滿意,而覺得自己也總算做了和霍去病、竇憲一樣了不起的事。

楊鎬也是一樣,且在完工后,看著自己的文章笑著對李如松說道:“這比會試中第后看自己的文章還要痛快!”

“這應是朝中諸公不能體驗到的快感。”李如松也笑著回了一句。然后,李如松就看向了北邊,對楊鎬言道:“吾已令馬世龍率一營親軍衛和楊寰所部遼鎮兵馬與查大受所率綠營,沿著江邊平原北上,直逼阿瓦,見糧就燒,見苗就踏,見衙就屠,見文就毀,見堤就炸。”楊鎬點首,笑道:“如此說來,明年緬夷別說入侵我大明,想重建統治都難。無疑滅緬會更容易。”

“正是!”馬世龍、楊寰和查大受的確率部奉李如松命令在繼續北上掃蕩。

因為這個時代世界市場中心是大明,所以,緬甸的都城設在北邊阿瓦,即后世的曼德勒附近,為的是方便控制去大明的貿易路線。

所以,緬夷人口也基本上集中在阿瓦附近的沿江平原。明軍進展的很快,尤其是查大受的綠營,最是積極。

雖然他們餉銀最低,但這個時代的女真夷丁那就是廉價勞動力,對于他們自己而言,大明朝廷給的餉銀已經比他們原來的酋主給得太多了,何況本不是農耕民族的他們,也的確更看得起搶掠農耕民族的財產。

所以,查大受的綠營最先到達阿瓦附近,殺的緬夷也最多,尤其是緬夷貴族和官員。

因為普通百姓大多在鄉野,而比較分散,且又善于借助對地形的熟悉隱藏起來,但貴族們多是在城鎮里,且四體不勤,不知山川,也就更容易被明軍抓獲屠戮。

可以說,明軍突然攻入緬甸大后方,就是這個時代的精準戰略打擊,專門消滅緬甸內部的統治基礎。

“斬!”莽應里在東吁的叔父莽瑞魯等一百多名貴族官員,這一天,就被查大受的綠營夷丁全部押到江邊,在查大受一聲令下后等候處斬。

唰!唰!唰!這些莽氏貴族與官員盡皆被斬首,血淥淥的人頭如下湯餃子一般滾落進江里。

與此同時,他們囤積的糧食和本國文字藏書也在這時被集中點燃,映紅了半邊天。

“你說什么?!”

“南部有明人兵馬出現?”莽應里也在這之后不久得知了李如松等明軍突然抄他后路的消息,而因驚愕地站起身來。

“是的,臣不敢瞞王上,達貢已失守,三王子和五王子他們皆被梟首!”

“他們這些明人的鐵騎很快,一人數騎,如風一樣,現在已經到了東吁!”

“而且,他們的火炮火器也很厲害,我們嘗試著集中兵馬去收復失去的城池,結果被他們的火器打得大敗。”莽應里的將軍帕和回道。

莽應里聽后喃喃道:“怎么會這樣,明軍怎么就到了我們后方?!”


上一章  |  萬歷佑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