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佑明第一百五十章 愿為陛下盡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佑明 >>萬歷佑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章 愿為陛下盡謀

第一百五十章 愿為陛下盡謀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楓渡清江 | 萬歷佑明 


“父親說的是,張世兄也在信里這么說:諸公卿于新建官邸議事的時候,張世兄等幾個就算是有心要勸江陵停止改制,也是話到嘴邊難以說出來,倒也不只是怕不合江陵本意,而不能再立于朝中周旋,更因為王陽城一攪合,再加上潘新昌、方嘉魚這些人一配合,坐實了要是不夠社稷蒼生只為權貴官紳私利就不是君子而是虛偽小人,也就皆不敢明言不當繼續改制;而只能打著替江陵身后事考慮的名義,說這事只能請江陵獨斷。”

徐瑛說著又道:“包括您與江陵求和,親自勸他乞休這事,當王陽城說一旦聽您的就是跟您一樣目中無天子,一下子,也就沒人敢勸江陵聽您的了,連張世兄自己也不得不說您做的也的確不夠妥當。”

徐階突然把手里的拐杖丟了出去。

徐瑛見此忙跪在了地上:“父親息怒!”

“程朱之學當廢!”

徐階突然說了四個字。

接著,徐階又道:“這也是我為什么要扶持新道學的道理!我看重的不是他強民的觀念,而是他暗含的虛君之理念!”

“我江南豪紳走到如今這一步,君臣大義已是我們不能安身立命的最大阻礙!”

“畢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我江南官紳雖不是匹夫,但所據之利也不會就不被惦記!而唯一能奪走我們利的人,就是能占著君臣大義名分的天子!”

“但父親,真要是照著泰州學派那幫人的觀點來,讓人人為友,家里的婢仆、佃農豈不是也要有體面了?”

徐瑛這時忍不住問道。

徐階喟然一嘆:“你說的自然是有道理的,所以心學也是需要引導的;何心隱、李贄這些人,為父也不喜歡,也巴不得張居正真殺了他們,只是不能明面上這么說而已;總之,被朝廷誅殺的何心隱是最利于我們的。”

“只可惜,這張江陵竟技高一籌,沒有誅殺他,還讓他招供了許多大儒名士,也讓這些大儒名士被抓進了詔獄里,這讓我們怎么引導?”

“乃至,現在心學的大儒有提出什么新觀念,我們根本無法知曉。”

徐瑛聽后點首,然后問道:“父親,程朱之學真的當廢嗎?”

徐階一愣,隨即笑了笑:“為父剛才失態了。”

接著,徐階就在徐瑛的攙扶下站起身來,道:“程朱之學當不當廢,是為父說了不算的;得看天下肉食者還需不需要他來牧民。”

“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我們還是離不了他的,畢竟君臣父子,也是我們宗族得以維系安穩的根本,如今看來,我們還是需要承認朱子那句‘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的;”

“所以,為父剛才不能那么說,只是,道學不能只止步于程朱!若能把道學引導得,只強調父子不強調君臣就好了。”

徐階說著就看向了還掛在廳堂內的一副張居正送給他的字:“現在只希望,他江陵不要有取消優免而令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的心思,否則。”

“否則什么?”

徐瑛問道。

徐階沒有回答。

“取消優免?”

文華殿西室。

在張居正向朱翊鈞奏稟了他和執政公卿們議定的若接下來要繼續改制要改的制后,朱翊鈞就確認性地問了一句。

“是的,陛下,巡視地方歸來的馬閣老、申閣老皆認為,若改此制,還是可為的。”

張居正這時回道。

朱翊鈞點首:“既然是兩閣老巡視地方這么久,親自聽取士情民言,而提出的一致建言,倒說明是可行的。”

說著,朱翊鈞就又問:“其他執政公卿是怎么看的?”

張居正道:“皆無異議。”

朱翊鈞聽后一愣,笑著問道:“是嗎?”

“回陛下,大明眼下眾正盈朝,公卿皆為公忠體國者,而皆心存茍利社稷蒼生之心,故即便取消官紳與宗室優免,會苦官紳與宗室,但知道是為國朝能長治久安,也都愿意損利而存義。”

張居正回道。

朱翊鈞沒有質疑,只拍了拍膝蓋:“如此甚好,先生薦人得力!”

“臣慚愧。”

張居正拱手回了一句。

“既然公卿等無異議,而兩閣老巡視地方歸來,也一致認為此新政可行,且為社稷長治久安計,先生便擇機上奏推行此策吧,到時候還得先生辛苦一番。”

朱翊鈞說了一句。

“愿為陛下盡謀!”

張居正回道。

朱翊鈞微微一笑,沒再多言。

不過,接下來,張居正也沒急著就亮明態度,以自己有意要取消優免的名義,來執行天子欲要推行優免的改制新政。

因為張居正盡管已經明確知道,代表整個官僚政體的朝中公卿,因為種種原因而選擇了支持他一切決定,但張居正還得考慮一下軍隊的態度。

畢竟是取消優免。

宗室還好說。

如今宗室自內遷后早已沒有兵權。

而且,取消優免,又不是收回其賜田,問題也不大,而如果,再配同一些允許中下層宗室自謀出路,甚至給其一定的參政機會,只怕是會一點反對聲音也聽不見。

唯獨,掌控了話語權又是奠定整個大明官僚集團基礎的官紳階層,才是取消優免中最難對付的。

因為對這些官紳勢力龐大,下替朝廷管著縣以下的基層民眾,上是整個官僚集團的組成基礎。

而取消優免,相當于對他們再加征一次稅。

對于這些有產者而已,動其利益,就跟要他命一樣仇恨動他的利益之人。

官紳中,肯定會有不滿的人,利用手中的權勢生事。

不過,取消優免到底也不是傷及官紳根本,沒有像海瑞歷史上在南直做的那樣,強逼官紳把兼并強占的田地吐出來分給小民,也沒直接打土豪分田地。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官紳們倒也不會為取消優免損一些利而就要造反。

畢竟前面的朝代也不是沒有過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的朝代。

但最讓人擔心的是,則是統軍的大將也對此不滿,而和對此同樣不滿的官紳們聯合起來,以清君側的名義,逼皇帝妥協。

所以,張居正需要確認一下軍隊的意見。

只要軍隊沒事,官紳生事注定也掀不起大浪。

大明現在握有重兵的主要是戚繼光和李成梁。

前者掌控南兵,基本上有分量的南兵將領皆是其舊部。

后者是北兵中實力最強的遼東鐵騎統帥。

好在,張居正對這倆人都有薦舉之恩,彼此又都處于相互競爭與制衡的關系,因而只要取消優免后能給南兵和北兵都允諾一些好處,也不是不會支持取消優免。

就像之前的清丈田畝,若不是張居正主動以重視武備的名義,將國帑開支向軍方傾斜,也不會使得清丈可以在邊鎮順利進行。

只是至于如何確認軍方的意見,張居正還在考慮中,朱翊鈞也知道張居正還在考慮。

因為他才是大明的最高軍事統帥,張居正是不能直接見戚繼光和李成梁的,乃至私下交流都算忌諱,尤其是在天子已大婚以后。

主少國疑時還好說,畢竟張是顧命大臣。

但現在,就算朱翊鈞自己不介意,別的人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想法。

而取消優免的新政也就因此一直未定,事就這么拖著,不知不覺就拖到了萬歷八年二月十八日這一天。

張居正還沒掌握到軍方的意見。

朱翊鈞也沒收到來自戚繼光等人的密奏。

不過,這一天,卻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即朱翊鈞舉行耕籍禮的日子。

(本章完)


上一章  |  萬歷佑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