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鴻樓第三零五章 嬪妃們的選擇(兩章合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驚鴻樓 >>驚鴻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零五章 嬪妃們的選擇(兩章合一)

第三零五章 嬪妃們的選擇(兩章合一)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25日  作者:姚穎怡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姚穎怡 | 驚鴻樓 
小葵說的是白志遠。

秀姑的眼中有了一絲暖意:“我看著長大的孩子能差嗎?”

左小艾撇嘴:“你說吹吧。”

秀姑怒視:“至少長得比你家那兩個好看!”

左小艾:我回去就把白云和黑土掐死!

何苒看著她們斗嘴,嘴邊一直掛著微笑,如果時間可以靜止,姐妹們不會老,不會死,那該多好。

那一日,大家喝著酒,吵著架,不知是誰先唱起歌來,接著大家一起唱,鬧到深夜。

次日,左小艾回了真定,小葵回了順德府,杜惠也回了保定,何苒拉著秀姑的手:“要不你就留下吧。”

秀姑和其他人不一樣,她要南下,而南邊還是新帝的天下。

秀姑望著何苒,眼中隱有不舍,她清楚自己的年齡,這一去,不知還能不能再見到大當家。

年輕的大當家啊,真好啊。

那日何苒帶她進了內室,何苒一語便說出她身上的幾處傷疤,其中有兩處傷疤的位置就連女兒白蝶都不知道,但大當家不但知道,而且記得,因為這是她們一起戰斗留下的印記。

那一刻,秀姑信了,眼前這個和她外孫差不多年紀的小姑娘,就是她們的大當家。

難怪小葵說,只要她見到大當家也就明白了。

所有在別人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放在大當家身上都會理所當然。

她們的大當家,本就不是普通人,她是從天而降的仙女,她本就是一個奇跡。

“大當家,我要回去,杜惠要回保定重建驚鴻樓,我也要在金陵重新建起驚鴻樓,一年不行就兩年三年,大當家,您放心,為了驚鴻樓,我也要活著。”

何苒伸出拳頭,朝著她的肩膀上輕輕擂了一拳,宛若當年。

送走秀姑,何苒在李錦繡的陪同下進了后宮,她沒有先去看望昭王,而是讓人把那些宮妃帶了過來。

嬪妃們戰戰兢兢,這三個月來,她們日日夜夜都處在恐懼之中,卻又被人緊緊盯著,想死都不能。

她們無數次后悔,先帝駕崩時,她們為什么沒有死?

如果那時死了,還能成就貞烈之名。

可是現在,她們想死卻已經晚了。

也不知道這位傳說中殺人如麻的何大當家,會如何對待她們。

傳說中的何苒青面獠牙,丑如無鹽,丑陋又兇狠的女子,肯定嫁不出去,嫁不出去的女子全都性情古怪。

又丑又古怪的何苒,看到她們的美貌,會不會嫉妒?用比對待別人兇殘百倍的手段對付她們?

何苒:我有那么閑嗎?

嬪妃們被帶到何苒面前,低垂著頭,恨不能把頭扎進地下,藏起她們的美貌。

何苒像是沒有察覺她們的異樣,聲音淡淡:“昭王沒錢,我的錢還要用在打仗上,我們可以繼續養著你們,但也只限于溫飽,就是昭王,也不是天天都能吃上肉,你們的待遇肯定不能超過他。”

終于有人抬起頭來,就是其中年紀最大的那位,看到高高在上的何苒,她怔了怔,原來這就是何大當家啊,這么年輕,這么漂亮,這么威風。

“我們還能繼續住在皇宮里嗎?”她小心翼翼地問道。

何苒點點頭:“當然可以啊,皇宮這么大,空著也是空著,你們可以一直住在這里。”

老嬪妃松了口氣,她年紀大了,又沒有得力的娘家,若是何苒不讓她們住在宮里,她就無處可去了。

又有一名嬪妃大著膽子問道:“能不能尋家道觀或者寺廟.”

何苒說道:“你有私房銀子嗎?若是有那就可以,畢竟無論是道觀還是寺廟,都不會讓人長期白住的。”

那名嬪妃說道:“以前宮里也有去修行的,都是宮里出錢”

何苒:“你也說以前是宮里出錢,可你也應該知道,宮里的錢都被閔蘭和閔熳帶去金陵了,現在的皇宮,除了搬不走的家俱以外,還有什么?”

那名嬪妃心虛地縮起身子,不敢再看何苒。

何苒說道:“你們當中有想去寺廟道觀修行的,只要你們自己有銀子,且銀子足夠多,只要報備一下,隨時都可以把你們送過去。”

本朝沒有皇家寺廟,宮妃們想要出家或者去帶發修行,就只能和尋常百姓一樣,去普通寺院。

如果她們只是貧苦無依的孤兒寡母,寺院道觀或許會收留,但她們不同,但凡大戶人家的女眷要出家的,先要捐一大筆銀子,有些地方,甚至每年都要捐。

果然,何苒這樣一說,便再沒有嬪妃提出想去寺院的話了。

至今還留在宮里的嬪妃,位份最高的是嬪位,其他的都是嬪位以下的低階妃嬪,她們沒有子嗣,在宮中地位不高。

她們手里有私房,也舍不得全部捐出去,手里有錢,總比沒錢要好些。

又有人小聲問道:“你說的溫飽,真的就只是填飽肚子嗎?”

何苒看向說話的人,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女子,秀發如云,容貌姣好,目光清澈而愚蠢。

何苒說道:“對,只是填飽肚子,而且我能向你們許諾的,也只有這些,你們想要的衣裳首飾胭脂水粉,全都無法滿足。”

一名同樣二十多歲的嬪妃開口問道:“那我們能不能做些針線,讓人拿到宮外去賣?”

說話的嬪妃面紅耳赤,就連聲音都在顫抖。

何苒微笑:“當然可以!你們當中有想做工賺錢自力更生養活自己的嗎?有的話可以和元小冬說,他和曾福會幫你們聯系外面的鋪子,當然,會替你們保密,那些鋪子不會知道你們的身份。”

“啊?這也太丟臉了吧。”一名嬪妃說道。

話音剛落,她便被搶白了:“咱們都被扔在京城了,哪里還有臉?”

一片靜寂,是啊,太皇太后和上一位皇帝遷都時,帶走了那么多人,帶走了那么多東西,可卻把她們留在了京城。

美其名曰是讓她們留守,實則就是拋棄。

她們是被皇室拋棄的可憐人罷了。

就在她們被留下的那一刻,她們就沒有臉了。

三天后,曾福就從一家繡坊里接了一批繡活,是在帕子上繡各種花卉。

初時只有三名嬪妃領了繡活,后來又有其他嬪妃參與進來,這批帕子繡完,繡坊覺得她們的手藝還不錯,就開始把枕頭帳子這類的繡活分給她們。

不久,曾福又從書鋪里接了抄書的工作、從印坊里接了話本子插畫的工作、成衣鋪子里的棉衣棉靴。

一時之間,這些以前無所事事,傷春悲秋的嬪妃們全都忙了起來,她們住的院子,已經許久沒有傳出哭聲了。

何苒對此非常滿意,無論男女老少,只要忙起來,就能少了很多事。

轉眼便是春節了,這也是何苒進京的第一個春節。

出了正月,第二次官員考便開始了。

和第一次官員考相比,這一次更加完善,分為筆試和面試,筆試三輪,面試兩輪。

上一次參加官員考的以晉地學子居多,而現在隨著道路的暢通,來參加官員考的學子是上次的五倍,除了晉地的以外,還有保定府、真定府、河間府,以及豫地的學子,甚至還有十幾個從魯地來的。

鐘意來見何苒:“真定何家有十二人報名,其中便有何書銘。”

何苒微笑:“這是好事啊。”

鐘意又道:“周滄岳派了兩個人過來。”

何苒一怔,隨即問道:“他派的是什么人?丐幫的?”

“其中一個是丐幫一位堂主的兒子,讀過幾年私塾,還有一個是襄陽人,在襄陽有些才名。”鐘意說道。

何苒笑著頷首:“周滄岳進步了,可喜可賀。”

官員考由馮擷英任主考官,另有多名考官,最后兩輪面試,何苒全都親自到場。

與此同時,何苒派馮贊大軍攻打濟南府的武定州,魯地之戰揭開序幕。

官員考耗時兩個月,選拔出預備官員八十二名,這八十二人在京城培訓一個月后,便全部派出,有的留在京城的衙門里實習,還有的則派到了地方,他們要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第一輪實習,這次實習期滿后便會輪崗到其他衙門,再三個月后,根據各人的實習考評再做安排。

其實如果不是現在急需用人,何苒還想把實習期拉得更長,可惜現在條件不允許,也只能這樣了。

五月,馮贊大軍開始攻打青州府。

青州下轄三州十六縣,齊王在青州經營多年,兵力強悍,馮贊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攻下了兩個縣。

現在的馮贊已經不是躺在河間的一片沙石灘上啃窩窩頭的那個馮贊了,他坐擁十萬大軍,是何苒器重的大將軍。

這也是馮贊有生以來最揚眉吐氣的日子。

以前當土匪時人人喊打,招安之后又被眾人唾棄,與晉王交戰時又被朝廷扯后腿,無論勝敗都被埋怨,一氣之下出走滄州,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帶著手下的兵士一起餓肚子。

而現在,糧草充足,軍餉也能正常發放,何苒還給他們派來了醫工,更令馮贊和他手下兄弟滿意的是,現在沒有人當他們是土匪,也沒有人看不起他們。

過年的時候,馮贊來了京城,與武安侯父子、何秀瓏、何大力等人把酒言歡。

他在河間的兩場大戰,都被畫到了連環畫上,馮贊以前在京城時知道他的人并不多,而這次他再來京城,卻意外地在茶樓里聽到有人提起他的名字,他和何秀瓏等人一樣,都成了百姓們口中的大英雄,甚至就連小孩子也知道他使的是什么兵器,騎的是什么馬。

那一刻,馮贊的眼圈紅了。

因此,馮贊雄心勃勃,他已經打下了濟南府,現在終于輪到青州府了。

而在宮里,有一個人也想去青州府。

那便是柏彥。

青州是柏彥的家鄉,他的女兒被齊王凌辱而死,他的妻女全都葬在青州。

他一介書生,能做的事情并不多,但他還是鼓足勇氣,對何苒說道:“大當家,您派我去馮大將軍麾下吧,我不會打仗,但是做些打雜的小事總還可以的。”

何苒說道:“你不用去打雜,我給你十名實習官員,你帶他們去軍中,自己找事情做。”

柏彥大喜,三天之后,他便向周堅告辭,帶人前往青州。

見柏彥走了,周堅心中忐忑,除了身邊的小廝,柏彥便是他最親近的人了。

他來見何苒:“姐姐,柏先生以后還會回來教我嗎?”

何苒說道:“當然會了,待到青州打下來,柏先生就會回來繼續教導你。”

周堅的嘴唇動了動,想說什么,但還是把到了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他其實想問何苒,他什么時候登基。

但是他沒敢問。

其實不僅是周堅,京城里有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

昭王已經進京,而且現在就住在皇宮里。

原本所有人都認為,昭王進京之后就會登基,雖然現在金陵還有一個朝廷,也還有一位皇帝,但昭王也是太祖子孫,他登基同樣在情理之中。

再說,一朝二帝隔江而治的情況,史上也是有過的。

好在當年遷都的時候,京城里大多數的官宦和世家全都跟著走了,這些人家即使還有人留在京城,要么是不受重視的晚輩,要么就是早已分出去的庶房,宗室更是全都走得干干凈凈。

否則早有人上折子讓昭王登基了。

不過,這些人雖然走了,但是讀書人卻還是不少。

就拿這次的官員考為例,兩輪面試,在針對時政的論述時,都有人提出要讓昭王早日登基,只有昭王登基,才能安定民心。

當然,不僅是登基,還要讓昭王在登基之后便大婚,并且早立太子,一旦有了太子,皇權才能真正穩定下來。

又有人以高宗為例,高宗若是早立太子,也就不會有閔熳那個偽帝什么事了,而禍國殃民的太皇太后也不會結束幽禁,更不會有后來的晉王造反,天下大亂。

就差當眾說出,天下大亂是因為高宗沒生兒子,如果高宗有兒子,也就沒有昭王和何苒什么事了。

官員考的時候,持這種論調的人并不少,他們珍惜這個能在何苒面前直抒胸臆的機會,因此,還有人跪在地上,號啕大哭,捶胸頓足。


上一章  |  驚鴻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