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小說:、、、、、、、、、、、、
最終,幾人商議后覺得一千人還是太過明顯,不易隱藏行蹤,于是便由李滿柱親自帶著五百個精挑細選的老兄弟,分批出發往南去了。
好在這些天天降大雪,路上行人稀少。
一行人避開城池、集鎮,專挑小路走。
下雪路滑,行走十分艱難。
但挑出來的這幫人,原本就是白山黑水間,見慣風雪的,雖然很難,但卻沒有一人抱怨,大家只管悶頭趕路。
等到達房山時,天色已經晚了。
此時整支隊伍都早已人困馬乏。
在房山北邊的磁家務,徐鶴一行終于趕到了興州中屯衛駐扎的寨子。
此時的寨子早已無人看守,整個寨子里只有幾戶原本給衛所士卒縫補衣服的人家,因為沒個去處,所以還住在此處。
等徐鶴等人進寨后不一會兒,大家伙就開始忙著燒水做飯了。
就在徐鶴烤火的時候,突然李滿柱道:“在寨子里發現了一行扶靈回鄉的官宦人家,要不要把他們控制起來。”
徐鶴聞言很是詫異,沒想到在這里竟然還這么湊巧,遇到外人。
他起身對李滿柱道:“走,一起去看看!”
原來,徐鶴他們從寨子北邊進入寨子,而這些人則在寨子最南邊。
要不是怕晚上遇到危險,李滿柱派人按照條例布置明暗哨,他們根本發現不了這大寨子最南邊的屋子里有這么大一伙人。
當徐鶴趕到寨子南邊時發現,果然,一群身著麻衣,頭戴孝帽,腰扎麻繩之人正簇擁在一起,緊張地看著龍驤衛的士卒。
而這群人的身后則死死護著兩口棺材。
果然是扶靈回鄉。
徐鶴見狀,于是走了出來拱手道:“無意沖撞,實在抱歉,天寒地凍,一會兒我叫人送些柴火過來!”
說完,他便準備離開。
誰知就在這時,身后有人喊道:“請問是狀元公嗎?”
徐鶴聞言詫異轉身看向說話之人,只見一個有些眼熟的瘦弱男子正在人群中看向他。
“真是狀元公,真是狀元公吶!”那瘦弱男子激動地走出人群,當著徐鶴的面便深深拜倒在地。
徐鶴突然想起自己為什么覺得對方眼熟了:“是濟元兄嗎?”
原來,此人正是跟徐鶴有過一面之緣的吳興邦之子吳汝梅。
在這荒僻的所在,竟然看到京中故人,徐鶴與吳汝梅都很激動。
“濟元世兄,這是……”徐鶴看向眾人身后護著的兩口棺材。
說到這,吳汝梅眼淚頓時便流了下來:“那是家父和師傅從龍先生。”
果然,兩口棺材里裝的是吳興邦和張士云。
徐鶴面色一肅,來到眾人面前。
吳、張兩家人見他看向棺材,知道他是要祭奠亡人,于是連忙分家跪在棺旁。
徐鶴鄭重跪在吳興邦靈前,重禮拜祭。
吳家人見狀眼睛頓時紅了,女人們更是已經嚎啕出聲。
吳汝梅陪禮之后道:“狀元公速速請起,亡父若是知道狀元公親自來送,九泉之下也是高興的!”
說完,他眼睛又紅了。
徐鶴朝他點了點頭,起身來到張士云棺前。
張士云是大伯徐嵩的妻弟,雖然兩家因為政治立場來往不多,但徐鶴知道張士云還是對大伯很不錯的。
上次陸西星在宮中的情況,大伯還特意遣人去問張士云,從這點上就能看出,張士云雖然是吳家西席,但跟徐嵩暗地里關系還是很好的,況且自己廷試之后去吳興邦府上拜見,張士云也通過他,轉告徐嵩至正帝生病的消息。
按照輩分,徐鶴要叫張士云舅父,張士云只有一妻一妾和兩個女兒,四個女人比吳家更加凄慘,等她們得知徐鶴的身份后,終于放聲大哭。
張士云出事、徐嵩出京,這是她們第一次看到親戚!
徐鶴拜完張士云,有給張士云的夫人陸氏磕頭:“妗母節哀!”
陸氏哭得傷心不已,幾乎要暈厥了去,徐鶴道:“天寒路遠,你們就在此歇息,等我書信一封給寧國侯,讓他派人過來接送你們去天津坐船可好?”
原來,此時的通州因為韃靼人放水淹城,導致河道漫溢,朝廷為了搶修,故而勒令軍民人等不得走通州上船進入大運河,而是要轉道天津!
陸氏聞言自然感激不盡,讓兩個女兒給徐鶴回了禮。
徐鶴避開不受后,走出了屋子,此時吳汝梅早已等在屋外。
見到徐鶴,吳汝梅泣不成聲道:“我父為朝廷操勞了一輩子,沒想到朝廷和內閣竟然薄待若此,不僅沒有查出真兇,甚至連閣臣返鄉,朝廷和內閣都不派大臣和兵卒護送返鄉。”
徐鶴嘆了一口氣。
如今看來,吳興邦和張士云的死,跟齊王脫不了關系。
聰明人自然明白,這時候要少跟吳家接觸,以防被打上吳黨的標簽。
吳汝梅對徐鶴觀感極好,私下里更是推崇無比,見到徐鶴簡直沒有絲毫心機,推心置腹道:“亮聲,我不明白,唐祭酒讓我停靈五日便扶靈回鄉,我當時不解,追問于他,他卻始終不答,你幫我想想,這是為何?”
徐鶴沉默。
還能是為了什么?
不過是怕吳興邦在京中停靈太久,這無疑是張璨心中的一根刺。
唐煉應是害怕吳汝梅年輕妄言,再生出事端來,吳家可就絕后了,故而才讓他趕緊扶靈柩趕緊出京。
他不好解釋太過明顯,于是便道:“最近京中紛亂,老師遇刺,秦閣老自盡,我大伯受傷辭官,唐祭酒應該是怕世兄卷入其中,故而……”
吳汝梅嘆氣道:“你說這秦硯怎么就死了?難道真不是他殺的我父親”
徐鶴搖了搖頭,只做不知。
吳汝梅身形單薄,此刻從首輔公子變成歧途路人,更是讓人感覺情難以堪。
徐鶴從袖中拿出兩張一百兩的銀票道:“世兄,這是我給老師和舅父的一些奠儀,行路不易,你們路上留著用!”
吳汝梅推辭了一番后道:“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出發,我提前打點的家人回稟說,過了良鄉,他看見有五軍營的軍馬過境,人數足足有五千多人,也不知是往哪去了!”
相關、、、、、、、、、
__軍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