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房子:
二十分鐘后。
“邊疆苦啊。”
“是啊,太苦了。”
“你們后來的是不知道啊,當年我們剛來的時候,苦成什么樣,別說地了,房子都沒有。”
“來這邊得先給自己起個房子,特簡單的,泥房,像個小包谷一樣。”
“對,能住人就行,哪還有什么講究?!”
“我老家再窮,居然都比這邊要好得多了,沒法想象。”
“要不是大家伙全憑著一顆火熱的心到邊疆搞建設,誰來這里啊。”
“地是夠多夠大,可這路不好走啊,有車子還行,沒車子真的是要走得沒日沒夜,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
“有車也不行啊,一個團部去一個團部,那叫一個遠。我們兩個團部算是離得近的了,可我們也是馬上接到消息就立馬開車趕過來了,還開得飛快。”
“對對對,差點開成了戰斗機的速度了。”
“那是,有錢拿回去搞建設,就算是跑也要跑過來。”
“苦。”
“現在比以前好多了,至少有房子住,有車子開,最不濟都有馬車和牛車,驢車,拖拉機,小機動車。”
“還是得修路,修鐵路。”
“邊疆太大了。”
蘇幼晴他們才吃完,關團長就和其他兩個團的同志們擠過來了。
方磊和韓同志他們幾個就趕緊讓位,坐到邊上去,然后就聽見關團長和兩個團的同志大吐苦水,感嘆邊疆人民的生活艱難困苦。
說著說著,包括關團長在內的這些在邊疆呆了二十來年的同志都忍不住紅了眼圈。
邊疆是他們的第二個故鄉,以后就是自己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的故鄉了,他們想為自己孩子們把這個地兒搞好,讓他們不用再像自己那樣辛苦。
可,邊疆搞了三十年的建設,卻比不過其他地方搞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好多省份都騰飛起來了,變化那叫一個大啊,完全可以用地下天上來形容。
這邊的不少同志這幾年也有陸續回老家去探親的,那是都看在眼里的,既為家鄉感到驕傲自豪,又為邊疆的落后覺得痛心難過。
他們也想讓大家除了吃飽穿暖,手里有錢,上得起學,買得起化肥,農用機器。
不過,實現這樣的愿望太難了。
蘇幼晴發現,有個同志忍不住用自己布滿老繭粗糙皴裂的手悄悄地抹去了眼角的眼淚,頓時心中一動。
這時,鐘逸云也忍不住看向了她。
啥也不用說了,此時無聲勝有聲。
“關團長,你們不是要買農用機械么,正好我認識京市那邊的農用機械廠,我給你們牽個線,可以成本價給你們。”
她從前不是研制過一批農用機械么,如果現在是她向京市農用機械廠提這點要求,人家應該是會給面子的吧。
啥?!
“蘇同志,你是說你能替我們拿到機械廠的農用機械的成本價?!”
“京市有點遠,運輸費用實在不小。”
“好像是啊,蘇同志,我們一直是就近采購的。”
關團長乍然聽到蘇幼晴說她能拿到便宜的農用機械,頓時一臉的激動。
其他的同志也激動也心動,不過他們下一刻就冷靜了下來,從京市到這邊特別遠啊,就算是火車運來的運輸費也不便宜。
呃,這倒是。
是她想得太好了。
畢竟,這里只有烏市才有火車站,其他地方還真沒有,而且長途跋涉的。
“四妹妹,還是得通火車啊。”
鐘逸云現在真的覺得火車千好萬好無比好,飛機就不敢想了,現在還有不少省會都沒有機場呢。
而且,飛機又少,機票又貴,別說普通人了,就是家里有點底的那都舍不得坐。
通火車太必要了,太迫切太需要了。
關團長和其他的聽見鐘逸云竟然和他身邊的姑娘這么說時,頓時就覺得奇怪了,但這感覺也就一下就過了。
“小蘇同志,你能不能和鐵道部說一說,讓他們也給邊疆修一修鐵路。”
這時,旁邊坐著的方磊早就忍不住了,他知道蘇幼晴和鐵道部的關系,天真的想讓蘇幼晴幫幫忙。
啥?!
他們沒聽錯吧?!
鐵道部?!
這姑娘和鐵道部有關系?!是啥關系?!還能和鐵道部說一說?!
關團長他們瞪著眼睛疑惑的表情看著蘇幼晴,難道這姑娘她爸是鐵道部領導?!
對方通身的氣質,以及身份和帶著的這些隊伍上的同志,真的是越看越像了,絕對是某些大領導的子女。
“方磊同志。”
“蘇同志……”
(沒凍死在冬天,卻差點冷死在春天里。下午回老家,坐班車,路不好走,本就有點不舒服,下車后直接吐了。中午吃的紅油螺絲粉,吐出了些紅色的東西,我還以為自己吐血了呢。感受了一下,胃不痛也沒哪不舒服,再吐再觀察了一下,確定是沒消化的辣椒油,也許是地溝油不一定。)
相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