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房子:
然而,更可怕的速度還有后頭呢。彼此,梁部長并不知道。
這天,胡同里的老蘇家終于迎來了老家的親人,蘇大牛終于在年初八這天趕到了。
蘇大牛還記得怎么從火車站來胡同這邊,這也算是他為數不多的出遠門的機會,京市這么神圣的地方,來過一次就足夠記一輩子。
所以,他怎么會不記得老叔老嬸家該怎么走?!剛拍門一下,就立馬被他老叔蘇為民高高興興的迎了進了家里。
“老叔,您身體依然還是這么強朗,我老嬸呢?!還好嗎?還有我們四妹妹呢?!上班去了?!”
蘇大牛一邊走一邊激動的迭聲追問,心里太高興了,他已經控制不住了。
他不問自己的女兒,就知道女兒肯定是去幫蘇衛士賣貨去了,在京市的事情蘇寶花打電話回去的時候也會說一說。
所以,蘇大牛不僅知道女兒給堂弟幫忙,還知道他還給開工資呢。
“我們都好著呢,你侄女上班去了,快進來烤火,嬸子去給你下面條。”
阮大英早就聽見了外頭的動靜,站在屋前往外頭張望著,怎能聽不到蘇大牛的話?!伸個頭出來就給他回了話。
“老嬸兒,過年好,大牛給您拜個晚年了。”
蘇大牛見到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利落得很的阮大英更高興了,急忙沖著她張嘴就拜年。
他兩只手都抓提著兩只蛇皮袋子,里邊除了兩套換洗的衣服,自己的生活用品,全是生產隊的土貨干貨。
菜干,咸菜,干蘑菇干木耳,干筍子,臘肉,風干雞和臘鴨,臘魚,
這全是自家的東西,現在養什么養多少都是自己說了算了,所以肉都能隨便吃,想吃就吃,怎么吃也沒人管了。
自從小女兒說自己分配到津市后,蘇大牛就打定了主意要來京市一趟了,
來走親戚總不能兩手空空的,這不是窮親戚上門打秋風么。于是,蘇大牛和他媳婦就開始早早準備了。
“好好好,大家都一樣好。和你老叔烤火去,我先去拿面條過來。”
阮大英沖蘇大牛揮揮手,然后就進了廚房拿面條和青菜,兩只雞蛋,一個大海碗。爐子上放著一個小鍋,里頭就有開水,正好用著下面條吃。
從蘇大牛進屋到吃上面條,才過去十幾分鐘而已,別提速度有多快了。
“大牛,家里還好嗎?!生產隊還好嗎?!大家伙都好吧?!”
算了算,阮大英和蘇為民倆口子大概有兩年沒有回過老家了,心里還是惦記想著老家那邊的人的。
他們家蘇老大和蘇老二經常電話聯系,老倆口是一點也不操心他們兩家的情況的。
“老嬸子,家里都好著呢。我那兩個兒媳婦都去公社賣東西了,家里這日子過得是一天比一天好,我也沒什么好操心的了。”
“現在咱們生產隊自從承包到戶后,個個都能吃飽吃,也穿得暖了,雖然不是頓頓有肉吃,不說隔三差五的吃肉,那一周還是能吃上兩回肉的,雞蛋也是天天能吃上。”
蘇大牛樂呵呵的和阮大英匯報他家里和生產隊的情況,他家里三天兩頭吃肉,雞蛋更是沒缺過,不說頓頓有,晚飯那頓是一定會有的。
當然,也不是生產隊里的每戶人家都和他一樣,舍不得吃肉的,哪怕養的雞多個三五只的,還是能經常吃上雞蛋的。
現在,也不用非得拿雞蛋去換錢了,賣蘑菇木耳和賣雞賣鴨子一樣能換回錢來。更不用說年底賣豬賣羊了,好多人家豬都養三四頭,羊也能養個七八只,這些到了年底就能換回來不少的錢呢。
這樣的日子和生活,那是從前想都不敢想的,這就是好日子呀!
相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