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房子:
煮雞蛋,炒面。
肉包,饅頭。
紅糖,餅干。
三十多斤干香菇木耳,十多斤熏魚,三只風干大肥雞。
這是早在陸青松和蘇幼晴決定好要去京市探望陸家時,阮大英和陸素梅給準備好的。
熏魚是生產隊湖里頭的魚,不過是蘇幼晴自己腌制做出來的,雞也是宰了自家養的十斤的大肥雞。
要不是覺得活雞不好帶不方便,活雞不更好吃嗎?!
一人背著一個背蔞上火車,四個人替換的衣服由蘇寶誠和蘇寶時兄弟負責背了,蘇幼晴負責背一路上大家伙的吃食,陸青松則背給家里帶的農產品。
四個位置也是連在一起的,和護送張爺爺他們的行程一樣,坐火車到中轉站,再轉火車去京市。
兩夜三天。
京市。
陸青松牽著蘇寶時的手下火車,前邊是蘇幼晴拉著她哥蘇寶誠。
蘇幼晴差不多兩個月前來過京市了,不說她的記性,就是神識對京市是熟得不能再熟,所以蘇幼晴主動帶路。
對于京市,陸青松是陌生的,他沒上小學前就離開京市了,這個城市對他不僅沒有熟悉感,反而還不如在生產隊里呢。
京師大在那里蘇幼晴上回來時,張爺爺他們親自和她科普過京市這邊的各所有名的學校了,所以蘇幼晴也懂方向。
在火車站找到了公共汽車,也不用轉車,公交車直達,搖晃了快一個小時后,蘇幼晴他們就在京師大附近下了車。
下了車之后,京師大就太好找了,只要找個人問一下,就找到了京師大的校門口。
在校門口的保衛處登記,出示了介紹信之后,問清楚了教職工的宿舍樓在哪里后,舅甥們就步行過去了。
一路上,從到京市開始,蘇寶誠和蘇寶時的眼睛就不夠用了。
人來人往的超大火車站,寬大的柏油馬路,公交車,多得不行的自行車,穿得干凈又體面的人們,而且竟然還有五六層樓高的房子。
眼花繚亂,目不轉晴,此時此刻的蘇寶誠和蘇寶時就好像鄉下人進城,非常的拘束,非常的不安,而且很緊張。
明明,他們倆也坐過火車去過農場,經常住在縣里,也去過市里了,可以說生產隊里除了蘇大牛和自己家人外,就沒有人比他們去過的地方多,見到的世面廣了。
可,現在,他們去過的所有的地方比起京市來,那簡直就是外面的更廣闊的世界。
漂亮的干凈的校園,撲面而來的書香之氣,有著嚴謹,有著樸實,這是所有人最向往的學府之一。
要不是蘇幼晴一直拉著蘇寶誠的手,蘇寶誠早就不會走路了。
蘇寶時也是,一直緊緊的跟著小舅舅,倆人一直挨著走路,好像這樣才有安全感。
不一會兒,他們四個人就非常順利的一路找到了教職工宿舍樓。
到了這所宿舍樓下,蘇幼晴誰也沒問一聲,而是直接站著運氣,然后頭抬上扯開喉嚨放聲大喊:
“外公外婆,陸青山舅舅大舅媽,小陸辰,我們來了。”
相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