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房子:
當天晚上。
知青點的知青湊錢一起買了三斤的特制熏魚,一魚兩吃,一斤半是直接蒸的,一斤半被用來炒香芹大蔥西紅柿蘿卜。
人太多,蒸的也只有一人一小塊,炒的也是,不過足以嘗出味道了。
“好吃。”
“好入味。”
“有點辣,不過很好吃。”
“就是,魚太少了。”
因為這是知青們準備要大干一場的產品,自然吃得萬分的仔細,品嘗得特別認真。
不用說,太好吃了。
不是沒吃過肉,,也不是沒吃過魚,其實魚不是很受大家伙的喜愛,因為有股泥腥味,而且費油刺多還不好吃。
現在,這魚居然不僅沒有半點土腥味,連小刺都似乎酥軟了很多,吃起來也不那么費勁了。
而且,腌制了那么多的香料調料,又好吃又下飯,還能存放好久。
不行,預訂,必須預訂。
“不知道我們這些算是生產隊一分子的人,要是我們買的話,大隊長有沒有便宜一點?我要給家里訂個十斤。”
“哎呀,我和你想的一樣,我沒那么多錢,但我也想訂個五斤。”
“我也想訂五斤。”
“對啊,我也想給家里的人嘗嘗。”
“不行,我得問問四妹妹去。”
“沒錯,讓她和大隊長說說,能不能算我們便宜,要是便宜的話,我們可以多買點。”
“我覺得這個魚我家里人一定喜歡吃,到時候讓我家人給我宣傳宣傳,說不定有個幾十斤的訂單呢。”
“你這個辦法好,那些人嘗過了之后,一傳十,十傳百,說不定上百斤都會有。”
知青們越說越興奮,這思路也越來越開闊,點子也層出不窮,不敢說多了,起碼能湊上百斤的訂單。
最重要的是,這魚這么好吃還能放,家里也不是頓頓有肉的,這樣就能經常切點魚來吃了。
這么好的東西,這么好的事情,他們怎么可能忘記了家里人?!而且,寄回去的這些魚家里肯定會給他們錢的。
很快,知青們一個個好像打了雞血一樣,吃完了飯后,著急慌忙的就跑去蘇幼晴。
此時此刻,老蘇家里,吃完了飯,蘇寶誠蘇寶時蘇寶年蘇寶風,蘇雨蘇青蘇素蘇云他們就各自在家里找了有點距離的位置,拿著課本大聲的誦讀了起來。
這是每天老蘇家必備的學習活動之一,讀書半小時,然后寫作業,最后是測試,由蘇幼晴出題。
知青們到老蘇家時,全被這樣濃郁的學習氣氛給驚了又驚,他們幾乎不怎么到老蘇家的這個方向來,所以根本就不知道這家人這么好學。
難怪老是聽說老蘇家的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在學校里都是數一數二的,現在看來是因為勤奮啊。
慚愧!
好像想起來,陸青松也是一個很勤奮的人,只要不下地,他也是天天書不離手。
而且,現在陸青松每半個月去一趟公社初中報到學習幾天,那成績也特別漂亮,要不然公社初中不可能讓他這么干。
知青們在老蘇家門口猶豫了一下,才走到了打開的院門口,不好意思的四下張望。
結果,正好,蘇幼晴就坐在院子里,一眼就看到了人。
相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