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第726章
726.第726章
第726章
夜已經深了,王通的書房里依然亮著燈。
房間之中,王通與王琮父子二人相對而座,那位金先生已經離開了,但卻給他們王家留下一個希望。
“爹,我們真的要去大漢啊?”
王琮這時忽然開口問道。
之前王通擔心自己去大漢,會讓朱瞻基遷怒于自己的家人,但金先生卻承諾,他可以將王家的人提前送到大漢,這樣等到王通與交趾談判完,甚至都不用回大明,直接就能從交趾坐船與家人團聚。
“不去怎么辦?如果你們留在大明,只要我一走,陛下肯定會拿你們開刀,當初漢王……不對,是大漢皇帝陛下攻破北京城,抓住太子要挾陛下,從那之后,陛下就已經恨透了大漢。”
王通說到最后也嘆了口氣。
老朱家的糟心事實在太多了,他們神仙打架,卻讓王通這些人跟著遭殃。
“對了,等我去交趾談判之后,家里就只剩下你和伱娘了,你娘一個婦道人家,有些事情不方便出面,你身為長子,一定要將家里撐起來!”
王通這時對兒子叮囑道。
王通要去交趾談判,到時成山伯府沒有其它人,而且還要趁著這段時間,把家里的人轉移到海外去,王琮做為長子,當然要承擔起這個責任來。
“我明白,爹您放心的去吧,家里這邊一切有我!”
王琮拍著胸脯保證道。
只是這話一出口,王通卻氣的想一巴掌拍死他,什么叫“放心的去吧”?這話怎么聽都像是在咒自己早死似的?
不過王通現在也沒心情和這個不靠譜的兒子計較了,耐著性子又把家里的一些事情交待了一遍,生怕自己離開后,家里有什么疏漏。
幾天之后,兵部與五軍都督府共同提審王通,包括他手下的一些將領,調查他們在交趾的作戰經過,特別是王通在指揮時的過失。
王通也十分配合,對于自己在交趾的戰敗,也并沒有任何隱瞞,但對于后來打敗黎善后的撤退過程,同樣也交待的十分清楚。
當時的交趾已經亂成一團,只憑他手中那點兵力,根本無力平叛,若不撤退,只會讓十多萬軍民死于叛軍之手。
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王通做為一軍的統帥,自然有權力見機行事,因此他覺得自己下令撤出交趾并沒有錯。
而王通手下的將士,也同樣十分支持王通,甚至還有一些從交趾撤出來的百姓,得知王通被朝廷審問時,紛紛上書為王通求情。
除此之外,五軍都督的張輔等勛貴們,也想保住王通,因為他們身為武將,更能體諒王通的難處,如果這次王通被定罪,那日后別的武將領兵在外時,肯定會更加束手束腳。
但被文官把持的兵部卻持相反的看法,他們堅持認為王通要為交趾丟失的事負主要責任,另外朝中的其它文官也紛紛上書,要求給王通定罪。
可以說王通的這件案子,現在已經演變成文官與武將爭斗的焦點,文官集團想借這件事,打擊勛貴們的權力,至于真相如何根本不重要。
雖然這個時期的勛貴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很大,特別是還有張輔這些入閣的武將,但交趾慘敗卻是個無法扭轉的事實,因此武將們在這件事上理虧,自然也就處于下風。
所以朝中的不少明眼人都已經看出來,這次王通恐怕是死罪難逃,勛貴們也將受到一次嚴重的打擊,雖然暫時還不能形成文強武弱的局面,但對文官集團來說,絕對是一場意義重大的勝利。
然而就在這時,交趾最大的叛軍頭子李松忽然派使節來到大明,向大明呈交國書,要求與大明談判,商議兩國日后的邦交。
李松的這封國書姿態很低,向大明表明自己是漢人,最初也并沒有反叛之心,只是因為黎善等叛軍四起,李松才不得不召集族中子弟起兵,為的也是掃平黎善等叛軍。
現在其它的叛軍都已經平定,黎善也只剩下幾千兵馬茍延殘喘,因此李松也依然想向大明稱臣,甚至懇求大明的加封。
但李松在國書中也表示,自己對其它的明人并不信任,唯獨成山伯王通曾經大敗黎善,又組織漢人百姓撤離,因此李松對王通十分佩服,要求大明派王通前去交趾詳談,到時兩國劃分國界,交趾也愿意世世代代成為大明的番屬之國。
“你們怎么看?”
武英殿內,朱瞻基看完李松派人送來的國書,這才掃視了一下殿中的大臣問道。
“陛下,李松雖是漢人,但現在掃平交趾的叛軍,定然是想自立為王,我看不如就同意他的條件,畢竟交趾落在他手里,總比落在那個黎善手里要強得多。”
只見黃福這時第一個站出來表態道。
其實黃福和張輔之前一直希望朱瞻基能夠再派大軍,將丟失的交趾收復,但朱瞻基卻不想再為交趾出兵,而且朝中的阻力也很大,許多官員都要求放棄交趾,因此出兵收復交趾的事已經不可能了。
在這種情況下,黃福也只能接受現實,現在交趾落到漢人手中,而且對方也愿意向大明稱臣,這也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了。
“陛下,臣也覺得此事可議,交趾偏遠,民風剽悍,與其勞民傷財的再派兵,不如就任其自治,到時我大明多一個番屬國,于國也是有利而無害!”
楊榮這時也站出來贊同道。
有楊榮和黃福表態,其它的官員也都紛紛表示贊同,最后連張輔也暗嘆一聲,站出來表示同意,這也代表著大明朝廷徹底的放棄了收復交趾的希望。
“可是對方指名道姓,要求派王通前去議和,要不要換個人前去?”
朱瞻基這時忽然有些猶豫的道,王通的罪名還沒有審問清楚,如果派他前去交趾,他擔心出什么變故。
“陛下,臣以為派成山伯前去也無妨,如果能談成對我大明有利的條件,也算是讓他戴罪立功了。”
夏元吉這時忽然站出來建議道。
他本就不贊成處死王通,現在李松的國書終于讓王通有了一線生機,只是在夏元吉心里,總感覺這件事有點太巧合了。
“臣附議!”
黃福和張輔這時幾乎同時站出來說道。
剩下的楊榮、楊溥等人猶豫了下,最后也紛紛贊同,畢竟相比給王通定罪,還是先把交趾的事情平定下來更重要。
不過就在這時,忽然只見楊溥站出來道:“啟稟陛下,交趾之敗,除了成山伯外,還有一人也應該被問罪!”
“誰?”
朱瞻基一愣,立刻追問道。
“黔國公沐晟,若不是他的援軍在水尾縣躊躇不前,導致王通后無援軍,恐怕交趾也不會如此輕易的丟失!”
楊溥毫不客氣的上奏道。
當初朱瞻基除了派柳升率兵前去交趾外,還命令沐晟率領軍隊從云南出兵,從另一路殺向交趾,這也是朝廷的慣例了,以前朱棣每次派張輔出兵交趾,都會命沐晟出兵協助,這次也不例外。
但沐晟接到命令后,卻一直磨磨蹭蹭,好不容易出了兵,卻在交趾的邊境不肯深入,特別是當柳升戰死的消息傳出去后,沐晟干脆呆在水尾縣不往前走了,就這么坐視大明丟掉了交趾。
所以楊溥參奏沐晟有罪,也的確很有道理,如果他能及時出兵,可能柳升就不會戰死,哪怕柳升戰死后,只要他出兵援助王通,也能幫王通守住交州,而不至于讓整個交趾全境淪陷。
“這個……”
朱瞻基聽到楊溥告了沐晟一狀,臉上也露出為難之色,夏元吉和楊榮等人也一個個面色凝重,其它人更是低頭不語。
相比別的勛貴,云南沐家十分特殊,他們常年鎮守在云南,手中握有兵權,相當于一地的諸侯,在云南境內,沐家的威望甚至蓋過了朝廷。
“陛下,沐晟身為國公,卻在戰時畏縮不前,按律當斬,還請陛下圣裁!”
楊溥看到朱瞻基猶豫,當即再次上前一步道。
他并不是和沐晟有什么私仇,而是覺得交趾丟失,使得朝廷的顏面大跌,光是一個王通根本不足以背上這次的罪責,沐晟同樣也要按律處置!
“沐家世受皇恩,一直鎮守在云南,即有功勞也有苦勞,而且沐晟年紀大了,朕也不忍拿他問罪,不如這樣吧,就讓人收回他的寶印,以示懲戒!”
朱瞻基猶豫了一下,終于宣布了對沐晟的處罰。
所謂寶印,其實是朱高熾在位時,贈給沐晟的鎮南將軍印,本身沒什么實權,更像是一種榮譽,所以朱瞻基對沐晟的懲罰只是收回寶印,相當于一個口頭警告,根本沒有任何實質傷害。
下面的夏元吉聽到朱瞻基對沐晟的處罰,也不禁暗嘆一聲,因為他想到當初朱瞻壑和朱棣商議交趾的事情時,曾經說過沐家并不希望朝廷控制交趾,因此每次出征交趾時,沐晟都是出工不出力,這次顯然也不例外。
而且沐晟的目的達到了,交趾丟失后,朝廷只會更依重沐家,比如現在朱瞻基甚至都不敢對沐晟有什么懲罰。
(本章完)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