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朱高煦第六百八十八章 交趾叛亂與內書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吾父朱高煦 >>吾父朱高煦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八十八章 交趾叛亂與內書堂

第六百八十八章 交趾叛亂與內書堂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8日  作者:北冥老魚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冥老魚 | 吾父朱高煦 
688.第688章

688.第688章

第688章

“呯!又是交趾,交趾不是早就平定了嗎,怎么又發生了叛亂?”

北京皇城武英殿內,朱瞻基氣的一拍桌子,下面的夏元吉等人也都是低頭不語。

前段時間朱瞻基剛剛冊封兒子朱祁鎮為太子,正是普天同慶之時,交趾的一場叛亂,卻一下子打斷了這場喜事,朱瞻基更是怒不可遏,直接當著內閣所有人的面大發雷霆。

“陛下息怒,交趾此次的叛亂雖然來的突然,但規模并不大,成山伯王通鎮守交趾,足以應對此次的叛亂!”

夏元吉這時咳嗽兩聲站出來勸說道。

夏元吉今年已經年滿六十,放在后世都可以退休了,而且這兩年他的身體也不太好,政務上也有些力不從心,之前他也上書想要請辭,但卻被朱瞻基拒絕了,所以現在也只能強撐著身子幫助朱瞻基處理政務。

“哼,交趾這些年一直老老實實的,從來沒有叛亂過,為何朕剛一登基,他們就發動叛亂,是不是覺得朕太過仁慈了?”

朱瞻基卻冷哼一聲道。

其實也不怪朱瞻基生氣,畢竟他剛登基,又剛冊封兒子為太子,結果在這個喜慶的關頭,交趾卻發生叛亂,簡直太掃興了。

“陛下,交趾布政使黃福上書,言說交趾宜寬不宜緊,可現在朝廷在交趾的駐軍和宦官欺壓百姓成風,這才逼得交趾人不得不反啊!”

這時楊榮也站出來說道。

這次交趾的叛亂,完全就是人禍,當初朱高煦坐鎮交趾,曾經將當地的豪族一網打盡,隨后布政使黃福施以仁政,讓交趾人能夠休養生息,所以在那幾年里,交趾一直十分的平靜,甚至還有交趾人讀書考中了舉人。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卻發生變化,第一是軍隊的腐化,導致地方駐軍上層欺壓下層,有些軍戶連田地都被軍官給吞并了,自己也成為軍官家的佃戶。

這種情況離北京越遠,就越是明顯,以南方尤其嚴重,交趾這種地方就更別說了。

軍官腐化,軍戶生活困苦,于是只能想辦法從百姓身上搞錢,如此一來,軍戶們與當地百姓的關系自然也就越發的緊張,甚至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至于宦官,更是人禍,而且還和朱瞻基有很大的關系,當初朱棣靖難之后,身邊可用之人太少,無奈之下才重用了一批宦官,后來人手充足后,朱棣還有意限制宦官的權力。

可是到朱瞻基當政后,卻開始給宦官放權,甚至往地方上派駐宦官,一方面做為皇帝的耳目,監督當地的官員,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宦官,擴大皇帝在地方上的權力。

但這么做的后果也十分明顯,宦官不能人道,對黃白之物自然也格外貪婪,皇宮中有上頭管著,宦官還不敢放肆,但到了地方,無人監督之下,這些宦官一個個都是拼命的斂財,根本不顧地方百姓的死活。

交趾那邊更是如此,本來交趾水稻一年三熟,交趾人雖然懶了點,但吃飽飯是沒問題的,可是自從朱瞻基重用宦官,導致宦官手中權力增大,地方官也不敢管他們,這就導致宦官對交趾人的掠奪也更加嚴重,甚至許多地方民不聊生。

這次的交趾叛亂,其實主因就是朱瞻基派去的宦官董升擾亂地方,再加上駐軍欺壓百姓等次因,最終才導致了這次的叛亂。

“一派胡言,當初漢王在交趾一通亂殺,結果那幫交趾人反而老老實實了許多年,現在朕剛登基,他們就敢叛亂,是不是覺得朕的屠刀不如漢王?”

朱瞻基對于楊榮的話卻是怒聲訓斥道。

直到現在,他還稱朱高煦為漢王,顯然不承認對方立國稱帝的事。

“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交趾新附,境內豪族遍地,因此漢王才用武力平定了各方豪族,但現在交趾經過這些年的治理,許多交趾人都已經認同了自己明人的身份,卻因為宦官與駐軍的欺壓,才不得不反,因此對于這場叛亂,應該以招撫為主,鎮壓主輔啊!”

楊榮卻是個剛烈的性子,面對朱瞻基的訓斥也是絲毫不讓的爭辯道。

其實對于朱瞻基重用宦官這件事,內閣早就十分不滿了,因為宦官不但派駐到地方,同時宮里的宦官也開始掌握一些權力,比如內閣批閱過的奏本,本來應該由朱瞻基親自處理,但他有時懶得看,竟然交給宦官代為批紅,雖然只是偶爾為之,但已經是個很不好的苗頭了。

“楊榮,朕要如何做,難道還要你來教?”

朱瞻基這時也生氣了,當即指著楊榮怒聲反問道。

“陛下息怒,楊尚書只是著急于交趾的亂局,因此才口不擇言,還請陛下不要怪罪!”

楊士奇這時急忙站出來打圓場道,其它的內閣大臣也都紛紛出面勸說,楊榮知道自己不能和朱瞻基硬頂,于是也認了錯,這才讓朱瞻基消了火。

“朕意已決,命王通率兵鎮壓交趾的叛亂,同時派人通知黃福,亂世用重典,日后對交趾人要嚴加看管,防止再有叛亂發生!”

朱瞻基當即下旨道。

在他看來,當初朱高煦敢在交趾用重典,殺了那么多的豪族反而讓交趾人平靜了這么多年,自己沒理由不行,畢竟他可不相信自己不如朱高煦。

面對朱瞻基的一意孤行,夏元吉和楊榮等人雖然心中反對,但這時也不敢說出來。

特別是楊榮,一張臉憋的通紅,但卻只能死死的掐住自己的大腿,好讓自己冷靜下來,否則再亂說的話,自己可能連小命都保不住了。

看到無人敢反對,朱瞻基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后又宣布道:“太子年歲漸長,也快到開蒙的時候了,平時他身邊都是由一群宦官陪著,這些宦官大字不識,只會帶壞了太子,因此朕決定在宮中設一座內書堂,派人教授這些宦官讀書識字,以便日后更好的陪伴太子!”

朱瞻基上面的話一出口,夏元吉和楊榮等人也全都震驚的抬起頭,所有人都是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

片刻之后,楊榮終于第一個忍不住站出來反對道:“陛下萬萬不可,當初太祖皇帝在世時,曾經在宮中樹立“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的鐵牌,太宗皇帝在位時,也曾經多次下旨,嚴禁宮中宦官讀書識字,因此讓宦官讀書之事絕不可為啊!”

宦官不識字,自然也看不懂奏本,也就不能代替皇帝批紅,當初朱棣設立內閣時,朱瞻壑就強烈要求,讓朱棣下旨禁止宦官識字,朱棣也照辦了。

所以現在宮中絕大部分宦官都是文盲,但還是有少量宦官是識字的,比如當初燕王府的宦官,像鄭和等人都是跟隨朱棣或朱高熾一塊讀書長大,所以朱瞻基之前才會讓身邊的宦官幫自己批紅。

但他顯然覺得身邊識字的宦官太少,用起來不順手,所以才借著兒子的名義,設立內書堂教宦官讀書識字,這個口子若是一開,日后宦官得到教育,不但會滋生出更大的野心,也會讓他們有能力干預政事。

“陛下,臣以為楊尚書所言極是,嚴禁宦官讀書識字是太宗皇帝親自下的旨意,絕不可違背祖訓啊!”

夏元吉這時也一臉鄭重的開口道。

有夏元吉和楊榮帶頭,其它的內閣大臣也都是紛紛反對,能進入內閣的人都不傻,知道如果讓宦官識字,日后他們肯定會掌握更大的權力,甚至達到牽制內閣的目的。

看到所有人都反對,朱瞻基卻臉色一冷再次道:“剛才你們誰說的‘此一時彼一時’?以前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決定,那只是因為當時的形勢,現在朕在位,形勢已經發生變化,設立內書堂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陛下……”

楊榮還想再說什么,卻只見朱瞻基一拍桌子打斷道:“好了,皇宮之中的事,還容不得外人插手,朕意已決,你們退下吧!”

面對朱瞻基直接趕人,楊榮氣的全身發抖,但卻沒有辦法,最后被夏元吉拉著袖子離開了武英殿。

“夏公,陛下重用宦官,現在更是讓宦官識字,長此以往,恐怕會重演宦官亂政之禍啊!”

楊榮剛一離開武英殿,立刻向夏元吉表達不滿道。

“這些我當然知道,可陛下的脾氣伱也清楚,他決定的事情,咱們無論說什么都沒用啊!”

夏元吉說到這里,也不禁在心中再次埋怨起朱瞻壑,要不是他設計的這個破內閣,連半點牽制皇帝的權力都沒有,他們又怎么會落到這種地步?

“那現在怎么辦,難道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內書堂成立,讓那些閹人重掌大權嗎?”

楊榮再次氣急的問道。

說實話,楊榮現在對朱瞻基是越來越不滿了,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在朝堂上頂撞對方,可哪怕他現在是內閣大臣,官拜工部尚書,卻還是拿朱瞻基一點辦法都沒有。

楊榮和楊士奇交好,兩人一直有書信往來,有時候他真想聽楊士奇的勸說,干脆把官辭了,帶著家人去天竺投奔朱高煦算了。

(本章完)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吾父朱高煦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