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朱高煦第六百七十七章 兀魯伯游記(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吾父朱高煦 >>吾父朱高煦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七十七章 兀魯伯游記(上)

第六百七十七章 兀魯伯游記(上)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8日  作者:北冥老魚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冥老魚 | 吾父朱高煦 
677.第677章

677.第677章

第677章

開伯爾山口,朱瞻壑與兀魯伯分別騎在馬上,并排走在隊伍的前面。

“殿下你看,如果沒有這座山口,中亞一帶幾乎不可能從陸地上進入天竺,可惜就像是老天給天竺開了個玩笑,偏偏留下這個缺口,于是歷史上希臘人、波斯人等等紛紛從這里入侵天竺,使得天竺的安全也得不到任何保障。”

朱瞻壑一邊走,一邊給兀魯伯介紹著開伯爾山口的重要性。

兀魯伯一邊走一邊觀察著開伯爾山口的地形,只見這座山口頗為寬闊,最窄的地方也有幾百步,而在一些險要之地,大漢都修建了一些堡壘,將這座山口徹底的武裝起來,如果想要派兵攻打這座山口,恐怕要付出十分沉重的代價。

“時代變了,以前只能從陸地上入侵天竺,但從大漢開始,天竺四周的海岸也不再安全了。”

兀魯伯這時忽然一笑道,話中帶有幾分調侃之意。

之前他和朱瞻壑聊得十分投機,于是也答應了對方的邀請,準備去大漢境內參觀一下,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兀魯伯自己的好奇心,同時他也想借著這個機會,親眼看一看大漢的虛實。

“殿下說的不錯,以前的航海技術低劣,所以海洋就成為一個國家天然的屏障,但現在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海上貿易也越來越興盛,無論是大明還是我們大漢,都擁有十分強大的海軍,所以我們才可以從海上進攻一個國家。”

朱瞻壑說到最后也不無得意的道。

他并不擔心兀魯伯明白海洋的重要性后,會推動帖木兒帝國發展海貿,以現在帖木兒帝國的局勢,光是國內的形勢就已經讓他們自顧不暇了,哪還有精力關注大海?

兀魯伯聽到朱瞻壑最后那句話時,也不禁露出擔憂的表情,他們帖木兒帝國雖然大部分都深處內陸,但也有一部分臨海,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距離天竺并不算遠,如果大漢派海軍出征的話,很可能會讓他們腹背受敵。

沿著山口繼續向前,最后終于抵達了鐵關城,當兀魯伯看到這座雄偉的城關時,也不禁贊嘆一聲,當初他出使大明時,就見過類似的城關,好像也只有中原人才擅長建造這種大型的軍事堡壘。

其實鐵關城也不全都是朱高煦建造的,之前德里蘇丹國也在這里修建有軍事堡壘,只是受限于國力,修建的規模有限,直到后來朱高煦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建成現在的鐵關城。

朱瞻壑在鐵關城休整了一天,隨后這才再次啟程南下,路上他充當向導,給兀魯伯介紹了一下天竺這邊的風土人情。

兀魯伯這一路上也觀察的十分仔細,他發現離開鐵關城后,剛開始遇到的村鎮,很少見到漢人,就算是有,一般也只是行商。

但越是往南,漢人就越來越多,特別是當距離西京不遠時,已經可以看到漢人聚居的村鎮。

相比天竺土人的村鎮,漢人的村鎮不但更大,而且建筑也更加精美,特別是村鎮外一般還修建有寨墻等防衛設施,顯然漢人與當地土人的關系并不怎么融洽。

不過兀魯伯也發現,漢人的地位顯然高于土人,而且漢人的田地也更加工整,甚至連水稻的長勢都比土人強,顯然漢人不但勤勞,而且還更擅長耕種。

而在進入西京的管轄范圍時,兀魯伯甚至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大明,入目之處皆是漢人的村寨,路上能見到的土人少之又少,有些村寨甚至已經可以稱之為鎮子了,估計用不了多久,這里就會發展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城鎮。

最后朱瞻壑他們一行人終于來到了西京城,相比于原來的德里城,朱高煦占據這里后,對城市做了重新規劃,楊士奇親自主持修建了城墻,雖然比不上大明的南京和北京,但放在大明也算是排名前幾的大城了。

“太子殿下,你們漢人還真是擅長修建城市,當初我抵達大明的北京時,那種震撼的感覺我依然記得,相比你們的城市,我們的撒馬爾罕真的差了許多!”

兀魯伯站在西京的城門口,打量著這座雄偉的都城感慨道。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我雖然沒有去過撒馬爾罕,但也聽說殿下你在那里修建了一座有名的天文臺,相比之下,我們司天監就顯得有些寒酸了,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能仿照殿下的天文臺,在西京這里修建一座。”

朱瞻壑笑呵呵的說道。

“這個簡單,如果太子真想修建天文臺,我可以和你們司天監的官員交流一下,將天文臺修建的要點給他們講解一下。”

兀魯伯十分豪爽的說道,在其它方面,他和朱瞻壑可能還有別的心思,但在學術的交流上,兩人卻都十分的坦誠。

正說話間,忽然只見城門中忽然涌出一群孩子,每個人都背著書包,一邊歡快的奔跑一邊高喊著:“放學了放學了”

看著這群歡快的孩子從身邊跑過,兀魯伯也不禁好奇的問道:“太子,這些孩子高呼的‘放學’是什么意思?”

“這些都是城中小學的學生,每天都要去學校學習,下午學習結束才能離開學校,稱之為放學。”

朱瞻壑看著遠去的那幫孩子,也不禁笑著回答道,看著他們,他也似乎看到了前世時自己上學時的場景。

“我看這些孩子的衣服并不華麗,難道他們也能學習知識?”

兀魯伯聞言大吃一驚,因為在帖木兒帝國,只有貴族的孩子才有資格受到教育,哪怕當初他出使大明,見到上私塾的孩子也大都衣著體面,一看就知道是富人家的孩子。

相比之下,剛才跑過的那幫孩子,有不少都是衣著簡陋,有些更是臉頰黑紅,一看就是那種農家子弟。

“小學是我讓人開辦的公學,所有年齡適合的孩子都能入學,每個人只需要交少量的學費,所以就算是窮人家的子弟也能上得起學。”

朱瞻壑耐心的解釋道。

(本章完)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吾父朱高煦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