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朱高煦第六百六十一章 吃空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吾父朱高煦 >>吾父朱高煦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六十一章 吃空餉

第六百六十一章 吃空餉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8日  作者:北冥老魚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冥老魚 | 吾父朱高煦 
661.第661章

661.第661章

第661章

武英殿中,夏元吉等一眾內閣大臣,正在向朱瞻基稟報河南一帶的水災。

說來也是邪門,自從朱瞻基登基之后,河南一帶就大雨連綿,一直下了將近一個月,黃河、汝河的河水大漲,甚至從大堤上都漫出來了,淹沒了兩岸不少的農田。

開封、南陽等多地受災,更加糟糕的是,長江那邊也不太平,幾乎同時江水大漲,導致襄陽、谷城等地受了水災。

“陛下,黃河、長江皆有水災,現在災情越發嚴重,災民需要及時救援,同時還在防疫,畢竟大災之后必有大疫,還請陛下開恩,調集糧食賑濟災民!”

最后夏元吉鄭重的向朱瞻基請求道。

這次的大雨來的蹊蹺,河南身處內陸,又偏向北方,一般不會下這么大的雨,結果這次竟然連下一月有余,連帶著長江一帶也受影響,地里的莊稼估計是完了,因此救災的事也刻不容緩。

“救災是應該的,這件事就由你們內閣看著辦吧,到時把救災寫成奏本呈上來就是了!”

朱瞻基打了個哈欠說道。

不是他不重視,而是大明的國土這么大,每天不是這個災,就是那個災,所以朱瞻基都已經習慣了,反正現在國庫充盈,短時間內他也不想打仗,救個災對朝廷的影響也不大。

“臣遵旨!”

夏元吉當即行禮,然后退到一邊。

這時楊榮卻忽然上前道:“陛下,前段時間興州范濟上書,言說天下各州軍伍缺額嚴重,是否要派人清查一遍?”

楊榮所說的軍伍缺額一事,最近一段時間鬧的很大,主要就是興州人范濟的一篇奏本。

這個范濟可不是普通人,他曾經是元朝的進士出身,后來在洪武朝做過知府,因被別人牽連,被貶到興州戍邊,今年已經八十四歲了,而前幾天他上收言說邊塞的一些弊端,其中著重提到,各地的軍伍缺額嚴重一事。

大明實行的是軍戶制,只要一入軍戶,世世代代都是軍戶,剛開始時軍戶的待遇還行,至少朝廷給分配田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軍戶的田地被軍官吞沒,甚至軍官還虛報軍戶的數目,為的是多領軍餉,也就是俗稱的“”。

本來這種事,早就是軍隊中不是秘密的秘密了,可這次范濟的一封奏本,卻把這件事擺在了明面上,特別是在文官之中,更是引起很大的反響,許多人紛紛上書,要求朱瞻基派人徹查此事。

但朱瞻基對這件事的反應卻很奇怪,雖然他也當著內閣的面發了一通火,并且表示要徹查,可這都過去好幾天了,朱瞻基還沒有任何動作,所以楊榮才會開口詢問。

“這件事查是肯定要查的,而且既然要查,那就一查到底,朕準備多派幾個人,分別到全國各地查個清楚,看看我大明的軍伍到底爛成什么樣子了?”

朱瞻基這時忽然坐直身子,目光如炬的掃視了一下眾人道。

這時的朱瞻基,一掃之前的懶散,散發出一種青年天子特有的英氣。

“陛下英明,軍伍缺額一事關系重大,臣以為非重臣不能擔任,不如就由我們內閣擬一個名單,到時再分派下去調查此事!”

楊榮看到朱瞻基答應,當即也大喜的建議道。

“不用內閣操心,朕已經擬好了名單,你們等下直接派人通知他們,立刻動身前去地方!”

朱瞻基卻大手一揮道,立刻有太監上前,將朱瞻基擬好的名單交給楊榮。

看到朱瞻基不經內閣,直接就把名單擬好了,楊榮等人也彼此對視一眼,所有人都是心中一跳,雖然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卻意味著朱瞻基并不愿意事事都交給內閣,有些重要的事情,還是必須要朱瞻基自己決定。

“好了,如果沒有其它的事情,今天就議到這里吧,夏尚書留一下!”

最后朱瞻基再次開口道。

楊榮等人答應一聲,這才陸續退下,只剩下夏元吉一人。

“陛下,不知留老臣所為何事?”

夏元吉也十分隨意的問道,畢竟他經常被朱瞻基留下單獨議事,這也代表了朱瞻基對他的信任和依重。

“軍伍缺額一事,朕之前曾經聽錦衣衛提到過,而在錦衣衛收集的情報中,朕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朱瞻基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品了一口,這才緩緩的說道。

“陛下發現了何事?”

夏元吉好奇的追問道。

“軍隊一般駐扎在邊境,比如北方邊境,交趾,以及沿海一帶多有駐軍,而據錦衣衛查到的消息,沿海和交趾一帶,許多軍戶紛紛逃亡,然后坐船出海,這件事夏尚書你可知道?”

朱瞻基說到最后時,臉上的笑容也慢慢的收斂起來。

軍戶逃亡出海,至于目的地不用問也知道,除了南洋也只有可能去天竺。

“這個……”

夏元吉猶豫了一下,終于還是點頭道:“此事臣的確有所耳聞,之前范濟上書時,我也曾經找人了解過詳情。”

“伱都了解到什么情況?”

朱瞻基身子后仰,看著夏元吉再次問道。

“據臣所知,各地的衛所傾軋嚴重,軍官利用手中的職權,侵占軍戶的田地,甚至強搶軍戶的兒女為奴為婢,許多軍戶已經淪為軍官的佃戶,生活困苦不堪,而且一入軍籍,日后再無脫籍的可能,所以他們在絕望之下,只能冒險逃亡。”

夏元吉也沒有隱瞞,將自己了解到的情況講出來道。

其實沿海和交趾一帶的軍戶還算是好的,至少受不了壓迫還能逃到海外,可在內陸的一些軍戶,想逃都沒地方逃,最后被欺壓的家破人亡也不在少數。

其實軍戶制從一開始就有著巨大的缺陷,剛開始還不明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軍戶制的缺點越來越明顯,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明軍作戰實力的直線下降。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當初倭寇危害那么大,除了客觀原因外,最主要就是大明南方駐軍已經開始敗壞,沿海的衛所那么多,卻連一群小小的倭寇都奈何不得。

(本章完)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吾父朱高煦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