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第647章
647.第647章
第647章
“學問好不一定能做好官,但學問好的人,見識一般也比較廣博,只要稍加鍛煉,還是很容易成為合格的官員的。”
對于朱瞻壑的問題,楊士奇也是眉頭一皺,但還是回答道。
“楊尚書您是翰林院出身,想必見過不少翰林院的飽學之士,以你之見,那些翰林有幾個是適合當官的?”
朱瞻壑卻言辭犀利的反問道。
“這……”
楊士奇聽到朱瞻壑提到翰林院,也不禁臉一紅,因為嚴格來說,他也不是正規的科舉出身,而是借著別人的舉薦,進入翰林院做了編纂,后來朱棣靖難,楊士奇趁著靖難的東風,這才成功從翰林院進入到內閣,正式步入仕途。
翰林院集中了整個大明最頂尖的讀書人,每個人都是飽讀之士,談起詩詞歌賦、諸子百家幾乎無所不精。
但這幫翰林們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只尚空談,卻不精于實務,有些人對政務甚至是一竅不通,經常發表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言論。
楊士奇之所以能夠從翰林院中脫穎而出,也是因為他后來進了詹事府,經手了大量的政務之后,慢慢的鍛煉出來的,如果讓他剛從翰林院出來,就擔任現在的職務,恐怕他也根本撐不起來。
當然了,翰林院也并不是沒有人才,比如除了楊士奇外,還有楊榮、楊溥等人,但他們與楊士奇一樣,都是離開翰林院后,通過大量的學習實踐,才慢慢的熟悉了政務,鍛煉出自己的才能。
“楊尚書,其實不光你們這些文官,就算是武將也是一樣,比如跟隨皇爺爺靖難的勛貴們,他們當初大都是軍中在千戶甚至是百戶,有些更是普通的士卒,在太祖皇帝當政時,他們根本沒有什么出色的表現。”
朱瞻壑說到這里頓了一下,接著這才說道。
“可僅僅四年之后,靖難的功臣卻一個個封公封侯,成為軍中的高層,他們也不是天生的大將之才,無非就是抓住了機會,跟對了人,所以才能一飛沖天。”
“可是……武將和文官還是有些不同的!”
楊士奇聽完朱瞻壑的話雖然有些意動,但還是嘴硬道。
“有什么不同的?我爹和皇爺爺一樣,當初來天竺的時候,身邊也只有王府的屬官,可現在這些屬官一個個也都是位高權重,幫著我爹撐起大漢,甚至當初官員不夠時,你們不是還把各家勛貴的管事搶過來,讓他們充當地方官,現在不也做的挺好嗎?”
朱瞻壑再次舉例道。
當初那批被朱高煦征召的各家管事,有幾個優秀的,已經進入到大漢的核心,比如戶部的張侍郎,他以前就是英國公府的大管事,因為擅長理財,做官后也是一路高升,甚至日后很可能成為一部的尚書。
聽到朱瞻壑拿大漢現在的官員舉例,楊士奇也無法反駁了,特別是當初招募的那些管事,其實就是他出的主意,當時他覺得只是權宜之計,卻沒想到這些管事做官后,相當一部分表現優異,甚至比那些進士出身的官員還要優秀。
其實這也很正常,為官最重要的就是組織力與行動力,另外還要具有一定的眼界,而那些勛貴家的管事,組織力和行動力一點也不缺,在勛貴府上做事,后來又出海,眼界更非一般人可比,所以他們早就具備了為官的基本素質,只要熟悉了官場,自然不比任何人差。
“楊尚書,官場上的事你比我清楚,許多官員剛上任時,不熟悉自己的職務,只能靠手下的小吏辦事,有些衙門甚至還會被小吏架空,離了他們,整個衙門什么事都辦不成。”
朱瞻壑說到這里頓了一下,接著又道。
“以前小吏沒有前途,有些人一輩子都只能做吏,偏偏他們手中有權,于是不少人干脆以權謀私,因此小吏貪財之風日盛,但如果讓小吏們有了前途,他們就會有顧忌,畢竟為了一點錢財而毀掉自己的前途,聰明人都會猶豫的。”
“至于小吏的學識淺薄,其實也不是什么大問題,當初太祖皇帝時的吏轉官,需要經歷三場考試,咱們也可以對小吏組織考試,能考過的才能授予官職,相信到時不用別人催,他們自己就會請先生教自己讀書。”
朱瞻壑一連列了吏轉官的幾大好處,當然吏轉官也有缺點,但相比優點根本不算什么,所以他才會這么支持。
楊士奇聽完朱瞻壑的這些話后,也不禁露出沉思的表情。
對于朱瞻壑說的這些優點,楊士奇也并不否認,另外最重要的是,朱瞻壑現在是大漢的太子,朱高煦走之前,指定朱瞻壑監國,所以朱瞻壑的意見,其實也代表著朱高煦,他不得不重視。
所以只見楊士奇考慮許久后,終于點頭道:“好吧,既然太子您這么看好吏轉官,那我回去與下屬們商討一下,到時在京城周圍先試行,如果可行的話,再在其它地方推廣!”
“太好了,楊尚書你們若是把這件事辦成了,絕對會是一個創舉,甚至日后很可能會取代科舉!”
朱瞻壑當即稱贊道。
其實他也知道,楊士奇之所以會同意,主要還是考慮到自己太子的身份。
不過朱瞻壑并沒有以身份壓人,主要還是想用道理說服對方,現在看來楊士奇對吏轉官可能還有些排斥,但楊士奇并不是個古板的人,只要他看到吏轉官的前景,肯定會慢慢接受的。
楊士奇告辭離開,銀行這邊的貨幣兌換還在繼續。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銀行幾乎天天爆滿,每天都有大量的貨幣進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來的人也終于開始減少,市面上流通的貨幣,也終于從原來的五八門,開始變成統一的漢圓。
隨著西京這邊的貨幣統一,朱瞻壑也準備在北征港,以及獅子港分別設立銀行,加快這兩個重要港口的貨幣兌換,而只要這兩個重要的經濟中心統一的貨幣,整個大漢國內部的貨幣,也會慢慢的由漢圓占據。
(本章完)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