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朱高煦第七十六章 武臣入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吾父朱高煦 >>吾父朱高煦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六章 武臣入閣

第七十六章 武臣入閣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北冥老魚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冥老魚 | 吾父朱高煦 


“閣臣是幫皇帝處理政務的,自然要挑選文官入閣,怎么可能讓武臣入閣?”

朱高熾臉紅脖子粗的向朱瞻壑爭辯道。

“武臣怎么了,一國之君,文武并重才是長久之道!”

朱瞻壑也是絲毫不讓,大聲駁斥道。

內閣可不僅僅只管行政,軍國大事也同樣要處理,這時就需要武臣給出更加專業的建議,而不是讓不通軍事的文臣去瞎搞。

朱棣要改革內閣,第一步就是要廢除現有的內閣,然后再設立一個似無實有的內閣,至少從大明的行政機構來看,根本沒有內閣這個機構。

而接下來就是對內閣人員的挑選,朱高熾堅持內閣只是個行政機構,自然只能挑選文官入閣,但朱瞻壑卻堅持文武并重,因此兩人也爆發了激烈的沖突。

說起來這還是他們兩人認識以來,第一次因政見不同發生這么大的矛盾。

“以文御武本就是傳統,若是讓武臣入閣,那成何體統?”

朱高熾再次激動的道。

“屁個傳統,大唐強盛時,從來就沒有什么以文御武,李靖是武將,可也官拜尚書右仆射,與房玄齡并稱宰相,長孫無忌是文臣,可人家照樣能率兵擊退突厥大軍,那時文武間根本沒有什么明顯的界線。”

朱瞻壑說到這里喘了口粗氣,隨即一臉鄙夷的道。

“要說傳統,那不過是宋朝才立下的規矩,結果呢,終宋一朝,打不過北遼也就罷了,竟然連一個小小的西夏,都能壓著他們打,最后連皇帝都被女真人捉去跳舞了,好不容易南宋出了個岳武穆,卻又以‘莫須有’之罪誅殺,最終亡國更是活該!”

“你……”

朱高熾被朱瞻壑懟的啞口無言,一時不知該怎么反駁?

“大伯,我今天說話可能有點難聽,但您信不信,若是讓文官把持內閣,百年之后,我大明軍政將敗壞殆盡,就算空有數十萬大軍,面對敵人也將形同虛設!”

朱瞻壑這時也感覺自己的語氣有些激烈,于是冷靜了一下這才苦口婆心的勸道。

這可不是朱瞻壑危言聳聽,歷史上土木堡之敗后,明朝勛貴死傷慘重,朝政也徹底被文官把持,武將的地位一落千丈,連帶著就是整個軍事方面的敗壞。

等到了嘉靖年間,幾十名倭寇竟然可以在南方攻城掠地,甚至打到南京城下。

要知道整個南方幾乎有十幾萬駐軍,光是南京城就有上萬軍隊,可這些軍隊面對幾十名倭寇,竟然無人愿意出戰,可見當時的軍政敗壞到何種地步?

最后崇禎亡國時,對外無法抵御小小的女真人,對內無法剿滅各地的流寇反賊,根源也是軍政敗壞所致。

朱高熾喘了幾口粗氣,最后還是搖了搖頭道:“我不管你怎么說,但我依然堅持我的看法,武臣只需要聽從朝廷的指揮即可,絕不可參與政務!”

“那看來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只能將各自的意見寫下來,交給皇爺爺裁決了!”

朱瞻壑雙手一攤不再爭辯。

朱高熾點頭,于是兩人各自柄筆,將自己的想法寫成奏本,然后由朱瞻壑帶走,來到武英殿面見朱棣。

朱棣看過兩人的奏本后,閉上眼睛沉思良久,最后這才睜開眼睛道:“瞻壑你為何覺得武臣必須入閣?”

“軍隊是一國之根基,萬千將士舍生忘死,必須有人為他們在朝堂上發聲!”

朱瞻壑十分簡短的回答道。

有些話其實不用說的太多,朱棣本來就是武將出身,他肯定比朱瞻壑更能理解。

“說的不錯,你大伯其它方面都好,就是對軍隊這方面不太重視,有時我真希望他能和你爹互補一下!”

朱棣嘆了口氣,說著拿起朱高熾的奏本,隨手扔到了旁邊的火盆里。

“皇爺爺英明!”

朱瞻壑看到朱棣的舉動也是心中大喜,這說明朱棣贊同武臣入閣的事了。

“你先別急著高興!”

沒想到朱棣這時一抬手,臉上也帶著幾分愁容。

“讓武臣入閣沒問題,朕現在心中就有幾個人選,張輔不用說了,武能開疆,文能治理一方,另外還有泰寧侯陳珪、武安侯鄭亨,也都是不錯的人選。”

朱瞻壑聽到這里連連點頭,張輔肯定沒問題,就是得讓人接替他鎮守交趾。

陳珪在軍中的資歷最老,曾經跟隨徐達打下北京城,后來又參加靖難,可以說打了一輩子仗,深受朱棣的信任。

至于武安侯鄭亨,人品也相當穩重,這兩人都是老成持重之人,進入內閣也不用擔心出什么亂子。

“這三人都是跟隨我靖難起兵的心腹,人品、才能都沒得說,可是我擔心軍中后繼無人,朕的子孫就算想讓武臣入閣,恐怕也挑不出合適的人啊!”

朱棣皺著眉頭繼續道。

靖難功臣的確不少,但許多人的年紀都不小了,比如陳珪,今年都八十了,雖然身體很好,可也撐不了幾年。

至于那些勛貴子弟,看看張忠和朱勇,整天走馬斗雞,就這,他們在勛貴子弟中已經算是好的了,至少沒有欺男霸女、胡作非為。

這主要是靖難功臣一般出身不高,大都是當年朱棣手下的百戶、千戶,打仗的能力倒是鍛煉出來了,但卻不會教兒子,因此勛貴子弟大多驕縱。

這些勛貴子弟日后繼承他們父輩的爵位,在軍中亨有高位,若是讓他們入閣,恐怕只會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這倒是個問題,不過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朱瞻壑沉思片刻忽然再次道。

“你有解決的辦法?”

朱棣十分驚訝,這段時間以來,自己這個孫子給他的驚喜實在太多了。

“皇爺爺不要心急,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把內閣搭建起來,至于勛貴們的事,可以放在后面慢慢解決。”

朱瞻壑卻沒有說出自己的辦法,畢竟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一次做的事情太多,反而會貪多嚼不爛。

“哈哈,這倒也是,朕的確有點心急了,總想把所有事情一次全都做好!”

朱棣聞言也大笑一聲,事情要分清主次,現在最重要的還是內閣。

“對了,上次你說的那個票擬和批紅,朕也覺得相當不錯,閣臣對奏本寫下建議,由朕來決定是否施行,如此一來,倒也讓朕省了不少的事。”

朱棣這時拍著朱瞻壑的肩膀再次贊嘆道。

“多謝皇爺爺夸贊,只是票擬和批紅雖好,但后面還有一條備注,那就是必須嚴禁宮中的宦官識字!”

朱瞻壑說到最后時,神情也十分凝重。

歷史上明朝的皇帝重用宦官,主要是為了牽制文官集團,以防他們將皇權架空。

但現在朱瞻壑建議的內閣卻大變樣,不但有武臣入閣,內閣也成為皇帝的附庸,再無法威脅到皇權,如此一來,也就沒必要再培養宦官了。

現在反而要擔心皇帝批紅的權力,落到宦官手中,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難,因為大明初期,宮中本來就禁止宦官識字,只要將這一規定貫徹下去就行了。

“我懂你的意思,當初靖難功成,我身邊能用的人不多,因此用了不少的宦官,其中也出了像鄭和這樣的人才,但對于他們這群人,還是不得不防!”

朱棣深表贊同的點了點頭道。

宦官專權,這是歷朝歷代的取亂之道,當初朱元璋就對宦官極為提防,朱棣雖然用了不少宦官,但也沒有放松對宦官的警惕。

直到朱瞻基當政時,才開始讓宦官識字,從而開啟了司禮監太監與內閣分庭抗禮的道路。

接下來朱棣又和朱瞻壑聊了一下內閣組建的事,相比于朱高熾,朱棣與朱瞻壑的政見有更多的相同點,就算偶有分歧,問題也不大。

最后朱瞻壑又陪朱棣吃了晚飯,不過就在他準備離開時,朱棣卻叫住他道:“對了,你今天去看你爹了嗎?”

“早上去過了,當時我爹正在忙,所以我也沒有打擾,在殿外看了幾眼就離開了。”

朱瞻壑老實回答道。

“那你最好再去一趟,我估計你爹那邊快要頂不住了。”

朱棣說到最后呵呵一笑,等了這么久,終于要有結果了。

“我爹那邊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朱瞻壑心中一驚,急忙向朱棣打聽道。

這段時間下來,朱高煦越來越瘦,脾氣也越來越暴跌,連高廣這個心腹宦官,昨天都被朱高煦臭罵了一頓,其它人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朱瞻壑也十分擔心朱高煦的情況。

“嘿嘿,三兩句話說不清楚,你去看一下自然就知道了!”

朱棣卻故意賣了個關子道。

“孫兒告退!”

朱瞻壑心中擔憂,也不再耽誤時間,當即快步離開了武英殿。

不一會的功夫,朱瞻壑就來到文華殿外,還沒進大殿,就聽殿里傳出“嘩嘩嘩”的甲葉撞擊聲,以及“呼呼呼”的破風之聲。

朱瞻壑心中疑惑,沒敢直接進門,而是趴在窗口向里面看了一下,結果也是嚇了一跳。

只見朱高煦頂盔貫甲,手持一桿長柄大刀,在空曠的大殿里舞的正疾,刀鋒閃爍著道道寒光,雖只一人,卻讓整個文華殿中殺氣騰騰,宛若戰場一般。

提供各種TXT小說下載,TXT電子書免費下載,等熱門全集小說下載!如果覺得好請把本站推薦給您的朋友。


上一章  |  吾父朱高煦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