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怪不得。”
何姒低聲說了半句,當然沒逃過秦鑒的耳朵,可他等了一會卻等不到下文,心癢癢地問道:“怪不得什么?”
“我剛剛還想,你做事怎么這么不周到,既然是偷偷來的,應該一步到位才對。明知道要取栻盤,卻帶我從那么遠的地方鉆出來,原來那是你之前偷偷留的后門,沒得選。”
秦鑒一攤手,無可奈何地說道:“是啊,留多了怕出意外,反正這里我熟悉,就當散步了。”
“這里的東西都是你收集的嗎?”
“當然不是,不過很多物品的仿制和研究我都參與過。”
“咦,那個是什么,怎么不在柜子上。”
“放不下,”秦鑒看也沒看何姒指著的那一堆不明物體,“那是世界上最龐大的青銅樂器,曾侯乙編鐘。”
“哇!”何姒倒吸一口冷氣,雙腿先于大腦一步走向那藍色罩布,等理智回歸時,她已經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掀起了罩布一角,質地不明的透明長柜里,古老的錯金銘文出現在她眼前。
秦鑒放緩了腳步,輕聲說道:“我記得君教授家有個仿制品,你若感興趣,可以問問她。”
“其實我也不懂音律,只是久仰大名,鹿角立鶴、黑漆臥鹿、十六節龍鳳玉掛飾,最近遇到的這些文物都是曾侯乙墓中的,但這編鐘該是這批文物里最出名的稀世珍寶吧,”何姒說著仔細將罩布放回,心滿意足地回到秦鑒身后,這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正行走在人類文明的瑰寶之中,心情抑制不住地激蕩起來,脫口而出,“可看這里的布置,鄧主任他們好像在防著你?”
秦鑒背著手繼續向前走,腳步悠閑自在:“你要這么說,那個后門也算我在防著他們吧。”
“我開玩笑的。”
“哈哈,我也是。”
何姒狀若無意地問著,秦鑒也狀若無意地答著,氣溫恒定,濕度恒定,對談間兩人腳下的速度恒定。秦鑒背對著何姒走在前方,彼此都看不到對方臉上的表情,長長的過道里只剩下輕輕緩緩的腳步聲。
“找到了。”
就在何姒以為自己就要永遠的迷失在這片藍色海洋中之時,秦鑒低沉的聲音響了起來,他終于停下腳步,掀開藍色棉布,俯身看向一個木制品。
“就是這個?”何姒好奇地湊上前去,眼前的東西比她想象中的要小巧很多,漆色斑駁,極不起眼,若不是秦鑒提及,很難想象這個物件擁有改變節氣的能力。不過外形倒是同秦鑒的描述一致,圓形的木盤坐在大了一圈的方形木盤上,上面均刻滿刻度和她看不懂的符號,兩盤正中心以軸相連,可以轉動,順應了天圓地方的學說。何姒又看了幾眼,覺得眼熟,再想想,倒有些像她在漫畫中看過的航海用指南針。
“這栻盤和指南針好像啊。”
“《論衡》有云:堪輿也,栻盤。所謂風水堪輿,可見栻盤本就是風水先生所用羅盤形制的來源,逐漸演變成了指南針,”秦鑒說著,徒手直接穿過了透明保護盒,將栻盤取出又遞到何姒眼前問道,“想試試嗎?”
“不要了。”何姒連忙擺手,一連后退了好幾步,先是看看秦鑒的手,又看向透明盒子,最后看著那個器物,仿佛眼前的木頭正在燃燒著,會灼傷她的一切。
秦鑒見狀依舊微笑,也不強求,將栻盤妥帖地放進長衫內里,重新握住她的手,另一只手則攤開掌心。一道銀光在他手心閃過。幾乎同時,他們從7號倉庫消失,再次來到了鏡廊。
地域轉換,何姒的心思卻還在栻盤之上,忍不住問道:“這個物件要怎么使用?”
“這個漢代漆栻盤其實是遵循六壬式而制的法器,天盤中心為北斗七星,由內到外為十二神將和二十八星宿,而地盤則刻有天干地支和二十八星宿,來源于五行陰陽學說。”秦鑒說著,看何姒忽閃著的眼睛似乎有話要說,停下來問道,“怎么了?”
“聽起來……其中用處玄學大于科學,相比起數學推演,似乎風水堪輿,研判兇吉的用處占了上風。”
秦鑒忍不住敲了一下何姒的腦袋:“這些紋路切分,說是天干地支、十二神將抑或二十八星宿,但并非古人真的在神秘無垠的天與地之上劃定神明星宿的位次,而是根據長期的觀測記載,不斷試錯,通過長短距離和方位變化,在栻盤方寸之地上做出相應的標記,進行對比和推演。另外,用陰陽五行占卜吉兇本來也是一種術法,是古代人民企圖用科學去解釋未知而演變出來的一種獨特文化,你口中所謂玄學,其實也是一種科學。”
這個解釋和何姒一直以來的認知背道而馳,她本以為司天臺上都是封建迷信,沒想到卻是真正的天文學,于是摸了摸被秦鑒敲過的腦袋道:“是我小說和電視劇看多了,只是你先前提過的六壬又是什么意思?”
“六壬是東方最古老的占星學,與遁甲、太乙合稱為三式,其法起源已不可考,只知道由來已久,著述也多,到了北宋,宋仁宗還親為楊維德編撰的《景偌六壬神定經》作序,只是很多觀測資料和算法已經失傳了。”
“那……只是在我們這些現代人中失傳,秦老師一定成竹在胸吧。”
“阿姒高看我了,”秦鑒眨了眨眼睛,說得斬釘截鐵,“我也不會。”
“真的?”
“真的。”
“那你把這栻盤偷來有何用?”
“幾年前,鄧主任曾組織過專門針對古代歷日和天象記錄的研究,運用大量發掘出來的天象學文物對《紀元歷》、《崇天歷》等古代主流歷法重新推演計算,企圖復原史料中所描述的天象,那時天文系和數學系的高材生運用整整一年的時間復原了北宋歷法記載中的六條氣朔記錄,其中兩條節氣記錄的史載結果與復原結果完全一致,這么巧,有一條便是驚蟄,而我恰好記住了栻盤推演的全部過程。”
“所以,只要在栻盤上重演那個過程,就可以喚起驚蟄嗎?”
“對。”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