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志異丁卷 第五十二節 豈有無事獻殷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山河志異 >>山河志異最新章節列表 >> 丁卷 第五十二節 豈有無事獻殷勤

丁卷 第五十二節 豈有無事獻殷勤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6日  作者:瑞根  分類: 仙俠 | 古典仙俠 | 瑞根 | 山河志異 


對陳淮生來說,得到唐經天這樣一句話就足夠了。

他來睢郡這邊,本身就只是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的想法。

甚至也只是和商九齡提過一句,說萬一鬼蓬宗那些不愿意歸附太華道的弟子流離失所,重華派其實也可以去吸納接受。

商九齡當時應承了一句可以,到底放沒放在心上,陳淮生自己心里都沒數,但他也還來走了這么一遭。

唐經天這樣的態度也表明他愿意去把這個話帶給仍然在百靈山上不愿歸附太華道,想要離開卻又不知道該往何處去的師伯師叔師兄師弟們。

至于說這些人如何選擇,陳淮生覺得其實沒什么好擔心的,他預計起碼這些人中七八成會選擇去重陽山試一試。

重陽山在濟郡,距離睢郡不算太遠,如果說結果不太滿意,那再離開也不為遲。

而以目前玉菡宗整體加上部分元荷宗弟子都愿意加入重華派這個示范在先,陳淮生覺得這些人選擇暫時在重華派棲身的可能性很大,至于說日后重華派能不能吸引住他們留在重華派,就要看重華派未來的發展以及為大家畫的餅如何了。

對陳淮生來說,走這一趟,除了傳遞這個消息外,另外也還是要讓唐經天幫忙弄一些幽蓬鬼實以及百靈山上其他一些靈植種籽。

每一家宗門因為自身的靈山福地特殊性,都有一些特殊的靈植種籽,百靈山也不例外。

在這等人心散亂,太華道也還沒能完全接管百靈山的時候,從中撈取如靈植種籽這類好處根本就是無人在意的。

大多數人的心思都還聚集在經樓經閣這些貯藏著經卷功訣的地方,要不就是法器重要靈材的所在,像靈植這種可再生的東西并沒有多少人關注,更別說是種籽類的物事了。

但對陳淮生來說,這些特有的可再生的靈植種籽才是最重要的。

像現在的重華派在臥龍嶺靈山福地面積廣大,但卻缺少能廣泛種植栽培的各類靈植。

在這方面上,重華派在朗陵蟠山朗山時候就是最大短板,到河北之后雖然一度專門讓吳天恩來負責,但是其效果也沒能有多少改觀。

這和宗門原本骨子里習慣性的對這方面的不重視有很大關系,而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轉的。

可陳淮生卻沒法再拖下去,宗門在這方面有些拖后腿,他就打算自己來干。

云中山靈氣十足,自己好歹還有玄黃神壤和赤巖元漿這些靈物相助,改造提升靈田的靈力大有可為。

當然要供應整個宗門不太現實,可滿足自己的需要還是能做到的。

這一點上,陳淮生打算不等不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百靈山是陰性靈山,算是水性的一個分類,幽蓬鬼實便是其中最負盛名的靈寶,若是能引來一些種籽,在臥龍嶺那邊尋地栽培起來,那意義非比尋常。

看看人家天云宗專門用一個副門來負責靈植種植栽培,就能看出一個大宗門的底蘊,在這方面,重華派還差得遠。

但從現在開始,重華派理應要以未來成為一個超級宗門的標準來對標,一步一個腳印,才能達到那一步。

唐經天作何選擇,陳淮生覺得沒什么懸念,除非他真的準備當一介散修。

重華派是最佳選擇,或許不會有鬼蓬宗那種半獨立于九蓮宗那時候那么自在,但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他也沒更好的選擇。

陳淮生甚至都沒等唐經天他們如何抉擇就離開了睢陽,從睢郡一路北上到濟郡,去了重陽山。

重陽山這邊的情況還有些混亂,玉菡宗的弟子何去何從,商九齡與令狐醉、丁宗壽、齊洪奎以及傷勢仍然不輕的朱鳳璧還在商議。

玉菡宗弟子按理是不能留在重陽山了,而應該去臥龍嶺,這一點令狐醉也明白。

這也是當初重華派能贏得天云宗、花溪劍宗以及太華道這些超級宗門勉強允許接管重陽山和玉菡宗的條件。

繼續讓玉菡宗留在這里,無疑是挑戰當初一眾超級宗門徹底肢解九蓮宗的目的,就是要徹底拆分肢解九蓮宗,讓其不再有死灰復燃的可能性。

鬼蓬宗、玉菡宗乃至于如紫萏宗、火萊宗、汐蕓宗、錦蕖宗都是如此,山門要徹底易人,其他三大宗支——妖蓮宗、元荷宗、凈芙宗更是如此。

像大騩山和金蓮山,元荷宗與妖蓮宗的弟子都要離開,換來天云宗的其他弟子,甚至給某個副門使用。

陳淮生只在重陽山呆了半日便離開了,他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睢郡百靈山的言行和結果告知商九齡,然后離開。

當然他也看到了重陽山這邊的混亂局面。

玉菡宗在存活下來之后肯定心態有所改變,或許又不想那么絕對地離開重陽山這座他們一直生存的靈山,但同樣他們又面臨著來自清光道的直接威脅,還有天云宗、花溪劍宗、萬象派這些超級宗門的壓力。

不過這都和他無關了,到時候他們會找到一個妥協辦法。

從天王渡渡河北上的時候已經是二月下旬了。

大河已經解凍,但陳淮生沒遇上鰲龍,很平靜順利地渡河進入河北燕州湯水道。

安家集。

這是當初踏入河北時候歇息的一處落腳地,屬于妙峰山的散修魏鵬的地界。

應該說重華派踏入河北之后這幾年,給整個河北尤其是燕州六道還是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和變化。

首先變化最大的就是滏陽道。

整個滏陽道基本上成為了重華派的勢力范圍,即便是號稱燕州第一宗門的漳池道天鶴宗,現在也不得不承認滏陽道是重華派的勢力范圍。

原來天鶴宗每年還要來滏陽道這邊收錄弟子,但兩年前開始,就基本上不在這邊招錄弟子了。

不過從重華派這邊來說,倒是不太在意這一點。

滏陽道人口實在太多了,每年涌現出來的道種數量很大,對重華派來說每年吸納最優秀的弟子也是一個問題。

都想要進宗門,可宗門又哪里容納得下?

尤其是現在又接納了凌云宗,為了顧全凌云宗當年在大槐山立足時對周遭宗族許下的承諾,現在每年重華派還不得不從衛懷道那邊招錄一些弟子。

再加上為了繼續在大趙境內保持影響力,弋郡那邊,在義陽府和朗陵府每年招收一定數量的弟子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是為了與白石門和紫金派爭奪影響力的必要手段。

現在玉菡宗納入進來,也就意味著以重陽山為中心的濟郡這一區域每年仍然需要招錄一批弟子,目的一樣,保持這個區域的影響力,不可能因為玉菡宗歸入重華派就廢棄這一舉措了。

甚至可能日后元荷宗和鬼蓬宗的弟子們也都會提出要求,希望宗門在大騩山周圍和百靈山周圍區域也要招錄一定數量的弟子。

畢竟當初他們大多也是來自這些區域,一樣幻想著日后能重復舊山河,那么在這些區域吸納一些弟子也有助于日后萬一宗門能重返這些區域時的影響力。

現在的重華派已經不再擔心沒有優秀的弟子,而需要考慮如何平衡各方的訴求,同時還要甄選出最優秀的弟子來。

同樣重華派勢力的膨脹,也同樣對整個河北特別是燕州六道產生了巨大影響。

像三年前重華派踏入河北地界時,陳淮生一行人都是悄然而行,而沿途即便是經過各個勢力范圍,也無人問津。

倒不是說當時重華派的實力就比那些個散修弱了,而是大家都不確定重華派在河北地界上能否生存下去,而不在一個道,相距甚遠,估計也沒什么機會打交道,裝聾作啞不聞不問也就過了。

但現在,哪怕是陳淮生單人獨馬過安家集,人家就來拜門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陳淮生能感受到這位妙峰山散修的一份熱情,關鍵是人家實力比自己強得多,而且還沒什么有求于自己的。

“魏兄何必如此客氣,叨擾一頓也就罷了,這般厚禮,小弟如何承受得起?”看著堆放在一角的禮盒,陳淮生連連推辭。

湯水道不比滏陽道,滏陽道上重華派可以大聲說話,但在湯水道,重華派的勢力遠未影響到這邊來,而且中間還隔著一個翟谷道。

對眼前這位妙峰山散修,陳淮生沒多少了解。

重華派知客院的重點探察方向不在湯水道和翟谷道。

除了滏陽道外,首先是漳池道,然后才是衛懷道,如湯水道和翟谷道以及邗山道這三道,重華派并不太關注。

重華派也沒有太多精力放在河北這邊,除了滏陽外,漳池道是因為有天鶴宗,衛懷道又是月廬宗滲透重點,所以要予以關注,其他三道重華派關心不過來,大趙那邊才是重點。

“陳師弟難得來我們安家集一趟,魏某得聞,自然要盡地主之誼,何況魏某雖然孤陋寡聞,但也聽聞陳師弟在汴京上元道會上一法稱雄,榮登龍虎青云榜的第九位了,前程不可限量啊。”

魏鵬滿臉殷勤,笑意盈面。

(本章完)


上一章  |  山河志異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