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小說:、、、、、、、、、、、、
跟這些吃癟的師團相比。第3師團的戰力即使都比他們要強,但到底強多少,能不能以幾千人就將這些師團都擊敗或是擊潰,藤田進心中還是有幾分逼數的。
他其實也怕一旦強攻不下,自己損兵折將不說,第3師團不敗的名譽也要毀于一旦。
這才是他上來不愿冒險,而是采用最常規戰術的原因。
要說他的戰術有什么出奇之處,就只有夜戰這一條有些不同以往。
可惜的是,昨夜一戰下來,他的炮兵被對方犀利而精準的火炮反制,一夜之間就損失大半,步兵更是在對方的地雷陣面前望而卻步。
而大清早派出排雷的工兵,更是在對方狙擊手的精準打擊下損失慘重,人工排雷也導致失敗。
可以說,從昨夜開始,藤田進采用的每一條戰術都被對方克制得死死的。
就在他有些一展莫愁之際,“叮嚀嚀……”師團部的電話聲響起。
一個參謀拿起電話。
“嗨咦!司令官閣下。”
藤田進一聽就知道是松井石根打來的,不由心下一沉,趕緊走上去接過電話:“我是藤田進,司令官閣下有什么指示?”
電話那邊傳來了松井石根低沉而有些沙啞的聲音:“藤田君,現在的局勢你很清楚,如果短時間內拿不下紫金山這個制高點,我們在南京城東、北兩面的進攻部隊都將暴露在紫金山炮火的攻擊之下,攻城部隊的損失就會很大。”
“而現在,第10軍在西南面的進攻卻是很順利,已經攻占了直拿的大校場機場,開始向雨花臺發起進攻。而我們卻在紫金山下止步不前。”
松井石根在這里說的我們,自然就是指上海派遣軍。可見其人雖然已經擔任了日軍華中方面軍的最高指揮,但在心中還是內外有別。
至于第10軍,自然就成了松井石根眼中的他們。
“藤田君,是下定決心的時候了,乃木希典閣下的英靈在天上看著我們。”
藤田進當然知道是松井石根的意思。
下定決心,其實就是不惜犧牲,發起大規模的,連續不斷地強攻。
而松井石根提到的乃木希典,則是早期日本軍國主義擴張政策的積極和狂熱的推行者。
其人在日俄戰爭中以人海戰術獲得了最后的勝利,雖然日軍的損失是俄軍的好幾倍,但依然被日本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吹捧為日軍的所謂軍神。
而現在的局勢,與日俄戰爭中著名的旅順會戰何其相似。
當時日俄為爭奪遼東半島(尤其是旅順港),在華夏領土上開戰,無視華夏主權,給當地民眾帶來深重災難。
日軍當時已經以優勢兵力將旅順港團團包圍,但要徹底攻克旅順,首先就必須將旅順港外圍最重要的制高點203高地拿下。
203高地是一座海拔203米的小山丘,位于旅順西北約3公里處,原名猴石山,因山勢險峻,怪石崢嶸,如群猴蹲山,猴石山之名由此而來。
203高地不僅是旅順西部防線的制高點,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可以控制旅順市區,并居高臨下控制旅順軍港內的艦船活動,因此是陸海兼控的絕佳位置,也成為日俄雙方爭奪的重要陣地。
日軍認為,只要占領了203高地,就可以架起重炮,對旅順港內的俄國艦隊進行炮擊,迫使其投降或出港決戰,從而打開旅順的城門。
俄軍自然也意識到了203高地的重要性,在山上部署了近萬兵力,修建了大量鋼筋水泥碉堡和工事,還部署了幾十門重炮,幾十挺馬克沁重機槍,甚至還在前沿陣地布下了密集的鐵絲網和電網,將整個高地打造成了銅墻鐵壁。
而乃木希典則是準備了上百門重炮,還有兩個師團近五萬兵力,根本不玩什么試探攻擊,也不分主攻佯攻,一開始就向203高地發起了全面進攻。
僅僅是第一天的進攻,日軍在俄軍的密集火力打擊下就戰死了3800人。
記住,這不是總體傷亡數字,而是當場被擊斃的數字,受傷的則是2倍于此。
可以說,在203高地之戰的第一天,日軍就損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
但是,乃木希典這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面前,士兵的傷亡似乎只是個數字而已,并沒有放棄對203高地的渴望。
當然,在出現了大量傷亡后,乃木希典也動了一下腦筋,采用正面突擊吸引火力,地下則是開啟坑道作業,鑿開巖石,爆破堡壘胸墻,試圖從地下突破俄軍的防線。
就這樣,連續一個月持續不斷地攻擊下,雖然日軍損耗了大量兵力,兩個師團都被打殘,甚至很多大隊一級的官兵十不存一,但同時也消耗了俄軍的大量兵力,破壞和攻占了外圍陣地,逐漸逼近了203高地的山頂。
這時,乃木希典組織了3000人的敢死隊,人人頭上扎著類似“月經帶”的布條,身上綁著炸藥包,端著明晃晃的刺刀,就向203高地發起了自殺式的沖鋒。
這些日軍只要沖上俄軍的陣地,瞬間就拉響了身上的炸藥,帶著幾個甚至十幾個俄軍一起同歸于盡。
而已經堅守了一個多月,人困馬乏的俄軍沒想到日軍居然會如此不要命,如此的瘋狂。他們很多人的精神瞬間就崩潰了,甚至出現了一個日軍嚎叫著追著幾十上百個逃竄俄軍炸的情況,俄軍戰線開始出現動搖。
此時日軍大部隊則是跟著那些敢死隊殺出的血路沖上了陣地,與俄軍展開了白刃戰,雙方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拼殺,最終日軍憑借兵力優勢,將守軍擊潰,全面占領了203高地,一舉奠定了旅順會戰勝利的基礎。
203高地之戰,被稱為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血腥廝殺,也是日俄戰爭中最慘烈的戰斗,日軍陣亡者將近兩萬,大約占旅順戰役陣亡總數的三分之一。
要說日軍在這場戰役中也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戰術,純粹是用更多人命去填,靠更不要命的打法才勉強取勝的。
/yong逼ng1929/47528928.html
相關、、、、、、、、、
__軍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