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
1936年的2月10日,也就是元宵節之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在上海由外國人開辦的證券交易所上海眾業公所,一支股票代碼為34771,名叫長江的股票悄然上市。
上海眾業公所既然是外資興辦,一般發行的就幾乎都是外國公司的股票,但這支名為長江公司的股票一看就是屬于華夏人的公司,這在上海眾業公所這些年的歷史中并不多見。
當然,既然是華夏人開辦的公司,在這天到場的諸多證券商和外國股民們也只是在心中奇怪了一下,并沒有過多的關注,甚至對于這支股票高達0.8美金的發行價嗤之以鼻。
要知道,這個時期美金的含金量僅次于英鎊,屬于金融行業的硬通貨,價值自然很高。一般股票的初始發行價能夠達到0.5美金的都是有名的大公司,你一個華夏公司居然敢以這樣高的價格發行,簡直就是一個笑話,腦殘的人才會去購買。
但是,僅僅過了一個小時候,一些股民不經意間赫然發現,發行價為0.8美金的長江股票,竟然不聲不響就升到了1美金。
也就是說,如果你一開始就慧眼識金,買了這支股票,那么僅僅一個小時的時間,你的投資就有了20的回報。
這個時期可沒有漲停之說,只要有人買,你的股票就是一夜之間炒到幾倍幾十倍也沒人來管你,那只能證明是你的本事。
當然,沒有漲停自然也就沒有跌停,有一夜暴富的,必然也就有一夜之間就跌至破產的。
當然,這種極端漲跌的情況一般極少發生,特別是是上海眾業公所開業的二十幾年里就沒有發生過。
這次長江股票的情況也不例外,直到這天收盤之時,還是停留在1美金的價格。
但是,一天內漲幅20的股票,在目前不算牛市的上海證券交易市場,也算得上一匹不是很黑的黑馬了。
于是,第二天,就開始有人注意到了這支股票,并且通過打聽了解,才知道這支名為長江的股票就是最近在上海乃至華夏聲名鵲起的長江航運公司發行的。
而很多人都知道,長江航運公司的大股東雖然是華夏人,但是也有米國股東的參與(其實是周文授權小亨利代持了一部分股份),所以在上海眾業公所發行股票也不算違背交易所的原則。
但是,長江航運公司已經打通并壟斷了長江航道的運輸市場是不爭的事實,何況還有小道消息說,代表華夏最高權力機構的軍委會在這家公司也有參股。
這些信息總結下來就是,長江航運公司未來兩三年的時間內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對手,是掌握航運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的超級公司,而且這家公司還得到了華夏官方權力機構的參與和支持。
別的不說,單是這家公司擁有8艘千噸級的貨輪以及每年高達100利潤增長的業績,就足夠吸引投機商和股民的注意了。
于是,就在長江股票發行的第二天,在沒有大資金注入的情況下,1美金的股價就悄然升至了1.2美金。
而當上海眾業公所收盤時,知道又漲幅了20的的劉若蘭和她的團隊,頓時就拍手相慶,心中也松了一口氣下來。
其實,早在長江股票發行前,周文這個門外漢就曾經提出,就在股票發行的第一天,就讓包括杜先生、葉先生、劉家以及劉家的一些豪門關系的資金注入股市,爭取在短時間內就將股票炒作起來。
當然,這個提議馬上就遭到了劉若蘭的一個大白眼。
你個門外漢在這時候來湊什么熱鬧,哪涼快先去哪兒呆著去。這事兒得有我們這些專業人士來辦,你到時候只管等著數錢就是,添什么亂嘛。
要知道,這可是劉若蘭成為傭兵團團長夫人以來,第一次獨立操作一個項目,而且還是一個關系到傭兵團未來抗戰儲備的重要項目,豈會等閑視之。
而在去年年中,周文將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全盤告知她后,劉若蘭就已經將大部分精力投入進來進行策劃和組織。
雖然她是米國留學的金融管理專業,但證券市場方面也不是非常精通,自然就從劉家拉了一幫子人過來。
這里要說明一下,既然周文已經知道戰爭將在1937年爆發,對于自己的岳家豈會不做一些安排。
他早在跟劉若蘭結婚后不久,就專門跟自己的老丈人和劉家二叔、三叔召開了一次秘密家庭會議。
在會議上,周文直接就跟幾位老人分析了局勢并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也就是中日之戰將會在三年內爆發。
而且,周文還對比了中日兩國的國力和軍力后斷言,國軍在南方的戰局將會是節節抵抗、節節后退的局面。也許要一直退到湖北、湖南、江西一線才有可能初步穩住戰局。
而劉家大部分產業和投資都集中在江浙一帶,也許戰爭爆發幾個月后就會成為淪陷區,現在就要開始未雨綢繆,著手安排撤離的事項。
熟知歷史的周文給劉家提出了兩條路并行的建議。
一條是將部分資產和生產型產業向西南地區轉移,特別是重慶,將來也許就是抗戰的大本營。
以劉家的地位和能力,將這些實體產業轉移到重慶等西南地區的難度不會很大。
此舉一方面可以為國家的抗戰貢獻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向校長和國人表明劉家與政府共進退、一致抗日的決心。
另一條并行的路線就是同時在米國進行商業和投資布局。
周文考慮的可不僅僅是抗戰,還有未來的歷史走向。
熟知歷史的他能夠預想到,以劉家在民國的地位和跟校長的關系,那在將來就是活脫脫的大資本家和反動派,結局不要太慘。
而此時去米國投資卻正是時候,一方面是米國正在搞經濟復蘇,對于外國資金的投資和注入非常歡迎,還有很多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