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小說:、、、、、、、、、、、、
“那南京城豈不是毀了!”校長脫口驚道。
“是的,卑職的策略就是將南京城變成一個血肉戰場,跟小鬼子進行一場舉世矚目的大規模城市巷戰,盡可能拖延日軍進攻的步伐,為我國將大批的工業設備和大量的學校和百姓轉移到西南贏得時間。”
“而且,在南京與日寇進行一場死戰也是必要的,可以向全國人民,向世界上所有國家,宣示我國民政府抗戰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你……簡直就是一排胡言。”校長氣得指著周文的手指都有些顫抖起來。
要知道,南京是國民政府的首都和政治中心,是民國南方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都城市。
1928年1月,國民政府為了將南京建成國際上一流的城市,專門成立了首都建設委員會,主席就是校長本人擔任。在首都建設委員會下面設立了國都設計技術專員辦事處,負責制訂《首都計劃》。
還高薪聘請美國知名建筑師和工程師為顧問,以期借鑒國外城市建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1929年12月31日,《首都計劃》正式公布,其內容包括人口預測、功能分區、交通計劃、市政工程、城市管理、建筑形式等方面。
在接下來的建設中,相繼建成了中山大道、中正路、太平路、白下路、漢中路、中華路、雨花路、山西路、大光路等近百條道路,城內竣工的道路總長達120公里,形成棋盤格狀與網狀相結合的道路系統,奠定了近現代南京城市道路的基本框架。
不論是校長本人,還是國民政府,為了建設這樣一座現代化的都城,可謂是花費了無數的心血。
而現在,這樣一座凝聚了無數人心血的城市,中國四萬萬民眾心中向往的首都,就因為周文的一個建議,一場抗擊日寇的戰役,就要在一場戰火中毀去。
校長心中的不舍和不甘以及莫名的憤怒,頓時就齊上心頭。
而且他還知道,即使他下定了這個決心,一旦將這個計劃付諸行動,將會受到多少人的反對和抗議,將會遇到來自國民政府內部多大的阻力,即使作為一國之首腦,心中也是有很多顧慮和猶豫。
這一刻,他只覺得周文就是典型的站著講話腰不痛。
你特么的講的倒是輕松,但是要老子這個國家首腦來承擔壓力和責任,那毀的可是一國之都,豈是你說的這么簡單。
但是,周文就是想說服校長,在南京進行一場以全城被毀為代價的慘烈攻防戰。
歷史上的淞滬會戰,雖說中國在戰略戰術上犯了諸多的錯誤,但是有一點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就是中國雖然戰敗了,但是,中國讓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國人民和政府的立場,不再屈辱地等待日本“和平”地將我國領土一塊一塊地征服侵吞,也證明了中華民族絕不會向日本投降。
而且,在淞滬會戰驚心動魄、悲壯慘烈的三個月當中,全中國上下凝聚出了一個共識,就是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國“縱使戰到一兵一槍,亦絕不終止抗戰。”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悲壯的決定,整個民族決心以全面的犧牲來面對歷史危機的挑戰。
悲壯慘烈的淞滬會戰,其背后帶來的意義是重大而深遠的,是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抵抗到底的精氣神所在。
所以,在戰爭的初期,中國必然要有這樣一場宣示我們奮勇抵抗血性,和不惜犧牲決心的悲壯一戰。
這是一個民族不甘被欺壓和凌辱,向全世界發出的一句怒吼,是全國人民為抗擊外敵而筑成的第一道,將會在歷史豐碑上爍爍生輝的血肉長城。
此戰必打,也不得不打。
只是,這場慘烈之戰不應該在上海,而是要在南京,在中華民國的首都,在一個國家主權的中心象征城市,在后世歷史上被殘暴的鬼子屠殺了三十萬中國軍民的這座城市。
“你……你之前的一系列策略,其實最后的目的就是將日軍主力吸引到南京城來,然后就在城市中,跟日軍逐街逐巷的爭奪、堅守,直到戰至最后一人。”校長很快收斂了激動的情緒,有些澀然地說道。
“是的,南京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的陣地,每一棟建筑都是我們的工事,我們可以在戰前幾年之內,將南京城的下水道不斷擴建,變成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儲備物資,在地圖上規劃出各條防御線,甚至還可以在城市的主要通道都規劃出爆破點,戰爭一旦開始,就埋設大量的炸藥,等著鬼子進城。”周文不假思索地說道。
到了這時,校長也完全明白了周文的戰略構想,而且心中也開始有些動搖。
作為一個資深的政治家和國家首腦,他當然明白,中日之戰爆發的初期,中國方面很有可能是抵擋不住日軍進攻的勢頭的,這也才有了用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構想。
但在戰場表現上,那就是中國軍隊節節敗退,丟失大量的國土。
你想想,如果戰爭爆發后,報紙上一直在報導的是國軍退守哪里哪里,而哪里哪里又被日軍占領的消息,全國民眾的心理和軍隊的士氣會遭受何等程度的打擊?
本來萬眾一心的全民抗戰精神和同仇敵愾的抗戰決心必然就會動搖。
所以,在戰爭初期還是要通過幾次戰役的勝利來鼓舞人心,通過大規模的血戰和死戰,來激發全民族抗戰的決心,同時也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和進攻勢頭。
這才有了后世歷史上的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徐州會戰等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大規模戰役。
校長也知道,由于民國的現狀,這種決定一個民族精氣神的精神之戰,不可能放在北方打,只能是在自己精銳主力能夠短時間就部署到位的地區來打。
“為什么不是上海?”校長問道。
“因為上海不是我們的,而南京是。”周文簡單的一句回答,卻道盡了民國歷史的滄桑。
/yong逼ng1929/35938535.html
相關、、、、、、、、、
__軍史小說